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浮华城市之中,有些人渴望的仅仅是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一线光。
独力经营清洁公司的窄哥(张继聪 饰),面对疫情来袭,百业萧条,遇上失业的年轻单亲妈妈Candy(袁澧林 饰)前来求职。看似不务正业的Candy竟能化解窄哥工作上的困难,正当二人以为生活渐入佳境,疫情变成生 活一部分时,清洁公司遭人投诉,同时窄哥家中又遭逢巨变。尽管人如微尘,也能在窄路遇上稍作依偎......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提名)文佩卿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林森
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提名)钟柱锋
《窄路微尘》下载观后评论:
袁澧林演出了一种世俗的漂亮,在喧杂的社会环境中叽叽喳喳,具备活泼的生命力,她初时来搵工,那个反应大方清晰,在天台看高楼时,窄哥说希望对面全部清洁都给我做,她的略带局促的微笑的反应。表演的情感常常是一种诗意的情感,这种世俗是比较难演的,但袁澧林做得很好。电影本身有点陷于按部就班的有节奏的情绪起伏,例如窄哥给妈妈按脚那场戏就是剪辑进去为了情绪节奏,实际上这么做就让影片的呼吸感变弱。同时电影夹带了制造冲突矛盾的三宝,老年人过世,成年人不懂法和小朋友闯祸,一次又一次的强行推动剧情,这放在商业电影里可能大家哦哦就过去了,放在如此人文的电影里就略微失真。作为个人,我也不喜欢最后窄哥大吼Candy说她次次都让他失望,Candy说我有努力,这一段就是典型的男女关系PUA了,窄哥你是没资格说这个话的,人家也有很认真生活。
Z家:做好应对新冠二次感染准备——西医可信?在这部处理「母亲与子女」关系的作品里,母亲「怀疑西医」执着于自己做阿婆主,女儿「囤积资源」执拗于自己做老板。从《售后服务》角度来看,我们看不到特别戏剧化的冲突。但从疫情角度却能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医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事实上,历史早已「重演」给出证明:依靠「赌马」抓阄选择《窄路》终究走不通。折腾来折腾去,从马背上跌落到《低下层》微尘里「腰酸背痛」的老司机或许也知道,赛马会除了骗还是骗,赌徒终究会面对死胡同。作为资产阶级「吸血」食利的工具,依附于大资产阶级,并且收到「欠租通知书」指令不得不「偷窃」的小资群体或许也明白,喜欢化妆「舞会」到处炫耀、显摆的她们也是「常常自己骗自己」把嘴巴画的像鬼一样,还没正式登上舞台就已在《异度空间》里面洋相百出了。
時隔三年來香港,和同行朋友講起“香港變了”,而這部電影剛好解答了一部分祛魅的原因。社會變動帶來的離散,再撞上真正意義開啟全球混亂時代的疫情,離不離開什麼環境好像已經不是生活的第一準則,浪潮之後似乎每個人都在痛苦,只是在計較誰比誰痛苦得多。鏡頭裡看得出有認真考據的生活細節真的很多,雖然不在香港生活,無法論斷其中真不真實,但拿很多人詬病的女主角服裝“多”的問題,我是覺得雖然對社會底層的刻板印象會想當然衣著樸素,但女主角看得出角色設定是一個努力生活的人,衣服雖然多且穿搭出彩,但都能看出其實不是熨得精緻,有些部分還是皺巴巴……只能說這部電影的田調部分可能被嚴重低估。反正4.5歸5,十分推薦。(3.6)
【6】拍不出疫情下香港这座城市那些内敛,坚韧,痛苦,崩溃的平凡人瞬间,但继续拍下去,尽管只是对底层人民轻微横扫过的关怀,也未尝不可。当以为有爱的时候,爱消失了,当有希望的时候,希望也没了。对香港清洁工这种底层职业火上浇油一把,再对香港平凡人生活的无奈再陈诉一遍。loser男与单亲母女三人打诨的报团取暖,喜欢张继聪,袁澧琳的表演,松弛,自然。但电影很一般,但它最好的,是真实地记录了,这个人人戴口罩,疫情生活下的视角,因为我们不存在过,而他们存在过,这是他们的瞬间。
hk的yq真的远比想象中的严重,影片中的女主真的让人喜欢不起来,前面因为穷在7仔偷东西到后面为了女儿偷口罩这些我觉得都可以接受,毕竟是这个环境害她成为了这样的人。但是后面她让她女儿帮忙兑清洁剂那里真的很让人生气,因为这无关别的,就是蠢罢了。还有害得男主鸡毛鸭血,一句话都不说,把人拒之门外只会逃避的行径也很过分,更离谱的是男主后面还原谅了她...之所以给四星仅仅只是因为这部片子的背景还原度很高,但也仅此而已。毕竟片里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也不想去深究了。
