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和谐课程 埃米尔·拜加津
在一次体检中,13岁的小学生阿斯兰在同伴的面前丢了脸。这件事,让阿斯兰潜在的人格障碍爆发了出来。被自我怀疑所困扰的阿斯兰,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严加掌控。 阿斯兰
在一次体检中,13岁的小学生阿斯兰在同伴的面前丢了脸。这件事,让阿斯兰潜在的人格障碍爆发了出来。被自我怀疑所困扰的阿斯兰,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严加掌控。
阿斯兰和自己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小村子里。阿斯拉不稳定的精神状况,使得他和祖母的生活更为困难。阿斯拉憎恶自己的生活,因为他的同学都在被迫交给一个叫做博拉特的人保护费。而这个博拉特恰恰就是常常折磨阿斯拉的人。阿斯兰没有什么保护费可给博拉特,而博拉特只有一次有一次地蔑视并放逐阿斯兰以获得乐趣。
《和谐课程》下载观后评论:
暴力美学片看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被霸凌过但是看这部片没有PTSD症状出现真好。台译「青春残酷练习曲」可能更能感受到青春的问题。一切的错误都在体检时的那杯水,因为此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欺凌,所以阿斯兰一直在清洗自己,反复做着体检生殖器前上一个摸鼻尖的项目,为的就是把时间停留在没喝那杯水之前,至少那个时候还是健康干净的。最后他看到杯子就会呕吐,这应该是PTSD带来的痛苦与恐惧,也是最后悲剧发生的导火线。在学校内不是强者就是弱者,所以阿斯兰决定强大,他用他聪明的头脑以及自己想象完成了这一次「圣战」但是最后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留下重要的证据。最后两个人被关在监狱里,我一直在想海报上米西林被绑起,阿斯林在仙人献果究竟传达了什么意思,就如缺少BGM一样本片留下了太多空白等待理解吧。
![和谐课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052825823.jpg)
生在城市的孩子不会懂,就算同学被欺负、被征收保护费,自己家庭的出身毫无特色,连被欺负、被收保护费的资格都没有。同学们一块儿受欺负,好歹是一块儿的,自己连加入他们阵营的资格都没有,“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同学在被别人欺负完了以后,还要过来欺负他。抑或者是在自己面前展现条件的优越性,正是因为明白了无论跟谁在一起都将是局外人的事实,唯一指望能得到回应的恋情也在悄无声息之中被抹煞了,那该用什么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存在的价值就是被利用?好心好意要为别人办的一件好事,结果最后都是谎言,利用了自己性格的弱点来完成复仇。乡村,乡村学校,带了乡村二字的总是和落后有关,和穷途末路有关,城市哪里会是一个天堂吗?自身的命运还得紧紧地被锁在羊群中,奔跑过湖面,抵达不了彼岸。
![和谐课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053839732.jpg)
阿斯兰一边被当作喝过污染之水的人而被孤立,一边又惩治着传染病毒的蟑螂。阿斯兰一天洗多次澡是为了洗褪自己的暴虐,而校园里的暴力却让他的另一人格不断滋生。爆发的阿斯兰就像凶猛的蜥蜴,或许他用他的笑脸换得了这份得天独厚的生存能力。最后湖岸边的两人,正热情呼唤阿斯兰一起游玩,踏过水面的羊羔显得如此魔幻,而这些恰是死在阿斯兰手下的生灵。
![和谐课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052860010.jpg)
