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拳王鲁虎和追梦歌手杜小鹃因为一场拳击比赛偶遇,一个懵懂而另一个冲动的他们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对欢喜冤家。尽管阴差阳错状况不断,但爱的火花仍在二人各自追梦旅程里悄然诞生。但看似甜蜜的旅程里,却有着更大的挑战等着这对花街男女……
《我的拳王男友》下载观后评论: 我要拉分!虽然杜韦在大陆对布景审美略手足无措,但每个镜头每场戏都是精心的,从运动到景深都非常cinematic,节奏紧而不慌,移不开眼。这卡司看之前是完全不抱期待,看着看着竟看出了soulmate的感觉;更神奇的是,两主角原本都是被资本消费身体且被阶级压迫的设定,soul是被掩埋的,而在遇到彼此之后慢慢磨亮了自己的soul走到一起,最终又用带soul的身体重回资本海洋做出抵抗,结果不明,停在找到soulmate的喜悦;杜韦对爱情故事真的很筋道,且发出了对当代资本席卷 zz高压环境下青年的最好祝福:爱与理解。惊觉华语电影里soulmate love story奇缺(曾国祥略沾边但太drama,《喜欢你》用美食又太取巧),能想到的精妙描绘soulmate的影片只有蔡明亮的《洞》。PS. “你过来给我加油!”“不能和喜欢的人说大保健!”真是xswl
昨天就看了,可纠结该如何评价...向佐表演比想象中OK(虽然仅限于"OK",但杜sir调教演员能力从不需要怀疑),女主王可如也还惊艳。从打光、镜头调度和一些细节处理能确定不是某些人以为的“代导"2333。还有就是:即使在有如此明显商业目的和各方面限制的主题上,杜sir和韦生仍然拍出了十分强烈的作者表达(开场前30分钟就能感觉出来)。另外,这次的布景似乎模糊了地域的限制(内地?HK?都不重要了),突出了两个主人公的追梦过程。至于影片一定的失真感,反倒是这次的加分项(之前的《华丽上班族》也是如此,但是效果没有这次的好)。其实给我感觉气质上更像是《瘦身男女》而不是《柔道龙虎榜》。这次歌舞部分的编排和歌曲本身质素居然挺对我胃口,金培达请对了。PS:我真的理解这次一众差评,但是我这个4星也是真实想法。
不管杜琪峰的影迷承不承认,类似《我的拳王男友》这种《喜剧之王》式的叙事早早就已经过时了。不用令人多愁善感的歌词也无需叫人心血沸腾的剧情,光是这个标题就能把我们拉回到二十年前。那时亚洲刚刚兴起一阵“野女”风潮,内地也才出现“超女”这种选秀节目。杜Sir这次不再聚焦《黑社会》里那些“大佬们”的悲欢而是“回归”小人物的苦乐——不再重复自己,这本是值得鼓励的事。可惜他这部漫画式作品想要讽刺浮夸的“造星”现象却没抓到关键点,市场包装偶像是因为人们需要偶像,选秀让人出名是因为人想要出名。因此怀揣梦想的女主角才会把梦想一遍遍唱下去,攥紧信念的男主角才会用信念一站站打下去。最终作者对于这种“励志”的态度因一面“虚”一面“实”而变得暧昧不明,你也不再确定他是坐在台下冷眼旁观还是站在台上跟着热梦一起摇摆。
不看字幕根本没法相信是杜琪峰拍的,就像胶片说的“太多他不了解的东西,全是死扣”,最后炮制了这么个山寨味十足的四不像。用《柔道龙虎榜》对比基本属于公开处刑,男女主情感全靠台词传递,可惜表演又差(从选角上就比较失败),说一百遍“我爱你”也没CP感,对比《柔》里用两次捡鞋的动作就完成了情感递进,天壤之别。既然背景放在内地,国语配音应该再用心点。四十万说还就还上了,一个老拳师不懂综合格斗常识,渣男那条线下落不明,就一句“服了”完事。网大级别的影像质感,只有决战前男主灯下练拳的镜头有杜琪峰以前的影子,可惜只有几秒钟。我不相信他像很多人说的江郎才尽,更像是他被“绑架”后胡乱拍,但更加不可原谅。结尾照搬了《洛奇》的结尾,一番苦战打肿眼皮后与女朋友人海相拥,按说抄袭算缺点,但对比全片已经算优点了。
抱着扑街的准备来看,结果还挺惊喜的,故事很杜sir韦家辉,基本回归了银河男女时期的喜剧系列,又加入了三人行上班族时开始用到的棚内拍摄 歌舞元素,向佐的没演技用这种略显夸张滑稽的人物性格倒是削弱了不少,至于女主虽然也是热热闹闹看的挺乐呵,可一看完就完全忘记了长得啥样子,但还是那句话,杜给了一个虽然旧但经典的故事框架,只要塞的恰当,革新不至于,但保底是没问题的。所以就是你去尝个银河饭店的老味道,发现汤是老汤,师傅和菜品却是新的,于是很多人不买账,觉得不如以前,但其实你去老字号有时候只不过是去回味一下那种以前的氛围,坐一坐以前的老位置,碰上老板打个招呼而已,味对了就行,当然,我们去的谁都期待老板能再次亲自下厨重新掌勺,理解吧,毕竟股东多了,店面大了,不可能天天回去看灶台了3星半,7分
