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国同盟是一部即将上映的俄罗斯历史战争片,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讲述了参加了俄法1812年战争的一群军人,梦想改变俄罗斯帝国,试图推翻沙皇专制的故事。
《救国同盟》下载观后评论:
总结:1.天选之子是英明的、仁慈的,就算做出什么过格的事情也是被逼迫不得已而为之的。2.普通人啊,不要因为一点点对现实的不满意就动不动搞什Revolution。图样图森破!图样吐纳衣服!历史已经证明过了:愚蠢的凡夫俗子只会被别有用心、痴心英雄大梦的上流社会所利用,人家付出的可能就是鸡毛蒜皮象征意义上的牢狱之灾(指不定哪一天还能特赦回复贵族身份,当然带头的那几个也是要杀鸡儆猴的)。泯泯之徒要是完了不仅意味着你自己要嗝屁,连带着还要拖累你全家遭殃。3.不要总是想着下一秒就能把问题解决,俄罗斯有好几亿人,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好几亿都会是一个大问题。老子当皇帝可不是为了像你们一样成为一个007标准社畜的。再说了,老子搞不完的东西还可以让老子的孩子、孙子、重孙子们来搞吗。以上,我替某些人说出来
怎么可以与虎谋皮,两种不同信仰的人怎么指望和和气气地沟通,封建的专制统治者怎么会容忍自己的权利被削弱,理想主义者怎么可能仅凭精神的感召去寻求正义。只有一种可能性,是统治阶级内部,或者说贵族阶层的觉悟到了一个可以谋划全民共享的价值系统的地步,他们手握兵权,愿有所为,敢有所为,最后有所为,我认为,这样可以称之为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可人类并不是一块均质的铁板,某种共识会因个体的利益掣肘而很难向一个目的的方向迈进,这叫每一个阶段为信仰而牺牲的人显得悲哀。壮烈,但终归是悲哀的。而其他人对这样的牺牲没有丝毫的体恤,就更悲哀了。这种人会消失吗,不会,这种人是人类智识的崇高的标的。总有人会无限地接近于这个至高点。这才是人类整体进步的希望。配乐尚可,但故事和剪辑相当意识流,情节只能靠观众自己拼凑。
电影几乎集结了俄罗斯的一水大长腿帅哥,颜值十分养眼,影片展现了俄国历史上一段革命起义的传记——“十二月党人起义”,上映后在俄罗斯本土大受欢迎。电影反映的是19世纪俄国的一段革命史,不过这段历史在咱们的历史书上也并没有多少篇幅描述,大多数国内的小伙伴一定是非常不熟悉的,但是你大概可以想一下中国的“百日维新”或者“辛亥革命”,那是一段充满着各种势力角逐的时期,阴谋与激情并存:革命党人期待成为“胜利的英雄”,自由的思想期待冲破压制,但统治阶级也在酝酿着制压……电影并没有集中于男主一个人的故事,而是进行了群像的描摹,非常细密的展现了这次起义的原因、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场面宏大,效果震撼,大银幕看一定非常爽。对于喜欢世界历史的朋友可以考虑去看一下这部电影,总体还是很客观真实的。
纪念,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俄罗斯电影,俄语片,《兵临城下》《红雀》《切尔诺贝利》这些美国片都去死。我是19年下半年在B站上看到预告片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因为完全不了解俄语,所以即使是我这样的号称不脸盲、看过无数英美片都没事的,因为记不住人物的名字,看起来很累。我前后倒过很多回才弄明白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大家应该都看过一篇出现在语文练习里的文章,《山峦》-筱敏,这是我对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初次印象。在战争片即是爱情片的背景下,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围绕爱情来展开,我挺欣慰的,至少没有俗套的感觉。但我没有理解剧中那对未婚恋人之间的情感。我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历史。这次起义是贵族的起义,这部电影是布尔乔亚拍的电影。时刻记住,这是布尔乔亚拍的电影。
总体工业水准确实可以,大批群演的调度,若干镜头的想象力,一瞬间梦回辉煌的结尾闪回,真比那些个所谓赶英超美的三流科幻特效片强多了,但叙事上就比较仓促且缺乏技巧,像大段旁白交代的背景,转瞬即逝的字幕信息,感觉还是太拘泥于宏观视角讲大事了,此外笔墨的不均也导致众多十二月党人的群像也很难说就立起来了,对于尼古拉一世的历史面目展现似乎也有些犹豫。但不管怎样影片后半程的兵变戏还是拍出感觉了,毕竟理想主义者如花瓣般凋零总是能深深打动观众的,所以虽然优缺点明显,但作为当下的俄罗斯商业片可算是一部水准之作了,相信在这一年的俄罗斯商业电影里,应该是能排的上前几名的了吧。
