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录取通知 斯蒂夫·平克
简 介
连续被八所大学拒收之后,正面临高中毕业的巴特比·盖恩斯被升学的压力逼到了一个死胡洞里,他再也不能用他独有的油腔滑调来得过且过地过日子了,这个整
简 介
连续被八所大学拒收之后,正面临高中毕业的巴特比·盖恩斯被升学的压力逼到了一个死胡洞里,他再也不能用他独有的油腔滑调来得过且过地过日子了,这个整天处在混混沌沌之中的学子一直质疑美国的教育系统和社会法则是否合理,可是事到如今,他却不得不面对“另类”所带来的后果:没有一所大学肯向他敞开大门。如此可怕的现实令这个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备感忧心,他觉得自己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可怜虫,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想招自救……
巴特比认为,无条件进入大学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创建一所--至少可以应付父母那一关。在他那有点神经质的好友斯库雷德的帮助下,再加上其他几个和巴特比一样没有大学肯接收的同学的出谋划策,他们终于在一所废弃的精神病院开办了一所“著名”的南方哈门工业大学,简称“S.H.I.T.”,所有的规则、课程以及完整的教学体制,都由这些所谓的“创办人”自己制定,而且,他们并非这所学校仅有的几个学生,在“任何人都能来上学”的旗号下,越来越多被大学拒收的高中毕业生被“录取”到这所新学校中,至少他们在精神上成了这所大学的一年级新生。
为了维持这所学校的正常运转,必须得有成年的法人成为学校的代表,于是,巴特比雇佣斯库雷德的舅舅本作为这里的名誉校长。与此同时,爱神也轻轻地敲起了巴特比的心门,他爱上了住在隔壁的莫妮卡,可是莫妮卡甚至不知道有巴特比这号人物的存在。在一群学习不灵光、却异常聪明的年轻人的支撑下,这个漏洞百出的可笑计划竟然真的成功了,孩子们在“S.H.I.T.”的“监管”下得到了灵魂上的解放,因为学校鼓励学生追求个性化的时代。然而,随着“S.H.I.T.”的名气越来越大,却引起了另外一座也叫“哈门”的名牌大学的校长迪安·范·浩恩的注意。
虽然年轻人有追求自己的梦想的权力,虽然巴特比颠覆的是美国的传统教育机制,但他和朋友们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诈骗罪”,他要如何摆脱这一难题,好让自己免除牢狱之灾呢?
快高中毕业的巴特比正面临着升学压力,他投出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被拒绝。这可不是他父母愿意看到的状况。还好,巴特比不是唯一一个陷入困境的学生,他的好几个死党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面对着因无法进入大学而逐渐黯淡的前途、父母施加的压力、更为了吸引自己的梦中情人—莫妮卡,巴特比和他的朋友,一群毫无经验的高中生,在对“自由主义”一词做出广义解释之后,雇下场地,请了个演员,搞了个虚拟网站,决定自己建立出一所根本不存在的“南哈蒙理工学院”,以该大学的名义给自己发出录取通知,借此蒙混父母和朋友们。
谁料,刚刚把他们认为需要的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巴特比和他的朋友们发现自己的工作好像做得好过头了--从各地赶来的好几百个跟他们一样,被无数大学拒绝的人们站在了“南哈蒙理工学院”的门口,要求加入这个总共只有一座二层小楼的大学学习。面对着隔壁正规大学学生蔑视的眼光,巴特比和他的朋友们在这条造假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开始不断地完善着这个大学的功能,同时与那些慕名而来的学习者相互鼓励,共同成长,努力让这座假冒伪劣大学变成一座真正合格的大学……
《录取通知》下载观后评论:
一般般吧,整部影片确实很有想法,但现在看来很可笑,最让我反感的还是最后的开庭,这样的剧情在美国电影出现过多少次了,我的天,不开庭就不结尾了吗,这样的法庭是来搞笑的吗?看得出来整部影片在讽刺当时的大学,觉得他们的教育刻板、生硬;也在讽刺大学的活动,拉帮结派,社会习气重;觉得他们仅靠高中成绩来决定录不录取你很不公平。大学的学习有其意义,不是这样一味地否定的,影片中的野鸡大学不就是从大学是如何教育的来学习如何教育的吗,按照大家的兴趣来学习固然好,可我没看出来其意义,传统教育固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不是这样一味地否定,至今不也还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吗,这本身就是个大工程,怎么可能一蹴而就。影片中的大学确实很梦幻,可以为梦想而学,可是真的学到了什么吗,确定不是一时的娱乐?
