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故事以一对身处战时的夫妇为中心,一直等待着参战丈夫归来的妻子独力支撑生计,生活困苦。为了支付儿子的医药费,妻子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迫干了一次卖淫的勾当。丈夫归来之后,妻子坦然的如实相告,却令丈夫非常生气,大感羞辱气愤之余,更大打出手,将妻子强暴了。
丈夫帮助一个妓女找了一份工作,虽然理解妻子的行为,却难以原谅……
第79届威尼斯电影节威尼斯经典奖 最佳修复电影(提名)
《风中的母鸡》下载观后评论:
非常现实主义白描的日本战后社会片,足够压抑、困苦。女性家庭职责的捆绑,与因为战争而缺位的丈夫和父亲形象。我大概理解,片中男女关系——男高女卑位置关系,会引起观众的生理不适,但从影片的角度而言,它恰恰反应了战后日本社会的普遍现实,普通百姓的生活,穷困潦倒,无钱治病,于是逼良为娼。而从战场归来的丈夫,是国家利益的奉献者和牺牲者,他们反对背叛,高度自洁,苛求妻子的忠贞不二。丈夫身上的挣扎、痛苦,恰恰反应了战后日本社会的痛楚和无奈。片名<风中的母鸡>,那只母鸡,大概指的就是妻子,在社会动荡中,小家庭也遭遇着风暴。结尾,毫无疑问地指向了和睦的夫妻家庭关系。片中,除了丈夫,也有妻子朋友的刻板成见和道德审判。在生存和道德之间,妻子选择了生存。而不近人情的丈夫形象,和他的挣扎,大概也凸显了普通百姓生活之困。
![风中的母鸡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09120358939772.jpg)
其中有股小津式的乐观精神挺让人感动,家徒四壁,要卖最后一件和服,还是可以云淡风轻面带笑容地说出自己的贫穷。大量空镜头看似毫无意义,但展现的都是周边的生活空间,且经常出现一个近似地标式的非常显眼的建筑,日见夜见的事物由于自身的状态而多添上了一层看不到未来的愁思。没有钱付医药费时,还出现了用乐景衬哀景的桥段,《夫人与老婆》等作品当中出现的爵士乐与麻将曾包治百病,却没有办法解决当下战后带来的穷病。卖淫赚钱这一行为被小津淡化处理,重心放在接下来丈夫用何种心态对待这件事情上。夫妻相见感情都是含蓄收敛的,但暴力却又显得直接,田中绢代被推下楼梯前早有易拉罐的预告,丈夫查明真相后的举措令人不解,宁愿帮助别的贫困女子也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妻子。最后喊口号说要互相信任时只能感受到虚伪,以及女性无法掌控命运之悲。
![风中的母鸡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09120356515157.jpg)
这是我看小津的影片,目前极为不满意的一部!我讨厌男权,讨厌大男子主义,当然这不代表我倾向女权,这两者中间有个平衡。这部影片输在了丈夫这个角色上,是极度令人失望的存在,更何况是在小津的影片中。妻子迫不得已,为了家庭与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但在当时却是她作为母亲最应该做的事情,且还是在没有任何选择下。所以丈夫是可悲的、痛苦的、有些不堪的。抛开角色,这部影片仍旧是小津安二郎值得赞扬的大师作品,是他众多影片中不可逾越的代表作。丈夫推妻子从楼梯滚下,镜头与日本殿堂级女演员田中绢代的配合,在1948年必是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合逼仄局促的空间感觉,这是属于小津的夹带私货,摄影入画的节奏与构图标准,从未失手过。而这一切,在《东京物语》中,达到了顶峰,也注定是影响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影人的电影大师!
