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命 切腹武士之死 三池崇史
穷困潦倒的武士Hanshiro希望体面地死去,于是他要求借井伊家的豪宅进行切腹。井伊家御家老Kageyu是个性格强硬的武士,为了打消Hanshiro的自杀念头,
穷困潦倒的武士Hanshiro希望体面地死去,于是他要求借井伊家的豪宅进行切腹。井伊家御家老Kageyu是个性格强硬的武士,为了打消Hanshiro的自杀念头,向他讲述了前不久同样前来要求借宅切腹的浪人Motome的故事。Hanshiro虽然被Motome惨烈的命运所震惊,但还是坚持要体面地死去。在准备切腹之际,他提出最后的要求,即由Kageyu的三位副手协助,但三人因各种巧合齐齐缺席。既生气又怀疑的Kageyu要求Hanshiro作出解释。后者坦白了自己与Motome的关系,并讲述了他们悲喜交错的人生。Kageyu很快明白Hanshiro此举是为了复仇。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下载观后评论:
对于一个武士而言,被迫用竹刀切腹简直太嘲讽了,全片最能表现三池崇史风格的片段就在这里,而这段故事的背后竟然是为了生病的妻儿筹钱请医生。来回穿插的回忆很《英雄》,但回忆有多甜蜜,现实就有多惨烈。最后求女的叔父用竹刀对战全府武士,以个人命运视角批判武士道精神和人性的冲突,肃穆又肃杀,尽管最后也无法改变多少,但这种无畏的挣扎是可敬的,发人深省。(“命”比较博大,除武士之命外,还涵盖猫代表的动物之命,求女妻子代表的女人之命,以及孩子代表的孩童之命)意外的是,三池这次对拿手的血腥场面和视效都非常克制,另外,坂本龙一的配乐还挺加分的,一股宿命感萦绕始终,影片氛围很像后来的《刺客聂隐娘》。没能看到3D版有点遗憾,不然就能看看白雪纷飞下的武士杀阵和十分讲究的庭院层次了,找机会再看看原作小林正树的《切腹》。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9448819.jpg)
眼神都不错。。跳过的太多。意义何在?少年意义何在?太长了。17世纪初叶,经过长时间的攻伐兼并,日本战国时代落下帷幕,转而进入了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和平降临,取而代之的是大批武士流离失所,为生计所苦逼。在此期间,有的浪人请求在显贵门前剖腹以保存颜面,有的人因此得到留用,也有的得到物质资助,但其中不乏借此敲诈的宵小之徒。某天,名门井伊家迎来了名叫千千岩求女(瑛太饰)的年轻浪人,为杜绝这股邪风,井伊家假戏真做,逼迫千千岩以及其不体面的方式悲惨死去。原以为这会令敲诈的浪人们望而却步,谁知不久后另一位名叫津云半四郎(市川海老藏饰)的中年武士前来求死……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7805987.jpg)
现看的老版的介绍想看这个电影的,资源不太好找,看的英文字幕版。不错的片子,但感觉打斗场面与老版片段对比,不如老版激动人心,讽刺力度也没那么大。至于电影精神的话,我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没必要强求人家做。特别是轻生这种罪恶的事,竟然还鼓励人家逼迫人家做,过分了。至于切腹与武士精神倒没有现代炒作的那么密切。到必要赴死时,直接斩首,吞刀,放火都可以,切腹只是形式之一。在战时都不一定履行的仪式,在和平年代倒僵化了。有人说这是进步电影,反右翼的。我看过分解读了。反映江户时代的德川统治倒有,连这都扯上二战,想的有点多。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8581147.jpg)
「假期补影计划」千千叶切腹时候直接说出了真相,少了原版那份一步步揭开真相的感觉;男主的家主和他朋友之死处理不好,没能突出武士和大名的关系;武士和平民关系处理不一样,和我看的大多数老武士电影不同,平民没有那么尊敬和害怕武士,更像是把他们和自己视为一类人的感觉;1v3和1vN往神剧上靠了不少;原版上门为求得一个道歉作为下去给千千叶的礼物,这版是上门寻仇的意味,最后拔出把竹刀我就没搞明白。千千叶切腹处理的比原版各有千秋吧;青梅竹马的处理给了不少镜头,使得千千叶美穗结婚更加圆润;此外我喜欢片尾下雪的场景。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7862773.jpg)
