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韩业云 / 全成焕 / 徐智锡 / 孔宥硕
导演:金基德
语言:韩语
地区: 韩国 / 日本
编剧:金基德
类型:剧情 / 爱情 / 情色
上映时间:2005-05-12(韩国)
别名:情欲穿心箭 / 情弓 / The Bow / Hwal
用户标签:金基德,韩国,韩国电影,伦理,文艺,弓,情色,2005
片长:90分钟(法国) / 88分钟(蒙特利尔电影节)
imdb编号:tt0456470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两艘渔船,主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全讼挽饰),他依靠两艘船谋生,陆上的人们来这边钓鱼或看风景。老人和一位少女(韩业云饰)一起生活,她是10年前老人在岸上捡到的,此后少女再没有上过陆地。老人等着少女年满17岁时就会与之结婚。
来钓鱼的男人们经常想占女孩的便宜,老人为保护女孩不得不用利箭来警示对方。一天,和父亲一起来钓鱼的大学生(徐智锡饰)在船上为神秘的少女所吸引。老人觉得事情不妙,每天监视少女并不允许她靠近大学生,而16岁的少女也逐渐对外面的事物产生好奇。大学生得知女孩儿将要和老人结婚,就决定带上少女逃到陆地……
《弓》下载观后评论:
不要侮辱"美好"这个词汇了。 老头用自杀逼少女回来那场戏让人作呕,想死又不敢死,摸到剪刀还是什么东西想割断绳子,察觉到少女要回来就马上把工具塞进地毯下,极为无耻地利用少女的愧疚和善良绑架她,以致她心甘情愿成婚。他这里不死一方面是求生的本能,一方面是没得到少女的不甘心。 婚礼结束让他从心理上觉得自己彻底占有了少女还不够,死了还得来个恶心巴拉的身体占有,不管是弓还是箭的隐喻,无处不在的窥视,都是男权视角下的自我yy。 从来没从第一部就这么笃定地讨厌一个导演,强烈感觉镜头背后就是一个潜在的变态和qj犯。 果不其然,一搜他的"光荣事迹"就出来了。 我不否认他的镜头漂亮,画面情绪张力足,但他的作品所映射出来的他自己实在是令人大倒胃口。 我会继续看,也会继续批判,我倒要看看他能恶心到什么地步。
故事模式大概是一个人闯入一个封闭的故事空间主动改变了这个空间或空间中的人或这人被改变,类似浓情巧克力,或者也可以说是另一种西部开发片,开发的是未开化的人的心理,也是另一种心理层面的侵占与殖民。也想到了夏布特的绘本灯塔,递进的开化人的心理。关于船这一空间和性的意像想到了三夫。占有的人生类似楚门的世界,海上钢琴师。暧昧的情感用道具和眼神传递。节奏舒缓,超脱尘世。平静下让人泪流。也想到了电影水中刀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对比。二胡是老人,少女是钢琴。关于生命与欲望。老人用生命换性欲,少女用童贞换自由。多次洗澡以及多次与不同钓鱼者相处的以及多次荡秋千的情感转变,细节捕捉到位。弓的使用。对生命对无爱的反叛。倘若禁闭久了是不是又是另一种金福南了。韩国文化中对于女性的压制与压抑。禅意。仪式感很足。
表面上风平浪静,暗流里情欲涌动。衰老与青春、禁闭与逃离、生命与死亡所形成的一组组强烈的反比,相互冲突,相互抵消,面对茫茫大海,渔船上的故事是何等的渺小!与《空房间》表现手法相似,男女主人公都毋须通过对话去表述内心。老人与少女结婚这个象征,既包含着男女情爱,同时又在隐喻自古以来衰老的人对青春无限渴望。但年轻人总是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当少女与大学生相遇,因为二人的年龄相近,就不会产生代沟,于是少女开始向往未知的大陆,想逃离渔船这个禁闭空间。弓箭与性紧密相连,老人与少女平日里的射箭游戏,老人总是箭不鹄的,到底是力不从心,还是有意为之,惹人迷思。结尾处,老人跳水自杀后,少女躺在船板上,突如其来飞来的一箭钉在白裙上,那情境如与鬼魂交欢继而落红,已朝着超现实的方向发展。
关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隐喻,青年象征现代文明,老人则代表传统,女孩则是选择的主体——未经世事的孩子们,也可以理解成我们自己。一方面由于传统文明自身的落后与腐朽,甚至会对我们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其在现代文明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但另一方面,不同于现代文明的琐碎疲软,传统文明有着独特而神秘的力量,而且给我们迫切需要归属感与亲切感,所以我们又不忍离他而去,任其孑然一身地吊死。最后,导演给出了一个理想的,甚至可以说温情脉脉的结局,我们在精神上真正理解了传统文明,但在现实中并未受其腐蚀;我们带着浪漫的感伤追随现代文明而去,让传统沉没在时间里。 文艺片就应该这么拍,所有的隐喻有迹可循,又禁得起深入探索。还有,如果洗洗澡就算色情片的话,那西门无恨也算喽?
