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慢慢 玛利亚·卡夫塔拉德泽
《热恋慢慢来》(Slow)探讨鲜少被关注的无性恋者世界,在一场听障学生的舞蹈课,豪放的现代舞者艾莲娜对手语翻译员多维达斯一见钟情,对方却是位无性恋者,两人互动将
《热恋慢慢来》(Slow)探讨鲜少被关注的无性恋者世界,在一场听障学生的舞蹈课,豪放的现代舞者艾莲娜对手语翻译员多维达斯一见钟情,对方却是位无性恋者,两人互动将激发观众对欲望的全新理解。
第39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提名)玛利亚·卡夫塔拉德泽
第39届圣丹斯电影节导演奖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玛利亚·卡夫塔拉德泽
《慢慢》下载观后评论: 就算是两个有性恋也未必能走到最后,Elena属于想做就做的类型,喜欢跳舞她自己就能去学,演出前衣服不适合身材,她也不会抱怨,依旧跳得很美,很有生命力。反观Dovydas这里,无论他是不是无性恋,他身上都存在很多有性恋也有的问题,Elena的date对象半夜找她,D生气却会用一种不是自己的方式来侵凌E,甚至第二天E问他怎么了,他只会说不知道,但是反思规训,批判系统,受到附和,不是很在行吗?后面的吵架更是,好头疼,不确定无性恋喜欢怎么吵架,但是有性恋肯定也这么吵。。。这很难让我相信两个人分手是因为性,而不是性格,或者是其他。(别再用无性恋当伤害女孩的借口了好吗,D甚至没说过一句sorry,凭什么要别人来理解你!你怎么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不理解你!最后,elena好容易原谅男主了,好气。hh,恕我无法理性分析,我拒绝。(没说e是完美的。
很多人看这个女主角应该就是滥交,乱情和不知道自己在情感中究竟想要啥的主,跟好几个男人都有染,但貌似又没有用心爱任何一个人。其实恰恰相反,她时刻都在遵从内心的感受,她想亲密,就亲密了,她想疏离,就疏离了。有些男人可以给她提供肉体的愉悦,但不排斥别的男人能给她提供精神的需求。她说:当你知道有人真的喜欢你时的表情,而那股能量可以是如此强大。她的感受力不就是最真实的「得到」吗?单纯是一种爱的体验,或是单纯出于某一刻的真实情感流露,没有受任何道德和规则绑架,这不就是爱给我们带来最纯粹最不可多得的部分吗?男主前面说:为什么每个人在恋爱中都应表现得一模一样,但这种生活不适合所有人。后面因为女主和别人约会,依然吃醋,并不像自己当初说的那么豁达。看似矛盾,实则融洽。一个人思想的输出并不等同于情感的配对和表达。
跟ace和disability都有关,ace被allosexual acephobia partner误解和欺凌的一生浪漫元素太多了看得有点累。d/Deaf和Ace的parallel很有意思,在ableist想象下d/Deaf的人缺少声音是一种lack/abnormality,hearing ppl太靠声音和口头语言来去确认别人的想法;而在allonormativity下不感受到性吸引力也被想象为一种lack/abnormality,有性吸引者在浪漫关系中太靠性和性吸引力来去理解和确认别人是否爱和关心自己;男主和男主兄弟的视角就同时挑战了ableist和allonormative frameworks,感觉是一种同时以disability和ace视角的reframing
我看到的女主是一个对身体对欲望都有很高需求的人,压抑的家庭环境让她在“释放自己”这件事上走到了一个极端。需要大量情感支撑释放的舞者的工作,游走在男性中需要被认同的身体,对身体的控制让她成为了一个“表达沉默的人”,把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内容用肢体传递出来的角色。而男主则是一个反面,因为弟弟而选择的职业让他成为了“沉默的表达者”,把无法使用语言作为工具的人的语言用肢体表达出来。同样是肢体表达,却完全相反的功能和目的让看似相同的他们在根本上产生了不同,也因此在面对爱情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女主的爱是通过身体表达的,因为对她来说语言在身体面前是匮乏的;而男主的爱则是避免身体表达的,并不是说不接触,而是没有办法用身体欲望表达,因为对他来说,身体是用来表述语言的,甚至是低于语言表达的。
关于听障和无性恋。男女主在酒吧里注视着彼此、相互模仿、舞蹈的片段(啤酒杯非常之美丽!),在我看来比任何用语言确证爱意的方式都更有感染力。人们相爱,可以是一件多么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事情。手持16毫米胶片拍摄,画面温柔得像一条蓬松、干燥的毯子。辨认异性恋的霸权是容易的,辨认功能的缺失也一样,但具体而言,我们如何放心地托付自己的诉求和担忧呢?恋人的承诺是否默许关系的确立天然附赠一种对话的“界面”?非典型在这里的意义好像无关乎样本,而是尝试示范一种纯真或纯粹。在亲密关系之中,额外的努力并非被非典型的人所要求,每一个人都应得…不是吗?好像重新审视了浪漫爱之中的欲望和期待,默默记下这位立陶宛女导演的名字Marija Kavtaradzė,《慢慢》是她的第二部长片!
