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春意暂迟 史蒂芬·布塞
从监狱释放的阿兰与母亲暂居一处,阿兰对母亲伊薇特日常的过分讲究而不满,这时常撩拨彼此的神经。不久阿兰谋到了一份差事并与一个女子开始了一段情感,这更让阿兰感觉到日
从监狱释放的阿兰与母亲暂居一处,阿兰对母亲伊薇特日常的过分讲究而不满,这时常撩拨彼此的神经。不久阿兰谋到了一份差事并与一个女子开始了一段情感,这更让阿兰感觉到日常的拥塞与拘泥。然而不久母亲貌似欠安,报告则显示死之将至。《春意暂迟》下载观后评论:
刚再次看到文森特,无比的亲切,第一次见到是他和苏菲玛索的《心动的感觉》。电影反应的是很生活化的法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位一事无成,脾气暴躁的儿子,一位自律,性格隐忍,优雅得体的母亲,两个人开始显得那么反差巨大。母子素来不合,一次大吵后儿子离家出走,那场戏看的我心痛。最后母亲决定去瑞士实施安乐死,母子最后也说出藏在心底最深的爱。电影最后我几乎是哭着看完的,当你看着自己最爱的人要离开自己的时候,我想这个时候再多的矛盾,再多的恩怨,都是浮云了,好想再陪她看看这个世界。生活中,可能因为是亲人,所以很多时候说话做事也欠考虑,也让母亲落泪过,自己事后也懊恼不已。现在自己做了妈妈,也体会那样的心情。电影里母子紧紧抱在一起,短暂而美好,母亲应该也是无憾了,虽然来的迟了,但是这就是人生。
![春意暂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4627781549.jpg)
1.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2.对于一部以人物为主的电影,前半部分讲儿子后半部分讲母亲,我几乎察觉不到什么时候我的关注点转变了,冷眼旁观,步步沦陷,最终眼泪夺眶而出3.当然哭没哭不是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以人物为主的戏很吃表演,而我完全沉浸在“母亲”的表演当中了,她在某些方面让我想起了我外婆,神奇就在于我甚至不能说我熟悉我的外婆,可这个人物就是会让我想到她,特别是临终前,与儿子相拥在一起,两人都急促梗咽,那个时候母亲已经服下了安乐死的药,我所理解的母亲的潜台词就是“我不甘心啊”4.最后一个无关电影的吐槽,资源太不好找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垃圾网站,十秒一卡真是......
![春意暂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4628438669.jpg)
亲人之间的关系远比爱情来的霸道、持久、没有道理,没法选择。它是每个人一生无法回避的课题。这里的母子关系可以说是充满了不满,撕扯,他们怒言相向,谁都不让谁。当然疾病缠身的年迈的母亲是无法吵过中年的儿子的,失意的男人把不如意,挫折,愤怒都宣泄给对方,那一刻,同样倔强的老人像受惊的动物无助与孤单。这两个人可怜到要通过那只老狗来达成暂时的和解。但问题依旧悬置,没有解决。沟通与表达在他们中间完全不用,也无用。只有怒吼时男人才说出自己心中的郁闷、难受。他眼看着母亲死去,窗外是春色正浓,但这时的镜头与配乐却让人感到丝丝冰凉。想想这对母子也真没意思,爱真是个难题。
![春意暂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4627793041.jpg)
弥留在《春意暂迟》里的自然主义之风不仅能融化《耶里肖》当中的经济危机,也能将世间所有的冲突彻底平息。我们在布塞这部家庭伦理剧当中看不到一丁点儿政治诉求但又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他的政治观点。人到秋年的男主与弥留之际的母亲大概都意识到了人生里那犹如冰冻的现实,然而唯一的问题是,象征终结但又挽留尊严的安乐死并不能在这个处于分裂状态下的家庭社会里施行,天国瑞士显然不是利己主义者的家。母与子最终的和解不是通过以爱之名的谎言而是建立在以《爱》之名的感性互动之上,因此我们必须要从人道主义角度去《衡量一个人》选择《开战》的动机。
![春意暂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4628169274.jpg)
