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根据林海音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小女孩林英子(沈洁 饰)住在五十年前的北京南城,在他们家院子附近住着一个疯女人秀珍(张闽 饰),秀珍的丈夫因参与学生运动被杀,孩子也不知所踪,因此落下了疯病,时常把英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小桂子”看待,英子也喜欢秀珍,答应帮她找回小桂子。英子有个苦命的小伙伴妞儿,学戏时常遭干爹打骂,英子偶然发现妞儿有小桂子的胎记,帮助她们母女相认。英子上小学后,一家人搬到了厂甸。在家门口荒废的院落里,英子发现了一个小偷(张丰毅 饰)藏赃的草堆,小偷为了供弟弟读书只得干不光彩的勾当,英子却不把他看作是坏人。不久,女佣苏妈返乡,父亲去世,英子的童年,彷佛一下结束了……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吴贻弓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郑振瑶
《城南旧事》下载观后评论:
上影节23rd个人首场,自然要选在主会场影城。今年的票子比较简洁,这几年越来越单薄,工作人员素质极佳,进场环节安排合理,不愧是体制内的,阔别6个多月又进影院啦。六楼三厅一般是可以有见面会的,因为一个小舞台,去年看《大轮回》差点没笑死自己。书归正传,《城南旧事》完全就是课文的记忆,没看过原著,开头是《童年·冬阳·骆驼队》,结尾是《爸爸的花儿落了》,小演员真的把英子的纯真无邪、天真可爱,又嫉恶如仇、善恶分明表现出了十分。为了这算大眼睛也值得一品再品。将近40年前的片子了,站在今天的观众视角一定是有它的局限性,看到不少上影老人出演,徐才根等。张丰毅老师扮演的小偷,真乃一大笑点,英子问:“你是在?吗?”英子看到了太多,有空补补原著。
![城南旧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94509_HKWrKijvRy-eLxl_1648667065/0)
我忘不了你,小姑娘,又聪明又厚道小英子演得很好,灵气逼人,只是觉得说话的腔调有些奇怪,像是红楼梦电视剧里的样子秀珍姨和妞儿结局令人唏嘘,死在了铁轨上,秀珍因为孩子被带走疯了,日日倚在门口望着,只有小英子不怕她,不说她是疯子,她前言不搭后语,时而激动又伤心的也不恼,真真是个美好的小姑娘小偷叔叔 “我分不清楚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但其实长大也未必能够分清,世界和人都很复杂,从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小英子留着妹妹头,蓝衣黑裙,白袜皮鞋,干干净净的,我想,在那样富足温馨的家里长大,爸爸那样包容开明,孩子应该很快乐吧只是可惜,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只能更快长大,忍受分别
![城南旧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414976_3fWtQ0aET8iru5W_1648667067/0)
英子越是天真可爱我就越难过,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难受极了。 开始大人们说“你一个小孩子哪儿知道这个?”英子稚气的反驳“哼,反正我知道。” 随后,面对一次次的生死离别,英子忍住眼泪一次次的默默承受,可最后一次,噙在她眼眶中的泪水终于流下来了……命运总算在这张无邪的笑脸上画下了泪痕。 失去前有多快乐,失去后就有多难过。 英子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天真可爱的英子。不知你们心中的“英子”现在 是笑着?还是哭着? 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城南旧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192218_DAAZ9LL0RxK5aXl_1648667069/0)
林英子的民国风童装秀。比起原著中相对独立,互不干涉的几个章节,电影的改编让整个故事在时间上更加短促,《兰姨娘》的段落整段删去,《爸爸的花儿落了》也改动颇多。前者的删去让“父亲”和“母亲”的形象不再如原著中丰满,后者的删改则弱化了原著中核心的“成长”和送别主题——如果将原著比作一部自传体成长小说,电影版更注重从小女孩的视角出发,对20世纪初北京南城进行一次全景式社会观察。《我们看海去》在我看来更像是全剧的情感高潮:饰演小偷的张丰毅对林英子的三次眨眼,与之对应的是即将上刑场、遍体鳞伤的学生对英子微笑眨眼暗示——“海跟天,好人跟坏人,总有一天你会分得清的。”
![城南旧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930124_nZBRiP-3SoKhZ0C_1648667070/0)
最近是国产老电影时间。刚刚学会弹送别就看了这部电影,好巧。听着电影不同阶段的送别,真的有种眼眶湿润的感觉。现在回头看看我觉得这本原著简直太优秀了,所以反映出的电影也非常棒。仔细想想也是,这部小说的语言就非常电影化,所以看起来及符合原作,而且也流畅舒服。小时候看原著的时候没有那么伤感,现在看来皆是悲剧。老电影看着真的是有感觉,那些闪屏,噪点都那么有味道。我感觉今天的导演应该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这些极为模板但非常经典的电影,很多不必要的元素就能从现在的电影中剔除了。唯一不足就是个别片段稍微有点碎 节奏一点点不协调。
