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岛由纪夫传 保罗·施拉德
1970年,为强迫军队听其发表的劝说军人恢复日本昔日荣誉和“纯洁”的讲话,日本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将真下将军扣留为人质。但他的讲话却遭到军人们的嘲笑,愤怒的三岛由
1970年,为强迫军队听其发表的劝说军人恢复日本昔日荣誉和“纯洁”的讲话,日本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将真下将军扣留为人质。但他的讲话却遭到军人们的嘲笑,愤怒的三岛由纪夫回到屋中后剖腹自杀。影片以四个部分展现了三岛由纪夫的生平:(1)对真理和美女的看法;(2)艺术观点;(3)军事方面的活动;(4)剑和笔的统一。
第3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保罗·施拉德
第38届戛纳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石冈瑛子 / 约翰·贝利 / 菲利普·格拉斯
《三岛由纪夫传》下载观后评论: 并不能满足对三岛的八卦需求,以为导演掌握了不为人知的私生活素材,其实并没有,依旧只是对三岛的生平作一些简单的、遍布各媒介的、资深读者早已烂熟于胸的信息。所以不知导演设想中的目标观众会是什么样的群体:不认识三岛的不会喜欢电影的比较匮乏的故事性;对三岛半生不熟的会认为电影沉闷、毕竟很难有读者会同时读到《金阁寺》《镜子之家》和《奔马》;只有狂热的三岛书迷看到电影中作为视觉呈现的小说章节会格外感到兴奋,然而又对视觉化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扮演三岛的演员显然缺乏三岛本人的书卷味、俊朗之气以及他对肉体之美的偏执,尤其演员的气质中要糅合世俗性、神性和理性,这都是演员都没办法摹仿的。更何况,三岛语言中织锦般的经纬和倒刺将他的思想与肢体语言紧密黏合成一个整体,更使其“怪物般的感受性”的视觉化成为不可能。
這中文名翻譯不對,原名,生命/一生中的四個章節才對。電影從三島最後一天的時間為回溯點,用真實人生經歷和作品相互串聯起關於「美和毀滅」的主題,本質上是對三島自殺行為的解讀和剖析,以此提煉展現他文學生涯和一生之中影響他最深的謎題/主題,這部電影重點不在展現他的一生,而在於展現影響他創作和思考最重要的命題。
对于三岛由纪夫的过往知之甚少,难以评价他的行为,但冲着这个胆气,即使算不上武士我也不忍称其为莽夫。大量提纯的日式美学褒贬不一,我恰好喜欢西方视角下的东方韵味,所以还挺惊喜,音乐挺渲染影片氛围,金阁寺裂开的那一幕令人震撼,盾会的军装也不错,挺有贵族气质。
舞台剧表现小说和配乐都很棒,看完有点震撼。虽然没怎么读过三岛,感觉好像也有点能get到三岛美学,就有种,为了逃避自身的缺陷而拼命追求最纯粹的美、崇高和超越感,后者反过来又成了压垮自己的力量的感觉……
又是一个形式感、艺术性表达远远大于电影主题本身的作品,艺术性实在是加分不少,加上主演选角的薄弱,反而更加突出影片想要营造的艺术氛围,以及形式感满满的三岛由纪夫作品与他个人经历的相互重叠穿插。
三岛由纪夫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本片抽象超现实的表现形式很好的展现了这位天才作家的内心世界与曲折的一生,美术与制景是真的惊艳!\评分8.2/10
观看过程持续神经紧绷…将三岛的一生和自己的作品穿插这样安排下来的确有其精巧之处,但又有些泛泛, 最终落下的更多反而是对三岛的不解了…
大抵是三岛的生平,能乐和小说的集合,东西方人对事物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是高级的艺术对不同文化的不同冲击(这种美术真的能算优秀吗)
生与死,精神和肉体,艺术和行动,三岛也算是“言行合一,至真至诚”之人了。他用他的生命践行了他的美学理念和政治主张。
摄影很美,选材也有代表性,融合在一起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别扭,可能是先看了三岛的辩论,后看了这部电影的缘故。
镜子之家近似铃木清顺的布景还行,其他几场都太塑料,结尾难以忍受。影像化是对文字的幻灭,绪形拳令人作呕。
你和我一样拥有强烈的审美意识,当看向镜子时,你看到了美,而我却不敢正视自己。金阁寺 镜子之家 奔马
绪形拳不是不好,但他不是三岛。电影也不是不好,但缺乏三岛特有的阴郁的清冷。(20150915)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