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危机:龙潭之战 科里夫·斯丹德斯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
崔维斯·费米尔、卢克·布雷西、理查德·劳斯伯格([血战钢锯岭])、丹尼尔·韦伯(《惩罚者》)将主演越南战争题材电影[危险逼近](Danger Close,暂译),影片由科里夫·斯丹德斯([红犬历险记])执导。故事背景设定在1966年的越南南部,讲述在瓢泼大雨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士兵与2500名越南士兵僵持。影片将于本月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开拍。
《危机:龙潭之战》下载观后评论: 1、澳方派军援助南越对抗北越。夜里澳方基地遭到北越炮轰,上级派兵搜寻北越炮击位置。D连跟随北越撤退痕迹来到龙潭,中尉A带领甲排在右侧与北越小队交战,敌人故意撤离将甲排引到东侧;2、甲排遭到北越主力部队伏击队员死伤惨重,中尉B带领乙排准备支援甲排也遭到袭击自身难保。连长C带领丙排前去支援并向上级报告。甲排后方涌入大量敌军,基地得知后下令炮轰龙潭;3、天降大雨交战双方都难确定目标甲排得到暂时安宁。基地命令C带队返回基地C拒绝。C调集两个小队前去支援甲排又遭到北越袭击。上级向美军请求支援,因气候恶劣美军轰炸机未能击中目标;4、上级派飞机给D连空投弹药。B连与装甲车出发去支援D连。天黑前A带队冲出重围与队伍汇合。大量越共向集结后的D连发起全面进攻。最后B连和装甲车赶到朝越共一阵扫射将越共击退。
正因为拍得比较细致所以才说这就是一场标准的菜鸡互啄。越军迫击炮急袭之后也不确认毁伤效果也不考虑对面定位反击,就跟没事人一样不巡逻不伏击。仅有的战术配合全部失误。重机枪压制效果不错,但是火力压制掩护与步兵冲锋完全脱节。冲击防御阵地不成,往往一哄而散;已经知道对面有炮火支援,仍然单纯依赖一个方向上的步兵集团冲锋,死打硬拼……澳大利亚是教科书式的有组织无战术,精锐菜鸡带肉鸡,几个排守环形阵地,靠后方炮兵火力支援。基本没主动性,标准结硬寨打呆仗。跟曾剃头一个水平。就这么菜还一个号称世界第三一个南半球第一,脸是真的大。
袋鼠们的军官们还真是既没威信又没决断,动不动就被下级卷一顿,军令如同儿戏,想听就听,不听也就不听了。/袋鼠小队不过就丢个烟雾弹出去,凭啥认为敌人就撤了,自己就安全了,还一派胜利会师的架势站起来拥抱聊天,WTF? !/还是炮兵大哥靠谱,几门105榴在一群肌肉棒子麒麟臂加持下成了袋鼠们唯一靠得住的火力支援。/到处刷存在感的袋鼠国,满世界上窜下跳,哪儿打仗都有他们,与其说是捍卫西方价值观,倒更像是一种血契。不远万里跑到别人土地上去以少胜多去了,真勇敢,好光荣哦。
《血战钢锯岭》之后真正意义上的澳洲战争片制作,稳定发挥无甚惊喜,但看好来年本土学院奖可以斩下多个技术奖。龙潭一役难在地形复杂和天气多变,敌众我寡的局面也因此受限了除去步兵之外其他的战斗方案;电影很好地完成了重现历史的任务。【Trivia:2016年战争50周年时候的Anzac Day,对于老兵前往故址参观,曾引起了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也有诸多限制,依然是双方之间的敏感议题】
義務兵表現了不亞於常規士兵的勇氣和戰鬥能力, 尤其是他們和對手相比既沒有地形熟悉和戰鬥經驗優勢. 下士鮑比戰後造訪越南戰地遇到當年的老對手時, 舊查理軍官幹部自己笑著親口承認他個人認為澳洲人打贏了龍潭一仗.最後一位戰死的保羅至今仍舊為老家庫拉鎮鄉親所紀念,庫拉鎮本身就有對龍潭戰役做了相關緬懷紀念的舉動:18顆樹被種植以代表每位失去性命的澳洲大兵.
能把侵略屠杀别国的非道义战争拍成一部歌功颂德的电影也是没谁了。不要说什么官僚主义什么的,要怪就怪美帝。可笑的是如今还不知悔改不以史为鉴还喊出: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最后没有全军覆没死光光真是便宜袋鼠了。纽西兰也是跟着美国跳得不行。看到三分之一就不想看了,后面的乐趣紧在盯着炮兵连新鲜的肉体和猜那个主角到底是不是裘德洛。哈哈。脸盲。。
这剧拍的真心不错,电影表现的手法也挺好。说上司无脑的,上校是从大局出发的,万一基地真被人围攻了呢。战争剧容易让人想到一点:可怜的、英雄的澳新士兵被无情的杀戮着,各种感情的掺杂,未婚妻、妻儿父母;但反过来,杀戮他们的人(越南人)也同样被杀戮着,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为什么要去人家的土地上打仗呢?战争没有对错,只有伤亡和损失。
“打完仗就结婚”的插旗方式也太老套了,然而依然很催泪…UH1冒着火力网低空掠过丛林空投弹药的一段表现力极强,看完了去Google一下史实,发现竟然确有其事。片尾曲点题反战,“Frankie kicked a mine the day that mankind kicked the moon”, 可悲的人类啊。
澳大利亚版向我开炮……谁家还没点主旋律了,虽然但是主题立意如果没有后面那点点反战思想可能就更政治不正确了。单说场面和节奏其实还蛮紧凑的,不过澳军阵亡十八个人拍出了死了八十个的感觉……卢克的表演略微有点点硬,中间黑屏我真以为追随着肖恩宾剧组的传统半道gg了 :)不讲究细节还是值得一看的
一般,叙事有些混乱,人物多,却没有更细致的刻画出人在战争中内心和思绪上的变化以及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后果。战争片没有拍出与死亡竞赛的紧迫感也没有血肉模糊和人面临绝境的垂死挣扎,违抗军令被拍成了儿戏般的理想主义情怀,编剧是故意忽视战争的残酷性还是为了正义而正义的写剧本,值得商榷吧。
没想到还不错,上世纪60年代的欧美军队已经非常熟悉的操作近代战争陆海空协同作战,小代价赢得局部战争的思路贯彻到位,另一方面第三世界国家只有通过人海战术,切割包围消灭有生力量的游击战,也是尖刀策略,都有机会胜出,和朝鲜战争同质,互有胜负,协同作战的战斗场面是看过非常精彩的一部。
战争场面还是很真实的,特效也不错,六几年的澳洲军队陆空协同做的已经不错了,这点没想到。只是军纪差了点,貌似没几个人听从上级命令,很怀疑这样军队的作战能力。打了半天,原来只死了18个人,我以为起码一半,可以说细节刻画的还是不错。三星半,属于有空的时候还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丛林战拍的还是不错的,历史上英联邦军队打仗就那个水平,高层指挥官都很狗. 还原度还挺好. 影片还是有亮点的,比如拉吉倒下的慢镜头,还有Speach time. 拒绝撤退造成更多伤亡这个事,就像指挥官说的,只能留给历史评判了. 另外电影就是电影,没必要非得明显反战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