![城南旧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41278_0rV0wueGTCylu6c_1648667072/0)
真的被惊艳到,勾起了我的两段回忆,亦两次落泪。“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从没想到这段旋律可以在我脑海中留这么久,正如没想到这段故事从小时候的书上留在我脑海中,也留到现在。放映开始,故事的人从我脑海中中跑了出来,秀贞,小桂子,妞儿同雨夜融合到一起,英子回忆起他们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因为时常搬家,很多人从我的童年走来走去,再也没有了交集,那些沉睡的记忆会一直沉睡下去吧。最后宋妈坐上驴回乡的背影,一去便是一生,再也不会相见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亦是如此。
用童真的眼睛看世上悲剧。还是觉得给这本书这部电影,被盖上童年作品的标签太过草率了,恰恰童年时期来看并不能深刻的感受其中的悲与真切的情感,也是在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看到那句“爸爸的花儿落了”,才有了深深的悲伤,才有了潸然泪下的冲动,回想小时候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自己又哪如现在这般深刻。这其中的悲剧情节,所包涵的东西又岂是少时能说请道明的。电影是八几年的技术,但是也正如此才使得电影更加真实,妆化服道、场景都高度还原,很喜欢这种老电影的感觉,比现在很多影视作品中“金碧辉煌”的旧时代真实多了。
20200628 · 4.5分像现代小说一样厚郁的中国色彩,满是热烈真挚和隐隐愁绪还未读过小说原本,但电影用英子的视角把童年的几件过往和家庭的变迁缓缓道来,看了看其他人评论里摘录的原文,应该再去看看书那个时代里城外相近又显而不同的阶级人们的差距在故事的发展里叙述出,不经意又隐隐地像是隔着一层薄纱帘就像英子三次迁家波动着她不同的人生境遇她说“我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每个时代和人们也尚能分得清好人和坏人吗可怜秀贞、小偷却因英子尚是孩童不谙世事的小事终了生命
我见过最好看的小女孩,英子实在太可爱了看见贼说“你是来拉屎的吧”哈哈哈,我一个不喜欢小孩儿的人都特想和她做朋友。她真的好好看呀,甜甜的,眼睛大大的,很自然很天真,有一种认真,单纯的感觉。太喜欢这小女孩了……感觉谁都会喜欢她。这个片子里每个人说话的调调都很有感觉,细细的,慢慢的,斯斯文文的。好舒服。到底什么才是好人什么才是坏人呢。秀珍和妞,小偷和弟弟。被抓的学生。咳嗽的父亲。弥漫全片的送别有种惋惜的伤感,满分作品。很喜欢哎
在初中还是小学课文我没印象了 但《送别》一定很有印象 上世纪20年代小女孩英子随父母从台湾到北京 在南城胡同度过一段童年时光 疯子秀贞思女心切;哥哥为弟弟前途铤而走险做小偷 结果没帮上弟弟 自己也被捕;宋妈为儿女生计来到林家作奶妈 由于丈夫无能落得女散子亡悲惨结局……最后所有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 包括父亲 英子也不再是小孩子 如同我们的成长一样 不停失去东西 不管是朋友 玩伴 记忆 时间或亲人 毕竟《送别》一曲贯穿全程
#SIFF2020# 个人首场,疫情首部,看着大荧幕上英子水灵灵的眼睛瞬间治愈。整体结构以英子童年往事串连,早期的推拉镜头与叠印蒙太奇与回忆载体的气质合拍。通过边缘人物与父亲的去世,完成一次送别的成人礼。如同《四百击》中渴望的海是未来的臆想,世事无常与懵懂无知的必经历程。天之涯,海之角,“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张丰毅一出场大家都笑出了声,现场氛围欢乐与感伤,那时候可是连借个盆的群众演员都是有名的。
不知道为什么小学看完这本书就一直记得,全都记得。小栓子被遗弃的那道城墙门好像也常常在我的梦里。是我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之前最喜欢的书。电影拍的很好,没想到思康婶叙述她和思康的故事时没有闪回,就是单单拍摄门窗,但代入感极强,整体英子的视角把握的很好。小栓子和英子说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之后两人长久沉默的固定镜头,真的很有感觉。可惜少了我常常念叨的驴打滚,梳头用的桂花油,以及“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如豆友“林愈静”在影评中说的,大意,英子说『我分不清好人,坏人,我分不清天和海』,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只分辨穷人和富人。分辨表面的穷与富真是极容易的事,但不论是表面还是实际的穷与富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判断好人坏人的依据。好人和坏人又常常像天和海的交界线一样,被大雾笼罩,难以分清,你在不同的位置,分界线就在不同的位置。片中小偷偷东西是坏,资助弟弟学习是好,而他的错又不净是他的错,也有社会的原因,人不是非黑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