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末世纪暴潮 凯瑟琳·毕格罗
1999年的最后几天,Lenny却没有多少新年的喜悦,倍感孤独的他对前女友Faith念念不忘。Lenny是一个洛杉矶退休警探,平日工作并不拼命,倒是擅长跟三教九
1999年的最后几天,Lenny却没有多少新年的喜悦,倍感孤独的他对前女友Faith念念不忘。Lenny是一个洛杉矶退休警探,平日工作并不拼命,倒是擅长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一天他收到了一份匿名的磁盘,里面是一段残酷的奸杀过程,而受害者正是他熟识的妓女。同时,Lenny和助手Macey发现自己已陷于一张由谋杀,敲诈和强奸编织而成的网……Lenny的前女友Faith和音乐界巨头Philo Grante打得火热,而Jeriko旗下曾经有一名政治上颇有影响的说唱歌手Jeriko One,Jeriko的被谋杀让整个洛杉矶陷入恐慌。Lenny发现Jeriko原是被洛杉矶警方所杀,他意识到Faith可能会有危险,究竟他能不能在这场头绪繁多的劫难中全身而退呢…… 《末世纪暴潮》下载观后评论:
#CyberApril# 毕格罗被严重低估的作品!1995年对千禧年的预言,神经元连接共享感官刺激之后带来的无穷后患。看似是痴男毒女的个人爱恨情仇,实则都是对新世纪的忧虑和拷问。人类享用科技爆炸后的成果,却因意志力薄弱和道德低下,贪溺于暴力和性的原始吸引;对于过度依赖科技、湎于虚幻、无法认清现实的担忧;以及美国一直存在的诸如阴谋论、种族冲突、警察越权等社会议题。 视听上除了超前的第一人称VR视角,最神的是配乐。古典、布鲁斯、朋克、说唱甚至用到了印度神乐。尤其是开场的街景和club里,不同类型的音乐与情节互相渲染呼应。 人物塑造上,Lenny与小配角之间随意互动就立起了他阿谀逢迎、诡辩狡诈又幽默痴情的人物形象。惊叹自喻魔术师的Lenny在鼓吹神经连接的台词,直指全片核心问题。一看编剧,卡梅隆!
虽然故事或许并不算完美但我还是吹爆这部片 私心觉得导演其实放了很多对新世纪的期待在里面 作为全片主线、类似于当今VR的playback代表了对未来科技的畅想 甚至对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也有所反思 暴动的人群 最后直接的警民冲突则直指种族问题 或者更广义上的人民与政府 是对末世纪社会的低迷能否在下一个百年中得到解决的疑问 当然间中夹杂了太多的迷茫情绪 最后是感情线 本片中男主大多时候都软弱混蛋 反而是女主一直以坚毅果决的姿态在旁默默守护 甚至以往文艺作品中男女性在体力力量上的差异都在此被调转 女主一力承担了大部分打戏并且非常好看 除此以外本片的审美和氛围渲染也相当好 不过二十余年过去 别说众主创的境况发生很多变化 这个世界其实也没有变得特别好不是么
虚拟与现实的问题,种族问题,警察制度问题,都有涉及但是都没有深入的探讨。 对于科幻元素的处理中规中矩吧,把他作为一个线索来处理了,而不是主题整体上遵循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人商业片原则。其实影片对于黑人问题的探讨其实是比较深刻的,但是又不是绝对主题,所以主要是侧面的衬托。故事上只是在用两个白人警察的执法问题,但是一直在潜在的暗示警察制度的各种不公 ,还有画面里大量暴力镜头,画面叙述比语言叙述其实更有力,这是在暗示美国社会的常态,黑夜加上各种炫彩化影响的处理,实则营造出了一种跌入黑洞般的阴郁与暗沉,在极力诉说这这是一个暴力消沉颓废的新年,当然最后也是圆了一些其实更重要的是通过色彩的暗示来表达美国社会在进入一种社会性的消极与颓废性
这片恰巧也有关于种族歧视,也是拦截了一辆车,和皇后与瘦子不同的是,洛杉矶警察杀了黑人歌手,连带杀了其他人,其中一个女人跑了,从而发生了追杀事件。这是关于世纪之交2天内发生的故事,大背景是迎接新的世纪,那种迷乱的场景,狂欢的人潮,都挺酷的。95年的时候就想到了类似脑机接口的设定,利用一盘磁带,一个类似抱脸虫的大脑接触设备,能够让人们切身体会一段经历,自己的或者他人的,这个设定也很酷。开头追杀的悬念一直保持但最后,通过各种磁带的穿针引线,引出真正的凶手,最后结合千禧年到来的氛围,影片也达到了高潮,恰如其分。男主最后也摆脱了沉浸在过去的回忆磁带,找到了新的真爱,非常圆满。
