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题材影片。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名十九岁的普通国防兵威利赫罗德在二战最后两周内成为所谓的“埃姆斯兰德刽子手”的故事。他凭借捡到的上尉制服而假冒军官,将溃散的其他士兵聚集起来组成特别任务小组,一路抢掠地在行将陷落的纳粹帝国大地上为所欲为,并以元首为榜样掌握起逮捕和生杀大权。
该片获得了去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最佳摄影奖。
《冒牌上尉》下载观后评论:
整部影片表现的就是一个主题——人性之恶。这本是一出极其荒诞的黑色幽默剧,但它却曾的的确确真实发生过。人之本性在极端情况下被从躯体中压榨出来,毫无掩饰,鲜血淋漓。尤其影片结尾,少年恶魔踏着累累白骨消失在幽暗的森林中,踪影不见。影片最后,伴随着字幕的出现,恶魔又走在现实社会的阳光下,依然进行着卑鄙的勾当,预示着人性之恶从未消失,随时都会跳出来肆意妄为,残害众生。观影前看过这个故事,本以为导演会把它拍成一部荒诞的黑色喜剧,但从影片的第一个镜头起,黑色影像贯穿整部影片,无比沉重。伴随着情节的发展,导演刻意将多个镜头做了慢镜处理,更是令人震撼,其表现的深度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直接到了震撼人心灵的深度。人类在苦难灾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同类残害时的残忍程度令人不寒而栗之后是深深的悲哀,甚至无以名状。
在影片的最开头的画面就是他正在逃跑,然后后面一辆车队正在追杀他的镜头。他跑进了森林里,到最后他又从外面跑回森林,开头和结尾是在相照应的。当他趴在树底下躲着军官对他的追杀,他在树底下往上看。这是一个俯拍镜头,这样使画面的水平线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因此发生变化,使处于前景的物体会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而且我觉得他能做到说谎脸不红,心不跳,并且收服了那么多人,支持他的工作,他的营队越来越大。还挺牛逼的,但是也无法否认权力让他的双眼蒙蔽,从而也变成了法西斯。威利的裤子是文中贯穿整个影片的重要道具,从一开始的不合身到越来越合适,暗喻着他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得心应手,从惊弓之鸟到杀人恶魔。当你在凝望着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着你。权力应该被用来限制权力。
对权力的滥用要符合的条件之一是恶的意识形态内部的受害者身份,之二是对权力的运作机制了然于胸,知晓权力寻租的套路,之三是拥有一定演技,这种演技可以吸引盟友,并很快形成利益抱团的临时组织,其中重要的是武力威吓,之四是滥用的反馈会带来奖赏,并且奖赏大于代价。四个条件都具备,没有人可以抵制权力的诱惑。真实事件改编,可以看出系统濒临崩溃时内部成员的装聋作哑和顺水推舟,虽是政治系统本身失控的偶发事件,却是纳粹失败必然结局的预示。电影译名是喜剧风格的庸俗和不严肃,却显然不是一部喜剧。这个译名该改。开一个嗜血的屠夫的玩笑是需要谨慎的,杀人填坑并不好笑。我认为不该给一名屠夫立传,恶是直接及残忍的恶,会引发生理的痛苦,拍成剧情片才不至于让人内心矛盾。
其实和民主专制没关系,也跟二战没什么关系,盗用身份然后胡作非为从唐僧的爸爸到古今中外的小说多得是,艺术都是取材于生活的,本片其实就是反映了一个事实而已。国之将亡,妖孽尽出。而结尾的彩蛋也不是什么深刻的震惊什么的,这只是一个玩笑。盗用身份的成功恰恰从侧面说明了制度的有效性,而影片中所表现出的人类心理的利用和主角心理,也是正常人类社会下的常态,比如传销组织或者中医等等难道不是日常吗。而人们盲目的遵从于权威包括末尾的彩蛋,也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面对危机的正常自保的应对措施,谈不上对错的。影片的摄影很有功力,只是黑白色调看得人头脑发昏。如果改成彩色就好多了。在我看来,黑白如同主角一样的装逼,只是一个用加法,一个用减法而已。
全片只有一个彩色镜头的长达2小时的黑白电影,很认真地看完了,剧情跟拍摄手法非常吸引人。很难想象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一个被追杀的逃兵竟然可以撞大运凭借捡到的一身上尉军服开启这样一个传奇人生,可能在特定的情境跟历史条件下,真是什么都可能发生,这也是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所无法体会的,感谢和平。不过男主也真是恶魔天性,第一次杀人面不改色,进而屠杀逃兵、罪犯,最后甚至圈城称王掌握生杀大权。甚至最后被抓,也得到了纳粹神奇脑回路的处理被赦免派往前线。赫罗德真是展现了人性的卑劣是如何无下限,同时也完全是一个优秀的演员。
