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克卢妮·布朗 恩斯特·刘别谦
劉別謙遺作,其筆觸修成了正果。孤女要步叔父後塵當水管工,卻跟英國這個講究階級與男女有別的社會格格不入。逃出納粹魔掌的波蘭詩人,像找到同道中人般發現了她,但她這時
劉別謙遺作,其筆觸修成了正果。孤女要步叔父後塵當水管工,卻跟英國這個講究階級與男女有別的社會格格不入。逃出納粹魔掌的波蘭詩人,像找到同道中人般發現了她,但她這時卻跑去當女傭,還打算像正常人一樣嫁入尋常紳士家。來了美國二十多年,劉別謙才將自身處境總結起來。片中上至貴族下至僕人儘管嘴臉可笑,但不致面目可憎,反而都有幾許人性的落墨,也許這才是劉別謙筆觸的最高境界。更厲害的是,這些筆觸彷彿都融會在兩個主角身上,不經意間能跟觀眾心靈互通。今天回看,這是他最歐洲化的作品,近親不就是雷諾亞。
Source: 28th HKIFF
《克卢妮·布朗》下载观后评论: 你知道女孩为何会离家出走吗?因为家人抛弃她们了——集「女性」特质与「无产者」命运于一身的《克卢妮·布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朴素」的女性主义作品。我们注意到,在底层世界中,不止女性,男性也是「女佣」团体中的一员,且有着明显上下「等级」之分。影片中最为讽刺的是,长相「贵气」的人与「贵族」阶层没有关系,貌似「领袖」的人实际上在扮演「粉丝」角色。同时,影片还强调一个人或物在两种「认知」结构中「截然相反」的「存在」状态:在「爱情/艺术」语境下,女性是独一无二的「生产」主体。在「契约/竞争」模式下,女性是可替代的「工具」从属。刘别谦将他「谢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献给了爱情,在这部「爱情」杰作里,判断一个人抑或一个国「贫富」的标准不是看占有抑或抛弃多少无法理解的人/物,而是看对无法占有的人/物有多少理解和关照。
你知道女孩为何会离家出走吗?因为家人抛弃她们了。这句话就值一颗星!想到这是战后第一年上映,其实也反映了当时对于女性就业问题的看法!比如,女主明明擅长修水管子,结果叔叔不同意,让她去贵族家做女仆这样的传统职业;未婚夫也因此悔婚。除了男主这个流亡者,没有人称赞她可以靠体力技能养活自己。其实就是要把这些体力工作留给男人,毕竟他们五大三粗,也找不到仆人的工作!男主流亡者虽然十分欣赏女主的修管子的技能,但是这俩演员站一起实在没有情侣的感觉。好莱坞黄金时代也推了很多普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珍妮弗琼斯吧,资源好到爆,各种角色都尝试了遍,能看出是个勤奋的人,但没啥天赋。男主流亡者不仅支持女主,而且还帮助他的崇拜者追女朋友,最后俩人终于喜结连理,他也有老婆了,皆大欢喜,去美国写书当畅销作家,暗示美国是个好地方?