还记得那只被开膛破肚的羊吗,还记得那只被绑在自制电椅上的蟑螂吗,还记得那张被养在瓶子里的蜥蜴吗,可是羊最后反水杀了狼,蟑螂再不济能传播疾病让你死,而蜥蜴活了亿年比你人类时间刻度好几倍不止。男生间的情感和信任,加之其中一位女生的协调,整部影片显得平静间涌动的湖水,片中结冰的湖底一样,不是平静就是没事,而是伺机而动,一把拿下。
![和谐课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051303458.jpg)
被骗喝下那瓶脏水,一直遭受校霸欺凌。自制枪炮强,直接把校霸干死了,虽然校霸也遭受到很多校外的暴力,在被抓捕后,毅然决然杀死了自己当时的同伙(或许是?)从而让自己保命,最后还是有新的校霸和社会上的人继续着这些欺凌,无论最后一幕是不是阿斯兰的幻觉,他的余生都在罪恶感的伴随下度过。如果人性仍无出口的话,他弄不死别人,就会弄死自己。
![和谐课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051574279.jpg)
摄影太棒,构图太太太精致 看到德国在制片国家之列就不奇怪了。片中让朴素的乡村周遭异常极简,透露出一股冰冷气味的干净。以对羊生猛的剖解做开篇,体检的耻辱,对杯子的生理反应和学霸角度的技术性报复贯穿全片,愈演愈烈的校园暴力和教育迂腐,擅用私刑的监狱戏,还有梦对现实的隐喻和交叠。 @2014-04-19 18:32:48
![和谐课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104152051902642.jpg)
很不理解影片的摄影为什么要使用自动曝光?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身着黑色衣服的人物进入画面时,影片画面整体会被被动地调亮,这导致影片的一个重要的意象——画面色调被模糊并且打乱。色调的改变在刑讯戏最为明显,由表示实际的冷色调和表示梦境的暖色调组成,这种色调的改变在影片后半部分尤为明显,但却因为自曝而使这一意向表达不清。
人物构图逼仄、平面,暗示主人公生存空间狭小。 男主从开头杀生到圈养小生物链、观察生物、物理……跳脱出人类物种和学生身份的海拔,因而不受人类制定条规的限制,反而因为心因受制于宗教的天谴。 阿斯兰(抓动物) 米萨伊(转学生) 麦克斯(捣蛋) 博拉特(小混混头) 阿卡萨(穆斯林)
8/10。导演刻意隐去了少年两次谋杀段落,仅聚焦警察对少年的暴力逼供,目的就是把价值判断的自由交给观众,全片剧情发展没给出任何解释和明显暗示,跟随着主人公们每天的生活和反应,让人物的关系脉络一点点浮出水面。男主角看冰河上孩子的镜头调度成熟,冲水、线吊、手工电椅变着法子虐蟑螂很恶趣味。
剧情不错,就是太坏了,仗义的转学生和男主的关系搞得我有一阵基动(哈国人均GDP比我们高就算了为什么乡下中学生长得也比我们一线城市的中学生清爽好看?不科学啊!),结果太冰冷,刑讯下的出卖和利用,气死我了,哭都哭不出。虽然觉得其实应该要四星的,况且是当初没到30岁的导演处女作,有点厉害
叙事足够冷静。前半段的缓慢在后半段的冲击下形成了足够的铺垫。无论是实验的蟑螂,还是玻璃瓶中的蜥蜴,都是对后面监狱中的阿斯兰处境的映射。而一切又在走向梦境。如果说电影反映了固定的命题,那么足够深刻的是最终的结局,一切陷入了死循环,而阿斯兰在环境中越陷越深。封闭环境中的思想很封闭。
校园霸凌无处可逃,而后又遇司法腐败,兽性的人类一面,剐羊,电击蟑螂,蜥蜴互残...而最血腥的场面都是由警察口述出来。我国城市青少年在这个年龄,幸而有因为学业而产生的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关注和自我压力吧......晃眼好像中国人,但人家哈萨克农村小孩长相都这么干净清纯。
青春的残酷诗。全片交织着对人的,对动物的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的冷暴力,而这种冷暴力透过冷漠的剧情传达出的却是最深沉的关怀。同样这种暴力,冷漠和关怀在片中也是层层展现。开场的杀羊和海报上的刑讯逼供两场戏令人难忘。固定镜头有震撼力,但布光略有粗糙。#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