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依然爱丽丝 理查德·格雷泽 沃什·韦斯特摩兰
改编自同名小说《我想念我自己》内容简介:爱丽丝·豪兰是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她是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知名的语言学家,丈夫也是哈佛教
改编自同名小说《我想念我自己》内容简介:爱丽丝·豪兰是一位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女性。她是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知名的语言学家,丈夫也是哈佛教授,三个孩子都已长大并各有自己的追求。五十岁那年,爱丽丝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有一天,她还突然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迷了路。医生的诊断彻底改变了她的生命,也改变了她与家人和世界的关系。她患的是阿尔兹海默病,她的记忆跟不上遗忘的脚步,她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也失去了与外在世界的连结。她渐渐记不起女儿的名字、想不起丈夫的面孔,她眼中世界的模样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在家人的浓浓爱意陪伴下,她勇敢地为每一天而活,为当下而活。她能够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她还是爱丽丝·豪兰,一个坚强的女人。
《依然爱丽丝》下载观后评论: 遗忘=失去语言、失去自己、失去世界可能是很久没有看过诸如此类的催泪弹级别的电影了,哭成狗。看着一个功成名就的语言学教授Alice在阿兹海默症下从忘词、忘记身处何处有开始慢慢地失去对整个世界的理解和把握,确实是痛苦的,就像她去阿兹海默症疗养院所看到的那些没有行动自由、呆若木鸡坐在扶手椅上的老年病患,那不是她想要自己成为的样子。于是她录下了一段终结自己的悲剧、也解脱家人的负担的行动方案视频,以备日后时机成熟。但是这行动最终没有成功实施,她也许将继续与疾病抗争……就像她在那段感人的演讲中说的,她仍怀抱希望,凡是疾病都有被治愈的可能性,所以留有希望而不是给出结论,这样真好。亮点:Julianne Moore的演绎真的是到位、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扎实,老一辈里个人觉得比梅姨舒服
当我们升到三万五千英尺的高空,我们就会到平流层,在完美的无风带,甚至会到达臭氧层。我曾经梦到过我们那儿,飞上平流层,到达安全气流,在臭氧外层边缘,那些零散破烂的碎片,像旧布一样破旧,让人惊恐。但我看到了一些只有我能看到的东西,因为我有看到它们的惊人能力。灵魂在上升,从远在下面的地球上。因为饥荒,战争和瘟疫而死的灵魂,飘舞而上,像反向的跳伞员,双手叉腰,旋转上来。这些灵魂手拉着手,脚靠着脚,形成一张网,伟大的灵魂之网。灵魂是臭氧层的三氧化原子。它们被臭氧层吸收,修复。什么都不会永远消失。这个世界有种痛苦的进步,渴望着我们留下些什么,还依然梦想着前行。至少我这么认为
这种结局很微妙,甚至我认为这结局恰到好处。但爱丽丝往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莉迪亚会不会也会有忍受不了的那一天而离她而去?但无论怎样,爱丽丝都不会再有所察觉,她会忘掉所有一切的一切,甚至无法说出一句话,一个单词。想要表达的会忘记,声音卡在喉咙发不出来,她会孤独得只剩自己一个人,连自杀,都不会了。这种结局太绝望了,所以我们注定得蒙上双眼,不能看生命残忍地流逝掉。跑偏了。说的是爱的方式。爱丽丝是幸运的,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是爱着她的,毫无疑问。但爱,会疲累,尤其在你身边躺着个因为生病而神经兮兮的爱人。
不知道为什么,在看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像是一直陪伴在Alice身边的眼睁睁看着她一点点忘记自己的人。the words hang in front of me but I just can’t reach them. Alice在说这句话时的眼神和手势,没有强行煽情,却是静默的令人心碎。曾经的语言学家,妙语连珠,言辞中充满着幽默与智慧,到后来却发现自己与这样骄傲的才华渐行渐远,需要挣扎着融入,挣扎着记住去和曾经的自己保持联系。最后的画面,回忆被渐渐淡忘,但唯有爱一直都在。
看这部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故事本身足够精彩。虽然自己和主人公的生活没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前半段还是能够把自己带入爱丽丝的角色,感受逐渐失去记忆带来的无奈和痛苦。后半段由于爱丽丝病情加重遂不能将自己代入,也真实地为她感到悲哀。其中还有我的童年女神克里斯汀,还是一样熟悉的感觉。总之是很值得一看的电影。要珍惜现在的生活,陪伴在身边的人,以及身心都健康的自己
看完后感觉对于我而言阿尔兹海默症大概是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病症了。我一直都相信身体和精神的二元对立,而真正的我不过是暂住于这具肉体的过客。所以说卡夫卡的变形记不会吓到我,癌症不会让我觉得恐惧,而这种病却无疑在告诉我,肉体的病变会让精神——我的本质,消亡。太可怕了。如果我得了这种病,我希望自己的亲人不要再供养这具“非我”的肉体,因为我将已不存在。
又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记得初中写作文,最喜欢用到的一个立意,也是我们班主任很喜欢的一个立意,大概就是“你所经历的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在你的生命里留下痕迹,沉淀为自己的一部分”。当时真的还很幼稚,不知道人生会经历怎样的偶然,然后又演变成怎样的苦难。还以为那些失败的经历会给自己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殊不知,当它们一点点被磨灭,那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泪点很多.“I find myself learning the art of losing every day”这句一出来,我泪腺就崩了.阿尔兹海默症真的是个很残忍的病,但至少Alice身边还有自始至终陪伴着她,不曾嫌弃她的家人. 但是电影中的老人院里,现实生活里,会有很多比Alice的状况更让人心痛的患者吧. 珍惜每一个今天吧.
「活在当下」 就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人会得到或者失去什么,只是能不能做那个真实的完整的自己罢了。不管怎么样,先试图去成为一个「人」吧,那比什么都强。记忆也是一样,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吧~Nothing.反观中国社会就是 无病无灾 给身边的人整出病来/摊手(但其实get不到泪点 人物也没有共鸣)
医学生看了这片才真正思考起阿尔兹海默症背后的诸多问题。人生所积累的一切都被没有痛感的疾病抹去,自己却又无法意识到其为何等的悲痛。最后双目茫茫欲述无词,脑海里残留晃荡着最美丽的记忆,眼前的人又亲切又陌生。理解、耐心、陪伴,难能可贵。光鲜亮丽的众亲各奔私作,众口讨伐的叛逆二女儿却成为唯一和最后的陪伴,温暖又嘲讽。
将Alice患病后所做出的反映进行讲述,一个标准的美国精英家庭,所以带入感将会差一些,她所做出的反映或许太过理性,包括子女丈夫所做的反映以及呵护都太过理性,只有小女儿的部分思维觉得这还有些情绪的波动点。但Alice人物的刻画又是准确的包括她对自己故人的思念和提前告诉让自己自杀,这段也是本片最爱一部分。
2018年年末的最后一部电影。最后那个颤颤巍巍从喉咙里发出来的love,有时候我觉得Alzheimer像一个牢笼把“我”困在其中,直至消失。名字很好,StillAlice。两种状态演的很棒,那个隔着屏幕看着自己录像的镜头。最后一????,因为十分切合年末的心境。告诉我想说的,电影用另个故事告诉了我。
I am not suffering, I am struggling. 好难想象和爱丽丝一样一点一点被剥夺记忆的感受,她说好像自己的一部分消失了。这个世界对待老人对待阿尔茨海默症往往给予了太少的关注,我们将他们划分为他者,可他们不过是生病了,他们也希望被爱。爱丽丝嗫嚅地说love 真的很感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