金基德电影始终关注着边缘人群,被囚禁的少女、援交少女、遭家暴的少妇、被追债人逼死儿子的母亲、禅修的少年、村庄中的人,而着眼点大多在于情欲,或是不伦之恋,也就是俗称的变态。他的镜头语言流畅漂亮,对白却非常简洁,是主要靠镜头语言诠释电影旨趣的导演。他的电影人物常常带有自毁倾向,在暴力、命运和礼俗的压迫下,非得经过凤凰磐涅的痛苦才完成救赎,而救赎主要依靠宗教,或是信仰。当我们试图破解金基德电影的秘密时,不必过于追究每个物件的象征意味,只要静静地观赏电影本身的镜头语言就足够了,它们会把你引入一个独特的时空中,使你的心灵不觉一颤。当然,把金的电影与韩国命运进行比较也无可厚非。弓,是伤人的武器,也是悦耳的乐器,是射向佛陀的占卜工具,也是破处的性器官。
结局有点玄幻。我们村里有个老头,现在大概六十岁了,高高壮壮的是个好吃懒做的无赖,十几年前他从外地骗来了一对母女,那个妈妈头脑有点问题,女孩儿当时只有八岁,老头从来不让她上学,所以她应该不识字,而且听说她们娘俩儿经常挨打,还会被拴上铁链囚禁起来。去年估计是她继父缺钱花了,把女孩儿嫁到了隔壁镇上,收了男方二十万彩礼,第二天晚上女孩儿就跑回家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回去,听我妈说估计是她继父威胁她叫她回来的,天杀的死老头好像早就占有了这个可怜的女孩儿,他还装傻说男方欺负闺女,闺女跑回来了,现在她又回到了继父的身边,她这辈子就被这个老头毁了……
男女主原先是天上的弓神,女为宫弦,男为宫箭,两者原为一对,自古不相离,女神因为触犯天条,被罚落人间受难一轮回,因为触犯天条被罚落凡间是被重新投胎,需喝下一世水,在人间的一世会失去记忆,待轮回结束重新恢复。男主为了女主,想同为去凡间,若想偷下凡间,除了神陨之井投胎,无他途径,便提前入井,忍受五雷毁身之痛,开始了人世间的轮回,天上一时地上一年,天上又开庆功宴,宴庆三天,待宫弦被处刑的那天,宫箭已是人世间的白发老翁,宫箭像往常一样漂浮在海上,突然感知到了宫弦的存在……
一直的音乐,弓的隐喻。会感觉看到了另一个人生的选择;是怎么样的人生经历与哲思,才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呀。无言,跨越年龄的爱,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爱到最深处的情感,越来越浓烈,深爱变成了眼泪的抉择;就是死亡的另一头了。但是,死又是生的永恒—— 欺骗佛祖的谎言是为了爱,“禁锢”在船上的守护也是爱,为了你好的放手也是爱;无边无际茫茫沧海,若只剩下两人,更多的奇幻与描写渲染,不被世俗理解;爱,也真是孤单。直到用死亡去成全,爱。
用初夜换取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实在是妙!而用箭隐喻生殖器最后一点红,更是高!佛教因素看不懂。看过金基德的第二部电影,总结:主角都不说话,从而简化所营造的世界,使得整个影片更像是一则寓言,充满隐喻与劝诫。金基德试图用一种静谧、符号化的影像风格来表达某些哲学观点,人物的沉默、行动的反日常化以及结局主人公安静却又坚定地奔向未来,都在探讨着人伦道德与个体自由、性与爱、个体与社群之间的关系。
金基德的电影总是充满一种禅意,或是对爱求而不得的幽怨,或是对生命无常的哀叹无奈。片中的韩业云美得不可方物,与老船主的平淡生活因为一位青年的无意造访,心中泛起阵阵涟漪,进而转为一场风暴,那一刻沉睡已久的情欲,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再也按耐不住,但是老船主套在脖颈的麻绳,成了最深的羁绊。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可是你我皆凡人,又有多大的勇气能够学会放下呢
最大的感受就是女孩太天真的笑容。影片在乎开始二字,老人与海与船、与女人,太多的代号,太多的伦理隐喻,金基德电影在构造一个虚拟的世界,然后开始表演,老人与18岁前女子是开始,年轻男子上船是开始,准备逃走是开始,呻吟与流血是开始,它都象征着这个世界的支离破碎,我们总想着以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开始某段事情,然而谁都想不到开始即是结束,你的世界已经破碎,而留下的只有孤独的你和死亡的时间。
7.1分左右。金基德的电影总是像一个野性的寓言,他确实也往这个方向去做了,但每次看他的电影都会有什么太少了,什么太多了的感觉。《弓》的话,暗示性的东西太多了,像老船和小船、弓与弦等,其实都没有做得很好。最深刻的东西应该是老人的内心,是相当矛盾和纠结的,可惜潦草带过。不过最后的“神交”我是真没想到的,看了那么多电影,第一次见到有人把这个概念真实展现出来的,也是6了。
-_-BGM特别好,整部片子主角一言不发,但二胡就是老人,年迈、缓脉、焦虑、忧愁。钢琴是少女,灵动、跳跃、诱人。金基德把一个老年人的内心和一个少女的成长过程都写出来了。少女最后还是选择了老人,在老人不是自己唯一选择的时候依旧将他作为了首要的选择。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似乎都需要爱情,有时爱情不仅是性,还有希望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