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亚·卡拉斯,20世纪最伟大的女高音,被誉为“歌剧女神”,她那美妙动人的歌喉演唱了《托斯卡》、《卡门》等无数经典之作。她与希腊船王的爱情悲歌、与杰奎琳·肯尼迪从未谋面但命运相连的纠葛,亦成旷世绝唱。2017年,卡拉斯去世四十周年之时,导演汤姆·沃尔夫历经五年走访卡拉斯的生前好友、相关人士,发掘并使用了大量从未面世的珍贵私信及影像资料,拍摄制作了《卡拉斯:为爱而声》,以玛丽亚·卡拉斯自己的视角,带我们走进她的传奇人生。2018年,本片在近30个国家上映,收获了全球赞誉并引发了乐迷的怀念热潮。
影片中大量珍贵的歌剧现场影像,优质的经典原声唱段,宛若亲临大都会,在大银幕上体验传奇歌剧女神卡拉斯的震撼现场,探寻万众女神玛丽亚的传奇人生。
《卡拉斯:为爱而声》下载观后评论: “I would have preferred to have a happy family and have children. I think that is the main vocation of a woman. But destiny brought me into this career. I couldn’t get out, and I was forced into it quite frequently, first by my mother then by my husband. I would have given it up with pleasure, but destiny is destiny, and there is no way out.”
感谢数梦赠票,在国大音乐厅里看电影也是一次神奇的体验了,没想到不管是幕布还是音响都很绝,放映效果超出预期。一句话概括这部片子就是:《艺术人生》之卡拉斯音配像。海量的声音和影像素材给本片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使得导演很讨巧地用卡拉斯口述作为旁白,然后再去找对应的影像与之相配,卡拉斯私人信件又让人物层次更加饱满。但这也是该片犯了跟《他们已经不再变老》同样的问题,就是口述旁白连篇累牍导致观影体验比较累,所幸该片中间穿插了一些卡拉斯表演的录像,赏心悦耳的同时也起到了调节节奏的作用。本片以常规的时间顺序为骨架结构全片,但填充进去的内容感觉还是有些太散,导致看下来之后个人对于卡拉斯形象的建构都是碎片化的。总之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人物纪录片,卡拉斯的舞台魅力无疑给此片增了不少色彩。
2019年11月的一个傍晚,我在佛罗伦萨看了一场纪念意大利导演Franco Zeffirelli的展览。这位电影及歌剧导演是土生土长的佛罗伦萨人,彼时六月刚刚去世,佛罗伦萨为了纪念他办了回顾展。展览上看到了他1968年导演的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些幕后故事,以及,完全在意料之外的,大量的卡拉斯的照片,舞台上的卡拉斯,歌剧里的卡拉斯,各种聚光灯下的卡拉斯。许多卡拉斯从展览墙上涌下来,冲到我面前,一时分不清这是导演的展览还是卡拉斯的故居。我面前的卡拉斯耀眼夺目,自信优雅,可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原来就是《卡门》里她自己反复唱的,“If you don’t love me, I love you, if I love you, be aware” ,那样的一个人啊。
估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对于60、70后来说,估计卡拉斯就是他们的女神。我后排的几位年长一点的女士在开片卡拉斯一张口唱歌就开始爆哭。我从来没有接触过歌剧,更别提女高音,但的确能从几段唱段中明显感受到卡拉斯的魅力,她的歌喉仿佛是一件乐器,她运用自如,非常轻易地就能调动起人们的情绪。卡拉斯的书信和生前采访都很难得,她的谈吐和表达都非常优美,不愧是一代名伶。但结尾略感后劲不足,理应来说,年代接近资料应该更加充足,但无论是船王之死还是卡拉斯的复出和去世都显得非常仓促。说来奇怪,这周末看了两部片子背景都是在60、70年代,但我没有看到任何的交集,仿佛像是在两个世界。