目前最喜欢的一部史蒂芬·布塞,法国版的《楢山节考》,没想到能这样自然的处理安乐死题材。恰到好处的配乐,大量日常的室内长镜头,厨房内做各种吃的,有规律的做家务,庸常与无常的生活与生命,面对死亡问你的一生是否美好时却回答不出,就连记录自己在时间里存在过的泛黄照片也被撇到一边的无用,很复杂矛盾的心理老太太演得真是太好了。林顿和波兰斯基老婆的感情戏从开始到结束交待得十分直接迅速,与这边很慢的母子俩偶然的争吵爆发和默不作声有很大的对比,唯一欣慰的就是那个胖邻居和可爱的大狗狗了吧。法国文化中心。
![春意暂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4627995262.jpg)
3.5 在台灣安樂死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個人是絕對支持的,但我認為「安樂死」不只是一種政策、攸關生死,在此片更想說明母子之間疏遠的關係。實在沒辦法忍受大聲吆喝的情緒霸凌,觀影差點中途就放棄,我想這就是陰影吧⋯⋯也就是這個原因只能給3.5星,但在最後一幕絕佳的配樂和面對死亡的畫面讓我潸然淚下。因為垂死的狗,彼此看不順眼的母子最後還是說出了「我愛你」。Emmanuelle Seigner飾演男主角豔遇的對象,現在這種角色在電影裡已經很老套了,在此片更顯多餘。
![春意暂迟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4627620299.jpg)
3.5在台灣安樂死的議題吵得沸沸揚揚,個人是絕對支持的,但我認為「安樂死」不只是一種政策、攸關生死,在此片更想說明母子之間疏遠的關係。實在沒辦法忍受大聲吆喝的情緒霸凌,觀影差點中途就放棄,我想這就是陰影吧⋯⋯也就是這個原因只能給3.5星,但在最後一幕絕佳的配樂和面對死亡的畫面讓我潸然淚下。因為垂死的狗,彼此看不順眼的母子最後還是說出了「我愛你」。EmmanuelleSeigner飾演男主角豔遇的對象,現在這種角色在電影裡已經很老套了,在此片更顯多餘。
看的时候不时想到另外两部纪录片《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和《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谈论的都是与本片同样的话题。相对来说纪录片更加真实可感,尤其是《特里·普拉切特:选择死亡》里直面真实的死亡那种五味杂陈、难以言表的心理感受是电影所不能比的。而电影看似谈论死亡,实则着力点却在母子俩之间那种只有从生活的细节里才能捕捉到的无言而深沉的爱。
我记忆中观影史中第一部关于安乐死的电影。可圈可点。母子男女主的表演实在实力超凡,Vincent Lindon 属于爆发力超凡型,Hélène Vincent实在是法国同年龄段女演员中的皇后。整体趋平的现实主义,避免戏剧化,无比贴近生活。很多设置都可圈可点。家人就是一种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但交流方式已经固化以至于交流总是徒劳的存在。
跟邻居告别之后,她做好最后一罐苹果酱,完成最后一块拼图,整理最后一次床铺,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和儿子一道去往瑞士,互相道出在无数次冲突后酝酿的“我很爱你”,然后安然离开,无法确定是否幸福,但这就是她的人生。出乎意料的情感大于技法,无疑可以做到更好更细致,但是根本无法抗拒当年看《桃姐》的感觉一度涌上心头。
用100分钟告诉你这就是人生。彼此相爱 但都面无表情 自始至终。麻麻不断提醒投奔她的阿兰这不是你自己的房子。可是时间线又拉到麻麻为了让阿兰回家 故意让黑狗吃坏肚子。后来化疗包括安乐死 都没有表情 除了几次哭泣。史蒂芬也没有做出救赎 没有多余的解释。告诉观众这就是人生了吧。就这样了。
影片有个非常好的开头,故事切入的程度刚刚好,精准地把握住母子二人的微妙关系;到儿子的爱情线影片质感被拉低了些,因为对塑造人物没什么帮助,但生命和亲情是很难出错的主题:从决裂到不言而喻的和解到有条不紊的面对死亡,情绪渐渐进入高潮。最后还细致地交代了安乐死的过程,在以往电影里比较少见
很难过 对一事无成的恐惧与对死亡的恐惧不相上下//关于母子的争吵 近期非常理解 可能是因为自己卡在这个时代所以觉得生活对于我来说是如此之难 选择太多诱惑太大 父母们似乎都已找到恰好的方式 而我不知道还要花多久//像这样 一点点为自己安排好后事我恐怕很难做到 毕竟我是极不愿承担的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