关键词:八道楼子 张彻
动作电影天王张彻又一破格之作,以澎湃的爱国情怀重现“八道楼子”抗日英雄的传奇事迹。本片荣获第十三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1933年,日军出动兵团两万,战车五十余辆
动作电影天王张彻又一破格之作,以澎湃的爱国情怀重现“八道楼子”抗日英雄的传奇事迹。本片荣获第十三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1933年,日军出动兵团两万,战车五十余辆,进攻“八道楼子”的据点。我军以寡敌众,死守“八道楼子”抵御日军进攻,血战五日五夜,终于失守。日军发现楼内,只有七具血肉模糊的尸体,为之肃然起敬,立碑“支那七勇士”之墓。张彻以张家班底成员:狄龙、姜大卫、傅声、陈观泰演绎这群无名英雄的动人事迹。他以功夫动作,融入大型战争中,炮火与肌肉结合得完美无暇。“八道楼子”内,无名英魂的惊人意志,张彻用泣鬼神的影像向他们致敬。《八道楼子》下载观后评论:
张彻导演拍战争片也是“游侠范儿”,其实是很不适当的。首先,张彻拍电影只有人物关系,没有情节编排,只有动作技巧,没有布局谋篇,只有微创新,没有大格局。因此这种风格是极不适合拿来处理战争题材的。其次,事实证明张彻作为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导演或者政客导演,也并不具备处理宏大题材的格局和胸怀。然而,影片的阵容确实令人肃然起敬,从狄姜、陈观泰,再到傅戚,再到郭追、李艺民,甚至连刘家良、梁家仁、王龙威这些“张家班”夹缝中的边角料也一个不少,堪称空前绝后了;被戚冠军、梁家仁圈粉,真他妈硬气,不知道更喜欢张彻同时期的《八国联军》是不是与此有关。另外,港妹摩登,台妹温婉,各执擅场吧。
张老湿这么拍战争片总是有一种不得劲儿。本来说,从7个人各自的经历出发,不管拍国仇家恨,还是日常生活,其实都是满好的,可惜戚冠军那段太没琢磨,头就没开好,再往下,肉搏战的时候居然鬼子还能遵循一对一,打死一个再上一个的礼节,也很神奇。更何况张老湿还夹带私货拍了国术教学,又炒了自己报仇的冷饭.......感觉把所有的才情都拿来拍结尾了,那个可怜的女人无形之中成了7个人的某种动力,让人蛮感慨,张老湿老是结尾更出色是怎么回事啊。PS也许是想拍他们俩死在一起的,最终还是没有拍。
狄姜同屏的最后一部片,一直舍不得看,早先看剪辑最后两人再一次共死时,弹幕说“你俩再没下一世了”…大恸!本片是真实事件改编,若早几年看会以为有点神片,但近年读了些资料,那时日本是武装到牙齿的工业国,我们农业国在轰炸面前只能整排整队的牺牲,但在遭遇战中能战且更厉害,以血肉之躯挡坦克,在白刃战中拼尽最后一滴血(连刺刀都短10cm),的确是有以赵登禹为代表的、以功夫一人拼杀数十名敌人的英勇事迹。
看多了张彻的电影,我也算是见遍天下死法的人了。故事嘛,比较简单,时长有将近两个小时,穿插每个人的回忆。小姜同学的演技果然不是盖的,一个用刺刀刮胡子就把人物演活了,更不要说回忆的戏份了,难怪张导偏爱他。狄大哥永远是美貌担当,在一众人里极为出挑。就算是战争片最后还是以武打方式结束,战术上没怎么看明白,只知道就是打打打。片尾立碑这里可以,相较之下比某些抗日剧把日本人拍成傻子要好的多。
76年,距70年已经6个年头,张家班一茬又换一茬,张百万已经找到了双眼亮晶晶的傅声,狄龙终于不必再露肉或者头脑简单,姜大卫不必从头到尾穿着花里胡哨的戏服风流倜傥。片尾的孩子寄托张彻的传承之意。此片实为《报仇》的二重奏之作(虽然明显更粗糙),前者关于少年与强权的正面遭遇,后者不过同样的悲剧包裹家国的外壳。哎,也就是张彻吧,换哪个导演搞大刀代替刺刀国术战胜子弹的操作我是绝对不能原谅的。
#1080p#张老师果然喜欢有枪不用用大刀,战争片也要拍得盘肠大战开膛破肚.据说本片是龙尊最后一次一起死在一块儿。可能是我眼拙,心里明知道这时候他们已经是覆水难收,几次互动里感觉看彼此的神态还挺正常的,当然是没以前那么炽烈闪亮。断腿阿尊看着被鬼子打瞎眼的龙哥的背影,眼神真的好忧伤。
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合作的片子,小姜看狄龙的眼神真是太忧伤了。狄龙瞎了的那段,小姜给他包扎完,狄龙转过去之后小姜看他的眼神还吞了下口水简直就像在忍眼泪π_π只有小姜的回忆画风不对赌钱输了还要打老婆???唱戏那段插入跟报仇好像。人家狄姜修复过的片子这么清晰我修发早期的片子完全就AV画质
以当时一家商业电影公司之力做出这样大场面十分难得,可以看出努力把小人物的人生和大时代爱国情怀结合起来,不过略嫌生硬,长得最伟光正堪称中国队长的狄龙偏偏回忆是最单薄的,狄龙失明后摸索小顺子时姜大卫的眼神看的人心酸不已,想到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死在一起就更加心酸不已,狄龙没露,心酸不已…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张彻把邵氏功夫片与抗战片融合在一块,就变成了“抗日神剧”。七武士大战两万日本兵。机枪所至,肉搏之处,无不大开杀戒,确实荒唐。不过还好,没达到“手撕鬼子”的程度。何况还有姜大卫和狄龙两大帅哥。《刺马》三兄弟再聚首,即使狗血也让人热血沸腾!很多蒙太奇剪辑太绝了!
这片竟然是我感觉张彻叙事结构中最无缺陷的,穿插闪回的虚实结合在此片中被用得刚刚好。说抗日神剧的我真不理解,这片的看点不就是颜值,武打,小叙事和殉道精神么?张彻整个1970年代的电影中偏京剧李派武生的审美旨趣真是全线贯穿,只可惜界牌关这一出,还是报仇里我龙哥演得是真轻灵漂亮
战争片拍成武打,邵氏风格。抗日神剧。小姜演绎了一回渣男,与陈观泰斗嘴、战友来逗小姜两处挺逗。狄龙终于智商担当了一回,扮演营长。小姜衣服破了也坚决不漏肉,里面还有一件。喜欢最后打斗场面和唱戏场景混剪。小姜把饭扣在战友头上那里,真是过分了哦小姜。反而是戚冠军、傅声等比较出彩。
张老湿的大场面;看多了日本人中文说得比八路军还流利的抗日神剧,在抗日片里听见日语感觉好真诚啊,可惜没字幕听不懂;以一挡百以刀代枪是太夸张了,但张老湿目的不在炫耀神兵威力,而是展示中华男儿的血性;狄姜有互动啊,不过没有含情脉脉罢了,毕竟重点不在兄弟情,而感情也不如以往了。
日本鬼子对抗张彻门徒。总觉得傅声的帽子小了。。囧。。龙大伯依旧美艳无双,尤其是李艺民的界牌关几个镜头无不让人想念大伯的关玉楼。狄姜最后一次共赴黄泉,就再也没有了。另外,说是“神剧”的收声吧!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古北口七勇士,现在恐怕再也没有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