这个电影它虽然是关于无性恋的恋爱的,但好像并没有从无性恋的角度讲故事,而是在讲一个有性恋对无性恋的从尝试理解到发现真接受不太了的过程,最后还是有性恋过有性的生活,无性恋过无性的生活。可是无性恋就等于必须以开放关系相处吗?必然还有其他的选择。那无性恋又怎么定义和确保exclusiveness呢? 不知道。 但影片的节奏和男女主的职业设定我很喜欢!用现代舞和手语把“表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呈现出来,既是人物的底色也帮助故事成型,因此给它四星!
一场后现代的欲望阉割,一次关于爱的本体的哲学探讨。言语是无力的,我们终究需要通过身体来确认彼此,用最原始的交合来确认那神圣高洁的爱情。作者借用性少数群体来重新审视这一永恒的命题。后现代冲破了那么多单一的枷锁,却仍然无法让「爱」真正走出既定的模式。在这场世纪共通的失语里,人逐渐丧失将欲望投射于他者的能力,也在一次次的重蹈覆辙中失去思辨爱的耐心。很喜欢舞蹈室背景里旁人那句一带而过的话,“我们那么靠近,却从未碰撞,这挺酷的”。
比日本拍白纸黑字的几部要自然,但怎么又把#边缘少数人 当调味客体,将其拍成「失落那一角」,不知来处不知去向。无性恋只是在突然上来的关系里小心翼翼做自己,有性恋一方就会觉得自己被歧视霸凌了吧。(性欲没得到尊重啊!谈性色变呀!)
异性浪漫情节无性恋(?)身份放二番男身上更容易,女主当然要是有强烈身体需求的有性恋…若是第一视角女无性恋要考量担忧遭受的会多太多且更矛盾敏感。
以看似非常态的爱情关系“慢慢”剥开爱情关系的共通本质,实际仍是不可控的占有和欲望。希望满足对方的所有需求原来也是一种隐匿的占有,由此产生的卑怯成为左右一段关系的内燃点,除非互相完全信任,坦诚布公地主动展露内心的弱点和想法,丢掉无谓的自尊,否则难以维系。细节把控准确,以最细腻的人性本质问题作为情节和关系走向的节点,不需要强烈的外化的冲突,就由特殊走向普遍,以小透视大。
一对恋人的相遇和分开,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我看到了一段情感从开始到结束的变化。而如此普通的故事里因为她们的不同而让这个故事变得不再普通,让我有所思考。女主纵欲,男主无性恋。这两个角色从一开始就是有趣的,对立的,无法兼容的,也因此在故事的最后她们的关系也和最开始他们的相遇一样让人觉得就该如此,遗憾有些,更多的是一种释怀,感谢他们让我看到了爱情的另一种可能。
喜欢。女导演拍的关系,挺细腻的,找了个很有性张力的男人拍无性恋,直接把快爱和慢慢爱拉到肉欲和柏拉图的对比。很喜欢舞者这个设定,可以说舞蹈和性都是激情的一种,都是生命力的一种,片子里的所有人都像是不在现代社会下,充满了一种人性的坦然。但是关系的坍塌还是囿于人性,“你不想要我是不够爱我”“我不能每次都好好拒绝你”,当欲望不联结,细腻弥漫的爱还能存在多久呢?
以有性恋角度拍的,即使已经有试图表现无性恋男主(可能是灰?)的情绪了,比如让对方开心,甚至因为知道对方有性欲所以提出开放性关系,但总体拍下来结局就是与有性恋不匹配所以不行。如果能着重拍出无性恋对于无法回应的爱的感受就好了。手语很美。看的时候在想舞者是不是都感受性吸引的能力强一些,毕竟有些动作就是为了传达那种爱。
该说不说人物设定挺有意思的,很契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