![风中的母鸡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09120356342428.jpg)
2023北影节第四场,不是那么小津的感觉。试图反映战后现实,万物萧条,破旧的房子、四处可见的废墟、荒芜的河边风萧瑟地吹,吹倒风中的母鸡,吹倒无能为力、没有选择的女人。丈夫面对妻子卖身(还只卖了一次为了救孩子)的无法释怀和对真正卖身女的同情值得玩味,我以为他是要去教训嫖客谁想到他也是去叫春,怎么,在自己妻子那里受到的“伤害”要通过伤害其他女人弥补回来吗?结尾处时子被推下楼梯,又颤抖着、一瘸一拐着、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梯的镜头令人心碎,她以粉身碎骨“弥补”自己的“错误”,带着痛,仿佛唯有如此才能换回丈夫的原谅。丈夫就在那儿看着,抛出两句问讯,好似施恩一般说要算了。而直到此时,妻子还要匍匐在地苦苦哀求,抱着丈夫的腿她的天。最后和丈夫拥抱时紧扣的双手意味深长,和孩子生病时她的手势一样。
![风中的母鸡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09120359612162.jpg)
#BJIFF2023# 中影党史馆,3.7分。情节上是不适的,自然也难以鼓掌。但是小津较之其之后作品,还是更坦诚地展示更棘手的处境:反复出现的陡峭楼梯丈量了背孩子的时子的艰辛和其跌落时的疼痛;丈夫“无能”又执拗地质问妻子卖春场所的具体信息(这为之后验证时的停顿埋下了伏笔,丈夫属实是敏感纠结的;他同年轻妓女的对话不只是爹味,也近乎摆脱现状的祈祷;最终和解时也是),并事实上完成了一次“强暴”;更不说他在妻子跌落时的那段好笑的关怀(在这里小津依旧试图让双方优雅的正反大,但制造出了丈夫无能的滑稽感)。“应该也必须迈过去、但又着实困难”,只能说本着(我理解的)小津的战争态度,感觉它用其叙事能力构建了一个在其壮年承受战争的暧昧的男性视角看来确实的困境,并算是保持了坦诚。
![风中的母鸡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09120356403311.jpg)
#BJIFF2023#修复版,听不到多少掌声反而有嘘声,因为与小津一贯风格大相径庭,看完这部我忽然理解小津后来为什么选择那样的创作之路了——假如高举现实主义大旗抨击时弊最后观众不买账还被吐槽三观不正,那还不如拍那些不温不火家长里短婆婆妈妈老父亲嫁女的日常琐事来的稳妥吧?片中受尽委屈还被丈夫责骂不忠贞的妻子让观众百感交集甚至愤慨(有趣的是下一场《同流者》里的法西斯丈夫对妻子出轨的事采取无所谓态度,东西方贞洁观差异?),毋庸否认,尽管艺术价值上乘,但父权与大男子主义是小津导演作品里的幽灵(瑕疵),而他的创作生涯是有摸索阶段和明显转向的,而这部《风中的母鸡》无疑是影响他一生的重要作品,在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拍摄手法后他的电影套路就极其恒定了。
![风中的母鸡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309120357308979.jpg)
这算是小津的《女人坠下楼梯时》?故事的后半段在今天看来实在太令人无法忍受了:男人去打军国主义战争成了战俘,几年不在家期间妻子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回来一听说妻子曾经为给孩子治病而无奈卖身就连摆几天脸色,最后把妻子一把推下楼梯摔伤了然后几乎没有道歉就开始义正词严地训话:“都过去了,以后我们好好过日子。”就算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日本,这里面的父权/夫权也还是浓到可怕(成濑的《饭》比这细腻和好看得多得多…)除此之外,画面还是值得看的。除了标准的小津机位室内镜头以外,楼梯反复出现,撑起全片节奏;几次女主走在路上的画面都挺动人的:抱着生病的娃去诊所的正面身影和背影、背着病好的娃回家的俯视镜头……