金像奖上看到演惯配角的张继聪靠这电影入围影帝都不那么意外,袁澧林这个不怎么熟悉的名字靠本片入围影后,和一班实力女主坐一起着实让人有点意外,看上去还那么漂亮。也是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即使因为疫情,即使是单亲妈妈,但有没有可能一个年轻漂亮的女生,会窘迫到应征去跟着一个什么都没有的麻辣佬干保洁?有没有可能一个单身中男会什么也不图就为自己招聘的临时工扛罪?有没有可能这两个时代微尘会发展出感情?这对穷困潦倒的大龄单身男来说,也算是一剂不错的提神春药了。
唯一覺得還行的就是全片比較清淡的氛圍,未看介紹直接看到第一幕張繼聰全身裝備消毒第一反應殺人在毀尸滅跡但發現疫情做清潔哇恍如隔世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缺點實在太明顯了屬於看上去還行但完全不能細想,張繼聰的角色在一味的付出幫助而女方在一直犯錯逃避兩個人關係哪裡像微塵互相照應啊?女方背景雖然沒交代但之前應該做主播或cosplay的工作但你都已經做清潔要不要每次出現都換一身新裝啊割裂感太強了,做清潔帶個小孩讓小孩在那邊勾兌消毒劑太牛批了…
想拍20年后的《柔道龙虎榜》,结果拍成了疫情版《麦路人》。口罩经济学背后的贫富阶级道德,香港廉租房单亲妈妈的挣扎求生,移民潮背景下香港人去留选择的徘徊失落……“饿不死就做下去吧,有选择的话,谁想改变?”。可所有的议题只是停留在展示社会新闻,用老港片思维的“简单角色”处理新港片模式的“复杂生活”,不痛不痒,没头没尾。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像是电影开头“口罩短缺的时候,穷人会晾晒口罩重复使用”的细节刻画,给疫情时代留下正确的集体回忆
就是有点平淡,当然一些细节和故事是能打动到我,但从整体上看,就有点不痛不痒。比较不立的是男女主角角色本身,从撰写上到服化上都有些格格不入的,当然表演还是好的,可能就是无法触到更深的地方吧。当然角色设定的失效就直接导致了电影的失效,毕竟这是一部以男女主演为基础的戏。其实我挺喜欢这样的主题和故事的,可能奇怪的是女主每次出现都有不同款式不重样的衣服,让我一下就觉得故事在崩塌(当然不是说穷人就没衣服穿,只是不应该更朴素些嘛!)。
「呢個世界係閪,但唔代表你要做個閪人」完成度尚可的溫情電影 令人有所感觸的是疫情下人們的生活碎片跟掙扎折射「你成日唉聲歎氣 個天點睇住你啊」「我係粒塵咋 個天點會睇到我啊」但男主對女主的過度付出 女主時髦的裝扮 還有不推掉工作反而用假清潔劑導致公司倒閉之類的劇情bug都難以入戲 將近兩個鐘的電影平淡如流水賬 甚至人物成長也不太多 而男主身上則有著香港人傳統的打不死精神還算是疫情下一點慰藉。
比起疫情,这三年的移民潮才是真正的“灾难”背景。不论哪个阶层,“有本事”的都走了。Mark, Jason走了,可没有英文名的细妹和她的单亲妈妈走不了,和一台旧Van作伴的窄叔叔开不远。以到各处消毒清洁的故事框架很自然地纳入了许多丰富的情节,没有意外的跌宕起伏,但观影很舒服。野心不大,那就做温馨的处理也挺好。HK这个“烂摊子”,留给小飞侠打扫。我们就是做事,别想太深。这种精神可能是现在最能疗愈香港的力量。
講述疫情時代的華語電影一部接著一部,目前最打動我的一部。小而精致,以不那麼港片的方式打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依舊是打不倒的獅子山下,緩緩地以一個又一個日常呈現,白描到近乎紀錄片,可以強加議題卻並沒有,可以大喜大悲卻並沒有,清風拂面般的舒服,比較可惜的是第三幕多咗,人物開始變得彆扭,多場情緒戲盡量克製了也還是難免跳脫。林森很好,張繼聰很好,袁澧林很好,黃衍仁最好,配樂為整部電影畫龍點睛。
不出彩,但足够温暖,如今疫情已成过去,再想想片中的一切,才觉得那段时间倍受考验的其实不仅是关乎生存的问题,还有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与信任。“我们一粒尘也不如,上天不是常常看见我们,不过不要紧,我们能看见对方就行了”单拎出来显得做作,但在本片的语境下真实而充满温度。笃信普通人的良善与互助,直面大疫之下生活的失序,关注底层微小个体的喜怒悲欢,片子的视角位于疫情之下,但不仅限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