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剧场》,2016年台湾单元剧,由金马金钟导演王小棣、蔡明亮、陈玉勋、瞿友宁、王明台、许杰辉、徐辅军、安哲毅八大导演投入演员人才培育24位新人,并力邀杨丞琳、吴慷仁、蓝正龙等金钟影帝后共同参与《植剧场》系列。植剧场系列将会有四大类型(爱情成长、惊悚推理、灵异恐怖、原著改编),植剧场系列共制播八部剧集,每系列制播二部剧集,共52集。
《花甲男孩转大人》,原著改编系列第一部,接档《梦里的一千道墙》。
花甲做为郑家家族大孙,“大孙等于尾子”,他从小就拥有来自全家族的关爱。小学六年级时父母离异,而后堂弟意外丧生,长姐离家出走……讲来讲去,他的原生老家,就是二十八岁的郑花甲,心中最大的牵挂。
只是,从没想过,再次回家,竟是坐在救护车上。
突然接到阿嬷病危通知的电话,花甲与好友阿玮连忙南下。所有临时回来的人,整队听令葬仪社的指挥,进进出出装忙着。
不可思议的是,就在阿嬷拿掉呼吸器之后,居然出现了神迹。
阿嬷搁剩一口气。大家慌乱一团,咽不下气是为什么?邻里之间揪团跑来跟阿嬷惜别,院落就像乡村的人生转运站……五个兄妹相互指责,各个像青春期没有顺利转大人的模样,越吵越大声,整个家崩裂倾颓,眼看就要瓦解。
想不到阿嬷的这一口气,把大家吹得东倒西歪,却也把大家从岛屿的各个地方,纷纷吹回三合院了,接下来,这阵风,又将把所有“家人”,吹向何方?
《花甲男孩转大人》下载观后评论:
1.又一次在台湾的影视作品里感受到我们浓浓的闽南文化(不過我現在並不太認可劇中展現的某些封建迷信婚喪習俗,如乩童……),多希望我们大福建也能拍出这样的闽南语影视作品;2.看第一集一度以為是《俗男養成記》?結果後續的劇情發展沒能像《俗女養成記》那樣充滿苦中帶樂的溫馨搞笑風味,而是在「小家各有難唸的經、大家老有吵不完的架」進行,故事的最後倒是在理想化的結局中告一段落了。3.阿嬤:不管你愛男生還是愛女生,阿嬤都一定挺你。—— 鄭光輝:你們這些年輕人我真的想不通。五月天不是叫你們要有夢想,你們是只會唱不會聽嗎?—— …… 4.顏毓麟客串的大鳥社長在舞台劇《荼蘼》裡扮演的角色剛好是同名台劇中他所飾演的角色;鄭花明:…就像電視在演的,他們說,“祝福 也是一種愛。”……這句台詞出自我上個月剛看完的《光陰的故事》;……
![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052385148.jpg)
粗糙但真实的乡村家庭故事。起初觉得絮叨,配色俗气,用光也不好看,后来又觉得或许是自己看多了美化的“现实”,就难以接受真实的丑陋。每个人都能从这荒诞的大家族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吧,或多或少地窥见自己的童年与当下,或多或少地追思已不在世的某位长辈。拍得细腻之余,把人物的性情特点和成长脉络也捋得清晰,台剧是越来越进步了。结局尽管收得仓促,还是温暖到观众了。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很多人没机会弥留便离开了,很多人没时间反思便一条路走到黑了。我不喜欢「花甲与变得女性化的阿玮在一起」的结局,如果二人本身相爱,那就让阿玮做她自己——那个中性风的自己。女性可以有很多种样子,并不是一定要“像一个女孩子”,我讨厌中性风女孩要变得温柔可人才得到幸福的设定。btw 熟悉闽南语和闽南、粤东文化的人看这部剧会很亲切!
