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萨利机长/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哈德逊河奇迹/萨利
◎片 名 Sully
◎年 代 2016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传记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上映日期 2016-09-09(美国)/2016-12-09(中国大陆)
◎IMDb评分 7.9/10 from 34,704 users
◎豆瓣评分 8.3/10 from 2,993 users
◎片 长 96分钟
◎导 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主 演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艾伦·艾克哈特 Aaron Eckhart
劳拉·琳妮 Laura Linney
杰瑞·费拉拉 Jerry Ferrara
安娜·冈 Anna Gunn
奥图姆·瑞瑟 Autumn Reeser
霍特·麦克卡兰尼 Holt McCallany
迈克·奥麦利 Mike O'Malley
杰米·谢尔丹 Jamey Sheridan
安·库萨克 Ann Cusack
莫莉·哈根 Molly Hagan
马克斯·阿德勒 Max Adler
萨姆·亨廷顿 Sam Huntington
韦恩·巴斯楚普 Wayne Bastrup
维勒莉·玛哈菲 Valerie Mahaffey
◎简 介
2009年1月15日,萨利(汤姆·汉克斯)在全美航空1549号班担任机长,飞机起飞两分钟后遭到飞鸟攻击,两架发动机全部熄火,萨利决定在哈德逊河上迫降,155人全数生还。但之后的调查显示他做了错误的抉择,认为大可选择返回拉瓜地亚机场。机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获奖情况
第20届好莱坞电影奖 (2016)
年度男主角 汤姆·汉克斯
《萨利机长预告片》
《萨利机长》下载观后评论:
真实的叙事 真实的人性 真实的英雄。果断打十分。看完《中国机长》的朋友建议看看本片洗洗眼。空难的发生非常真实,机长在空难时镇定自若,仿若定海神针;而寥寥几个镜头,便表达出了平淡下机长的悲痛与紧张。而空难结束后机长仿若抽空了力气,时刻表现着真实的人性。相对于《中国机长》空难时的“紧张气氛”空难后的“英雄”状态,高了不止两三个档次。本片通过不断插入机长过往的经历,暗示着机长是一个非常负责,不轻言放弃的人。而各方面的矛盾也将机长的困境堆砌到了极点,观片时多次让人心里一阵酸楚。委员会的行为尽管有些刻薄,但也相当合理。别的不多说了,七年打造出的片子,真的不是《中国机长》这种飞机失事第二天便成立剧组,一年拍出来的仿若三个片段强行接出来的商业片可以比拟的。
虽然事迹都很让人激动,但是国内电影制作真的要像国外学习,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有一段学习的路要走。萨利这部对事实的讲述、还原是非常到位的,而真实事件短短的时间拍成90分钟的电影,内容也很充实,讲述的手法很棒。因为也了解过一些航空的知识,很浅薄,但也能理解事后对机组的调查,因为不管是价格高昂的飞机,还是众多生命,我们都要给予足够的尊重。这次依靠萨利机长优秀的技术让155人都活下来了,那下次呢?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保护飞机,或者说让技术没这么优秀的机长也可以更好的应对这种情况,这都是需要反复论证的,其实不用去考虑多余的黑暗。机长在最后的陈述让人动容,但没有更多的波澜了,这也是事实改编的一个缺点——不会有太多的起伏,这部电影已经足够优秀了。
任何真相都是经得起怀疑和推敲的,否则就无法称之为真相,从这个角度来看,事故调查是极有必要的。但电脑数据模拟和人类大脑经验之间总是存在巨大的差池,科学无法解释一切,你无法预料一切未知并提前做出完美的决策,任何危机当下的最佳选择依靠的永远是直觉和经验,科学是真相也是假象。“这些模拟把人性排除在外。”灾难电影的终极要义不是灾难的“伟大”和不可抗拒,而是灾难下人性的斡旋、人和某些东西所做出的抗争以及妥协。打乱的时间线,从当下冷静的心境出发再去回顾剖解一次空难,克制平稳不过分渲染煽情,听证会成为电影叙事的高潮,真正的事件高潮“迫降”反被弱化,这部电影最特殊的地方所在。背负着房贷的上班族机长日常,汤姆汉克斯也老了。
首先汤姆汉克斯诠释得很完美,依然帅气,当然真的是哪里都不忘记跑两步,是时候再回顾一遍阿甘正传了;其次当时在看完中国机长后对这类影片比较失望,一直没有看,也是最近看的书中提到了萨利机长的伟大事迹,重燃起我的兴趣。我非常喜欢萨利机长的叙述方式,倒叙插叙的方式引人入胜,而且重点放在了飞机出事后的调查中,是否有可能可以返航而机长错误估计降落在了河里,这一点我觉得比中国机长拍摄角度要更好一些;最后我真心建议国产影片别再任何里面都强行插入儿女情长,国庆十一看得攀登者和中国机长真的是我2019看得最烂电影,把重心放在如何讲好故事上不好吗,天天儿女情长也很无趣。
几年前看的,当时觉得这部电影拍的真实紧凑。飞机发生意外,可以应对的时间很短,而这须臾之间的结果可能是平安迫降,更可能是机毁人亡,所以这一片段在电影内可以占的情节时间其实很少而已。因此电影用的是倒叙,插叙的方式,机长已经成功平安迫降,但是却不得不面对调查机构的质疑。在层层的质疑声下,惴惴不安的还有那劫后余生的心理阴影。机长重复做着那当初如果听从控制台的指示可能导致飞机砸向城市机毁城破的风险的无数次自我质疑,评估和判断后,最终获得平反和认同后的瞬间令人热泪盈眶,激动万分。
东木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汉克斯的电影也是看一部少一部。不同于中国机长,这部电影的重点放在了事故以后,体制的质疑反应,机长的心理刻画,外界的呼声,从事故的事后情况体现机长的伟大。事故发生后每个人生还的反应都是第一时间给最亲近的人打电话报平安,真实而感动,但是拍摄的非常克制。机长得知所有人生还露出了本片最大的表情变化,但是依然非常克制。情绪的拍摄都非常的克制而不煽情。两方面结合来体现机长的伟大,导演和编剧功力深厚,演员演技过硬,这种好片子值得!!
