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飞越老人院 张扬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葛(许还山 饰)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直到有一天,老葛的朋友老周(吴天明 饰)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葛(许还山 饰)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直到有一天,老葛的朋友老周(吴天明 饰)也加入到他们当中。老周乐观开朗、幽默大方。为了令自杀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时也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组织大 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老人 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唤醒大家沉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北京参加比赛。
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等到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他们谁也不知道,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
《飞越老人院》下载观后评论:
他们大多数年过古稀,还心态年轻得自称是“七零后”;他们衣食无忧,却只能独守空房直至死亡;他们曾经风餐露宿为子女操劳一生,而今终于到了可以为自己活一把的年龄。不愿行将就木坐以待毙,想潇洒的走完人生之旅,是他们最后的愿望。将这么多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聚集在一起拍部片,可真不容易。一行德高望重的主演,加在一起逾千岁,可谓空前。六年过去了,其中有几位已驾鹤西去,电影成为了他们的绝唱。夕阳红的老年人题材,直面生死,笑对人生是可见的命题。缺点明显:从名字到内容,模仿痕迹重,说教意味浓,细节经不起推敲。但老戏骨们撑起了全场,让俗套的故事被精湛的演技所掩盖,还是值得一看的。麻将之变变变,算得上全剧最欢乐的一段了。
一群老人在养老院里相拥着一颗孤独的心。在这里子女们尽着他们所为的孝心禁锢着老人的自由,甚至尊严。在院里太多的规矩,尽管大家玩着游戏,想着去远方表演节目,却是连连受到阻扰。电影一方面写老人与子女的关系,以老葛家为主线;另一方面写老人们对自由和梦想的追求。以至于后来计划大规模的出逃。一路上,广阔的视野,美丽的风景和之前在 老人院的逼仄幽暗形成对比。那一群奔驰的骏马,像他们欢呼雀跃的心,那颗未曾老去的心。一部老车,一群老人。人生在最后如何面对那点遗憾,如何捍卫仅剩的尊严。还有面对亲情的千言万语又欲言先止。我们父母将会老去,我们也会老去,但对老人的爱请不要老去。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只能说题材占据了优势吧,从电影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老生常谈的剧情,无功小过的演技,再加上并不太合理的细节,三分应该足够了。那些说哭的无非就是因为这个题材吧,想到自己父母和自己未来的老去,换一批人换一个故事你们依然会哭。有些观众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喜欢把非电影元素加诸到电影上,比如是个老人演戏就说是老戏骨好演员,因为年龄而放大业务能力以及降低评价标准是我特别不能忍的事。凭良心讲,这些演员在这部戏可以说是敬业,但远远不到惊艳。内容也乏善可陈,懒得说了,真没有太多触动,及格线,就这样
人都会老 有因必有果 赡养老人这个事情不能只当是责任 影片最让我感触的是一位爷爷无家可归来到老人院 和他的好兄弟挤在一个床位上 晚上却发现自己失禁了 也许老人最痛苦的不是自己力气不如以前了 没有以前的容颜筋骨了 他们更怕的是自己“变糟”了 这种变糟让他们不得不接受自己是真的老了 这个老人院也很温情 更给了我们温暖的希望 我不敢想象自己的家人未来如何 又是甚至会逃避 但愿自己不辜负自己的心 不放弃家人的手走下去
从一开始强行悲伤的配乐观感就很差,中间老人在麻将里躲着出逃的片段还挺有意思。结果后来又开始强行煽情,最后挨着拍每个人流泪的镜头我快窒息了。有的台词写得也是完全不接地气,莫名其妙。虽然是老套的题材但明明可以拍得很好的,这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中学那种把父母叫来学校,台上某“演说家”讲一堆父母有多不容易的鸡汤故事,然后一群人开始抱着父母哭…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希望导演明白适度。
才发现还有部类似名字的电影飞越疯人院在本片中几个地方泪奔:老人们给新来的做床等、院长找到出走的老人时老林说的话、爷爷给孙子草地上讲的故事、老人们上台表演、最后老人扮大海。这部电影是我小时候没去过养老院之前想象中的样子,温暖,但当我去过后,发现养老院真的是很可怕,那个设备良好环境很好,但是太冰冷了,老人眼中的是麻木。本片还有一个触动我的就是,当我老了,你会不会送我格桑花
我想用《礼记》里的一段:“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
影像的流水线,几乎没有人物塑造也没有故事结构。靠硬生生制造出的代际矛盾堆砌戏剧冲突,老人任性、子孙自私,靠十年前的老梗强行煽情,结果尴尬到爆。全片充斥着老人离开子女就一事无成、住养老院等同于被抛弃等思想,没有任何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除了弱化老年人群体,没有体现出任何老年人的魅力。对比《老爷车》,高低立见。
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一个老人童话。看这种电影,就好像高中生写应试作文,总是用一套不会出错也不会出彩的模板,里面添一堆华丽的修辞(比如电影里的公路风光)和作文必备万能素材(比如院长和钱先生对话、老葛与孙子对话),结尾再升华一下主题,只要不跑题,就能换一个将将及格的平庸分数,但绝不会得高分。
见识过老人院,一直心悸。垂死的等死的已死的气息挥之不去,而电影虽加了层温暖滤镜,但只消老葛老周,就把那种惶恐、无助与绝望表现得甚是剜心。好多老戏骨,好多可爱、敬畏与鼻酸。是太温厚了点,且当希望。字幕滚动时那些老人家,简直都是孩子,不过50多至90多一并归为老人,两代人相近得让人恐慌。
与其什么遗愿清单,我觉得这才是中国老人的写照,在侧面反映了中国式亲情的境地。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是爷爷奶奶养大的,和我爸的关系就属于电影里老葛和他儿子那种.我好像看到了我未来的影子,不过 亲情是割不断的,我以后会好好思考的。谢谢各位老人家的精湛表演
情感不错,但是说教部分还是太多。什么时候导演们才能明白真正打动人心的情感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嘴里说出来的。很多时候不需要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让人热泪盈眶,而通过嘴里说出来的反而不够自然。如果能把某些强行鸡汤的桥段去掉,那么本片将会自然很多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