珍惜和平!最后法官说的话对啊,这人真的有些不正常,但在那个时代,还有精神正常的人吗?战时的人,要么自己不当人,要么不被当成人。这个伪上尉是真的能装啊,心理素质太强了,先是对峙和他同样等级的上尉,没有给亮士兵证,后来直接去了军营,开展对自己同胞的屠杀,俨然是一个小圈子里的元首。初到军营里,两方势力互相打电话给上级请求批准,阴差阳错直接在没有任何批文和没有任何审查的情况下就给了突然冒出来的伪上尉如此大的实权。最后的审判,在罪证确凿的情况下,对面还在为他辩护并放了他。结尾的字幕,这个人竟然死的时候才21岁。
狂热的集体主义催化人的异化,德国对于二战的反思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深思,一身军服可以使一个战场逃兵成为军队审判的恶魔,荒诞却令人胆寒,人在权力的推导下也逐步完成了自身的异化,从有一点怯懦变成恐惧的代言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得到赞美,每一场群戏的出现十分黑色幽默,群体的愚蠢也在电影十分凸现,善变的民众,集会上的暴力,赫罗德行动队的疯狂,讽刺十分犀利,摄影真的是一级棒,最开始的推轨镜头记得十分清楚,光的使用十分到位,英国空军的轰炸简直暴力,人性即深渊,最后一段太过精妙,即使纳粹团体重生也必将所向披靡
首先,黑白调的处理很好的渲染了那个行将没落第三帝国的冷峻和肃杀,后方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惊惶,处处细思极恐。撒旦不止没有固定的脸孔,而且还可以有很多分身。甚至一旦一个天使被赋予了不受限制和监管的无上权力,可以瞬间变成一个撒旦。每个人在极权的蜜糖和大棒交错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要么共同为恶,要么被恶吞噬,难以有第三项选择。结尾的高潮犹如一个重锤,把人性和极权之恶表现到淋漓尽致。《浪潮》的悲剧源于一个学术实验,而本片的惊悚却是一个赤裸裸的魔幻现实主义。天啊,更难以想象的是,两部竟然都是来自真人真事!
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魔幻故事19岁的德国士兵在二战结束前的乱局中靠着蹩脚的骗术冒充上尉,暴虐屠杀的魔幻故事没有人拆穿他?对自己有利的骗子就是救赎者只要政治正确,似乎任何罪行都能被宽恕一件上尉的军装就能让逃兵摇身一变,为所欲为是个人的荒诞,更是集体的荒诞片尾的彩蛋更是极具讽刺意味这一群坑蒙拐骗的临时法庭在现代的街道依然可以为非作歹这样荒诞到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居然就是真的极权主义真正的恐怖就来自于它统治了一群完全沉默的居民拥有一套军装,蝼蚁亦可变身恶魔
黑白色调,想起姜文的《鬼子来了》,从海报到剧情,本就被震撼得无以复加,结果一看介绍,竟还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果然生活本身才是最为魔幻的存在。一件衣服,一层皮,一个符号,堂而皇之的逍遥法外背后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崩塌,比正片还牛X的结尾彩蛋,大型行为艺术复刻的背后,是导演已经【明喻】的担忧,即便车两边的街道旧貌换新颜,早都进入了【和平】的现代社会,一样的危险却从未消失。本片又可叫《逃兵的新衣》、《狐假虎威成语大型释义现场》...
完美的镜头语言,特别是远景画面和声音的结合,即使不需要夸张的血淋淋的渲染,也能使人感到彻骨的残忍。战争使人癫狂,绝对的权力造就绝对的恶,在癫狂的世界里,冷血,残酷和简单是最完美的武器和通行证,在这样的世界里,善和柔软就是原罪。而更让人感到残酷的是,人们并不关心真相,只要有利可图,看穿了真相的人也会集体失语充当完美群演。可笑的是,这还不是终点,影片结束,最后一行人穿着纳粹军装穿越到现代大摇大摆的搜刮画面更是意味深长。
反面乌托邦结尾很有意思的几个镜头:顺着窗口爬出,消失在白骨满地的森林,来到现代,年仅21岁。可能在极端的社会下,通过绝对的血腥杀戮,可以建构某些权威。上尉杀人,是存在报复心理的,虐杀可能是摆脱某种自身的懦弱人格,这样看的话,还颇有点自我生命意识觉醒的意味。衣服代表绝对权力下的弊端,反手给了某些主义一个耳光。还有就是这种大尺度的人性题材,可能只能是回顾性的,砖头缝里的红灯记,恐怕是绝缘体吧!
在这部电影,黑白片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由于从未存在过不同地点同时间的平行剪辑,所以在观感上故事就被限定在了很狭小的空间里,导演把观众牢牢框到了这个戏谑的貌似不真实存在的空间里。出现强烈的戏剧冲突,即冒牌上尉面临着被揭穿的危险时,电影给每个人内心的动机合理的解释,每次化险为夷都不让人觉得格格不入。也正是这一步一步的掩盖,暴行逐渐吞噬了每一个人,让他们真正变成了疯子。如此讽刺。彩蛋挺有趣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