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高山上的夏尔巴人
◎片 名 Sherpa
◎年 代 2015
◎国 家 澳大利亚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尼泊尔语/英语
◎字 幕 中字
◎上映日期 2015-06-07(悉尼电影节)
◎IMDb评分 7.9/10 from 671 users
◎豆瓣评分 8.6/10 from 111 users
◎导 演 Jennifer Peedom
◎简 介
本片由珍妮佛皮顿导演操刀,讲述着珠穆朗玛峰的夏尔巴人在2014年4月18日发生的致命雪崩夺走16位夏尔巴同胞性命后,如何团结走出伤悲,更誓言要夺回属于他们的圣山。
这是一部非常撼动人心的电影,带领我们前往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实际深入夏尔巴人的生活,真正认识这群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为一种文化的当地人。
◎获奖情况
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2016)
电影奖 最佳纪录片(提名)
《高山上的夏尔巴人》下载观后评论: 看到有些人说本片不客观拍的不好之类…很显然,话多的白人展现了他们一贯的自我和喜欢辩解的风格,而你依然可以从毫无话语权的夏尔巴人的行动,仪式,递毛巾,走阶梯等高危日常中看出他们是一群朴素善良,敬畏大山的人…公司根本就是colonizer的化身,只不过这次他们换成了珠峰和他们嘴里的Sharpa(除了普巴其他人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吗?!)。出事之后还不肯放弃的白人老头,满嘴的punishment,mob,system,change the rules…你以为你是谁?希望他们一切安好,可以不用爬山卖命也能生活下去,或是有朝一日可以为了自己爬山母亲的膝头。
这是我看过表现人性最虚伪的片子,大大方方展示给你看。一直以来夏尔巴人都因为身体素质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人类第一次登顶,美国第一次登顶都是靠他们的帮助,然而越来越大的野心让更多的人想登顶珠峰,16个夏尔巴人在运送物资的途中丧生,发起了罢工运动,西方登山人在他们中搞对立。“罢工的人是暴徒,我担心你们的安全,他们破坏了夏尔巴人热情好客的形象”“我们很痛苦,但还是要向前看,继续登山来为他们致敬”,期间还有吸着氧气瓶,赚取1/3登山资金的尼泊尔官员出现,每年产业赚3亿多美元,死一个夏尔巴人赔400美金,辛苦几个月赚几千美金,what a world。
以前会觉得攀登珠穆拉玛峰是多酷的一件事 先看完into thin air再配这部纪录片能更好地理解夏尔巴人 知道珠峰登山真相之后 再也没法看得起那些踩在当地人白骨上宣称自己登上最高峰的西式虚伪 尤其是那些登山者毫无同理心 一心还想着留下荣耀给子孙 如果子孙也知道原来登山不过就是类似我国景区里抬轿子上黄山 还真的觉得祖辈光荣吗 你的荣耀难道比夏尔巴人的命更重要? 真是让人心寒!不过 这也是西方拍出来的纪录片 也说明有识之士也开始反思这虚无 神山在那儿 不代表就是给人攀登的 要攀登就有本事自己爬得上去活着下来 你的荣耀不应该沾有别人牺牲的血
作为顾客,处于动乱当中,接受的信息不全面,自身利益又受到极大的损失,把对方称为暴民、恐怖份子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啊。(原来对于夏尔巴人,最不公平的点在于,为了顾客在各个BC里呆得更舒适,他们需要背负大量、并非必要的物资,没日没夜地穿越危险的昆布冰瀑20~30次,而顾客只需要穿越2-3次。)(如果可以,我也好希望登山的每个清晨,有人敲开我的帐篷,递来一块洁白的热毛巾和热茶啊!太美了吧!但这毛巾和加热它们的能源可能就需要夏尔巴人多穿越冰瀑2次,隔着一层登山公司,顾客可以做到完全对此无知、无罪恶感,让我想到了《现代性与大屠杀》。)
没想到看了一部政治意味浓郁的片,珠峰攀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雪崩山难,引发了夏尔巴人历史上第一次大罢工及随之而来的登山季取消。记录的视角还算客观,多方展示出了夏尔巴人、登山公司负责人和登山者的观点和处境,登山者认为示威罢工的夏尔巴人跟恐怖分子无异,那么登山公司的压榨和登山者的我撒钱我是老大心态又何尝不是呢?夏尔巴人声称的对神山和逝者的尊重口号又有几分不是和金钱挂钩的呢?登山公司负责人圆滑游走于夏尔巴人和登山者的政治手腕让人称道,但全片总体来说还是有想法但太浅显了点。(70)