在一代名伶卡拉斯去世四十年之际,所拍摄的一部关于她的纪录片。影片引用大量当时演出实况、新闻报道与记者采访的镜头,还有她本人的信件与日记等,丰富且真实地还原了她绝非平淡平静的一生。作为知名度可谓最大的一代歌剧女高音,卡拉斯具有极高天赋与才华,不仅歌喉卓绝,且芳华绝代,还一直保持苗条身材。她也是个善于运用媒体,不断在媒体上有各种劲爆话题的人。她与希腊船王的交往,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她对爱的渴求,她的火爆脾气,她的毫无心机,对她的命运亦有致命的影响。片中穿插了她所演唱的许多著名歌剧选段,让人陶醉。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唱段又与她的人生形成互文,很好地展现了她的性格。
起因是Pablo Larraín下部电影就属意Maria晚年时候的故事,还找到了已经很久没有正经演绎的Angelina Jolie(她怎么敢的哦)。在梳理艺术生涯的同时,也认真刻画一幅“为爱痴狂”的歌者肖像;若不是借助维基词条的帮助,会不太容易理解当中几次Maria的生涯受阻和停滞。比如她在毅然决然选择离婚,爱人又转投Jacqueline Kennedy的花边;或是已经非常克制地谈到自己在婚姻中的挣扎和遭遇的伤害、质疑以及舆论风暴。虽然得承认整出电影的重点其实无关成就的梳理和生涯向的回归;但为爱而生,我即是爱,Maria的经历依然为人动容。
聚光灯下的她,有着锦衣玉食往来无白丁的高奢一生,但人生烦恼也没少。。。她五官巨大,很像宝莱坞女星,年轻时的容颜显得粗犷夸张,年老沧桑后,反而雍容华贵光彩照人。她的演唱,年轻时显浮夸(唱卡门时那个眉飞舞色),而片尾她唱《我亲爱的爸爸》时的内敛哀婉,更令人动容。。。新闻记者镜头下的她,每套衣服都华贵气派,有巨星风范。。。全部以第一视角(无任何旁白)的纪录片,总令人觉得有失偏颇,好奇她的人生故事以身边人角度来叙述会成什么样。
1. 这不Joyce DiDonato念的么;?? 2. 卡拉斯真的是一代(几代)基佬偶像,MET门口买票的队伍简直是pre-Stonewall gay pride parade lmao; 3. 再次确认卡拉斯最喜欢的作曲家正是我最讨厌的,Bellini和Donizetti之流那么水的伴奏怎么听啊?完全是身心双重折磨,还不如流行歌曲。
之前没听说过她,孤陋寡闻了。感觉她在那个年代就跟流量女星一样,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足以见得她的人气和大众对她的喜爱。不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是否还会对高音女歌唱家有这种疯狂的热爱了。(1.有一个镜头我好像看见了年轻时的英女王了2.她的事业很成功。但她的婚姻和爱情,没有她的事业般圆满。也许这种事就是两难全吧,什么都拥有的人太少)
只要给我战胜它的力量,命运给予好的坏的我都接受。在快乐和无畏中重振旗鼓,在爱情的灰烬中独为天籁。起初震撼我的并不是卡拉斯的歌喉,是《蝴蝶夫人》的决绝,是《美狄亚》里独属女人的怒火。她的高亢、悲怆、停顿、低吟、满不在乎都那么迷人,以至于片尾曲出字幕她唱普契尼的咏叹调,有一个观众打开手机遭到全场声讨,你看看,这就是卡拉斯的魅力。
卡拉斯妥妥的大女主人生剧本啊。事业很灵,情路不顺,但也算是不错的人生。1.了解了咏叹调原来就是不看词听声的自由旋律,太高雅精深了2.卡拉斯的成名源于她母亲从小就发掘她的潜能 定下目标以及严格要求 成长环境也很好,纽约出生,长在各处的“世界人”3.聪明勤奋 且有天赋的人自然是无敌的,不照镜子超过五分钟的定律换来了年少成名
在影院中央大银幕上看卡拉斯唱《圣洁的女神》可以洗刷掉多少庸常生活的苦痛!真的有想到那么“丑”却那么能唱的王彩玲。在纽约排队买票的忠实粉丝都好gay哈哈哈。卡拉斯好像一直带着面具,采访时尤其明显。她几次提到自己一直在学习,想必背后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即便是盛开属于舞台的名伶。本以为帕索里尼出场时间会更长一些的呢。
喜欢这种自传体纪录片,站在上帝的视角,旁观了卡拉斯的一生,努力,有天赋,被观众恩宠的艺术家,在爱里欣喜和失落,哀伤的一生,最后爱情华为友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她还在练习唱歌,为舞台做准备。何其熠熠生辉的人生,也是历经磨难的一生,被病痛,爱情,舆论所困扰,但她一直没有向命运妥协,一直在抗争,成长,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