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妈 我回来了 弗拉基米尔·比托科夫
2021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拓展单元。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弗拉基米尔·比托科夫《妈,我回来了》下载观后评论:富有戏剧性的突进式情节。许
2021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拓展单元。
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卧虎单元最受欢迎影片(提名)弗拉基米尔·比托科夫
《妈,我回来了》下载观后评论:
富有戏剧性的突进式情节。许多长跟镜头。表演佳:即使在少有特写的情况下,女演员坚毅偏执的性格特色依旧鲜明。土黄的调色使得它拥有了战争般严酷的氛围。公交车成为一个独特的戏剧空间,对于公交司机身份的女主来说,它既是私人空间也是公共空间,通过女主和公交乘客的博弈,到公交车最后的燃烧,也可以对应女主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与权威的博弈。其实电影中的“寻找”母题并不少见,但值得思考的是,本片和《换子疑云》、《漫长的婚约》这样女性寻找男性的母题,往往都是女性为了维护家庭完整,来和政治权威进行的严肃博弈,然而像《阿飞正传》、《苏州河》这些男性寻找女性的文本往往都是抒情的、意识流的梦幻追寻。这或许和男性和女性的社会符号化身份有关:在父权社会下男性往往作为女性家庭的必要经济支柱或者继承人,而女性往往作为男性的性幻梦。
文本潜在的立场让我很不适,鲍里索夫出场后一直在偷换概念。上半篇是女人克服重重阻碍想要寻找儿子战死的真相,直到国家机器给她安排了一个儿子;下半篇写女人和新儿子的羁绊,甚至把这对母子拍得很有性张力——这段新的母子关系真的成为替代品了。消化一个“儿子已死”的悲痛,和“接受周围人的欺骗并且自我欺骗”,能是一码事吗?这是一种全方位的妥协,且美化妥协。想想《三块广告牌》是怎么做的吧:上半篇主要悬念是科恩嫂寻找凶手,下半篇是克制愤怒与身边的人和解。科恩嫂的举动险些害死一个“不良警官”,她的怒火得以宣泄,哪怕是以错误的方式。之后她与周围的人和解了,不再迁怒,但她并没有在“找凶手”这件事上妥协啊。
母亲失去儿子,以另一个“冒名顶替”男人的出现,结构出隐晦的暧昧情感。看得非常舒服的一部俄片,超出预期,果然剧情类型片,看起来更顺畅易懂。俄版“三块广告牌”,但故事结构与主题表达,更贴近《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影片除了母亲对儿子真相的索求与努力外,“古建筑修缮”条线,亦非常具有戏剧张力。影片视听语言,非常成熟,色调温暖,对冲压抑的影片题材。剧本结构工整。主题上,影片直接的政治议题讽刺,也充满吸引力。影片内容,在东亚政治生态体系里,再熟悉不过,一如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PS:男主身材也太好了吧!我惊叹!女主也太像科恩嫂了,演技在线。
平遥电影节上最喜欢的一部片子。妈妈得到噩耗,不相信儿子在叙利亚已死,敦促官方调查搜救,却突然有人以其子身份大喇喇“回到”家中,一应身份证件齐全!这样一个充满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外面,还套了一个苏联时期高官度假老房子的象征,更显得意味深长。“母子”二人演得都很好,儿子的转变略显不够扎实,但还是能让你感同身受,最终对其产生同情甚至喜爱上这小伙。影像风格冷冽,叙事毫不拖泥带水,看起来很流畅——除了一些手持镜头晃得眼晕。烧车一段真的有点科恩兄弟味道……对集团势力以及官僚的批判点到为止,含而不露,恐怕也有不得已。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沉思。
