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发明了一艘出没无踪的U型深海潜水艇,在海战中无往不利。一次,这艘潜水艇奉命出击,执行对英国船队的袭击任务,当他们完成任务返航途中,却遭遇上前所未见的危机。潜在的重重危机随时威胁着舰艇上官兵的生命安全,这个貌似强大而冷冰冰的庞然大物完全不能自保,一切 只能听天由命......
影片改编自战地记者布克海姆的畅销自传,荣获1982年第54届奥斯卡金奖六项提名。 沃尔夫冈·彼得森成为第一位凭着德语电影获得最佳导演提名的人。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沃尔夫冈·彼德森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沃尔夫冈·彼德森
第5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Hannes Nikel
《从海底出击》下载观后评论: 《从海底出击》不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战争电影,它给我们呈现出的战争既不伟大也不光荣,只有残酷和求生,更像是人类自身的一个心路历程,看着最初神采飞扬的随军记者沃纳逐渐转变为长须凹眼,眼神呆滞的弱小个体,战争的残酷性暴露无遗。战争背景之下的生命失去意义,沦为毫无生命的数字,残酷而麻木。狭窄密闭的潜艇空间在深海之中暗夜航行,与孤独与自然与危险的搏斗,杀出一条血路,但从大自然抗争中逃生后却葬身在战斗机轰炸之下,意味深远又荡气回肠。背后,是二战时期德国出征的四万潜艇官兵,三万人长眠于冰冷的海底,尸骨难寻的现实。不管是136分钟的剧场版,21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还是293分钟的未剪辑版,看完都没有冗长之感,它为我们揭开了二战德国潜艇狼群的神秘面纱,还原战争背后的真实人性。
这是1981年的电影?难以置信以后的潜艇电影都无法达到这种高度了!而且是第一部以纳粹为正面角色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加入了高层肥头大耳吃得脑满肠肥作战又愚蠢地瞎指挥导演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一开始就表现了海军官兵纪律涣散道德败坏的一面观众肯定打心里看不起这群人这样的兵痞能打胜仗?但是随着故事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地逐渐推进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毅果敢的作战团队舰员各司其职虽然有软弱自私人性的一面但是在党光辉旗帜下的照耀下大家克服困难 鼓足干劲成功击沉了敌人的运输船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回到了基地结局很黑色幽默但是在反纳粹的大潮下让船长亲子看着自己的爱舰沉没有点残忍但也是迫不得已的吧据说所知 霉菌轰炸港口的时候船长并不在场好吗为了价值观正确不得不进行了艺术加工。
压抑、紧张、寂静、海水、脏乱、红灯、鲜血、摇晃、等待、恐惧、愤怒、无奈、悲恸。导演把这些元素在潜艇里表现的太棒了,调度、摄影、剪辑、表演把原本混乱潜艇让观众既看到真实"混乱"又看到技术上的"有序",高明。潜艇战斗没有陆战的热血英勇,没有空战的雷厉风行,它仿佛一直在等待,一直在躲藏,但这就是它的战斗。电影讲述一群军人去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一波三折,希望的烟火也被戏谑的结局掐灭。船长在看着刚刚带领他们死里逃生的潜艇被击沉中死去,代表领袖丧失理智,纳粹气数已尽,回天无力。缺点是技术硬伤,这个没办法的,比如深水炸弹的爆炸镜头特效确实不行,用了潜艇内部的摇晃来表现也可以。
沒有什麼比這部電影更值得10分,永遠的10分。跟隨整個電影一起感受潛艇裡的壓抑,從開始的狂歡,到每次提心吊膽的時刻,全神貫注的三個半小時導剪版,跟隨艦長和船員們一同變換心情,緊張,絕望,深海裡的窒息。最後十分鐘前陽光燦爛明媚,我都要忘記這是戰爭時代,短短的一段把我拉回現實,經歷數次磨難最終在這樣一個時刻沉沒的潛艇令人痛心,倒下的艦長也令我痛心……沒有什麼比這部電影更值得十分,一點也不覺得漫長、冗長,完全不,這三個半小時值得被反復經歷。之後大概會去嘗試一下五小時的版本。音樂配合的恰到好處,及時調動了情緒,讚歎,德國人真的非常了不起。
翻出这么老的一部电影看,而且是5个小时,也只有我有这个耐心了。真是一部史诗级的经典大片,不仅仅是潜艇类型之最,也许是战争片类型之最了,简直真实得犹如一部纪实片,回想起我以前玩过的游戏猎杀潜航,当时游戏中完成各种任务的艰难度和恐怖感还历历在目。在幽闭的空间里游弋几个月,在安静中等待死亡,导演从德国U潜艇的角度把这些完整地呈现了出来,5个小时我分了3次看完,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说来好笑,找到这部片是因为看了汤姆汉克斯的热门影片《灰猎犬号》,出于我最近的民族主义反美情绪,竟很邪恶地崇拜起他的对手U潜艇。
