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信州农村的佐竹茂吉(佐分利信 饰)与出身上流社会的千金小姐妙子(目暮实千代 饰)结婚,七、八年的婚姻生活并未弥合二人原本出身的差距,反而因生活习惯的差异使他们之间矛盾丛生。佐竹生活上不修边幅,抽便宜烟,吃茶泡饭,坐三等车厢。妙子受不了丈夫的“低级”生活习惯,时常背着他和学生时代的好友出玩游乐。
两人的矛盾在对侄女婚事的看法上激化,妙子不辞而别,跑去神户同窗处散心。佐竹突然接到赴南美公干的任务,收到电报赶回的妙子发现家里已空无一人。当她终于感到失落时,飞机延误改为次日出发的佐竹却回到家中,夫妻二人共进一顿别样滋味的茶泡饭……
《茶泡饭之味》下载观后评论:
8/10。与隐忍恭顺的传统妻子相比,小津从生活观念挑剔的妙子中逐渐增加了对个人的情感思考,妙子瞒着丈夫与朋友外出游玩,回到家后对没有情调的老实人丈夫尽是发牢骚,觉得玩弹珠房、抽廉价烟的丈夫缺乏水准,甚至说茶泡饭是狗食,其实丈夫过的无非是性价比更高的现代意识生活,这也符合刚战败却已初现繁华的日本的发展理念。小津用温情琐碎、静观的镜头超越了冲突甚至死亡的体验,丈夫不想强迫侄女相亲(否则会变得和他们的婚姻一样)的态度让妙子很不满,于是出走,回来才发现丈夫坐飞机去了南美工作,内心突然空落落的,这时丈夫因为飞机事故折返,得以在静寂的深夜回到家中,双方做了一顿茶泡饭缓和矛盾,茶泡饭看似是夫妻求同存异的象征,但有个诡异的解读:丈夫的飞机实际上失事了,妻子用他生前留恋的食物召唤其亡灵归来,日常的氛围被死亡渗透。
小津是深藏不露的符号学大师,他通过日常生活中真实场景自身的对立性创造出抽象的感官真实,很显然这并非依托于对拟像环境的空想或单一符号化的象征关系,而是建立在现实元素相互碰撞所产生的具体矛盾之中。道德困境是小津最集中展现的矛盾,也是最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勾连的导火索,而小津却刻意用最平淡的语境包裹最尖锐的矛盾,这种叙事初看来与日常琐碎别无二致,但却包含着对人情世故细致的洞察与精准的概括,之所以能够从这些琐碎中提取出超验仪式感,是因为人物都遵循一种固定的行为轨迹,更是面对影片中连续无关联事件的真实反应,正如那本应蛰伏于情节之中的茶泡饭一般,从制作到品味早已超脱影片的范畴,俨然再现了日本婚姻关系最微妙的味蕾,无需多言便可透过影像品尝到这苦涩的必需品。苦涩之后是爱意的萌芽,可这难道不是又一个相似的轮回吗
2017年修复版四女出去旅游泡温泉和看棒球比赛,用别的借口骗丈夫。在温泉旅馆里的对话,木暮的话就突然想到《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在棒球场看到一女出轨的丈夫,对话,很平静。旅馆的雏菊珐琅茶壶(光泽),锦鲤,丈夫的台灯书桌钢笔,剧院外的墙绘,火车。女演员脖子左侧的痣和下巴右侧的痣,太性感了,她太好看。和室和西式结合的屋子,花布沙发套(时代的眼泪),妻子在西式房间里,烫头,穿和服(几套和服花纹都漂亮),丈夫在和式房间,西装对比。东京暮色和这里的柏青哥,看板和灯笼,机场的送行如同轮船,等云到。做茶泡饭时的内景,西式图案日历她没用绑带,所以他揪着她的袖子不让袖子弄脏这个细节。东京暮色和落第里尖锥体“XX部”的牌子(落地里都可以当柯南现场的凶器了)。她的愤怒可以理解,然而朋友都数落她任性。小津拍和解
沉不下心来不要看小津,没点生活阅历也不要看小津,什么南柯一梦阶级对立反叛女权婚姻悲哀,看完电影看评论一脸懵bi。就说你要是对一个人没感情还会在跑出去玩的时候对着一群鱼指桑骂槐骂闷蛋么?还有一句台词是“真不和就离婚了”大意,忘了在那。片子讨论的是婚姻里重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不同人直接的矛盾。阶级不同造成的生活习惯差异只是比较表象明显而已。年轻的那对可以说是两人的对照,你要看不明白看到最后追女孩那段也该明白,妻子只是在闹小脾气。开始看上去丈夫是“有点闷”但看到最后觉得真是了不起,还真是“可靠”呀。还有些细节值得琢磨,比如闺蜜出去看比赛发现闺蜜丈夫带别的女人后说买衣服,可能我会再看一遍吧。说实话不太喜欢本片,尤其前面看得好闷,看多了现在的片子很难切换过来,不过小津的片子莫名地有种恬淡的节奏,看
六年后二刷,一点印象也没有当新片看了。我看的版本翻译有误,妙子应该是节子的阿姨而非婶婶,不然小津也不会选长相相似的木暮实千代(她长得像日本版的胡锦)和津岛惠子来出演了。阶级出身与兴趣爱好都大相径庭(除了饮食出行之外,两人连去看体育比赛也是一个看网球一个看自行车,颇有阶级特色)的佐竹夫妇围绕对侄女包办婚姻的看法,激化出了一场微妙的「夫妻矛盾」。都说「小别胜新婚」,没想到一场仅仅持续了数个小时的「小别」也能促使夫妻互相体谅,在简单的「茶泡饭之宴」重归于好。小津拍室内静景的对话戏依然是精准而有韵味,穿插的闲笔也体现日本的社会风貌(玩柏青哥的人群和唱军歌的退役军人),但本作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丈夫因飞机故障而回到家里前,接连对准在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妻子与空无一人的客厅,卧室,走廊的一组镜头。
