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多莫(艾尔·帕西诺饰)是一个老练的洛杉矶警察局探员。他受命与搭档哈普到一个偏远的阿拉斯加小镇,去调查一个关于17岁少女被谋杀的案件。 这是个地理环境很特殊的地区。这里永远是白昼,太阳永远不落,没有黑夜。多莫和哈普找到了本案的第一嫌疑人——隐居小说家沃特·芬茨(罗宾·威廉斯饰)。他们跟踪芬茨来到了礁石林立、雾气弥漫的海滩,而芬茨却突然消失在了迷雾中。正当芬茨逃离多莫的视线时,一声枪响,哈普到在了血泊中。 怀着对同伴遇害的内疚以及对案件的责任感,多莫被迫加入了与老谋深算的芬茨之间的猫捉老鼠的心理游戏中。随着案情的深入,多莫不得不和一个当地警察(希拉里·斯万克饰)合作调查,这个人虽身份不明但机敏过人。然而他不知道,这一切都在芬茨的操作之中。 也许是由于无法摆脱这种在黑夜出太阳的异常环境的困扰,又或是因为多莫自己的错误判断,这名患有严重失眠症的探员的精神状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失眠症(QMV)》下载观后评论:
盘旋于内心的永昼,是束缚也是动力,若失去正义的审判,罪恶将永存于法外之地。来自于死亡的凝视,是解脱也是窒息,若没有良心的拷问,真相会蜕化成不解之谜。想破案的人需要直觉,想入睡的人期待黑夜,当愤怒和欲望的迷雾掩盖了双眼,你会发现自己才是疑团。黑与白界限是漂浮的,正或邪只在一念之间。一个好警察睡不着觉,是因为茅塞难开,一个坏警察睡不着觉,是因为良知自责。不断闪回的做法在制造悬疑与焦虑感上,确实不失为一个有效切稳妥的办法,但表现的还是有点温和了。极昼和大雾都是比较浅白的隐喻,极昼代表良知与公理,而大雾则是自我的迷失与逃避,在光与雾的混乱中,谁又能安然入睡呢?最后威廉姆斯坠入水中的那个镜头,让水面隔开了光与雾的纠缠,死亡或许才是唯一的安睡。受制于剧本本身的局限性,节奏散漫,并未展现太多诺兰个人气质。
8.5分,另一个译名叫《白夜追凶》。必然会被低估埋没的电影,因为导演是诺兰,主角是阿尔帕西诺,才会有人去欣赏,才能有7.5这个不上不下的分数。如果去掉主角和导演,这电影应该不会有人看的,分数肯定会更低。因为这电影节奏实在是太缓慢了,从悬疑片来讲,剧情走向观众基本都猜的到。但这电影是诺兰最真实,也最接近普通人的。《敦刻尔克》的时代已经过去,《蝙蝠侠》《盗梦空间》里的事也跟小老百姓没关系,《星际穿越》未来也许有可能有吧。一个警察,误杀了同僚,被凶犯知道。如果抓捕凶犯,自己难免也有牢狱之灾。这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因为主角是阿尔帕西诺,才完美地诠释出了这一复杂的心理斗争。也因为导演是诺兰,才能更完美地展现出人性。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由两个天才而升华。个人评价不在《冰血暴》之下。
虽然不是典型的诺兰分格电影,也非常精彩,前面那场迷雾的戏,一个小时后,都很紧凑精彩。这部剧让人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里面作家主角,女主角,三个人都经历了很多心里挣扎,谁能相信正义权威的男主会杀了搭档,谁能想到侦探作家自己成了杀人犯,里面一句非常精彩的对话,大概意思是,你用10分钟杀了女孩算是故意的吗。你用1秒杀了搭档也不是故意的吗。杀人后各种替自己行为辩解但是又说服不了自己。两个都有正义感的人,都会这样杀人吗,人在环境影响下,会做出意外的事情,当主人格变弱了,各种邪恶的潜意识就会爆发出来,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善与恶,我们都在努力学习善压制恶,但是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作恶。一旦开始了,可能就没法回头了,人总是有了第一次后,后面变得理所应当无论做什么事情。
本片的故事其实比较常见的好莱坞犯罪剧本变态杀手案中案双雄以及亦正亦邪的老警察不过诺兰凭借自己的导演能力还是让影片大部分时间都成色上乘其中的很多手法都直接影响了21世纪初犯罪悬疑类电影的拍摄套路快速闪回的使用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和角色绝境精神状态的表现是诺兰这一时期悬疑电影的特点本片中两个凶手联手的段落荒谬的“友谊”是最有意思的点可惜类型片时长限制对老警探的精神状态铺垫占了影片大半的时间双雄之间真正斗智斗勇的部分太少最后结束在一片枪声中也比较俗套一定要提及的还有阿尔帕西诺的表演眼神始终处于散光状态依然能表现好角色心理真的很棒相比其他的诺兰名作本片在作者性上是相对最弱的一部
