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人民当家做主人,但是新政权还随时面临被海外敌对势力所颠覆的严峻现状。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李雪健 饰)接到中央委派的重要使命,那就是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工作。虽然对原子弹一窍不通,但是军人出身的冯石只有服从上级的命令,带着一支经过烈火淬炼的英雄部队挺近荒凉的戈壁滩。在此之后,以美国留学归来的陆光达(李幼斌 饰)等科学界的精英人才从四面八方调到了西北荒漠。
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内无经验外断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无名男儿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行……
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
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陈国星
第2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陈瑾
《横空出世》下载观后评论:
不准问干什么,不准问到哪里去/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翩翩舞翩翩,年年复年年,千古飞天梦,何日上九天/死亡之海得玉浆,天山为屏昆仑障。纵横南北十万里,敢问惊雷何时响/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为毛主席争光!为人民立功!/美国人用了六年的时间,英国人用了五年,苏联人用了八年,我们没有八年的时间,两年都没有/万一他们错了呢/要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同志们好*老师好/有一粒粮,要让出一粒;没有粮,让菜;没有菜,让树皮,让树叶,必须地保证知识分子,只要有一口吃的东西,也要保障他们/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那些西方记者的话,能信吗/NO!去你妈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
主旋律,拍得荡气回肠,扣人心弦。时隔二十年再看依旧振奋人心,心神澎湃。90年代末的电影,服饰妆容道具都称不上精细,漫天黄沙和粗粝的戈壁滩是最好的时空工具,一下子便把观众拉进了那些年的峥嵘岁月。群众演员一张张粗糙黝黑的脸,也贴切的反映了当年的条件的艰巨,浓郁的方言口音告知着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伟大目标而凝聚在此地。不需要讲空话和刻意煽情,只要真实的再现这些朴实的军人及劳动者的日常,就已足够的动人。老艺术家李雪健和李幼斌塑造的人物形象饱满而动人,传达了坚定的信念和赤诚的爱国之心。对无数两弹一星的科研人员肃然起敬,他们不图名利,心怀崇高梦想,无私奋斗的精神,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电影感人至深,动情之处热血沸腾。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切。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抓了一个美军俘虏,一个小小的下士,竟敢在我的面前大声喊叫着扔个原子弹让我们尝尝!给我们做个外科手术!气得我,逼着他,用咱们的中国话,唱“打败美的野心狼”!……武器落后,受欺负呀,我忘不了……我们的士兵,被凝固汽油弹……炸成了火人!他们挣扎着,喊叫着,喊着爹,喊着娘……伤员更是可怜呐!没处躲没处藏,就在我的身边,我……救不了……救……救不了他们……尽管这样,咱屈服了吗?没有。咱中国人,中国共产党人,就从没怕过他美国。应该说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可是他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动不动就要欺负你,让你就想对他大喊一声:“No,去你妈的!”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筚路蓝缕,创业艰难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打;没有铁路,就扛着仪器扛着枪徒步走进罗布泊;没有粮食,就吃树叶吃树根;没有淡水,就去几百公里外拉,人歇车不能歇;没有援助,就只能靠自己,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这绝不是挑剔影评人眼中的高级电影,没有他们苛求的巧妙的剪辑,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晦涩的隐喻,没有让人津津乐道的主角人物,更没有没有他们口中的“借对冷血国家机器的无情批判和反战思想展示现所谓的‘自我反省’”这是做好的电影,所有的手段方式都为故事和情感服务,质朴纯真
感人至深。台词功底雄厚。接陆回实验场飞机上相视一笑。媳妇来找他的那场雨。最后爆炸的画面。饥寒交迫时他们看自己的战斗拍成的电影。他的妻子被认可去给将军们讲课时。说出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时候。说出不能成为中华民族千古罪人的时候。终于找到水的时候。在给大部队讲话的时候。同志们开工铺路的时候。坚定原则不要盐水混凝土的时候,以及在雨中承认错误争口气要留下的时候。千万人拿着算盘珠子算的时候。证明俄国人数据错的时候。这些都会深深留在脑海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无数人舍弃自我隐姓埋名的奋斗!配乐稍微差强人意一点。
来自知乎关于莫雷不当言论某网友帖子提及 2020-6-16 国家集体意志,原子弹终于成功爆炸,让中国在国际社会真正立足。那是那一辈默默无闻革命先驱用血汗甚至生命铸就的丰碑,祖国之所以那么伟大,是他们负重前行创造了历史。如今,美国恶霸依然不屈不挠的阻碍中国发展,我们还不足够伟大,终将有一天祖国一定会实现中国梦,从此不再受限于西方世界的制约。人,是需要精神的。人,是需要信念的。人,是需要理想的。人性中的精神世界,有着宇宙一样的浩瀚与宽广,是唯一可以帮助人类摆脱苦海的港湾。
四星半,本来只想用“致敬”二字精炼地表达观影后的感受,无奈被某人“逼迫”多说点,电影整体单从剧情上来讲并没有什么新颖的构建,但从中表达出来的热血却尤为动人,当代我们好像很难做到如前人一般的奉献,或是时势造英雄,或是“人心不古”,但也并不是说现在的我们就缺乏了那份热情和勇气,只是方式方面皆不同,总还是要对自己的时代充满信任的,我看这部电影是在才认识时标记想看的,没想到等到看完时已经是在一起100天啦,这其中的艰辛可不比片中造原子弹轻松勒,但明天会更美好滴,100天快乐鸭!?