构图和运镜,以及配乐的选取和进入都让人很舒服。电影所讲述了一个士兵战场归来之后面临妻子卖身救孩子而痛苦不堪互相折磨最后“原谅”妻子的故事。我想战时这样的事情应该并不少见,但是还是有几个问题,就是真的是妻子时子做错了吗?为什么丈夫明知道妻子没得选择,嘴上说着能够原谅还要强暴羞辱打骂妻子、互相折磨?我觉得不只是战争带来的,战争只是催化剂,社会和文化在塑造这一切,塑造男性所谓的尊严,将女性物化并戴上贞洁的枷锁,形成一种社会和文化的规训。最好笑的在于丈夫无法“原谅”被逼无奈只出卖一次的妻子,却想着去“挽救失足女青年”,不知道“劝风尘女子从良”是不是也算得东亚文化的一大特色。
2023.04.27(7)2023北影节。看完觉得做女人太可怜了,时子为了患病的儿子卖身,战后归来的丈夫却不能谅解,甚至有一处情节丈夫将妻子推下了楼梯,都没有去搀扶,看得我握紧了拳头,结尾虽然和解,但丈夫始终高高在上的扮演着主宰者、原谅者、帮助者、教导者的角色,这样毫无反思的男权视角让我怀疑这大团圆的结局是不是小津刻意反讽。虽然我反对这部电影的叙事立场,但也必须承认的是,小津对于伦理冲突中情感的刻画极其细腻,对于丈夫原谅却不能释怀的心理状态描摹的非常精准,这也是我们人生中常有的心态,此外,电影中的空镜运用也非常巧妙。另外,看的时候一直感觉电影里的小孩演得有点呆。
每次看到小津电影里的上班族,都给我一种看玄幻片的感觉,他一定严格的指导过每部电影里男主角走路的姿势,还有坐姿,那种稳定感,大摇大摆,心中无物,妥帖自然,洞穿一切看透一切的坚韧和慵懒,不需要悬疑,不需要黑暗的人性,也不需要人之欲望,简简单单几个房间,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但是我们却看到了某种诗意,没有任何压抑的最美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运动之流,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仅仅focus这些东西,去掉任何的复杂,仅仅要最表面的寒暄,要那种最自然的,nothing的东西,这才是最有力最永恒之物,不需要去追寻生活的意义,不需要去思考爱情的可能,为什么就不能像小津电影里的人物那样坐着?
2023北影节第六部。传统视角下惹人悲悯的女性。战争把世界割裂,一边是兴起的高楼,一边是困苦的民生,过去诗意的生活凝结在人们心中;一边是唱着歌的小学,小学背后是一家妓院。战争更是把纯良的女性推向无归路的绝境,不得不向男性出卖自己服务男性,忍受男性的践踏。我很佩服小津的镜头,一些微小的细节就有震撼的力量。时子总是凌乱的头发、落寞的神情,她被傻逼丈夫推下楼还一口一个“はい,はい”地答应着,最后紧紧抱着他,双手慢慢在他背后交叉。这样的女性被规训得卑躬屈膝,无法突破家庭的藩篱,可憎的男性得以居高临下,就算体谅别的境遇相同的女性也不会真正体谅她。
活见鬼了,第一次在资料馆散场听到了嘘声。这部电影对女性的刻画和关照不仅没有超越时代,甚至可能落后于时代。战后困苦的单身母亲为了生计误入风尘,战后归家的丈夫心眼儿似针眼大,宁可去同情年轻的烟花女,帮她找工作,也不能原谅妻子;拷问妻子接客细节,一直问到性起;争执中把妻子推下楼梯。(楼梯看着像蒲田进行曲里那么高!)至此还可看作是现实主义悲剧,结果妻子挣扎着爬上楼梯,祈求丈夫打她骂她原谅她,然后迎来了大团圆!本想说高峰秀子形象比田中绢代更适合这个角色,看完觉得,算了,谁演都不合适,是这个电影不合适。#BJIFF2023/09
或许是最差的一部小津。之前由于剧情简介而一直搁置未看,看完后更是发觉剧本十分薄弱,处处是漏洞,若非其中熟悉的拍摄手法和几处节制的叙事手段,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出自于小津之手。强烈的戏剧性使之丧失了真实与自然,人物过于扁平以至于丧失了矛盾与复杂,所谓的心理衔接也十分僵硬,往日作品中的精妙对白则被田中绢代苦涩的自语和哀求所取代,其对于塑造人物却无助益。就连小津本人也说:“所谓创作,其中必定会有失败之作。若能对自己有所收益的话,失败也无妨。只不过,这部《风中的母鸡》实在不能被视为有益的失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