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自童年已是好朋友的學生一起為功課製作一部短片,二人因劇情需要而接吻。這親密的一刻引發了一連串事件的連鎖反應,由最初一些讓他們揮之不去的問題:如他們的愛好,他們的性取向,到後來甚至改變了他們之間友誼的性質和關係,甚至更廣泛地改變了他們的社交圈。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泽维尔·多兰 第72届戛纳电影节同志金棕榈奖(提名)泽维尔·多兰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下载观后评论: 虽然我只看了多兰的两部电影,虽然多兰的电影于我而言稍显晦涩以至于我都要借助影评理解,但是无疑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多兰说他是在《CMBYN》和《上帝之国》启发下创作这部作品的,于我而言这部作品在我心里确实可以比肩“珠玉在前”。无论是电影的故事,还是电影的剪辑取景BGM,在我心里都已是极佳。有人谈伤仲永,但我觉得多兰呈上的作品证明了他不是仲永回到电影本身,友情基础上的爱情最折磨人,进退之间都有可能是两人关系不可逆的破裂,思及此,马蒂的冷漠以至过分我都可以很大程度上理解,或许这便是马蒂想要留下马可的方式,可能幼稚,可能极其伤人,但却极度真实,试问谁没有把事情搞砸过?至于马蒂,为多兰“毁容”出镜奉上我的双膝,演技的精湛让我全程同情喜欢马蒂呼,希望两年后的再次见面,又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马蒂和马克西接吻的那场戏,先是特写镜头,再是窗户洞口的偷窥镜头,再是朋友们出来收衣服平移到俩人亲热的窗户,层层递进的刺激表现得太好了!加上雨水打湿窗户增加梦幻感,还有一层塑料薄膜带出一点拉扯感,太撩人了~~从俩人的友情经过拍小电影后慢慢发酵,空气中想靠近又不敢靠近的暧昧气息逐渐浓郁,直到在聚会上爆发成尴尬局面,再又两个人终于贴在一起,氛围营造起承转合稳得一批。这部里的母子关系虽然还是不和,对对方恨之入骨但同时又不忍抛弃的感觉在仅有的几句争吵中也很清晰地表达出来。相较于《call me by ur name 》,这部的同性情感处理更成熟老练,积累的情绪有宣泄,看起来就觉得爽。8.5
多兰还是多兰。不知道是我长大了,还是他长大了。总有人说他江郎才尽之类的,我没有足够的能力评价,于是I dont care,今年是第八年,这次依然是真挚动人的一部,吵闹的对话,切换的镜头,多兰式mv,然后,依然不是那么喜欢他本人出镜,即使这次“半毁容”显得好像没有那么自恋,但我还是觉得我(观众)和他(导演)和他的作品(电影)应该保持一种特别的距离,真不是他的颜控,从小到大。喜欢两辆车里一辆跟着电台high一辆安静的镜头,各种角度窗户内外的镜头,酒吧镜子里关于疤痕的镜头。最后在夜店居然听到work bitch和remix版another love哈哈哈哈哈草
多兰的第八部剧情长片,依旧是在重复同志和母子的题材,某些细节和镜头,波动的湖水,移走的绿植,飘落的枯叶,闪烁的灯光,破洞的窗帘,消失的胎记,以及耳鬓厮磨时的画幅变化,周围的事物抑制着情绪,却又不经意间酝酿着爱,最后那道门敞开了心房。洗碗时一个小心翼翼的追问,一个惊慌失措的否认,一个打赌失败意外的吻让他半夜毫无睡意,游到「歇斯底里」并排的车辆大家高声唱同一首歌,眼神闪躲,但落眸处总是你,总是你,大雨滂沱,在厨房一角吻到天昏地暗 情从何而起? 它隐藏在我们童年岁月稚嫩的画笔里,隐藏在你拖延迟迟的邮箱里爱你@2020.6.30
表现的内容很现代,视听形式也很现代,在日常里埋着锋机。这部电影讲得是收到冲击的友谊,任谁看到一副七岁时两个人畅想的农场,都无尽唏嘘。他的镜头秉置很有风格,公交车,电梯里。车内车外划分的是一个年轻人自己的野蛮空间,他的存在是否真实取决于你在哪观看,太准了。他一回头,看到一丛杂乱的盆栽,我一时间识别了太多含义,但放到主人公身上,这个视觉那么合适,植物太会说话了。他的胎记像流不尽的眼泪。“那是我的头不是屁股”两个人说话习惯的耦合。他和妈妈尝试交流,短暂沉默,叉子在盘子里打转的环境声太好了。Sara在车上的笑,就是天使降临。