十二月党人是复杂的,举事失败后,包括诗人雷列耶夫在内,有大量少壮派对沙皇痛哭流涕,对同志大泼脏水。包括特鲁别茨科伊这种领袖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优柔寡断,向革命背刺了最狠的一刀。但十二月党人又是简单的,长虹贯日,彗星袭月,广场的壮举激励了俄罗斯真正的太阳诗人,后者毫不犹豫地说,我的灵魂站在十二月的广场上。长诗永恒,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一同受难。最后五分钟的闪回是青年贵族最后的写照: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绵亘千年的黑暗农奴体制,起义无数,死掉的反抗者数倍于此,但十二月党人和他们都不同,因为……陛下,这不是造反,这是革命。
開篇,年幼的謝寥沙在法國與拿破侖聊天,小演員的氣場把全片調子釘在了天上,然後⋯這不是《奧爾菲斯之窗》里啓蒙克拉烏斯的十二月黨人,不是讓他每念及此能感到高貴的血液在湧動,不惜放棄榮華、才藝丶愛情和一切個人生活自然也包括生命的那群人。導演似乎帶著訕笑細細排開一伙毛頭小子的幼齒與盲動,卻吝於著筆在英雄少年的熱血理想。是什麼讓他們作這樣的抉擇?沒有表現動機,每一句"憲法"丶"平等"便蒼白虛弱。"客觀""還原"不是消解崇高的理由。人類總有一些亮光,在同類眼中恆承得起敬意,不該被虛無化。感謝柿子老師的熟肉資源[爱心] 《救國同盟》
十二月党人有些人有法国恋人 起义失败后 那些女人从法国赶到彼得堡请求沙俄政府批准她们和流放者结婚 一起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很多人最后和丈夫死在流放途中 十二月党人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群体 他们最初是由于爱国之心而与法国人战斗的青年军官反法联盟很幽默的细节——该联盟的工作语言是法语所以这些军官们都学了法语这些俄国军官们因此接触到了法国先进的思想 这让他们反思一件事:虽然我爱着“我的”祖国 但“我祖国的政府”真的是正确的么?虽然“我”是贵族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受益者 人人平等的共和是“敌人”的制度 但敌人的制度真的错了么?
根据1825年沙俄帝国十二月党人起义事件改编的历史电影,一群近卫军贵族军官组成的救国同盟,为了推翻专制建立宪政,在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后尼古拉一世皇位不稳时发动起义,远在基辅的另一部分同盟成员遥相呼应,但最终起义失败,同盟成员大多上了绞刑架。历史不能假设,起义胜利了俄罗斯能否成为西方的一员,GC主义运动是否就不会在俄罗斯发生,谁都不能断言。历史也有其必然性,救国同盟以为用不流血的兵变可以逼迫当权者改变,本身就意味革命的不彻底性,不把皇帝拉下马,起义焉有成功之理,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革命者要推翻的尼古拉一世在位30年间只处死了5名起义者,这也是他在位期间唯一判处死刑的五名起义者。他们无比向往革命,认为革命可以解决一切,因此他们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历史却告诉我们,接下来的俄国遍地是革命,但是革命却没有为他们带来他们所向往的平等和自由……那个病死在街头的日瓦戈医生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革命带来的或许也是死亡和动荡,同样那个在革命者所建立的集中营中只想活着伊凡·杰尼索维奇也告诉我们,或许我们只是大时代下没人在乎的小人物。
7.3分;叙事太过稀碎,不像电影而是一部历史记叙的流水账,好在来龙去脉还算清楚;里面的人物太多,塑造又很简略,对脸盲症极其不友好;对于理想与自由的追求和争论并没有很好的探讨,而是流于口号和漏洞百出的操作,有一说一这举事水平实在是太下饭了,让为数不多的悲情色彩显得有些滑稽;服化道和军阵是为数不多的看点,高潮的几幕感染力还可以;骨子里没有对革命的认同,依然是对帝国的尊崇、对君主的效忠和对开明专制的祈求——价值观在最后一幕崩塌到了昭和水平
看完之后惯常久久不能平定,发现分数才7.3,我就来看看了大家的评论。莫名其妙什么都有,最上面几个,北方协会本身就是君主立宪派的。起义中统帅临阵脱逃,本身力量也非常单薄,南方协会是得知北方失败之后才进攻的,人数更为单薄。你应该能从中感受到的是这些爱国贵族青年的一腔热血,而不是评论阴谋诡计是否完备,因为这本身就是赶鸭子上架。这电影简直完美,还有说最后绳子的,那本身就是事实,过程中绳子断了。你们这些人稀奇古怪给打了7分,不信服
小时候历史课学过,对历史感兴趣可以重新普及下十二月党人的革命,场面恢宏配乐大气,很多场景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救国同盟虽然失败了,但作为精英子弟他们毅然背叛自己的阶层逼沙皇推翻农奴制度的精神值得敬佩,只可惜在革命中还是太惜身了。比较值得思考的是俄罗斯这时候出这么一部电影,又态度暧昧刻意模糊十二月党人的立场,有点给普京献礼的意思,俄国民族主义要抬头了吗?下一部是不是该批判十月革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