私心很喜欢。手持摄影,长镜头这些都只是外在的呈现方式,最令我惊艳的是男女主角二人的情绪表达,太有力太精彩了。房间里的影子舞蹈很美很美,车子燃烧的一幕很有生命力,海报体现的那种微妙情感也很戳我。“给一个空棺材下葬”的讽刺十分到位。唯一的bug可能就是废墟这条线有点多余了。虽然感情戏莫名奇妙,但是这个“母子”cp我竟然狠狠嗑到了orz(主要在于他俩看起来就不像母子,再者半裸的Yuriy Borisov真得帅到我了)
这电影是2021年了,看来俄罗斯的审查还是挺宽松的,这个片子放在我们语境中说就是处处辱俄,从头辱到尾,那对Army和官僚系统的批判可是一针见血的。但电影问题也很明显,和上尉逃亡记那部电影一样,就是体制齿轮的觉醒刻画的太潦草,太机械,太突然。一个上面派来维稳监视女主的假儿子,怎么就突然转换阵营了,男女主最后的感情如果不是演员的表演托住了,就变成了洒狗血。(男主演技真好,不言不语都自带气场)
#PYIFF 5th 演技满星。情节推动令人舒适,渐入佳境。情感灌注点都在合适的位置上,结构精干。映后导演说,希望故事有普世性,我认为这个诉求没有达到,剧情决定观众只能隔岸观火。中途假儿子和母亲的感情走向怎么变得暧昧起来了,有点读言情爽文的感觉,略显突兀。兵哥的身材好到惊掉我下巴……男女演员很有力量!最后假儿子和母亲彼此情感寄托的安放与落实真的很耐人回味。
#venezia78 地平线拓展。这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女性角色,貌似抗争,貌似女强人,但从头至尾没头苍蝇乱撞只不过是drama queen。她在片中是veteran,真难想象俄罗斯可以训练出这样没头脑没自控力的兵。Yuriy是一个站在那里就是角儿的演员,表现完美。如果没有他,本片将被疯女人搞得一塌糊涂。母亲之心可以理解,但,银幕上的歇斯底里无法令人理解。
坚韧和执拗的个体精神以不同方式对抗国家机器,荒诞的是国家还给她一个儿子让她闭嘴,同样讽刺的是莫斯科高官的夏宫度假村的泡汤,这种对抗与反讽俄罗斯电影中并不少见。假儿子与母亲在某一个节点上突然站在了统一战线,对抗父权与公权,这其中的逻辑并没有捋通顺,就用柔情怀恋的片段来弥补。不过尤里这张阳刚过剩的脸真的好适合欲扬先抑的角色啊同六号车厢。
这部电影里演员的表演最突出,两位主演都有极强的控场能力,用情绪大开大合的表演,时刻把控着节奏和观众的注意力,属于表演在带着戏走的类型。国内很少见这样的人物,有着战斗民族特有的粗鲁和强大生命力,看来这部电影,就会明白为什么尤里•鲍里索夫这两年那么红,接下来大家会看到他主演的现象级爆款《六号车厢》和《沃尔科诺戈夫队长在逃亡》。
前半段感觉还是很好的,手持纪实感,小朋友的长镜头非常自然,还想欧洲人为什么人均影帝影后,对官僚主义的讽刺有点利维坦的感觉了。但是到了中间儿子突然回来了,后半段就一直一头雾水中,最后才差不多明白是怎么回事。假儿子长得像一美,一直都是半裸秀肌肉的状态,跟女主之间好像还要萌生点感情,这部分不是很能理解。
#PYIFF2021#只喜欢最后差不多十分钟的尾声....假振卡隔着墙跟托尼娅说我死了之后遗体会送到这里,还蛮难过的,无数个无家可归的儿子和无数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然后政府敲门宣读了托尼娅死亡的儿子犯下了两项罪证,很荒诞。再是搜查的官兵进到振卡的房间,振卡的儿子在床上玩玩具,call back了。
向公车里投放燃烧弹让女人畏惧,在公寓里分配新儿子让母亲胆寒。为了掩盖私人武装的非法行径,可以在真相面前选择性失语。摧毁一座旧时建筑,忽略含砷的温泉。埋入一口衣冠棺材,无视母爱的气力。当更强壮更忠诚的儿子被捏造出来,当亲缘也被编造,抗衡强大机器的决心,寻找渺茫希望的信心能坚持多久。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