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米拉 瓦莱丽·玛萨迪昂
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米拉爱上了一个流浪男人里奥,两人从相知相识到同居在一起,里奥不得不忙于生计,而米拉也得像一段平凡婚姻中的女人那样,生子育儿,这便是最平凡的爱情
讲述了一个平凡女人米拉爱上了一个流浪男人里奥,两人从相知相识到同居在一起,里奥不得不忙于生计,而米拉也得像一段平凡婚姻中的女人那样,生子育儿,这便是最平凡的爱情,亦是最真实的生活。
《米拉》下载观后评论:
和亲子互动比较可看…………-writes-his-own-heartbreaking-obituary-to-warn-others-about-smoking/ ………… 全世界人类脑瘫犯贱何其多,尿屎已经够臭,竟然还愚蠢到把比尿屎更脏臭菸、毒品往嘴里送,堂堂五六尺人类却被寸菸给打败,菸草等同毒品,可笑全球禁毒不禁菸,可耻超级污秽大白痴………… 希冀菸在世界上销声匿迹!!人蠢冇药医, 叼菸=孬种=瘾君子=吸大麻=抽鸦片=不卫生=超污秽=冇教养=没素养=无涵养!!(KARMA)
![米拉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220085609752342.jpg)
试图追问 “女人” 这一命题的《米拉》通过对于“时间” 的刻画与观察,最终被那些静止的影像塑造成了陈列室里一件看上去令人悲观的容器。从沉迷于“爱情” 的梦旅人(理想主义时期)到怀揣生命的母亲(现实主义时期)再到日复一日坠入庸常的保洁服务人员,女性在漫长的时间线上仅仅完成着角色的转换。影片的镜头最终架在母与子(宠物)之间的互动当中一动不动,或许这就是女导演对于 “女人” 命运的终极理解和阐释:她们的情感总要寄托于外在的事物上。
![米拉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220085609786307.jpg)
又一位手法看上去是受Akerman启发的作者导演,但是基本不带任何观点态度立场的纯白描(因此不太合我口味)。视听语言低调,自然光,几乎全固定机位,用意象交代重要事件转折,反常规的时间跳进,两次超现实,两次面对镜头的长久凝视。第一部分略cliche,中段走廊摇滚现场也感觉略做作,而最为有趣明亮的第三部分——小孩子演那么好应该是亲生的吧——credit出来发现果然是。于是这部分可说是滑向了纪录片也可说是很偷懒了。
![米拉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220085609833475.jpg)
惊喜的一次观影,后半段milla孩子出现之后电影活了一样,自然真实动人。喜欢导演的Q&A,用情感chunks写剧本,设计情境来诱出演员真实的表演,她说电影跟故事没多大的关系,跟追问的命题和情感有关系,plot大部分由剪辑写出,雕塑一般。
![米拉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220100051108377.jpg)
来自平叙的魔力。一段段生活细节串联起来的艰辛。人或许已经成为了资本的附属品,而围绕人的所有一切经济活动现在反客为主。活着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精神面貌迥异。大多数人活着,却已经是个死人。
![米拉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220100051170267.jpg)
这个电影就是拍的一个女人的日常吧?恋爱,同居,恋人意外离去,独自生活,努力工作、养娃……这个有点像纪录片了,没有什么太多对白,更多发呆,劳作,跟孩子自然互动……生活就是如此啊!
![米拉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19022010005194506.jpg)
局部确有高度相似性,但akerman作品的整体基础是静止,Milla则关于发展,时间的魅力。设计感被独立于情境外,而不是如《少年时代》般使设计渗入剧作的每个角落。
109/365 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看一个这么无趣的女人的生活 是我活得不够精彩吗 同样的题材 有拍的特别细致让人引起共鸣的 可惜这部不行!
2➡️2.5很容易迷失的一种风格,虽然在海难之后的某些段落/影像的确很诗意,但是很显然纪录与美化之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和
导演取景方正、色彩绚丽;叙事风格略闷,跳着看了几节.....一小时三十分那段-----感受一下母爱的圣光吧!
未婚单亲妈妈在丧偶后不得不面对生活,最后(只有)在孩子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凑合能看
第一次看这种风格, 小哥挺帅,前面诗意流浪,后半部分,Milla的孩子绝对亲生的
死板僵硬 感觉概念先行靠基金拍起来的项目 前一天碰到里面男演员聊起来才去看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