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富大龙 / 前田知惠 / 安娜·捷尼拉洛娃 / 王学伟
导演:冯小宁
语言:汉语普通话 / 俄语 / 日语
地区: 中国大陆
编剧:冯小宁
类型:剧情 / 战争
上映时间:2001-04-11(中国大陆)
别名:Purple Sunset
用户标签:战争,冯小宁,人性,中国电影,军事,中国,大陆,紫日
片长:106分钟
imdb编号:tt0303260
二战即将结束时,忠厚老实的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富大龙)被苏联红军从日本人的屠刀下救出。向后方转移的路上,苏军误入日军军营,一场激战过后,杨玉福和女军医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逃进林区,碰上与日军失散的少女秋叶子(前田知惠)。由于一直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秋叶子一心要置杨玉福和娜佳于死地。几次险境过后,娜佳无法忍受秋叶子的作为,让杨玉福杀了她,但后者不忍下手。
茫茫林区里,语言不通的三人经过一系列磨难,渐渐产生情谊,秋叶子意识到自己之前行为的荒谬,展露出纯真一面。然而,欢笑只是暂时,战争并没将他们遗忘,悲剧在不久后发生。
第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 最佳影片(提名)冯小宁
《紫日》下载观后评论:
1、苏军向侵略东北的鬼子发起总攻,鬼子为掩盖罪行屠杀百姓,男主侥幸生还被苏军救下,男主随苏军前往后方误入鬼子营地,一番激战后仅剩男主、中尉和金发逃出。三人在木屋发现日本女孩A和B;2、B自杀身亡A成为俘虏。A将三人带入雷区中尉排雷时牺牲。金发朝A脚底开枪迫使A开道走出雷区。为躲避鬼子追捕金发用麻袋将鬼子引向错误方向。金发让男主杀死A男主不忍心下手;3、A陷入沼泽地被男主救起。飞机坠毁导致草原燃起大火,在A的帮助下三人得以逃生。男主跟着A前行金发反对但还是跟着。金发找食物走失,男主开枪赶走老虎,金发根据枪声找到二人;4、三人又回到鬼子基地,金发和男主在车里找食物时A拿枪指着二人,此时车内广播日本投降的消息A放下枪。一群鬼子在自杀A跑向鬼子边跑边喊战争结束可以回家了,最后A被鬼子开枪打死。
这部剧的三个角色都刻画的很立体,人性的善良和丑恶也展现出来了。杨的淳朴和深处的善良,以及因为会说中国话就立刻对日本女孩莫名的亲近感。都太中国人了。秀子是受过军国主义教育的孩子,明明被救,还是会带他们走雷区,共生死后,还是带回日本军营投降。这是就是日本人啊。以及后面的军官打死了一心回国的日本百姓,打死了秀子,然后剖腹自尽。这就是军国主义重度洗脑的军官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出生时同样的白板,不同的教育,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不同的人性和人格。看到杨,我内心是矛盾的,不知道是可幸还是可悲,在亲眼看到亲人被日本人残害,同伴被活活烧死,集体枪决的乱弹下侥幸逃生的人,还能不杀秀子,冒危险救秀子,总觉得缺了民族精神?还是骨气?野性?还是什么? 但是他丢了善良,真的变成了手撕鬼子的屠夫,是我期待的吗?
场景:战争、屠杀后、逃亡; 人物立场:中日俄; 人物设定:女兵和男民1.场景及立场设定使角色间先天性极度对立,矛盾迭生间使故事更易于讲述,更具戏剧张力,也更易于在人物关系的后天转变中挖掘作品的艺术深度;且场景及人物设定也使作品更有象征意味2.‘’女兵‘’和‘’男民‘’的设定使冲突具有可行性:将男性在武力斗争中的相对强势地位转移,以女角色军人的身份设定化解,使双方势力在对峙中更趋平衡,更易引出冲突3.可在我的理解中,以强行设定的方式,的确更易引出冲突,挖掘深度,保证作品下限,可同样限制了作品的上限;在极端冲突下讲述主题与其说是作品特色,毋宁说是编导调度能力的不足。用强行设定的场景以喻今日,轻易的便让作品失失去了普适性,只符合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让作品显得过于刻意
小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的一部电影,那时候就觉得,这部电影好不同啊,它讲的完全不是我朝人们英雄们是如何与日本军斗智斗勇的故事,而它的结局更是令人太伤感了。整部电影借由三个语言不通的人物,一个我朝农民,一个俄国女兵,一个日本少女,有来自国家和民族的矛盾与仇恨,也有对于和平的向往与谅解,来讲述二战的残酷(尤其是展现了可怕的屠杀,无论是对于我朝,还是对于他们日本自己人),军人的不易,以及日本人本身的善良,却被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残忍的军国主义情绪所吞噬,而最后这一点也是影片优秀于其他抗日题材电影的原因,因为它对待每个角色都是有善意的,都是不刻板片面的,而结尾处的三个不同势力的人合一,共同面对那些已经着了魔的军人,也是对战争本身最后的控诉,也会让观众为之泪目。