只从《华丽上班族》之后,杜琪峰似乎就痴迷于影棚制景以及人造光源所带来观感上的非真实感。但到《我的拳王男友》,其实在实景与影棚间的切换是非常割裂的,导演始终没有找到二者的空间统一标准,形式感和解读空间就被抵消。而较于棚拍探索的退步,更加叹为观止的是故事文本与人物塑造。回想曾经杜琪峰是可以不用自言自语,在街灯之下就将所有角色的内心与气质发挥到极致的导演,而如今片中的两位主角,却始终处于聒噪之中。依旧保留的部分歌舞气质,让影片精神涣散。但更加明显的是导演在剧作细节上的敷衍,那些行活式的情节段落拼贴,已经再难以看到人物所独具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它更像是杜琪峰生涯早期的无厘头喜剧,只是这种喜剧并不搞笑。
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谁能告诉我向佐的台词为什么要一直喊啊喊的。还有这个选秀节目串着的电影,为啥要交拳王,跟全集有关系吗?英文名倒是更应景,chasing dream,恩,向佐追梦演艺圈的电影。于文文客串的还可以,可惜了难得演杜老大的电影,却是这么一部讨钱片。向佐这个冲动型人设冲动得就像这电影的剪辑一样,毫无调理可言,一个这样的傻子,是打拳打傻的吗?打拳时,就是入门小白;女友一加油,就立马逆袭,这比兴奋剂还有性奋剂啊?对了,面孔乐队也来客串了。。我想杜琪峰电影的平均分因此得下调2分吧?我希望他还完钱了,不要再糟蹋自己的名声了。恨不能给这电影0分。
【疯狂男女】感觉大家还是太偏激了些...杜sir这次更多是享受,享受那份特别纯真的欢乐。放下包袱,专心体验属于他的浪漫时刻。疯癫过火,非常港派,想表达的不少有许多私人的东西在里面。你看到或是看不到就摆在那,你说他被资本绑架那就绑架吧,但它绝对有震撼到我。向佐的表现惊艳到我,其实还是得益于杜sir的调教。向佐放弃原有的心理活动和过度的人物追求,松弛有度。它几乎是八九十年代疯癫至极的香港电影的缩影,能理解多数人的不喜欢,也能共情少数人的钟意。怎么说呢,我非常遗憾之前没有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不就是用来造梦的嘛!
杜琪峰一次絢爛奪目的恣意釋放。拳賽和選秀是「娛樂」兩面的力與美,同一的分化。無論是魯虎背負的師徒承繼,還是杜小娟被隱藏的祖孫情節,都是在這樣被綁架的虛假潛流中足以對抗的致命之處。搭建出來的城市棚景,怪異的普通話,失真的現實和語言,杜將劇作精簡到只需要靠幾個個點就能觸發到全面的空環境,所有的台詞都可以忽視,歌舞的動作是骨架,音樂的步奏是血肉,調動起知覺的感受便完全沈浸於其中。至於愛情是如何發生的,自是從虛假的影像與真實的情緒縫合的因果。
说是回归初心也不过分,别忘了杜琪峰最爱的一部自己的作品就是《柔道龙虎榜》,都市男女的主题一直是杜sir的心头好,只是黄金时代的香港已远去不再,搭建出来的舞台布景就像是《功夫》里的租客城寨,导演是这个空间的缔造者,同时也是那段时光的观众。希望杜琪峰能在这种实验性棚拍和歌舞片的探索里越走越深吧,到哪天真的交出一部能令大家佩服的作品。但现实环境下还有多少次下一部呢?(PS:国语歌真的难听,真要拍歌舞片还是要在音乐选择上多下功夫
虽然俗套,但李白不可能写一辈子,浩南也不可能砍一辈子。大家觉得这太不杜琪峰了,那是因为杜琪峰只活在你的枪火里!我觉得虽然片子老套,但还不至于一无是处。鲁虎和马青在拳馆那场mma练习非常专业,所有动作精髓都表现出来了。本身就是杜琪峰X韦家辉想开开心心玩一下,顺水推舟送个人情捧个向佐。没那么不堪,鲁虎没什么文化,没跟女孩子谈过恋爱,还想表现出自信,说话不就应该是那样大喊大叫的嘛,带入人设后其实表演的没什么毛病,都是及格的。
捧芳华不起眼的小姑娘和向公子,不一定就是银河欠债,但依赖于明星制的体系确实也因为明星而瓦解;柔道的感觉还在,连群演的感觉都在,但北上的问题就是,他们还在寻找一个近似香港的环境,可空间上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切的节奏都需要重新构建,迷宫建筑师还在迷失(比如一站一站的跑选秀赛);新兴发展的现实城市,比当初的HK还魔幻,恰恰是最迷惑创作者的;金培达连如果爱都没法复制,罗大佑也没做到;困境就是新瓶不够新,旧酒不够陈
越傻越痴情,越倔越有才。故事是封闭式的,无论在明线还是暗线,主角的行动都足够热烈而完全忽视环境变化,成功营造出了歌舞片所需要的表现空间。但从类型角度来看,业务能力似乎不够出色。某些片段里,杜琪峰的个人导演风格比较明显,宿命感意犹未尽,但这也是仅有的比常见中式流水线作品高出的地方。没有理由的世界,寻找继续搏斗的动力。各自越走越远,逃避和复仇的借口已然变成无法割舍的自我。继而返回生活的擂台,勇敢歌颂坚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