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了不起的妈妈 姜又兮
今天的中国,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但亲子问题也前所未有地突显。因亲子关系导致青春期孩子做出过激举动的新闻频出。在社会竞争的剧场效应之下,无论是极致“鸡娃”还是佛系
今天的中国,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但亲子问题也前所未有地突显。因亲子关系导致青春期孩子做出过激举动的新闻频出。在社会竞争的剧场效应之下,无论是极致“鸡娃”还是佛系放手,或是探索其他教育方式的妈妈,都有不同程度的迷茫和迷失。教育中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怎样才算了不起?这部片子就是想回到教育的初心,去看处在亲子、家庭、工作和个人成长多重压力中的女性,她们在教育中所展现的力量与智慧。
《了不起的妈妈》下载观后评论:
挺好的题材
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妈妈:
成都的妈妈任平(四川清音艺术家)和可爱的儿子满满。正气有格局,温柔而坚定,教育理念超棒。
北京的妈妈李琦(谷歌项目经理)和帅、亮,有格局有方法。
我感觉我妈妈是两位融合,很幸运。
还有一位是乐乐,潇洒大女人,很特别。
洛杉矶妈妈的精英式教育,尊重但不认同。
台北妈妈是朴素有爱,让人动容。
上海胖少女,上海全职妈妈宝妮,只让我看到了魔都的卷,令人窒息,不向往。
北京海淀妈妈Tia,独立的教育方式有利有弊吧,不具有普适性。
成都单亲妈妈辛欣,哈哈川妹子的泼辣。
昆明单亲妈妈Tina,普通人生活的心酸与不易
新加坡妈妈,卷呀。
看完只觉得女性首先是成为自己,爱自己而后爱他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给自己和家人更多的选择权,形成良性正循环,过稍微顺心的生活。.虽然取样有点偏差(除了昆明咖啡妈妈和台北面馆妈妈都非富即贵),但值得看,参差百态的华人妈妈能帮助自己思考一很多育儿问题。1.无论你怎么当妈都会被指责,谢谢这12位勇敢的妈妈;2.最喜欢11谷歌妈妈李琦和10清音妈妈任平,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放弃自我实现,给孩子见识与格局,在该要求的为人、做事态度方面严格要求,是我想要学习的榜样;3.成都妈妈辛欣简直是课题分离的太好的案例,喜欢她和儿子可以直接冲突、相爱相杀,里面的继父竟然是纪录片里存在感最强的爸爸之一,有点讽刺;4.海外华人妈妈和上海两位妈妈都很卷,理解甚至有点心痛新加坡妈妈秀玮;5.父母没有音乐和体育上的天赋或资源的话,就不要卷这两个了;6.北京妈妈Lia的理念也好,培养孩子独立,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去学习就可以了不需要百分百
![了不起的妈妈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20425162117732093.jpg)
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有些妈妈是有智慧的,有些有狠劲儿,她们的共同点是真的爱孩子,和孩子能好好双向沟通。智慧和学历无关,是一种人生认识,孩子的路怎么走,不同阶层的妈妈都有自己的答案。现在网络上有一种“穷”不配生娃养娃的观点非常离谱,光是堆钱不能成才的,有陪伴有亲子教育才是最奢侈的。其中有个妈非常客观地说自己挺喜欢小孩,但如果能重来一次愿意当个爸爸,妈需要管的事儿操心的事儿太多了,怀孕、生、哺乳,孩子0-3岁对母亲全然的依赖根本没有办法说我不做了。当个爹多好啊,你想多投入人家就会说你是个好爸爸。这位真的想的很通透了。想明白了这些再去生育是成熟的成年人决策了,而不像某些人硬要强行给男性洗白,有的男的做的不错云云。在养育后代这件事情上,两性付出不对等是事实,男性要从别的地方找补,比如在经济上。
![了不起的妈妈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20425162117739926.jpg)
不喜欢“了不起”这样的字眼,但丝毫不影响我去围观这里面华人妈妈们的教养形态。
教养的形态千奇百怪,但种种抉择的本质还是在反复追问:你觉得什么品质最有价值,你能接受与支持孩子奔赴什么样的人生旅程?