诺兰的早期作品,他自己不是编剧,大牌云集,剧情普通,可以看得出制片方的掣肘。阿拉斯加的极昼让 Dormer 彻夜无眠,似乎也象征着内务局处处用放大镜盯着警察,让他们的一切勾当都无法隐藏,而真正让他失眠的是良心的纠结。“好警察因谜题未解失眠,坏警察因良心不安难眠。”Dormer 是个好警察,机智、敏锐、有正义感,他不惜用非正义的手段追求他心中的正义,却不得不用一个谎言掩盖另一个。“取决于你当时以为什么是正确的,以及之后你愿意背负的。”他最终选择了与凶手同归于尽,失眠六天后真正长眠,是他内心真正的解脱。结局于子并不喜欢,只是为了解决所有问题的讨巧。
83,值得一看但是结尾还是有点落俗了。没有经过诺兰自己执笔的剧本果然还是差了点味,虽然故事不算难看。人物状态描绘的很到位,无论是诺兰的碎片化剪辑还是帕西诺的表演都对此增益不少。极昼和内心纠结的映照这个创意很好。推理略显神棍让人不大舒服,虽然诺兰用视听语言把这些盖住了。而且可能电影看多了还是喜欢那种不寻常的走向,所以最后结局突然变成枪战片让整部电影观感下降不少。本来观感是相当不错的,结局让你突然回想起这原来本质上依然是好莱坞流水线的警匪故事。罗宾威廉斯演的不比帕西诺差。
故事不算新奇,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部上佳的作品。极昼现象与人物内心的阴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感外在展现,复杂的人物情感可以直接通过天气感受到,直观而且表现力更强。视觉效果也非常优秀,与世隔绝的乡村,一尘不染的冰山雪水和恐怖的凶杀案件结合,提供了城市里展现不出的观感,风景加深了杀人的冰冷和沉寂,杀人又给青蓝色系的风景增添几分骇人的血红。而且这个取景太漂亮了,加上标准的优秀构图,真的很养眼。雾里追凶应该是全片最有特色且有趣的片段,是具有代表性的戏份了。
在诺兰的所有电影里这部可能是名号最低的一部了,但不代表它一无是处。至少在没有诺兰特色的前提下诺兰依然出色的完成了一部剧情片该有的内容表达。丰富的人物情感塑造,两大男主之间的对决,案中案的悬疑把控,都可以说在同类型的电影里也算上乘的质量佳作。更何况帕西诺把一个警察的内心种种感情表露的自然而又深刻,这无疑也是在观影层面的又一大享受。片中那句台词依旧历历在目:“好警察难以入睡是因为没有办案线索,坏警察难以入睡是因为良心不安。”
白夜和失眠的设定相当不错,编剧不是诺兰,所以少了结构叙事,但是多了很多对人的描写。以往诺兰的片子里的人物总是目的性强,单一逻辑。但是本片的dormer是最复杂的难以捉摸的。这也是很多诺兰粉丝不喜欢这个片子的原因,因为少了很多看似烧脑其实一点也不的简单的结构叙事。看了诺兰的所有片子,其实一直不认可他的导演功力,至少没有同时代的大卫芬奇或者维伦纽瓦强,但是这个片子让我改观了。诺兰这一次拍的很深,对人物的挖掘最强的一次。
很多人说这是诺兰最差的一部电影,个人风格弱,存在感低,没有自己做编剧,但是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可看性还是非常高的,至少是把我看爽了,把它当做一部普通的娱乐商业片来看我也能给五星。对主角正邪的模糊化处理是本片的一大魅力,究竟他是不是故意开的枪,是本片最大的疑点,也是本片最大的伏笔,为主角最后就女警员那里加入了一层救赎的意味。本片的另一大看点是几大老戏骨飙戏,将每个人物的性格都诠释到完美。
符合好电影的一切标准。人物,故事,演技,镜头,氛围,意义,等等。意外的好看!永昼之地,阳光无处无时不在。人需要睡眠。死亡亦如睡眠,生命的尽头就是死亡。动人的是,追寻正义至苛求的程度,煎熬的仅仅、恰恰是自己……这世界,清醒太辛苦,坚持太不易。救赎,或者说了结,需要生命做代价。生无欢,死何惧。警官最后说,不要忘记了方向。女警起身抬头,镜头拉远,水面上,她显得茫然且无助。
天才探员起初为了给一个案件嫌疑人定罪就捏造假证据,于是为了防止搭档告发而将其枪杀(假装失误实则故意),于是又为了隐瞒杀人而与罪犯为伍又嫁祸无辜的小凯男友。就这样一次次为了自身利益去服从内心的邪念,在焦虑和恐惧的支配下一步步犯错,渐渐迷失自我,最终在自责和外界压力下患上失眠症。还好最终男主让女警察把指控自己的证据扔掉,服从了自己的良知。与自己和解了,才终于闭眼睡去。
……太失望了,感谢诺兰之后的片子都是自编自导。讲道理极昼加失眠症的设定是很有趣的,不知道为什么完全没体现出来,只是加了几个很个人风格的闪回和碎片化呈现,并没有对主线有什么帮助。主线的逻辑也挺多bug。女主演技真好烂,很少看到欧美片只会皱眉和凶恶瞪眼的女主,全程在盯她愤怒的鼻孔。两颗星星送给两大男主的绝美演技,答应我上了年纪不要拍追逐戏了好嘛,看着蛮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