没有英雄主义的刻板镜头,而是注重突出灾难后萨利机长的经历。双线交叉的叙述顺序更突出了机长在灾难后个人情绪的混乱,后怕。 影片除了对一个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物英雄高光的展现,更展现了科层制的程序审核下的无人性。很多次的模拟测试中,忽视机长反应时间,正如机长所说“他们看起来只是麻木的机器人”,而当实际生活中,人性成了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的情感让生活真实,温暖。同样也是这些情感让我们的成功,而不是程序化的按部就班。
同样是主旋律电影,汤姆汉克斯与伊斯特伍德撞击出的火花冷静而细腻,张涵予跟刘伟强实打实地撞出无法直视的车祸,粗糙又令人尴尬。前者把落脚点放在英雄背后是平凡岗位的精专,高潮放在事故听证会的冲突,借助调酒师媒体梦境甚至片尾花絮塑造外界声音与英雄个人感受的对比关联。后者把事故过程强拉到一部电影都难以盛下,五毛特效不要更low,另外最不可忍受是选择了最笨拙的叙事方式和最无感染力的表演呈现。差距还是太大了
『萨利机长』改编自2009年美航1549号在遭遇飞鸟导致双发动机熄火情况下,成功迫降哈德逊河让155人全部生还的真实事件。影片作为一部灾难片,并没有俗套的将整个应急过程作为影片高潮,而是围绕空难事故后听证会展开,通过不断穿插的闪回还原出整个事件过程,看似刁难“英雄”的事后复查,却很好的展现了各个职能部门尽责尽职的一面,将主旋律拍出了充满人文思考高格局。【8或9分】
边洗脚边把这部收藏很久的片子看完,没有中国机长那样渲染灾难氛围,讲了危机时刻的经验判断,讲被冤枉到澄清,没有绝对的坏人,最后听证会的反击,是一段时间来萨利痛苦的集中爆发…反击的很棒,声音一年不大,不露声色,但旁边的副驾驶已经喜形于色,反衬了萨利的老道!确实显得有点突兀,怎么突然就抓住一个点反击了,怎么调查组就哑口无言了,但把剧情推上高潮。
拍的非常高明,中国机长不知道借鉴了多少里面的拍摄手法....整部电影节奏紧凑,剧情紧张,事件发生当时,前后,穿插叙述,把整个事件描述的详细清楚。调查委员会对人性的忽视和自负的愚蠢,即讽刺了一些政府人员,又更衬托出了机长的英雄和伟大。tom hanks演技真好,最后真实的乘客和机长出现的时候很感动,伊斯特伍德老爷子是要一辈子拍电影了哈哈。
听证会上那段真的很棒 有一种博弈高低的感觉 最后副机长镜头切换回来 恍然如梦当时为什么会那样做 为什么不选择飞回机场 听完黑匣子录音就明白了而机长妻子在听证会前的电话 说她突然意识到 机长也是那155人的一员啊 说她爱他美式主旋律 英雄孤胆天下 背负太多 幸亏萨利机长有胆有识 用事实证明了一切副机长最后挺幽默 我会七月来(河水暖和)
8.0/10。不服老的东木,克制但犀利。与其说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是把英雄拉下神坛,还原一个因为工作而承受巨大压力、饱受精神折磨的普通上班族形象。对飞行员来说,这次壮举也只是"We did our job." | 结尾彩蛋出来的一刻忍不住感慨,即便是永远的Captain Hanks,在Sully本尊面前还是逊色了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