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根据意大利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黑帮首脑多玛索·布西达从意大利移居巴西,然而远在意大利的自己的哥哥与孩子却相继被黑帮团伙杀害。为了惩治凶手,他开始与意大利警方合作,在两方的不断努力下,多玛索·布西达不仅抓住了杀害自己亲人的幕后黑手,并将意大利盘根错节的黑帮团伙连根拔起……
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马可·贝洛基奥
《叛徒》下载观后评论:
一直以来,中国的电影观众对“意大利黑手党”、“教父”、“西西里的传说”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种幻想其实与黑社会、贩毒、卖淫产业无关,反而是一种升华了的男性道德幻想。在很多所谓的老影迷群体中,甚至会异化成为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雅艺术。所以,本片下面的长短评里面男性荷尔蒙一片泛滥就非常可以理解了。撇开以上不谈,这个电影有一种全盛期意大利电影的荣光,这个倒是没错,制作得也很好,如果你不知道在摄影圈有一句“毒,德味”的调侃指的是什么味,这部2个半小时德电影全程毒给你看。除此之外,电影摇摆于传记和演绎之间的纠结,让我想起许鞍华描摹萧红生平的电影《黄金时代》,许鞍华收获了大量“无聊、睡着了,看不懂”的评论,她或者可以向本片80岁的导演马可•贝洛基奥讨教一下,他是怎么把一盘流水账的烂菜做到米其林三星的
现在是2020年,有些人还在监狱里,有些人已经出狱,有些人已经死去,有些人还在证人保护之中。这个世界并非太平盛世,我们依旧和黑帮、毒贩、恶势力共处,我们却总在祥和单一的新闻中忘记现实和真相。我本以为这部改编的剧情片会和「上帝之城」一样,但它却极少“闪回”,更多的是平铺直叙。布西达说他并不是黑手党,而是君子,他们不杀法官、女人、孩子。但当海洛因到来之后,黑手党不再是“我们的事业”,为了利益,他们毒小孩,杀女人,杀宪兵和法官,他们成为黑暗中的老鼠,成为被痛恨的魔鬼,满嘴谎言的伪君子。结局和我想的一样,在梦中枪响那一刻结束,结束过往也结束自己。他是所谓的「君子」吗?我不知道,或者说我并不觉得他是。但他的确够“原则”。罪恶不会消失,这便是现实。
了解一个人的后半生永远不如了解一个人的前半生容易,尤其是一个年老的黑帮。他的一生有荣耀,有传奇,但如今剩下的只是痛苦,愧疚。是的,他只是一个黑帮,但他终守着传统的道德,家庭,朋友,还有什么会比这些更重要?被同僚唾弃,被众人嗤之以鼻,他坚守着道义。因为他坚信,“我们自己的事”存在的唯一基础就是传统而陈旧的道德。而有人违背了道义还胆敢称他为叛徒,他只有用尽一切,包括曾不屑的法律,去维护,去反抗,去告诉世人,谁才是真正的叛徒。并不同于以往的黑帮片,少了一分激烈,多了一分对情感的描写。一个没落大佬的心路历程,也可以这么真挚,这么令人动情。谁能想到世纪之交的一个晚上,美国街区里的一个老人,是一个前后半生都能被歌颂为传奇的英雄。
金盆洗手,喝下最后一杯酒,留下一张照片,原以为天各一方,从此相忘于江湖。半夜梦醒,远在异域还是难逃法网,老家的亲友也被斩首屠杀,缄默做个真正的西西里人?不,既然他们不仁,我何需再讲义气,我要用我的记忆让那旧照片上的伙伴赎罪,盖着毯子的双手是我最后的武器,联手大法官,坐在堡垒般的法庭,我就是个国王,没有谁敢直视我的双眼,铁窗就是你们最后的归宿。远渡美利坚,隐姓埋名,原以为从此再也踏不回亚平宁。圣诞歌声中西西里人的喃喃勾起了远方的呼唤,带我回家,我要为那个大法官报仇,那个教父中的教父就坐在我旁边,却始终不敢应我一声,虽然我不是一个君子,但是至少我可以看着天台上的圆月,在妻儿的陪伴下,了无遗憾的去另一边与那些亲友相会。
大量且漫长的庭审戏显得平稳厚实,单人秀群演戏张力十足,详尽之余也颇费考究功夫。结合穿插真实画面在中,有强烈的伪纪录片风。演员们有着上个世纪的老派腔调和表演风格,两个半小时的长篇,称得上史诗传奇之作。导演的镜头下,帮派间的腥风血雨被克制展现,在当下动辄喋血街头火并连连,渲染暴力的黑帮片里,显得复古而别致。真人真事改编,时间跨度长,人物多,关系错综复杂,对白冗长琐碎。不了解意大利黑帮渊源历史的,会比较吃力。除了聚焦大佬,故事还把余光留给了那些普通的黑帮成员,不入流小喽啰的身上。他们的民意与情感,往往都是这类型电影忽略的部分。让剧情更加的立体,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和述说这段往事。