主旋律影片中当之无愧的佳作!前辈们在美国苏联的夹缝中,从无到有,筚路蓝缕,靠双手,靠血汗,靠脑子,从一丝一毫做起。以前总是敬佩两弹元勋的贡献,看了这部影片,具象化了解了解放军才下战场,又上戈壁,无怨无悔。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三十年的和平发展终究是暂时的,一定要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否则人活一世,千秋功罪,更有何人评说?(另外李雪健李幼斌的演技真的绝了,李幼斌演个知识分子毫无违和感,一点亮剑的劲儿都没有...以及有不少镜头都是在清华拍的哇~
没想到这部1999年的像纪录片一样的老国产电影看得我热泪盈眶。贫瘠的物质生活,连饭都吃不起,甚至用大合唱果腹。艰苦的研究条件,电脑只有一台,抓紧时间用了得还,计算全靠打算盘!为了保密,全体隐姓埋名销声匿迹,有家的回不了家,没家的成不了家。艰苦奋斗五年,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研究出原子弹!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有国才有家!对于为国奉献的知识分子和劳苦大众,我真是深深的敬佩啊!无论何时何代,做一个有用之人都应该是人生而为人的追求。励志了,我的国产电影~
故事中所有参与的人,参与者的家人,不管知情不知情,总之他们在付出,为了祖国的强大,一份付出在他们眼中是应该的,是值得骄傲的。这份情感是不需要宣扬就可以看得到的,就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越来越发现和以前的电影相比,即便是主旋律的电影也总是多了一分煽情,把一些贡献夸耀出来,仿佛做出的贡献是值得别人感恩戴德的,而以前的更多的是纪录片形式的表达,每一个人都重要,是理所应当的付出。这或许就是时代变化,人的情感价值观发生变化的缘故吧。
这才是中国主旋律电影该有的样子。观影时挺纳闷:设计中国原子弹的科学家不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吗?怎么主角却名为陆光达。上网查了下,故事的原型人物的确是邓稼先,只不过可能“出于一定的保密以及艺术加工”的原因“把好几位科学家的事迹集合在了陆光达这一个形象上”而没有使用真是历史人物的姓名。观影后自己又上网查看了中国原子弹研制的相关历史资料。P.S.:他们看的黑白老片是《上甘岭》,里面歌曲“一条大河波浪宽……”名为《我的祖国》。
整个片子都很感动得看完,偶尔开着弹幕,自然灾害片段时基地的人拿着水煮蛋开心的吃着,看到有一个网友写了一句,“他们吃不到茶叶蛋,但他们造出了原子弹。”忽然有些触动。半个世纪前的天灾,举国上下的损失与今日疫情面前社会的有条不紊,是多大的进步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啊。今日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也足以告慰先烈。一个有超能力的人拯救世界好像没那么酷,但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做出超乎自己能力的事情才会被大家称之为英雄。
人生进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小学三年级学校组织去看的,记得那时开始不想去看,哥哥为了拉我一起去看(其实就是想进城去玩,我不去,父母也不同意他去),骗我说是关于西游记孙悟空的(听名字就像),最终还是去了,但我们在电影院里没看到一半,就跟我哥和他朋友们跑出去玩,长大后这电影重新看过几遍,每一次都是热泪盈眶,记录看的第1000部电影肯定要再看一次,向老一辈的革命家先辈致敬,也是对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