结尾处妻子的道歉与对女伴们的说教在今天看来实在挺难接受,不过在五十年代初的日本,能让几个已婚女性丢下老公组团出来玩耍、对着园子里的鲤鱼一起调侃各自的男人,也算是进步的了吧。小津的电影里有些对照还挺有趣:女人需要跟女人出来一起玩,男人也要跟老战友聚会;女人在一起时会唱起年轻时的歌曲,男人也会;女人跟女人出来嗨会想着要跟家里交代或者编个谎,男人出来玩也想着要早回家,要把女人交代的事情做掉或者没做到也要遮盖过去……在那个传统家庭模式下,拍出这种细微的东西,对每个人都带着温情,已经挺好的了。以及,小津的电影的上层中产属性当然毋庸置疑,在战后不久的52年,日本整体还没有多富裕时,拍出这种家里有仆人随时使唤、坐火车随便就坐头等舱的家庭,的确也会给观影带来距离感……
7/10 后半部分人物转变太快,在小津作品序列里算比较不连贯了。不过他营造氛围真的好厉害,茂吉第一次乘航班离开后,妙子从自己的房间来到茂吉的书房,全景 仰拍 纵深,那种寂寥的氛围立刻就显现了。注意到推拉镜头多次使用了,以前好像没看到过。影片前2/3妙子所在的空间都是欧式房间,和茂吉同处公共空间时也总是伴以不愉快的氛围;茂吉航班故障回家后,两人所处的空间一直都是传统日式空间,而厨房(作为家务劳动的象征性空间)也在这时第一次出现,之后两人第一次同桌吃饭,以妙子忏悔的方式让两人的关系得到了和解。|小津1942年创作的剧本,被公司驳回,原剧本中佐分利信是受到军队征召了。
罕见推镜头拉镜头,好得意地展示空间和人物拉扯的状态。选择老实无毒男来作为大小姐回归传统主妇形象的落点,看似没那么陈腐实则还是老一套,最后得派小姑娘来挣脱束缚掌握主动权。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谎言、饭桌上的对立僵局和最终厨房协作探秘都是极有洞察力的生活小趣味,这一类的轻盈浅淡可以从任何普通家庭里生长出来,而浓烈的情感转折则使结尾突兀到断裂,他不适合浓烈。最近没什么胃口吃了几次茶泡饭,没什么状态的时候就想起看小津。我常常觉得他提及食物都是功能性的,但这部看得让我挺想吃拉面(也许是因为吃过茶泡饭(这部里的笠智众好活泼w
小津安二郎的构图、画面和剪辑风格是如此强烈,我这个外行才看了两部他导演的电影就已记住并能分辨这种风格。小津电影主题侧重表现日本传统家庭关系在战后日本的消解和重构,但这些问题是东亚传统家庭在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做为晚日本几十年步入现代化的中国,这些事则正在发生。不论是《东京物语》中难以满足传统孝道的子女,还是这部中探讨夫妻关系。不过可以搞哲学,但是没必要。重要的是,看到尾声时茂吉和妙子夫妻感情从冷淡走向升华,做为观众我真是由衷的开心!
对男性想象的进一步美化升级,在仍然撇去了真实的权力关系中(丈夫搞机械挣钱养家),破天荒地加入了男性下厨房的镜头,和伏案工作的温文尔雅标准姿态形成一静一动的对比,从生活形象上丰富了男性的面貌。不说成“想象”,若把室内缓慢推移的镜头看作是以运动的代入实现某种突破的意味,那么也能和上述男性角色的丰富联系起来,从伏案工作到动手下厨的形象突破。(宗方姐妹中的无业丈夫已经算是一种“突破”了,虽然以悲剧结尾,可以看作是自我怜悯角度的男性视角)
7.十分简明直白的剧作,影片通过最后的茶泡饭之味,这一丈夫自身朴素特质的代号,以妻子的救赎抵达,完成夫妻矛盾的和解仪式。看了不少小津,除了感悟种种关于人生哲学的核心主题外,就总想说点不局限于单一文本的想法,小津与同期新现实的美学比较。全然不同的摄影机使用,剪辑理念向左,差异较大的片场环境,叙事上更是一个好莱坞的通俗性,一个贴合真实的纪录性,却都汇向了将剧情隐藏在那些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之下,展现除主角外其他人物影像的叙事风格。
3.5星。小津难得讨论夫妇的电影。情节轻松明快,谎言被拆穿也略带喜剧。大师这部开始用了很多固定机位的推拉镜头,应该是他的尝试吧。而回到故事本身,觉得稍微有点长,矛盾最大的爆发,是佐竹与妙子因包办婚姻不理解之下的习惯冲突。妙子任性的离开,归来后发现佐竹出差,如果那个落寞的晚上就此全片结束会不会更好。当然这样也就不能以茶泡饭作为平淡婚姻的总结了。或许导演就是想直接探讨解决的方式,而不是留下他一贯作品的无奈结尾吧。
佐竹叔叔呆萌呆萌的,两个人的差异需要生活中的一个契机去促成互相理解,这个契机可能是做错事对另一半抱有歉疚之时,小心迁就时便会试图去展开平时不愿触碰的事物。两个人厨房里觅食,协同一起做好一顿简易的茶泡饭,佐竹替洗菜的妙子及时捉住袖子,这些小细节看出他并不呆,也许对于一对即将离别的夫妻,一起准备一顿饭,对坐桌前品尝不是那么惊艳味蕾的食物,倾诉着互相理解的心情,也有一种生活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