![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052260835.jpg)
收藏了几年,一直没兴趣看。2019年的国庆节假期看了它,本以为是一个很无聊的剧,毕竟名字就让人没想看的欲望,结果是一部讲亲情的电视剧。看剧的时候正好我的奶奶也身体不好,躺在床上无法下床,反正看了感触颇深。家庭之间因为遗产金钱的争斗这些,不要太现实,虽然我家没有。我还跟着保姆阿阮学着用食指盖住吸管一端给奶奶喂水。11月初奶奶去世,在葬礼期间,我脑海里一直浮现这幅电视剧里关于阿嬷的画面。这部电视剧会成为我的一个难忘的记忆。里面那首歌《鱼仔》也会成为我想念奶奶的一个记忆。第一次听这首歌是颜人中翻唱,他说他想他的阿嬷了,当时还不知道为什么。看完电视剧就懂了,这首歌曲里承载了孙子对奶奶的想念和爱。所以,虽然卢广仲是台独,我不会再听他的其他歌,但这首歌记载了特殊的意义,我没发忘记。
![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052687677.jpg)
台湾影视行业领先大陆一个时代吧。可能大多数家里都有一姐这样一个老太太,作为家里的最年长者,仍然要为已经为人父母的子女提供资助,顺便还要带带孙子。中年一代的几个兄弟姐妹,表面上或风光或狼狈,带着固执和自大,为了生存为了钱也闹得不愉快。青年一代有犯了方向性错误的高材生,有重情义的小流氓,也有花甲这样呆呆傻傻的糊涂鬼。一大家子人处处都是矛盾,人人都有毛病,但是又也有着相互扶持的时候,虽然不那么和谐,但是也勉强可以算一个共同体。剧里家庭之外的人也一点都不多余,斯黛茜姐姐很好看,光头这个角色也很感人,雅婷和阿伟也很可爱。
![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052542938.jpg)
看这部剧的时候一直在想,社会带给我们的价值观到底对不对呢,有钱才是硬道理才能站稳脚跟,才会快乐;我们从小要去和所谓别人家的小孩比,要更聪明要当模范生。可是我看见27岁的郑花甲,他虽然读了很久的书都不能大学毕业,他虽然长相平平,但我却好羡慕他,他善良乐观珍惜当下不会人云亦云。第四集郑光辉跑到台北找女儿和前妻,赚足我的眼泪,他就像是我的爸爸,不善表达,也做了很多在我看来很瞧不起的事,但他爱我,他也有歉意。很好的一部电视剧,套用豆瓣热评的一句话,珍惜当下永远比重新选择更重要。
![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052595086.jpg)
阿妈的一口气吹得我们东倒西歪,但也把我们吹回了祖厝。呜呜呜花慧和光头是什么绝美爱情啊!光头穿上宇航员的服装跟慧慧告别的那里真的好感动啊!!!还有史黛西姐姐太耿直了!我喜欢她!全剧最新奇的一点就是现世的人和已经离去的人的互动,特别是光头离去的那一幕,和爷爷用拐杖跺地导致地震的那一幕,真的让人眼前一新。我本来刚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这部剧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这么几集看下来,我觉得真的很感人。也有可能是我的年龄和经历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所以对有些剧情的共鸣还没有那么深。
![花甲男孩转大人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5052305594.jpg)
名字里有相同的字因为是同一辈分,它将我们细细密密的牵引汇聚到了一个叫做家的尽头,未来我们的小孩可能不再会有了,像风筝没了线;提前离开我们去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啊,留下来的人很想你,你让我们心痛也让我们更珍惜现下未知的人生;我看着你们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看一片一片的我自己,比如我有外公的暴躁脾气和做事果决,也有外婆的心思细腻和艺术感知,我有外公的招风耳,也有外婆柔软心,至于那些闹心的家事,会让人失望厌倦,但终归你们还是我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证明。
阿嬷的一口气把种种问题都吹了出来,其中一度以为在看民视八点档。年轻一辈的演技在老一辈面前就显得有些稚嫩更多是在表演情绪(严正岚和刘冠廷除外,刘的痴情台客真的演的很棒,最佳男配实至名归)花甲和老爸台语对骂一镜到底笑到不行/闽南丧葬文化拍得太真实了/有很多会不自觉流泪的点,或许是亲人的离别从此以后阴阳两隔的感觉太强烈了些/虽说结尾仓促且非常理想化,但能看到老郑家把一堆破事解决完也是快乐了…
連生死離別都是充滿溫情的。這裏總會有小而美的大家的家,這裏的故事總是能把我看哭。趁著明年,有hk身份,還要再去,去好好看看這裏,希望不要一落地就落淚,希望去七星山,去象鼻头角,去台東,去綠島,去看鯨魚,去看海龜,再去花蓮的鄉下。一兩個周不曉得可不可以。魚仔好真實,魚仔好好聽。人會在哪一瞬間變得成熟呢?用力氣珍惜而非告別的時候?不再追求跑得快跑得輕松,而在乎跑得穩跑得豐盈的時候?
结局好暖哦!! 治愈~长大后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完全不像小时候那样想着的发展, 反而变得很糟糕, 逐渐忘记最初的想法, 任由不好的状态持续放肆, 可是没关系, 只要暂时停一停, 仍然保持思考和感受, 我们会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做的, 行动起来, 生活也会一点一点好起来, 看似脆弱的家庭亲戚关系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虚假, 它也会在某个时刻给我们力量.
不要叫告别式,叫一同去旅行好了。 自然而然想起四月那场丧礼,街边跪着送别时低声的哭泣声,围坐着叠元宝,那几日眼睛黏糊糊的,脑海里一直是送别的曲调。甚至想起张生“只等到红白仪式一场偶遇才会面”。时间在走,个个都在变。卢广仲声音真的好听,脆生生的小清新。郑花甲越看越顺眼。《鱼仔》和《明仔载》穿插,又是因剧循环。乡下时光,希望月光带你回到我身边。
最后一集有点点水,前面的细节铺垫在第六集到达高潮。最喜欢第六集花甲在闭关时候四个人的那场群戏,那个气氛下,雅婷的无奈和花甲花明的兄弟之情都凸显的恰到好处,感觉也是花明开始深刻意识到自我改变的一个重要的契机。家庭的团聚和羁绊也是维护个人行为和心态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有了爱才会有顾虑,才会更不容易做伤害别人和自己的事情。
居然还可以 害 以前的我看多了偶像剧 居然没有看下去这部剧 ;「我不想再做选择了 人的一生 一直在做选择 又总是在后悔自己的选择 反反复复 有时候 我想学会珍惜 应该比一直想要重新选择 还要来得重要吧」;不及预期的九分 但是最后的大团圆让我想到自己的亲戚们 不知道哪个时候 我们在哪 我们在做什么 我们是不是也能这样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