看的199分钟的不知道是啥版本,但已经够长了,好奇5个小时那个版本还有别的什么内容。最后触底感觉完蛋了,全员卖力挽救,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希望在船长说Not yet Not yet时大快人心,以为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伤员还在离舰时致谢了医生。最后一分钟,一切毁于一旦,船长眼看着从over280公尺的海底慢慢升起来的das boot沉了下去,这次再没有上帝的手挽救的了。当你走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时,一路上的任何收获都没了意义。看了汉克斯的灰猎犬再看这个,只能说战争绝对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毁灭人性。
209分钟的版本,节奏紧凑,从片头字幕开始就有声呐探测的声音,而在之后这声音几乎就是索命的号角。4w人在潜艇编队而最终3w人有去无回,广袤海域却只有12艘德军潜艇,可见狼群们的末日将近。和法国姑娘私密订婚而担心对方因此出现危险的水手,舰长原谅不服从命令的胆怯水手,士兵们看着英国军舰上喊着救命葬身海域的人们心里对于生命与立场的冲击,身心俱疲只求能返乡团聚而不得满足,葬身海底九死一生而只能拼尽全力自求多福,这些都是细致入微的刻画,但谁能知道即便可能逃出生天了最后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死在哪一天呢
电影拍摄时制作了1:1的外部艇壳和内部模型,演员靠自身还原出惨白肤色和杂长胡须,演职人员日常动作训练有素自如穿梭于潜艇之内......细节致胜,精益求精的电影态度使《从海底出击》216分钟的导演剪辑版毫无冗长之感,通过一艘潜艇险象环生的出海任务为我们揭开了二战德国潜艇的神秘面纱,借随军记者之眼看到了舱内鲜活的军人群像以及战争背后的人性,从海底出击沉没于海底,电影中的战争既不伟大也不光荣,抹去个人英雄主义,残酷与求生的窒息呈现,让其不同于一般的战争片,成为历史上最真实的潜艇电影。
用写实的细节,还有静默,来营造紧张气氛。类似于法国片《洞》和《恐惧的代价》。相当严谨,几乎可以当作纪录片或科教片来看。同时不失富有戏剧色彩的桥段设计,精准触发观众的情绪:开篇酒吧狂欢烂醉,把每一次都当作最后一次的疯狂;击沉英舰时,身上着火的船员嚎叫着坠入海里,犹如人间炼狱;在深水压力下,一颗颗崩出的螺丝如子弹击中士兵们的神经,他们却只能听天由命;拼尽全力逃出生天,却在欢庆时刻遭遇空袭,几乎全军覆没,潜艇葬身海底……导演教导我们:战争没有侥幸,必以残酷为终结。
可能是影史上最佳潜艇电影,三个半小时导演剪辑版仍是如此震撼。如此逼仄的空间,直接呈现船员极度紧张的压迫感,拍出了最写实的海底潜水艇大战,营造了令人极度窒息的幽闭恐惧感。没有爱国主义的说教,在最真实的人性和尊严面前,一个挑起战争的民族主义是令人质疑的。结尾舰长拼死守护的潜艇在英军轰炸下缓缓下沉,又是颇具反思性:他们心之所向的对领袖英雄主义一般的忠诚带来的彻底的幻灭。我对导演和摄影多机位晃动的写实摄镜,以及演员们的现场表现佩服得五体投地。8.6
(导剪版4.5/5)很适合在最近看过《猎犬号》后回顾的一部经典,同样是二战中潜艇与驱逐舰对抗,虽然看上去是各取一边视角,但《从海底出击》的聚焦点完全不在于战争中的对抗性或是战术博弈,而在于其中的人性和现实的残酷性,密闭的潜艇中的调度和对于未知情况的紧张感营造和《红潮风暴》如出一辙,想必后者借鉴了不少。PS:其实从本片里潜艇的视角能更真实地看到潜艇在面对驱逐舰时巨大的劣势,那么再看《灰猎犬号》,它在叙事和主题上的缺陷就一目了然
看的是149分钟的版本,看豆瓣知道还有293分钟的,很想找到再看一遍。说是战争片,即使表现战争的片段不多,多数是潜艇内的生活场面,让观众感到压抑。导演为了电影可以继续下去,让96号潜艇坚持到了最后。真实的情况是4万德国潜艇员,3万挂了。大多数就是潜艇作为了棺材,连地点都不知道的。建议冲动的粉红们认真的看一遍。那些整天叫嚷不惜一切代价的戴大校、张将军们,应该把他们装进这里,在260米深的水下待上一个月。
比《猎杀》要复杂和细节的多的电影,猎杀宣扬的是战争时期虚伪无用的英雄主义,而海底出击则是所谓平等视角下军人对于战争的看法。没有用一种激情来带动观众的情绪,没有对胜利和失败做主观色彩的判断,只是相对真实的记录,最后历经一切风雨那艘U型潜艇还是沉没,因为德国人的命运已经如此,任何阴霾来临前的抵抗都改不了结局。舰长也早就知道结果,就像中途岛后的日本一样,在一个巨大的谎言里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