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无名战士 阿库·卢希米斯
影片改编自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讲述了一队芬兰士兵在苏芬战争中的故事。《无名战士》下载观后评论:芬兰与德国结盟,成为轴心国之一,它并不关心这是一场
影片改编自1954年同名畅销小说《无名战士》,讲述了一队芬兰士兵在苏芬战争中的故事。
《无名战士》下载观后评论:
芬兰与德国结盟,成为轴心国之一,它并不关心这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它只关心曾经被苏联霸占的国土。战争从来都是打着正义的旗号做着弱肉强食的事。一场战争,对于国家而言,胜利还是失败,关乎着利益,而对于身处战争中的百姓和军兵战士,那都是一辈子难以磨灭的可怕事情。战士也是人,是有家有故乡的普通人。即便战事正酣,他们也要回家看家人,也需要满足生理需求,这是非人性人类活动中为数不多的人性光辉。只要有战争,就不要讲公平和正义,它只静静的呈现出:想要获得战争的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失败是要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的。片中完整的展现了苏芬战争的全过程,一次次的战斗接连不断的上演,看得观众都没了激情,剩下的只是对战争的厌恶。籍籍无名的士兵就像一颗颗石子,被丢进战争的长河里,没有泛起一点波澜,从此再也寻不见了。
![无名战士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152285_RhHXHepSSie9u9p_1648701262/0)
休整期间他们在夜空下讨论人类的起源这一段真的是太可爱了????????过往看的战争片大多都是无畏地往前冲或者咬咬牙也要往前冲,但这一部不太一样????????????龟缩不前或全线溃败是常有的事,或者这也展现了战争的另一种真实吧。在整部影片中,战争场面的冷色调和由恬静的日常生活与自然风光构成的暖色调交叉糅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战争美学。而且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美好便不言而喻了。〔在战争中成长〕这一条主线在这部影片中尤为明朗(这里最值得一说的是,影片的最后,那几个新兵成功运用了影片一开头老兵使用的那套“冲锋枪+手榴弹”的战壕打法),其中对战争的一些探讨也值得我们深思
![无名战士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76813_H9CfgoAnTMOD1ig_1648701263/0)
战争没有热度与激情。在寒冷的温带森林里和毛子作战,整部电影的色调阴冷,配乐令人发寒。围绕着某营的机枪连展开叙事,一部现实主义的战争片。几乎所有战争场面都有人在不断退缩,好像在说“我不想死”一样,而那些为了命令而冲锋的士兵也几乎全都牺牲了。希泰南被炸瞎双眼后乱枪打死,上尉冲锋时被打死,瞳孔慢慢放大的镜头让人感到不适。中尉明知被敌人发现露出一丁点就会捱枪子儿还是牺牲自己炸毁第二辆坦克。洛卡为了自己的家而战。冯豪勒是贪生怕死的却完好的度过战争。看惯了英雄主义战争片再来看看写实的战争片,每一个人都怕死,每一个人都有一瞬间的英雄主义。
![无名战士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95415_YEnPZrAbTaipeHw_1648701265/0)
说的是冬季战争之后的事情。夹在苏德之间却能保持独立,芬兰才是真正英雄的国家。不同于所谓反战的电影,描写一两个人的死,描写战争创伤,这部电影是战争群像的白描。哪有那么多大场面那么多英雄气概,有的是日复一日看不到头的等待,等待下次的命令冲锋,等待下一个伤亡。肮脏,泥泞,不断地挖战壕沟渠,苍蝇。杀戮,不想被杀所以努力,老兵的经验,新兵或者猝然伤亡,或者慢慢成长为有经验的老兵。芬兰语电影,德语字幕,看的时候十分痛苦,但是还是很多感受。以及最开始是尉官的帅脸以及老兵rokka的痞帅让我坚持了下来。
![无名战士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314833_qksFZZAVQQSHxGV_1648701266/0)
超长待机3小时,却拍得并不枯燥。没有激烈的大场面,如同纪录片一样,跟随芬兰士兵们出生入死。很多观众觉得战争片就应该满腔热血,向前进向前进,英勇杀敌。但凡发达点的国家意识形态,都会对战争反思,自己的国家和那时参战的人们到底值不值得,以及整个国家被战争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这部片子对敌军基本没有描述,而是从自己的士兵到士兵的家人的每次相聚每次分离做了很多画像,是的,人类互相残杀是愚蠢的。当停战的哨音响起,参战的人会疑惑:到底为了什么呢?哨音前战死的人们算什么呢?