在真实事件改编的基础之上用两个多小时去还原黑手党大佬的一生,还是有一定的厚重感。会想到教父,也许是因为片中也有出现柯里昂家族。家庭都是两部电影的核心主题,麦克柯里昂到最后失去了家庭,多玛索布西达最后回归了家庭,如愿死在了自己的床上。叛徒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观众来说这是褒义词,因为他维护了早期黑手党的使命与责任。对于昔日的对手来说,这是赤裸裸背叛,无论自己有犯下多少的罪恶,从利益共同体的狭隘角度出发。最后给出回忆里真相,多玛索布西达就像一个古罗马的斗士一样去维护了黑手党最后的尊严~
7.5 由真实事件改编,传奇黑手党头目横跨20年的经历。剧情并不怎么有趣,占据很多篇幅的话痨法庭戏也不够精彩甚至有些荒唐,奈何这部片所散发出的气质却好让我喜欢,除了充满情调的配乐,男女主(布西达和妻子)的选角也非常成功,尤其男主,Favino对布西达的演绎真的令人心动,侠骨柔情颇有种江湖人物之感,同时又饱含风情与魅力。黑帮题材一向不太令我感冒,但看完这部却突然提起些许兴趣了(虽然这部其实并不怎么“黑帮”),回想起当初备受煎熬看完的《教父1》,也有重新捡起这一系列的打算了。
三星半。视角选得很独特,几场快速的暴力戏后,重头都在了审问、庭审等文戏上,揭露了更为真实、黑暗的一面。男主角布西达是帮会和忠诚原则的叛徒。曾经的黑帮同伴们背叛了曾经坚守的“高贵”原则,对关系者下手。男主角的表演的层次相当好,金盆洗手的逃离,家庭戏透露的父亲的威严与爱,做污点证人前后的挣扎、愤怒和悲伤,以及最后老去时的肃穆感。两场梦境,在梦境里他失去了儿子,又在梦里决定告发同伴,与过去的一切诀别,被他们所厌恶。非常妙的两场梦,支撑了角色的转变。
我是君子,不是叛徒。我忠于“我们的事业”,哪怕它已不复存在,我们忠于家庭,不杀女人和小孩。任何描写西西里黑手党的电影都不可避免的和《教父》去做对比,《叛徒》在风格上完美的再现了教父的色调和画面,或许更加深刻一点。《教父》讲的是一群底层的人如何通过暴力竭力想赢得尊重和尊严,《叛徒》讲的是信念如何被抛弃,传统如何被背叛,当父亲在得知儿子被杀害的经过的时候泣不成声:“他甚至都没有机会背叛我”。这一幕完成了对于背叛的最终诠释。
这是一个后黑帮的电影,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一个黑手党老大当做证人,揭露意大利黑帮人的犯罪案件,使得366个成员被捕。矛盾集中在科里昂家族对男主家族成员的杀害,使得男主口中的价值观“我们的事业”遭到了破坏,从而检举揭发党派成员,在美国**的保护下,持续了20年之久的举证过程,男主最后病死于美国家中。其中科里昂家族就是教父电影里面的家族。算是后教父电影。
【Cannes 2019 主竞赛 16/21】聚焦黑手党的意大利黑帮片,跟《爱尔兰人》一样很有史诗感,两者有很多相似甚至神似之处,相比之下前者更多诗意的表达,《叛徒》则更偏扎实和稳重,作为黑帮片自然免不了大量的枪击杀人场面,男主戏份很重演的也很好但人物形象稍显不够立体,不过人物的经历还是足够有传奇性,法庭戏是影片的绝对高潮,相当的精彩。
清晰的数字影像下让本片更像一部纪录化的剧集,电影感并不强烈,可能考虑主要针对对黑手党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意大利本地观众,对黑帮这么众多复杂的人物关系的前因交代显得不够,而是直接以延续了十几年的国家大审判为主要内容,面面俱到而重点却不够突出,人物内心状态表达的也不够深入,几场心理场面的戏在影像气氛营造上也不够强烈,拍的随意了。
一部有些让人意外的片子。黑帮在意大利,特别是西西里岛,有说不完的故事。一个有着浓厚黑帮身份的、在晚年想避开的人,阴差阳错当了所谓的“叛徒”,让300多名黑帮入狱。但整部片子有点纠缠不清,法庭的内容太长,人物关系复杂,但揭示人物性格简单。一入江湖,会伤害别人,也会牺牲自己和家人,黑社会的结局往往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