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第四公民 劳拉·珀特阿斯
《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柏翠丝本人也是“棱镜门”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卫报
《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纪录片导演柏翠丝本人也是“棱镜门”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卫报》记者格仑·格林沃德的协助下,斯诺登才得以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丑闻公之于众。而柏翠丝与格林沃德也因此荣获普利策奖。片名“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正是斯诺登早期与柏翠丝邮件沟通时使用的匿名代号。2013年6月,当柏翠丝第一次飞往香港与斯诺登见面的时候,她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场景。《第四公民》将能高度还原“棱镜门”事件始末,为观众真实揭秘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第四公民》下载观后评论: 很有感触的一点,监控不光是对隐私问题,更多是对民主的破坏,特别是对游行抗议这类对政府的外界压力。片子里提到的当时只是国会minority leader的佩洛西,现在已经是国会speaker 最有权力的民主党,而无论她serve的总统是布什,奥巴马,还是川普,在监控这件事上所有人都站在一边。最近疫情下,她和川普又爽快签订加强监控的议案。而说到破坏民主一事,Glenn Greenwald刚好是相信改变只有从外界进行的拥护者,布什前也不参与任何投票,斯诺登之所以找他来报道应该也是原因之一。(题外话,Greenwald居然是gay啊啊啊一直以为他头像的全家福只是和哪个朋友合照,真是被他一张直男脸给蒙蔽。以及Greenwald创建的The Intercept名字应该就是从wikileaks这事源来,推荐一发!(油管推特播客都有
导演、记者和斯诺登都是逻辑严密能分析形势且有勇气和担当的人。价值观上纪录片能够明显感受到对政府不应该过度侵入个人“隐私”的认同。美国政府在做的事也许其他政府也在做,这也就是说讯通已经成为一个几乎无自由可言的虚拟世界。看完以后觉得更有必要学习信息基础知识,给个人的信息加密来尽可能增加自主性。片中有一位发言人说,what was called liberty and freedom is now called privacy。这是个很有趣的角度。“privacy”的概念不一定就能够普世,但liberty和freedom似乎更接近人性之中本来就向往的共通点。
怎么说呢,不能低估大国的能力。美国做的这些事情,别的国家,中德巴俄就不知道?斯诺登最多就是加了个码。斯诺登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很难评价功过。全程涉及很多情报间谍系统,很刺激。实际上我们担心的不是所谓privacy/freedom的部分被剥夺——我们知道这在有组织的社会历史必要的。关键是信息收集方用它来做什么,这一点是令人恐惧的。不能期望一蹴而就,只能希望zf和个人在隐私的问题上能够一起变好——zf有限度地收集且不滥用,个人在不危害他人的情况下保障自己的隐私与自由。
人的终极愿望是保持隐私和实现真正的自由,但在如今的社会可能性几乎为零,这类形容词只是相对的。收集大数据只是为政府所用的第一步,政治是一门玄学,所有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性,平衡于真善美和假丑恶之间。对于这种现状,残酷却几乎无能为力,但了解真相了解真是的世界是改变现状的基础,我们都有知情权。这部纪录片是各项一手资料的整合,也许乏味但足够真实,而Ed本人帅出天际,看到结尾他深深的黑眼圈,也真是心酸。“斯诺登”,respect!
虽然一直都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资讯安全,但是看到了这部纪录片,听了斯诺登讲的一大堆听不懂的东西,还有居然这么多国家都和美国有合作,才意识到现在的科技能够发展得多么可怕……斯诺登在言语中一直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能看出来虽然他也很担心连累到自己爱的人,但他还是认为全民的利益远高于自己个人的利益,不惜放弃个人自由换取公众对资讯安全的关注,真的很??。
更多的不是惊悚而是感动吧,斯诺登虽然声称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牺牲,但他可是一个在影片开头就把自己比作耶稣的人。他所相信的那套雅典式的对于“公民”的定义,他所怀念的那个曾经很美好的网络空间,他的那种在极度谨慎的行为之下藏不住的理想主义,都太珍贵了。而当他说出“网络九头蛇”的时候,满脸都写着对于那些他根本未曾谋面的继任者们的信任,能产生这种信任,真的太让人羡慕了。
政府与新闻媒体、电子通信公司的关系。政府能够摆平绝大部分的事情,z国这些机构都是国企,当然当年想要迅速发展起来也只能是大锅饭国企,现在私企慢慢多了起来,但也都是政府跟前的人,且国家同样通过这些媒介得到公民信息。而我们只明白电子通信,支付的便捷,不想信息泄露的后果,而信息泄露的锅都被诈骗电话背了,以及精准广告投放。所以有的人只能自己创造不被拦截信息的技术。
斯诺登,棱镜门。大学时常听到的新闻。说说感想:开始能感受到斯诺登是一个冷静、思维缜密的优秀米国青年,对发生的事情每一步都有详细规划,不过后来被美国盯上后,看得到神色中的慌张与忧虑。说明对揭露这件事本身还是没有充足的准备,包括避难都是在香港临时计划的。另外我觉得记者的水平不太能跟得上斯诺登的节奏,显得有些小儿。最后希望斯诺登能过上幸福、普通、平凡的生活。
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献上膝盖,膜拜大佬!可惜之处: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关于斯诺登的故事,呈现出的点太浅也太少。前半段的形势说明和曝光准备略显枯燥,专业名词较多,节奏也有点快,不认真看的话,真的会错过很多细节,不过看到结尾又会觉得时长太短,没看够,很想了解大神的后续情况,希望他在俄罗斯能顺利生活,越过越好。普京大帝,霸气!
看到那个像是手机拍的镜头我才觉得这大概真的是真的...BGM有点怕怕的,也很真实。这本来就是纪录片的本意不是吗?你到底想看到的是真实还是英雄主义电影呢?后面他的黑眼圈也太重了.................另外看了几天才看完,今天一气30分钟...的确是有点平淡吧。不过他真的好帅啊...比诺顿帅。
这个人物这件事从头到尾都太有戏剧性,真是电影的好素材。我不相信斯诺登双面间谍的阴谋论,因为棱镜门的爆发是不可控的,美帝承担不了这个风险(虽然最终结果什么都没改变)。关于斯诺登这个人物,他公民大义的论调是让人钦佩的,但我是保守的右派,如果身边真的出现这么一位愤青,多半还是很难喜欢上他的……
轻描淡写的第一视角也掩盖不住这个故事的紧张。斯诺登比我想象中冷静、沉稳得多。当人跟现代的政府处于相对立场的时候,真的有种meagainsttheworld的感觉。某种程度上来说,我第一次对媒体和记者产生了敬意,比起我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媒体,电影里的Glenn才是很多人志愿成为的那种记者。
斯诺登在镜头前的冷静简直金光闪闪。非常震撼的纪录片,紧张到窒息,足见一个个体对抗国家机器的坚韧和无力。反观现实,看似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阳光底下,每天把勇气、责任、道义挂在嘴边,却少有人有胆量身体力行去抵抗。当自由已成奢望,我们都成了温水里的青蛙,舒服地躺倒在即将葬送我们的铁锅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