![无名战士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81280_nfYOwbblS-C_x4H_1648701268/0)
3小时的电影分了几次看完,看似流水账,却是一遍独特的反战题材,把战争的残酷和自然界的宁静美好交错展示,如果尽早结束战争,生活将多么美好。战争是政客们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大众的生命,真是毫无意义!一切要通过协商解决,不要动不动就喊打喊杀。不过不得不承认,那群芬兰军在攻进苏联领土时,明显是很受用的感觉,所以人类的动物攻击性依然。影片那经验老战士非得让他冒着明显危险掩护年轻人过河/自己最后还扛伤员过河,中弹最后还不死,败笔,被流弹击毙效果更好。7.5/10分
战争哪有正义可言,我们都是战车履带上的尘土,随着轰鸣声不停转动,根本不知道战车将驶向何方,战争有何意义。你想做英雄,我不在乎,我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前进,不需要就趴着,我们来这不是为了被杀,不是为了给军官点头哈腰,像狗一样听话,而是杀戮,完成战争的使命。不管是谁发动的战争,战争已经打响,害怕的人只会第一个倒下。当你没有能力驾驭一群优秀又想占有权力时,最好垂帘听政,越强势只能显得越愚蠢。影片唯一的毛病就是为了强化无名战士,把军官都表现得很不会打仗。
真实、写实的战争场景描述,以时间轴平静的记录下1941到1944:从进攻到退却,从闻枪怯阵到拼杀纯熟的二连四排一群再普通不过的芬兰大兵。没有峰回路转,没有超级英雄,也没有国家命运的忧患煽情,很多刚刚闪过的面孔下一秒就在弹雨中怦然栽倒,一如营长训斥老兵纪律问题的肺腑之言:战场上没有哪一个是不可替代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有名无名的牺牲者们在无法左右命运的时刻,唯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才是最实在的。
完全可以120分钟得。。其中大量的镜头由战场士兵闪回家庭情感牵连..铺垫一两次也能理解。就后面不要太多..还有那个国歌都能唱个两遍,这导演真的是磨洋工的好手。唯一可靠就对战场战士心理刻画以及情感带出得真实性完全到位,交火方面还原度特好。。就中尉死前给的大量特写夹杂内心的音乐跟随 我觉得这段处理完美,还有一场戏医车上逃出的人物绝望感挺好。总而言之。色调视听我非常喜欢,以后有空二刷。。
打的是丛林战和冰雪战。苏芬战争对比中日之战,说明只有赤裸裸的利益之争,什么主义什么信仰,全是空话,噱头而已。站在芬兰立场,恨苏联而不是德国,因为只有苏联入侵它们。凡是有用的,对我有力的那就拿来引用,否则尽力的去侮辱。战争场面,战斗也不是很出彩,基本上没啥看点。都是大时代的无名之辈,可就是如此才保卫了家园。群像塑造,电影没啥特别的,没啥新意。白瞎三个小时,我竟然没有快进。
影片没设真正意义上的主角,以老兵Rokka和四个战火里成长的汉子为贯穿整片的核心人物,再次重现一场惨烈二战史里不太引起关注的苏芬战争后半部分。摈弃华丽的电脑动画,回归质朴,真实到如临其境。“你想做英雄,我不在乎,我该趴着时趴着,该前进时前进,我们来这不是为了被杀,而是杀戮。”“他们对我来说不是人,是敌人”在苏德两个老大的战争中,芬兰永远是炮灰。角度草根又细腻,喜欢。
真实还原了腥风血雨的战争场面,抛却了烂俗的个人英雄主义赞歌,拒绝了炫目却失真的战地特技,在这里仅有的是雄性原始激素的本能迸发以及无名英雄浴血奋战的光辉历程。向那个时代致敬。 没有过度的英雄主义,只有浅描淡写的战争,又给人是史实——自卫反击战。又不排斥德国人对苏开战,只是想打到苏联边境,只是想夺回自己的农场,士兵不管站在哪一边,到士兵就是士兵服从和回家南辕北辙。
三小时的电影顺叙了1941-44年苏芬继续战争从开战到战败的全部历程,但只聚焦在一个步兵连中的五六个基层官兵,战斗场面也限于步兵战术。不过整体并不闷。故事毫不留情地让大部分人物先后战死以表达战争残酷,并突出某些中上层军官的昏聩和基层老兵不服从军官管教的情节,反映芬兰这个缺乏等级传统、基本平等的社会,对战时的军国主义倾向的厌恶。但片中对这方面的刻画略嫌脸谱化。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