![录取通知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619862263.jpg)
零几年那时候素质教育的呼声就是这样的,听上去新奇,但现在觉得大部分人找这么个借口其实就是喜欢偷懒,但即使这样电影本身的出发点也是很纯的。所以带着现代的怨气根本不能体会这种片子,比如里面说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想当诗人,画家,还什么小号手鬼的,现在看其实只是那时候人过得舒服就乐观,附庸风雅罢了,世界的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人早都杀红了眼,换现在人就只有一个理想:过得好的同时让别人都混不下去。就是这样,现在没谁吹捧什么因材施教什么鬼甚至跟着和稀泥都不会了,人早就没有爱好特长,早就意识到抱团改变点什么还不如和身边人斗争来得快,风险低,反正都是赢不了的傻子还不如打个更傻的过一过瘾。所以世界还是没有按零几年那时候的理想主义者们想的在走,甚至完全相反
![录取通知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619533914.jpg)
第一次看,是高考之前,英语老师??为了让我们学习英语同时放松身心,让我们看了这部电影?。那时真的被这部电影深深吸引住了,影片对美国??教育制度的反思和颠覆,让人思考?:大学教育究竟是让学生学到自己想学的还是学校教授学校规定的东西。同时,影片的节奏很快、风格风趣幽默,也令人非常喜欢。最近是第二次看这部电影了?。我被影片中的女主角、女配角们深深吸引,她们真是太美丽了。影片的风趣幽默同样使我开心?。但是,终究这只是一步虚构的电影,南哈蒙理工学院(S.H.I.T)这类大学不可能大规模在全美复制,学生??无法正常管理,成绩无法进行标准化考核,也不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姑且一看,拓展一下思路。希望中国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录取通知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619210843.jpg)
娱乐一下,不能深究,美国拍这种电影就是物极必反的结果,一定要创新,就是变成这种结果了,其实没什么意思,毕竟是第一大国,有钱人多。女主还算漂亮,转折的太快,明显是因为男友出轨,从前看不起的人干了件好像很牛逼的事情就五迷三道了,人生嘛,找刺激很重要,话说美国高中就这么厉害,那个胖子技术这么厉害啊?咋不去苹果,还扮小丑?对一所大学的丑化也很不舒服,就是为了要突出那些人干的事情的伟大,只能说,一个为一些有疾病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地方一起生活,那些不缺钱的家长才可能是促成最后那个结果的动力,一句话,所谓鼓励创新,创造力,你应该信,但别人说的不要信,因为一个中心词是可以赋予多重行为的,娱乐一下,还是不错的,美国妹子就是开放啊。
![录取通知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619703809.jpg)
很轻松愉快的一部电影,立意很独特。一个被传统社会规则拒绝的人,因为撒谎创办的学校,却莫名吸引来一大批和他同样的人。在这所独特的大学里,没有像样的老师,课堂,图书馆,课程体系,甚至没有规则。那什么是规则,是社会强加于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年少时也曾想问为什么?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为什么只有像律师,医生,市政官员诸如此类的工作才能算是好的,好坏又凭什么被定义呢?没办法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活得像个面具人。一直都被教育要做什么,可能却从来没有人问过,你想学什么,想做什么?电影里的梦太美好,可惜生活不是电影,终归要面对这可笑的世界,
![录取通知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619455063.jpg)
也不懂也啥分这么高,清一色好评,而且群情激奋仿佛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我可能被“教育”“洗脑”了吧,从头到尾我看到的只有“扯淡”。男主最后的激情演讲就像我听到“读研没用”一样……读研有没有用起码要读过的才有话语权,但一般说这话的都是没读过的,我认为他们这种“花式教育”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娱乐文化,那是经济上去以后的锦上添花,并不能当成社会的基石,我始终坚信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无限自由的教育我看也就适合试用一年,啧啧啧,乌托邦里什么都有,可以从乌托邦里什么都带不走,醒醒吧
![录取通知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41619430352.jpg)
一群没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高中毕业生,自己建立了一所“南哈门工业学院”,这所大学不具备任何作为一所教育机构的条件:没有合法的教育场所、教员、医务室,也没有课程等等,他们唯一有的就只是一群拥有爱好有想法有创造性的少年。整部影片的教育意义可能从开始就在讲述,但是喜剧显然让人容易忽略所谓的意义,影片主旨点明从四位少年建立“假学校”被发现而被告上法庭时开始,也从法庭的判决完美结束。这个学校粗略地可以理解为少年的乌托邦哈哈哈~
用无厘头的美式喜剧表面探讨了什么是"教育",可却夹到着私货:如黑人大鸟的雕像。创意出发点很精彩,可故事讲得却很单薄。一眼望过去就毫无性格的莫妮卡,一看就是讨人厌的学生会主席,胖胖憨憨的技术宅注定是被欺负的角色等等。 学校里精彩纷呈的趴体很让人上头,庭上的一通嘴炮输出也很激动人心,可仔细一想又很难立得住脚。也许我的思维也显得很"传统"吧。
及格分吧,改名叫“美国有技校”可能更好一点………鼓吹激情创新式教育确实没错……但其实所谓课程全是手艺活啊………幌子挺大有点差强人意,不过图个乐倒是还可以的,可以把生命中最爱的“副业”按电影里说的来一遍,真想成功……还是上正经大学,毕竟新东方出来的顶级厨子能有几个………但是大学出来的好歹都能有个稳定收入,你说是不是~乌托邦式电影,看看挺好
我也觉得前面的描述根本没有一点在努力寻找自己的possibility,纯粹就是纨绔。。而且我想吐槽为啥2006年的电影里还能有monika那么扁平的扁平人物。。。。最后突然就走上正轨了真的很突兀,前面其实可以铺垫的更好一点的。另外那个真哈蒙是什么学校啊,拽的二五八万跟自己是哈佛的似的,一个兄弟会主席要不完成那个样子。。。
我觉得很不错。不过这种学校只能适合那些发展主要靠创作的领域,音乐、烹饪、体育、绘画雕刻、设计,看来都是享受生活的艺术。但给不了硬核的文科理科的教育。S.H.I.T.的学校精神相当可贵,要是与现代大学融合在一起就相当好了。我到大四快毕业才看到这种片子,真正到意识到我有那么多种possibilities,还好还不算晚。
切入点OK的,反传统,批判性,butjustupallnight真的显得美国青少年有点点无聊且巨婴,非常浮于表面。rock不仅仅是反传统这么单方面的,但这个片就只取了反这一面非常片面且无趣。大欢乐结局显得更无趣了,非常没有道理,甚至不如欢乐无脑爱情片,就很美国梦精神,一切都是为主角成功而做铺垫的
看电影的过程中不断有类似于“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的声音在我脑海里回放,看弹幕了解到这居然真的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当然了,电影里的学校确实有太多让人质疑甚至觉得荒唐的地方,可我还是不得不佩服美国政府还是同意给它机会。不可否认电影拍出的是理想的状态,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大概率只有在美国才会发生了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