一部浪漫又残忍的战争片,三个不同国籍不同立场的人,在秋天美丽的森林里,从相互戒备到携手同行,没有美化战争,也没有抹灭战争中的人性,一排排俘虏被击毙,一面都是血的墙,两个女孩最后相拥死去,杨玉福的母亲被练胆的日本兵杀害的时候,身为人子那一声声无能为力愤怒的嘶吼,让人直面侵略者的冷血,战争的残酷,大西和秋叶子的爱情被无情的炮火衬托的青涩又心动,秋叶子笑着在花田里奔跑好像马上就可以迎来希望回到心心念念的家见到她的爱人,贯穿全剧的日本娃娃音乐盒在秋叶子被极端主义同胞杀害后停止了转动,也让人瞬间清醒,这是战争,杨玉福把子弹一颗一颗的扔掉跟最后日本难民扔掉武器提醒着战争已经结束,可是许多人再也没有了可以团聚的人,感恩自己生在和平年代,希望世界和平
初看电影《紫日》时,火光冲天划开夜幕,侵略者的面孔于血液与仇恨中如鬼魅般显现,那是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最后时期黎明前的黑夜,一个中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苏联人意外走在一起,在 《最后的胜利》一次次响起时,国恨家仇喷薄而来,历史与战争的血色背景,三个不同国家的人是否愿意,是否可能,做到在紫日掀开厚重黑夜帷幕,道道金光杀退永夜之时选择向历史的大和解。有些仇恨永远得不来原谅,有些血孽永远换不了释然,在一次次的 《最后的胜利》 响起之时,又究竟是什么样的东西高于国仇家恨,将恨换了浅浅叹息,流溢人性之光辉照耀。
战末,背负家仇国恨的异国3人共同度过一段荒野求生的日夜。日本女学生最后用生疏的汉语对杨大爷们儿说:“有件事我想了很久可是不敢说出口…战争中妈妈没有了,姐妹也没有了,所以今后我可以当你是我的哥哥吗?”结局她还是命绝枪下,没能走出这片森林。最震撼的画面是3人乘搭废弃坦克在一片金黄的林海中行进着,日本女学生头伸出仓盖被此情此景打动。她曾惊叹这是有生以来她遇见的最美的一个秋天,可惜因为战争这也变成她人生中最后的秋天。
一段不愿提起的历史,一部反战的影片,透过老人的叙述娓娓道来。富大龙演技真的好,它是梁满囤,是秦王,也是一个普通的东北农民。影片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告诉我们那段悲惨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国仇家恨,不能遗忘这段血泪史,记住是为了更好的前行。我们不能原谅侵略者,但是我们也不会像那群畜牲一样反过来报复他们,我们只有更强,强大到可以随时消灭曾经欺负我们的人,然后和曾经的侵略者和平共处,且鄙视他们,那曾经卑劣的社会人格。
战争开始,熊熊烈火烧不焦他们对生命的坚持,滂沱大雨淋不湿他们对和平的向往,茂密丛林困不住他们对希望的憧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从猜忌到信任,从排斥到包容,从自私到互助,终于他们翻越山顶,迎着一轮落日看到了曙光。顽强的胜者坚持为和平正义发声,暴戾的败者却还心存侥幸施暴不停。战争结束,自我屠戮以为能挽回尊严,尽忠玉碎以为能受到敬仰,这就是大和民族,暴戾与自残同在。《紫日》反战击人肺腑,爱与和平常记心间!
建军节特殊观影之二:在看完《士兵之歌》后观看这部对剧情全然无知的《紫日》,又有苏联士兵、又是“在路上”的故事,让我小小地惊喜了下……虽然电影拍得有些许粗糙(战争场面不够精彩,各种回忆插叙有点生硬),但能把故事讲得挺绘声绘色也挺好……富大龙遇老虎的目瞪口呆和战后湖边的哭诉表演很棒。
电影非常好看,少有的非常优秀的战争题材(反战题材)电影,比现在的一些国产战争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影片着重描写了战争如何改变了杨玉福、娜佳与秋叶子,三人的相聚与共同逃出森林的旅程如何使三人重新认识到人性的光辉与和平之美好。为啥现在就很难再出现这样的佳作了呢……
该片是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影片延续了冯小宁作品如诗如画、写实亦写意的一贯艺术风格。影片对白极少,而是以大量的电影语言和紧凑的情节来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内心变化则是影片的重点所在。片中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精心雕琢的细节,大气浑然又舒展流畅。
8.6分!对入侵者的过度剖析必然带来某些道德洁癖者的不满,但这种批判从来只有单向的立场而缺乏足够的资料和思考,在富大龙的演绎之下,一个普通人的身上,满怀着奸诈与丑陋,也闪烁着善良与执着,这份纠结与混合,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包括那些曾今踏上中国土地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