纪录片的极致了,真实抑或虚幻?人性暴露无遗,也不知道究竟拍摄的人是怎么拍到的这一切。根本就不该再登山了,出于最基本的人性来说也不该继续,可是人类社会就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争端…啧啧... 自私的“文明社会”,编导也算是客观呈现了,而且态度算中立吧。(我就特别纳闷儿那些说不客观的,真想怼一下,可是人类社会不就是这么乱套吗?哪里有真理?哪里能说清理?又为何要争个对错高低?)这故事堪比那个狗镇。神力永远都存在的,尼泊尔这国家确实很多问题,当然别的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纪录片的极致了,真实抑或虚幻?人性暴露无遗,也不知道究竟拍摄的人是怎么拍到的这一切。根本就不该再登山了,出于最基本的人性来说也不该继续,可是人类社会就是会出现各种问题争端…啧啧...自私的“文明社会”,编导也算是客观呈现了,而且态度算中立吧。(我就特别纳闷儿那些说不客观的,真想怼一下,可是人类社会不就是这么乱套吗?哪里有真理?哪里能说清理?又为何要争个对错高低?)这故事堪比那个狗镇。神力永远都存在的,尼泊尔这国家确实很多问题,当然别的地方也好不到哪儿去。
夏尔巴人那种沉默寡言,坚毅、谦逊、有些呆萌的傻笑……很是似曾相识。他们的生存状况也很值得关注。该片还讲述了有关珠峰登顶第一人丹增·诺盖的故事。ཁོ་ཚོས་དངོས་གནས་སྒོར་མོ་ལེན་ནས་གླ་བ་གླས་པ་ཙམ་མ་ཡིན་པར་ཤ་ཁྲག་ཡོད་པའི་མི་ཤ་སྟག་རེད་ཤག།ནེ་པ་ལའི་གཞུང་གིས་ཁོ་ཚོ་བེད་སྤྱད་ནས་སྒོར་མོ་མང་པོ་བླངས
夏尔巴人因为雪崩出事后,诉求暂停当年朱峰的攀爬,这一点错都没有,难道不是对逝去队友的尊重吗?那些贪婪的西方人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毫不顾忌对别人文化的尊重,言语间对夏尔巴充满抱怨和咒骂,他们心里的潜台词“失去了登山的收入你们都吃屎去吧”。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西方人,是哪些贪婪的人。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而把他人的牺牲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即使有一天他们站在峰顶也是作弊,真有能耐你们自己上去?别找向导。
夏尔巴的敌人是剥削者而不是西方人,我觉得西方人并不亏欠夏尔巴人什么,雇佣关系我付你钱了,前提是夏尔巴人受到了应有的尊重 而不是被当成仆人。最后这样的处理方式还是比较好的,一场悲剧。在普巴心中,家人还是比登山重要的,我觉得夏尔巴人需要各种的职业选择,可以高风险高回报 也可以踏踏实实赚小钱不玩命,但不能只有一条赌命的路。“人不能征服雪山,人只能爬上山,如同孩子爬上母亲的膝头”
终于把这一部看了,所谓的“征服”“荣誉”都是建立在资本剥削之上的虚妄的自我满足罢了,花钱把风险转移到贫穷夏尔巴人身上,自己享受陶醉登顶珠峰的荣耀。雪崩发生数名夏尔巴人丧命,矛盾激化所有夏尔巴人罢工,这些所谓的登山者瞬间跳脚给他们贴上了恐怖分子的标签?原来在这些西方人士眼中,为自己争取权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就是恐怖分子,反之就是民主斗士??
现代人只看到了登顶者的辉煌,没能看到背后的夏尔巴人,也没能看到从登山队到产业链的改变,也许未来更好的活动开展需要更多科研人员的投入,而逐渐理解体制和懂得争取自身利益的夏尔巴人也会被现代化;最终无论是登顶者、科研者、夏尔巴人还是运营公司,都会发现自身行为意义的空虚,虽然时间维度上并非如此
很不错的纪录片,难以理解说不客观甚至幼稚到因为对事情本身的情绪给影片本身打低分的人。夏尔巴人的处境可以看作诸多死伤率甚高的盈利性行业的务工者的一个特例,其中的困境、矛盾,各方的关系、冲突都有相似之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一些人心中那个虚妄的自欺欺人的"征服"概念,确实应该反思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