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性珍(郑佩佩 饰)与儿子凯(Andrew Leung 饰)相依为命,从柬埔寨金边移民到英国伦敦。不谙英文的她一直依靠儿子充当眼睛和耳朵,儿子就是她的全部。然而她并不知道凯的性取向,甚至长期以为凯和同居的英国人理查德(本·卫肖 Ben Whishaw 饰)只是“室友”。当凯因为一场车祸意外去世后,无助的珍惟有开始接触理查德,从而开始翻阅儿子生前不为人知的画面。一老一少将共同面对失去挚爱的生活——哪怕他们无法以言语沟通。
《轻轻摇晃》由英国微波电影基金和BBC联合投资拍摄,是亚裔导演洪皓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他的文化背景另这部英国影片充满了东方韵味。《轻轻摇晃》获2014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轻轻摇晃》下载观后评论:
''''Throughplentyofcrying,I''velearnttobecontentthatIwon''talwaysbehappy,secureinmyloneliness,hopefulthatIwillbeabletocope.EveryyearonChristmasDayIgetverylonely.Anincrediblefeelingofsolitude.Onthisday,everythinghasstoodstill,eventhetreeshavestoppedrustling,butI''mstillmoving,Iwanttomove,butI''mstillmoving,Iwanttomove,butIhavenothingtomoveto,andnowheretogo.ThescarsbeneathmyskinsuddenlysurfaceandIgetscared.Scaredofbeingalone."
打着同志爱人与母亲沟通不畅的旗号,结果发现侧重点可能在东西方文化关于养老的话题。作为习惯养儿防老说法的东方人,虽然我也不赞成把赡养担子交给年轻人,但从年轻人嘴里明确地说出,你的不独立性和依赖性给了你儿子很大的压力。就仿佛你天天对你小孩说的“你要再不能独立,我以后要是走了你怎么办”一样倒错。当然白发人送黑发人也不奇怪。我也能理解理查藏掖着的感情连对方死后放声哭似乎也得忍着是很遗憾。不过最后你瞧说开了其实反而更方便人老太太理解你不是吗?另外一个我个人以为逻辑不洽的是人柬埔寨华裔老太太老公还是法裔呢,在英国也挺长一段日子了,就语境来说不会写不会说也该学会听一些简单的英语了吧,还非要听那EBC翻译叨逼叨逼,最后还假装大和解。我真的是以为最后会演出她其实全部都听得懂这个梗,结果还是没有。无比乏味。
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看到一半心如刀绞,不得不先去吃个饭再看。无法融入的文化,固执保守的中国价值观,温柔得让人流泪的、被良心撕扯的小本,都是特别真实的疼痛。虽然我没有assimilationproblem,但母亲的感受还是能体贴一二,毕竟是老一辈人,还是很注重文化的根吧。什么时候这种老旧的ideology能dieaway,LGBTQIA 群体才不会活得这么有压力。以及,觉得中英互译能做得更好,有些地方的剧本和表演都不太自然。而且我个人是觉得,语言不通的时候,用表情交流只能get到是hostile还是friendly,真正需要交谈,需要get到意思,还是得靠翻译啊,所以最后的scene有点刻意。虽然大paper不太能/想用这个写,但,是个值得一看的电影。
珍因为语言障碍相对来说身处文化弱势,与其说她不信任理查德,不妨说是她对整个西方世界感到怀疑。布景上,珍的房间和儿子、理查德的房间风格差异明显,不难看出导演意在强化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影片中还有珍与英国老人的感情支线,起初两人没有翻译,靠肢体语言在疗养院互相慰藉,但后来在翻译的介入下,珍在英国人眼中从“东方玫瑰”变成了处处质疑他的刁钻老太太,而对珍而言英国人也更加让她无法理解,最终两人没有走到一起。这一安排暗示了中西文化冲突并不能通过简单的对话沟通抹除,文明交流的复杂性是深层次的,比表面上的更加棘手,《轻轻摇晃》传递了这样的主旨,即中西文明可以基于平等和交流层面的互相接触,但达到相互理解还需借助特殊的媒介(比如电影中的家庭),并且这一过程是长期又曲折的