监控电影的时间性,可能是独立的小圆圈。《末世纪暴潮》中的死亡录像,对象既是看“自己”的主体,又是被“自己”看的客体,可以相比人在监控录像中看到自己。变态杀手最后对着镜子射击,电影用镜子映射了他喜欢看犯罪过程、甚至把影像当作现实、虚实不分的状态。该片描述的未来的世界是人们活在影像里的世界,看起来很可怕啊,然而当我们动情时,我们看的不也是虚拟影像吗?里面的电视播放内容是直接粗暴的政治控诉,这个电视像一个描述具体世界中出现抽象表意的屏幕。独立的世界风格塑造的很完整,只是我不太喜欢这种视觉风格。
导演用手持摄影和主观镜头模拟VR体验,片中的磁盘明显是毒品的象征,是让人逃避现实获得虚幻快感,沉迷堕落的电子海洛因。变态罪犯不仅录下犯罪快感和女子被强奸的痛苦,还在奸杀时把自己的仪器给受害女子戴上,让她体验加害者的感受。这种VR技术将人伦道德摧残殆尽,邪恶得超乎想象。片尾罪犯坠亡,种族歧视的白人警察伏法,危机看似消除,但VR的恶之花不会停止绽放。广场上人潮汹涌,彩带漫天飞舞,人们在颓废、迷茫、空虚、绝望的狂欢中迎来千禧年。
偏见和上瘾某种意义上是同一种东西,它们都臣服于幻觉。有味道也算有力道的世纪末软科幻影像,主观视角的引入在当时应该挺有冲击感,对于美国社会矛盾和洛杉矶暴乱的隐喻直露粗犷,介于赛博朋克和B级片之间的整体质感也呈现得不俗,但故事后半段悬念近乎曝光,所幸人物情感的推进转折,虽算不上生动总还算保持着动力,让最后的结尾多少还留下点余味。几部电影看下来,毕格罗阿姨真是不能被性别标签定义风格的导演。
时隔近两年终于看掉了这部 毕格罗的主要导演作品至此全部补齐 其作为女导演特有的强悍足以名留影史 而或许是因为有卡梅隆编剧的缘故 这也是她气质上最混乱最难以说清的一部 真正精彩的是后半部分 随着这个阴郁而黑暗的侦探故事逐渐接近真相 末世的暴乱和虚无感吞噬着碾压了包括其在内的一切 毕格罗强大的绝不仅仅是主观长镜头所体现的影像能力 她真正的对情感的掌控力更是在最后一刻显现了出来
1.大脑影像的设置很出色,依此搭配的POV镜头的运用非常超前,开头一段就立马引人入胜,而令被奸杀者实时观看并(双重)体验自己被奸杀的过程,这一段简直炸裂,光是想想都觉得后背发凉;2.影片处处呈现着世纪末的最后一天,充满末世的感觉,混乱、喧嚣、冲突,人人既渴望又恐惧的新世纪,及时行乐成了他们表面的潇洒;3.肤色问题,黑人被随意枪杀,没有根绝的历史问题,至今依旧。★★★☆
虽然没有下雨的街道和飞行的警车,但完全是非常棒的cyberpunk电影。尤其是max利用脑皮层体验分享技术的超psychopath奸杀手法,创意真的非常厉害。沉迷精神毒品的男主十足的hightechlowlife.剧情上则是有点noir,但男主不够冷硬,冷硬八成都被超帅的Mace抢了,不过偷梁换柱和结尾那里也是很帅的。
卡导科幻框架欠缺的硬核视觉冲击毕格罗统统补上还恰好碰上连续POV/大量枪战戏简直是把玩运镜调度的最佳段落最后三十分钟印证了对末世的一切visualstereotype视域都要爆开但末世只沦为背景板说没期待一丝费拉拉是假的//paranoidisjustrealityinafinerscale今日金句了
7分,设定很有意思,故事有点问题但还行,但故事节奏有点乱。在很多没必要的地方浪费篇幅来自作多情地煽动观众情绪,而且故事反转并不顺畅。主要占了题材的便利,洛城警匪、黑人、末世纪...用美国比较受欢迎的所谓反ZZZQ的东西,但有贼心没贼胆不敢挖深就会蹭蹭,男主角塑造败笔,简介最后一段吹得真尴
一个典型的黑色电影架构.后尾险些烂尾.幸运的是结局把整部戏的氛围又拉高了.作为一个经历过千禧年的人.结尾绝对是能够加分的.此外以95年能拍出现今基本能实现大部分的VR长镜头,确实比某国产片所谓的梦境长镜头来得有意思多了.这个长镜头是为剧情有所服务的不是单单为了炫技.彩蛋是美恐的黑人阿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