电影讽刺了英国的各种阶层,从上流社会到小市民,但是如果仅仅是看到了这种对英国人的讽刺那就太简单了,刘别谦在这部电影中借着英国人其实是在嘲讽所有腐朽落后的欧洲习气或者说是嘲讽所有有那些问题的人不管是哪个国家,这里边的角色都很典型,英国以外也处处可见。。。小药店店主的老妈这个角色实在是太棒了太妙了,这个不说一句话的角色由尤娜.奥康纳来扮演,毫无疑问这是最最精彩的一个角色塑造。。。查尔斯.博耶在餐桌上朗诵(致词)莎士比亚的理查二世第二幕第一场则是全片最佳桥段,此处不但讽刺达到了高潮更是美不胜收,他眼中的泪光真让人心动。。。这是一部拍给在沙漠中努力求生并且最后奔向新世界的人的电影。。。PS珍妮弗.琼斯在沙发上学猫叫的桥段好像被米歇尔.菲佛在蝙蝠侠归来中完美借鉴。。。
開門與關門是每天必然要重複操作,不可避免的事項,但是要「開/關哪一扇門?」「開/關門後會發生什麼?」卻始終被眾多可能性所圍繞,這是一個關於「抉擇」的問題,人物要在不同的動機傾向/可能性(門扉)之間選擇一個開啟或關閉(靈魂的褶皺),而做出的決定既有可能是美好的,也有可能是令人遺憾的。劉別謙喜劇裡的人物就在於這種需要不斷做出選擇的狀態之中,打開一扇扇的門,同時關上另一些門。最後的結果也許是注定的,但是在這過程中間的一系列行為卻是自由的,如同Cluny Brown從未埋怨過幫人修水渠,儘管在某些人眼中是「有失身分」的,因為她的行為是自願的,而自願的行為就是自由的行為,是表現「我」(Cluny Brown某一時刻的全部靈魂)的行為。
第一部刘别谦,选的是他这部功力不输巅峰期的遗作。我想“刘别谦式触动”难以定义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操作手法的复杂多变。CC不管是在官网上还是花絮里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这一点,随后着重分析了出现在本片的主要手法——reaction shots,讲得十分精彩,在此就不赘述。爱情结尾在我看来合理却不饱满,两主角之间前面缺乏实质性的互动。我们知道刘别谦电影里的女人一贯离经叛道,但就这部的cluny brown而言,上来形象就满了,男主对她的影响也就没那么大了,尤其最重要的他对她那句“哪里让你感觉happy,哪里就是你的place”,我没看到女主的“happy”作为线索对剧情的推动。
7.5分。刘别谦遗作,虽然博耶和詹妮弗都是挺喜欢的演员,但片子剧情实在乏善可陈,有些地方甚至显得浮夸和莫名其妙。全片以熟悉的Lubitsch Touch收尾,当The End浮上来之时,也意味着一位大师传奇人生的落幕。在电影生涯的最后一部作品中,刘别谦仍然在坚持自己作为喜剧大师的使命——给观众带来欢乐,把讥讽留给卫道士。老搭档怀尔德在葬礼上说世界永远失去了刘别谦,但影迷心中会永远有他的一个位置,正应了片中的一句台词:Wherever you are happy, that's your place.
语言逻辑的反转也是「身份」反叛,一个是无国家的流亡者,一个是女性无产阶级,他们真性情、乐于帮助关心他人、对人性深处普遍的东西有着真诚的共鸣,他们与刻板僵化的社会大环境格格不入,喜剧正体现在这里。可以说刘别谦塑造喜剧人物的方式仍比较传统,管家仆人间的插科打诨、上流阶级之天真傻气也是戏剧经典写法,比较深刻的是隐含地批判英国因囿于自身游戏规则的保守性而助长纳粹最后自食其果。
电影讽刺了英国的各种阶层,从上流社会到小市民,但是如果仅仅是看到了这种对英国人的讽刺那就太简单了,刘别谦在这部电影中借着英国人其实是在嘲讽所有腐朽落后的欧洲习气或者说是嘲讽所有有那些问题的人不管是哪个国家,这里边的角色都很典型,英国以外也处处可见。
刘别谦真正意义上的遗作,虽然已经过了其巅峰期,但此片的完成度依然很高,主要展现社会阶层下迸发的爱情,批判的东西简直就如同我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Jennifer Jones的明星光给的很多,让她有了仙女的感觉,最后的都市女郎打扮感觉很适合她。
最被低估的刘别谦作品。阶级错位的喜剧,儿女私情被拆解成各种金句。声音的设计很精彩,老妇人的咳嗽、水管杂声、门铃声甚至深夜一声惊叫…可惜的是,很多角色都是一次性用品。总的来说还是一句squirrels to the nuts!85
刘别谦最后一部完整的作品,影片很精致但也能看出刘别谦的“疲态”,虽然他已经试图调动一切“轻触绝活”,但收效甚微。当然他也不时地“调皮”几下,让查尔斯•博耶几次三番地开药店的门,因为那道“门”关系着幸福,是送进去还是领出来。
三星半,台词还是很棒。Nobody can tell you where your place is.松果扔松鼠的反复出现。讽刺英国人的阶级,戏谑但是里面的爱情都很喜剧并不虐www。最后还是去美国出书远离二战了(。行的吧。
针砭时弊却又充满着人文关怀,而且出乎意料地女权:plumbing隐喻女主sex positive,甚至还有一出性骚扰metoo的戏在今天看也不过时。刘别谦的最后一部电影,可能也是他最好的一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