一部典型的文艺片,故事线不算好,因果关系不明了,几乎全靠观众自己阅读理解,有一些有趣的片段穿插其中也能够体现不同的个体的情感变化。胜在题材,一个失去丈夫和儿子的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语言不通的环境中。谭珍和Alan的对话也处处体现着文化背景带来的观念上的差异。本的演技太细腻了,站在门框那里的那一段,在厨房里说起还能闻到凯的味道,以及和凯对话时的表情神态,看凯的眼神也太深情了,从谭珍那里看到凯以前的样子……失去凯之后的Richard独自的生活,反而是另一种重新融入凯的生活的开始。两段时空的穿插转场也非常不错。Richard全剧最惨,范次之。另,我也想搓搓本老师的胡子,想吃本老师做的菜啊——
中西方文化差异展现的太刻意了,最后母亲对本喵说的话像是从伤感语录摘抄下来的。。台词太怪了。。演技方面,本喵帮凯出柜,母亲听后的表情跟早就知道了一样(就像喜宴里朗雄说自己知道那表情但这位母亲根本不知道好吗完全不惊讶不悲伤直接来段伟大母亲的说教。。本喵哭戏其实挺感人的但我已经被这个台词搞到铁石心肠。还有,本喵和凯是继《珍妮的婚礼》之后第二对让我觉得完全没有cp感的同性伴侣,甚至觉得本喵和翻译小姐姐都有一点点cp感。。。
真的就只是“轻轻摇晃”。故事没有重心是很要命的,唯一的亮点是时间线的打乱,以及AB故事的交错穿插,可惜的是导演把两条线讲述的都不精彩,他所想要表达的复杂主题:失去挚爱的痛苦、对于爱情的反思、与母亲的和解、母亲晚年生活的孤独,都没有展现的很彻底,让人在观影时没有任何情绪冲动的可能,我想导演或许就是想要表现一种朴素的情感状态。可是他应该通过画面与视听语言来实现,而不是削弱整个作品的故事复杂性。
其实很难接受所有的同志电影的出发点都是出柜这个点,一直觉得同志也是普通人啊,社会环境再怎么排斥再怎么不接受,同志也有生活的一面,而这部影片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即使真的有海枯石烂的同志爱情而一辈子了,父母接受了这个事实后,真有什么情况出现了的时候出现的时候,如何和另一半的长辈相处也是一种疑难杂症吧,每个人心底的那种负罪感,真的能完全释怀吗……
15年下载的电影,18年才想起来看……这个片整体文艺感很强,镜头、台词、演员神态,开场就知道会很闷了。既然是文艺片嘛,后面就一直期待他能带来一些特别的情感或者理念。但不知道是不是主题离我们太遥远,无法产生共鸣,还是叙述过于平淡,导致没有起伏,总之最后感觉像看日记一样就结束了……结束了……给6分吧,为了似是而非的文艺感。
本卫肖和佩佩姐的演技着实很出色,被小本圈粉!导演的角度很独特,从电影中可以看到一些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老人的一个固化的价值观一直存在于大部分东方部分国家。想起李安导演的《喜宴》中的场景,和《轻轻摇晃》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表达方面还是稍微少点火候,时长很短所以有些地方其实代入感还不是特别深入,所以4.5分好评!
整体风格温柔细腻,即使多处对话的形式也不觉得单调,人物情感饱满。最高潮的一段争吵的戏码是我最不喜欢的,感觉这一场很重要,是整部剧的一个风口,但感觉一下子吵起来太突然了,能看出来男主在交往中是很理智的一方,应该不会在做了这么多的努力后一下子失去理智。开头录音机传来的歌声搭配中式风格的装修,橙黄色的阳光,感觉很美。
不同文化下的家庭观讨论,但探讨到最后都没有碰撞到一起,在突然翻译下线的时候又表现得似乎彼此理解,未免太突兀了,而且翻译全程都让对话很断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最后跳舞的旋转镜头,以及他们说要做中国菜,翻译咔咔排除了西方视角下的中国菜并且说干脆叫外卖,可以,这很接地气/本在里面太让人怜惜了,多一星给本的眼泪吧
故事很好,剧本不行。是不是编剧的问题不清楚,导演确实给这部电影拉低了一星:画面唯美,但剪辑混乱;演员演技真实感人,中文对话语言却又呆板停滞;节奏和故事线乱七八糟… 最大的败笔在结局本对郑坦白之后,郑的反应和莫名其妙的那段感悟与说教完全白瞎了前面这么美好揪心的故事。难怪只得了一个最佳摄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