看千千岩求女切腹的一段我想到一件事:希区柯克给惊魂记物色男主角的时候,特意选中了当时在好莱坞炙手可热的goldenboy,anthonyperkins,这样观众就会迅速喜欢上他,与角色共情,最后再来个措手不及的反转。虽然这一举动是具有欺骗意味在里面的,但道理很好懂啊。看瑛太扮演如此一个英俊消瘦落魄潦倒走投无路的年轻浪人以极度痛苦又不体面的方式死在我眼前,妈嘢,我的心在跟着滴血。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8256836.jpg)
没看过原著,觉得本作已经很好。全片凝重浑厚,没有通常日本片里的矫揉造作。武士们视尊严为生命,为此不惜逼死他人;却对自己放宽界限;最后又不得不付出代价;然后这一切对于领主来说,武士们拼命维护的的尊严却还不及一具盔甲的完整来的重要。本片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每个人都有罪,却都有自己难以明言的苦衷。唯有主角半四郎克制自己始终未下杀手,勉强维系了那被尊严蒙蔽的人性。
![一命/切腹武士之死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137956412.jpg)
这部电影差在没有中心思想,没看懂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从津云武士的角度看,自己的女婿假言切腹是因为老婆孩子病了,需要钱治疗,这么高尚的品格,为什么不放他一马,还要逼死他。从斋藤大人的角度看,一个武士来到我府上,跟我借个场地切腹,我好心好意的借场地给你,你却是假装切腹来骗钱的骗子,不让你真切,那我以后还怎么混。节奏太拖沓了,结尾那段太狗血了
怎么说呢…从演技到结构到叙事再到主题上的全线溃败。原版里最鲜明最激烈的阶级冲突和时代变迁感,在这一部里完全被煽情桥段的强行堆砌给取代,表面急于流露实则内涵尽失。三池崇史骨子里也就是个对特权阶级抱有期待、对乱世英雄空有幻想的导演。本身就是软弱不坚定的人,拍出来的作品总是严重偏科且质量极不稳定也不奇怪了。
猫咪瞩目(。看这种片就很容易看成找不同,比起小林正树那版少了相当的激烈/壮烈感,御家老和松崎等人的同情,体现了一种现代人的情感需求;“讲故事”的结构也没那么规整,两条时间线太割裂了。唉就感觉没什么比较的必要。(瑛太老师换上新衣服之后哇那个白衣卿相的感觉,我太可以了_(´ཀ`」 ∠)_)
不得不拿来对比啊,第一个镜头对武士道象征的刻画就感觉就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尤其配乐作曲对全片节奏的把控上,可以说果然武满彻厉害太多。相对应的是,三池版本加重了儿女长情的戏码以及更为直接的暴力元素,瑛太真的太惨了。但对结局的改写意外又失望,感觉缩减武士道深刻的批判,一切更表面化了。
批判的内核。温情的外衣。一家人分饼吃好温馨。女儿小时候会紧张地叫住要外出的父亲大人,会很糯的声音问父亲大人吃了吗。好甜好甜。哪怕生活不够富裕,和喜欢的人一起生活再苦也是能苦中作乐啊。瑛太的切腹太折磨太震撼,一家三口的死视觉冲击感墙裂。倒叙的手法也很吸引人。美中不足的是结局没有切腹
电影的剧本很普通,拍摄的也很一般。切腹是日本军国主义文化体制下的一种仪式,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处罚或者对天皇的忠诚。然而武士的生存现状每况愈下,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甚至食不果腹。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该剧中武士为了家庭主动切腹博取同情的做法实在是味同嚼蜡,没有触碰到文化属性的核心定义上面。
武士道精神作为阶层固化的道具之前起码是一种信念,是国家机器的“八荣八耻”,本身就自带“愚忠”属性,当这种信念和人性之善发生冲突,良知善存就该知道取后者,灭前者,同情心不是一句“万一被利用了怎么办”,个体归个体,规则归规则,就像十年浩劫中的洗脑运动,灭人性就是不对,没二话可讲。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