“Are you ready for your close-up?", 欲望是吻后失眠的清晨游尽无边的湖也无法平息的燥热,是情愫蔓延时只能透着窗子偷看对方的别扭,是嘲弄爱人针对爱人却又憋着一肚子的委屈和无解后,在逼仄的房间里牵他的手如雨点般密集地亲吻他的胎记。好友的成全,同事的逼迫,但心底的欲望还是无疾而终,最后故事的主角或许明白,两小无猜却又无法言说的爱是藏在身边的推荐信,是放在抽屉里的农场画,是阿莫多瓦式的红与蓝,是断背山上的无人之境。看完我的心也在下大雨,多兰于我还是太容易戳中软肋
好久没看 dolan了 其实剧情有点弱 风格也没有特别突出了。但就是拍的我很喜欢 尤其配乐 每次那段钢琴出现 就被浓的化不开的情绪淹没。具体什么情绪也说不清 应该就是某种想爱的能力被唤醒???很喜欢法语电影里絮絮叨叨的台词 这部脱妈妈之口说出了 你们年轻人就喜欢说英语 也是有趣的一个点。另外还有那句“时间告诉我们 爱情必将走向分崩离析的结局 因为没有谁能将另一个人完全的占有 只有短暂的存在和陪伴。”也不是认同 就是在某些情况下 对某些人来说 真的是这样。都是一般获取快乐 一遍预备遗憾。
第一部多兰 从此以后化身死忠粉 我爱他的快剪辑 爱他的镜头色彩 爱他设计的絮絮叨叨的对话 爱他配乐的品味 爱他对感情收束喷薄节奏的把握 爱他演的哭包马蒂亚斯 总感觉我们如果认识能成为知己 夜色雨幕中隔着窗户纸依稀透出点点光芒 两人的手交叠缠绵 无数纠结脆弱化成一个炽热的吻 将一切定格 此幕直接选入个人心中lgbt电影最美场面前三
第一次看多兰,观影体验还好。可能是对于色彩的敏感度,发现在马蒂亚斯和马克西姆出场的绝大数画面里,他们的服饰颜色颇有深意——马蒂亚斯是冷静迷茫的蓝,马克西姆是羞涩怯懦的红。而在课业视频拍摄的时候,两者的颜色却发生了微妙的转换。一个吻,使昔日竹马情谊出现裂口,暗藏的不可言说的情感流出。看完最直观的感受是:片子在该断的地方莫名继续,不该断的却戛然而止。多兰演技肉眼可见的硬伤,动不动就梨花带雨。然而还是有好几处印象深刻的地方,那漫长的夜泳,雨夜里的吻,回味都太悠长了。
电影拍得挺美的,演员也不错,很好看,主角即使有胎记依然很好看,我很喜欢。挺悲伤的,为什么要离去呢,为什么不早点说清,为什么他(是那个不用离开的)要逃避?! 现实真的太残酷,我不想他走啊!好难受啊。。电影的最后,他终于还是去见他了,但又有什么呢?他都要走了,马上啊!我不明白他的笑,你伤害了他,知道吗?浪费了这么多最后的时间啊!我宁愿你不要去,但我知道他还想着你,我也很纠结了。但这都不重要了,不是吗?他,还是要走的。ps,导演很好看。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1.可推敲学习的室内群戏拍法 2.同性电影如果作为类型片存在 眼神的表现力是重要元素之一 3.2020年了 lgbt的主题依旧是压抑和模糊 或许需要新的议题 也可能是大家真的太苦了 到底为什么这么苦... 4. 尤其喜欢Matthias失态针对Maxime之后被朋友们推到只有Maxime在的沙发上 压抑地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受 大概是知道彼此堆积起来的空气怪异又危险 但陷在里面就会莫名忐忑又安心 5.psb强势出场 但尼老师刚张嘴就被Matthias拍没了
多兰的电影就是一种状态,能进入就喜欢。拍摄手法有意思,聚会场景用了很多zoom in,营造家庭DV质感。一个没有呈现的吻成了麦格芬,一直搅乱两人的心绪。前半部一个与外部世界和社会联系,一个人与家庭联系,拍出两人不同的状态。可惜后面的格局又小了很多。依然自我重复:撩直男、母子关系、友情、家庭,但架不住拍的好。吻唤起了从小长大的两人暗藏心底的情愫,想直面又逃避。好在结局太暖了,两个男生间的感情是爱情也是友情,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堪这份情谊永远割舍不下,很好哭。
我真的真的很吃多兰这套,不管他怎样执着于同性自我认同、母子关系的话题,多兰真的是我的白月光。他的故事太细腻了,每一个镜头都太美好了:风吹起落叶,霓虹灯照亮孤独的街头,私密的恋人伴着雷雨亲吻,破碎的家庭只在幻想中其乐融融。印象最深的一幕,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回想着受过的委屈,用手遮住自己有些突兀的胎记;镜子里的他和《我杀了我妈妈》里看起来一样,有点青涩,有点叛逆,但更多的还是脆弱和敏感。即使众人诟病一成不变那又怎样,我还是被这样的故事轻而易举地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