看完12集之后,也会羡慕那几位有家底和高站位的妈妈,但好像无法转化这样的情绪与经验。
还是比较倾向于一个很实在的观点:父母不是领航员,而是观察员,要帮助孩子去完成对自我的发现——我喜欢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父母在里面的预期是:育儿的过程也在探索和发现,也在挖宝,而不是什么天才、学霸养成计划。
父母可以做的鼓励思考与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去指引一条什么样的成功之路。
也许,在探索育儿这条未知的路上守住底线、给足底气就好。毕竟,在百岁人生之旅上,我们也还在探索我们自己的路呢。
![了不起的妈妈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20425162117106747.jpg)
我觉得每一个当妈妈的女性真的都应该看看本片,你一定会从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妈妈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也一定会从一个或多个妈妈身上看到一些你不曾有过的思路,方式,你也一定会因为一些他人孩子的瞬间而陷入深思。所以教育这门课题真的是世界上最难的课题之一,它本身牵扯了太多太多的因素,不论是基因,父母的言传身教,后天环境,所以这些复杂的因素结合着不同的父母,就会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原生家庭。看完之后我深刻思考了很多,似乎也放下了一些无端的焦虑,希望我也能随着孩子成长起来。最喜欢的是第11集那个有两个儿子的妈妈,她的谈吐学识认知甚至民族责任感还有从容的状态,那可能是是我这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以及她认为学渣的老大在我看来将来必定有大作为。但就像11集妈妈讲的,下辈子希望可以做爸爸而不是妈妈。
![了不起的妈妈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20425162117825930.jpg)
我很羡慕大家的父母,有文化有经济能力,哪怕像台北那家经营小饭馆的父母也会去看儿子打比赛,非常重视孩子。其他家的孩子,喜欢上学的就给他报名戏曲/马术/跆拳道,不想上学的就跟着爸爸写剧本,听妈妈安排进国际学校。喜欢运动的就陪她练级参赛,想艺考的就陪练琴,想考名校的就陪课后辅导,总之不管孩子什么性格走什么路,家长都能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他们走下去。我的父母从来没有把心思放在任何一个孩子身上,哪怕是他们最宠的小儿子,他们都没想过孩子成绩不好过不了中考也能选择进职校,只是脚一翘希望孩子自己起码能把初三读完,就没了。对于考大学的女儿,也只是因为考上大学有面子,才肯让她去读,对有出息的孩子如此,对没出息但宠爱的孩子也还是没下功夫,不知道他们为人父母除了把孩子生出来给碗饭吃还做了啥
![了不起的妈妈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20425162117648706.jpg)
对于女性来说过早的结婚,不利于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尊重孩子,扔他的东西的经过他的同意。所有事情的经历都是你不能左右的,你能左右的只有是你对待这件事的心态。你的天赋可能就隐藏在你的伤痛你,你不经历这些伤痛,你就没有后面的天赋。不管这种状态别人觉得合理不合理,你觉得合理就行。对生活有独立思考,做出的选择就是真的自己想好了的。放弃的会很平和,用心的也很坚持。北京海淀区人大附小,人大附中几乎全班上清华,海淀六小强。谷歌中国李开复。尽量不要否定他这个人。中科院研究所一级程序员证书。父母的高度影响孩子的起点。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讨论各自的见解想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技术人员的话,基础的学好。你总能让他们尝到生活的滋味因为你有趣。被爱长大的孩子普遍有有趣松弛。
集制造焦虑和瓦解焦虑于一身的片子。其实很多妈妈看这个纪录片是想找到共鸣以及有所启发,但是看下来真正印象深刻的就是谷歌妈妈和台湾妈妈,其他大部分妈妈都是尔尔。而且大部分都是家庭条件优渥、一二线城市的富人妈妈,这让人不得不想到编剧的价值观难道就是了不起的妈妈=物质条件丰富的妈妈?整个片子洋溢着一股不接地气,怀疑片子里大部分妈妈都是报名的?本来好好的选题,是可以做的更好的,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多面性的一面,希望看到编剧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深度思考,遗憾并没有,只有谷歌妈妈拉高了整个片子的高度。中国了不起的妈妈不只存在于一线城市,普通人里有没有了不起的妈妈?在哪里?编剧没有呈现,最希望看到一股坚韧不拔的劲儿,也没看到。
各式育儿,用力鸡娃的看得我很是难受,尤其第二集、第四集、第九集,娃都很聪明,但他们的表达里妈妈都是抓狂、发火、催促,那句“妈妈恨外婆生了她,我恨妈妈生了我,我以后长大就不结婚,因为不想再学习第二次。”这么小的小孩,已然明白这一切。
用旁观者的视角去反思和定位自己,毕竟我也是容易焦虑的人,大想把一切做好,太想给孩子更好的爱。
最喜欢第十一集,爸爸妈妈都很智慧,家庭和睦,认知清晰,爸妈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带孩子去看世界,去认识这个世界,真正能留给孩子的是什么,是精气神,是价值观。
片名了《不起的妈妈》感觉不贴切,大部分没有看到了不起之处,我自己也是当妈的,总觉得这样形容就是把妈妈这个角色架在了那里。
全部看完之后给我自己的一大警示:千万不要给娃学什么乐器、运动等特别费妈的才艺,除非天赋异禀。
步惊云在《脱口秀大会》说过一个段子——
“孟母做了这么多,谁记得孟母全名啊,孟母她都不姓孟。
那些优秀耀眼的人,都有一个叫不出名的妈,但我很幸运,起码你们知道了我叫步惊云。”当我们不把自己的全部人生押注在孩子身上,自然也不用背上沉甸甸的母职的壳。
尹建莉老师说,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的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的独立,越早越好。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儿,既让孩子的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尊重、爱和退出,才能成全健康而温暖的亲子关系。
会想自己会不会也逐渐在教育中变得暴躁失去耐心。会期望小孩走什么路线培养他的什么兴趣爱好,第一个小孩是果然的吃了一些来自父母的红利的。自己又会不会焦虑,会成为怎样的妈妈,跟宝宝的关系又是如何。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经商头脑的小孩从小就看人民日报聊大人的话题,说到养老保险迅速反应的问题是以后工作的人少没钱了怎么办。走绘画音乐等艺术路线父母更可以监督不像奥数那样动脑。不断的练习可以看到进度让孩子学会坚持坚韧。不过分追求应试教他们答题技巧就好,对知识要有自驱力的好奇心。体育锻炼很重要但是受伤会很心疼。父母也有一些自己的课题需要放手。
看到弹幕评论里一会儿骂这个妈妈一会儿骂那个妈妈,我只想说不同人在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呈现出来的人也不同,在家庭育儿上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人无完人,这是她们自己一个人的道 ,自己一个人走,多多包容与理解,多换换角度思考,多看看她们的优点,正视不足,她们的育儿经历给自己能带来什么的收获与启示,落实到自己生活实践中去,这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成长好与坏是家庭教育的投射。本纪录片记录的大部分是中产阶层或之上的家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多,可选择的也多。个人比较喜欢第三、八、十、十一集。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