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和工作人員拿著 16mm 攝影機訪問泰國小市民, 請他們說說自己的過去~ 親身經歷說完, 還要再說另一個故事~ 此後, 導演拿著這個故事, 四出走訪泰國的鄉村, 邀請當地居民齊齊來玩接龍遊戲, 即興創作下一個段落~ 最後, 導演將這集體創作的故事在有限資源下拍成一部電影~ 這虛構的故事, 講述一位長期坐輪椅的男孩, 他一直只能靠女補習老師 Dogfahr 認識外面的世界~ 最近, 補習老師頸上無端長出一道疤痕, 後來突然在屋內暈倒, 無論如何也醒不過來~ 老師裙下更赫然滾出一個神秘圓球, 圓球又變成一位外星男孩… 故事越說越出奇, 劇情峰迴路轉, 被訪者逐一以不同表達方式讓這故事一直延續下去~
《正午显影》下载观后评论:
6/10。开场镜头透过汽车的挡风玻璃拍摄行驶时的街景,路边的民居、果摊随汽车向景深处的移动依次展现,骑车人停在前面,车载广播播放的爱情故事将车内车外的空间划分开,然后镜头对准一位摆摊的妇女,含泪讲述自己被父亲卖去抵押车钱的故事,讲完后导演却让妇女讲另一个故事,她也照做,影片由此将现实与虚构空间(残疾男孩和女老师)交织起来,如看病的老人埋怨女儿的现实片段,接的是残疾男孩坐着靠窗的桌子写字。这部电影如开始的长镜头一样没有故事,只是让被采访者击鼓传花式的编故事:男孩双腿残疾还要和兄弟一起照顾妈妈;他思念老师把自己藏在老师的体内并互换记忆;有说他在二战中坠机致残,也有聋哑女孩说带男孩坐火车去曼谷的老师被迫做了舞女,最后是一群学生想象男孩是外星人与老虎搏斗。这些搜集的故事好似一个轮回,构成了独特的世界观。
![正午显影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517190521611355.jpg)
特别有挑战精神和洞察力的一次叙事-影像实验。故事的任意滋长看似出于即兴,其实也基于每一个体的不同经验,所以导演设定让每个人讲第一个故事的目的就在于奠定潜意识基调,自身先被框入叙事,再由此生成那个新的故事,每个人被潜在的结构串联起来,就构成了巨大结构的一片可辨识的集体经验。神秘物的轮廓仍然是隐隐浮现的政治-历史的骨架,各式的人填充了它的血肉,集体无意识地以故事的随性编译回避着什么。这个缺口/入口在于最后的小孩子,他们暂且没有经验可言,会接着故事引入外星人战斗等脱节于现实的童言,而不受结构对潜意识的束缚,可以轻快地跳脱出来,所以有小孩突现而转换为幕后视角的一幕,短暂逃逸故事之网,而这故事-影像中的每个人,都在这张集体无意识之网上,在纪录式影像下,存在于鲜活/真实-受限/混沌的对立之间
![正午显影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517190520999765.jpg)
我的阿彼察邦第三部,黑白画面,手持拍摄,既真实又有故事性和代入感,导演用采访的形式以层层讲故事的方式,仿佛一个俄罗斯套娃,打开一个下面还有一个更为精致精彩的故事。跟随丈夫卖鱼的妇人回忆自己儿时被父母卖给别人抵债,我见犹怜潸然泪下;女人找寻弟弟,老师死而复生,又生出了一个圆球,从天而降的小男孩,将老师藏匿在衣柜了,好瘆人,双腿不便的少年;中小学生不断在镜头前虚构自己的故事版本,甚至为了抢镜头打起来了,宛如一个20世纪末的民间传说故事,透着鬼魅神秘,也有有趣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其实这部可以看到阿彼察邦很多元素,看到女人看医生那个置景,跟记忆里一模一样;老师这条线模糊了生死,感觉布米叔叔已经在路上了;角色遭遇过迁徙动荡,隐隐的zz映射!居然是阿彼察邦的第一部长片?没想到阿彼察邦也爱外星人!
![正午显影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517200307469074.jpg)
第2371部,非常实验的一部电影。David Teh的论文《流动的电影:阿彼察邦的社会超现实主义》认为这部电影其实代表了阿彼察邦早期作品中对泰国本土的“行诗nirat"的影像化,公路电影的转移。即使故事讲述很破碎,但其实在思考历史上很多中的故事的讲述都是游吟诗人在旅行中通过与不同人的讲述中产生的。这种电影的拍摄其实在回探一种故事的原始讲述方式。只是作为具有泰国特有地方性的故事讲述,这种地方性的公共记忆通过个人陈述去讲述,会让人意识到地区的界线和隔阂永远存在。这部电影并不像是阿彼察邦之后的作者电影“世界化”。
![正午显影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51719052496532.jpg)
影片中后段几次跳接后(也许代表了将“故事”重现的不可能已经导致崩坏?)神秘物体的故事的时空回到现实,完全展现了导演的野心,也许代表了一种对民俗传说故事的解构,但事实上是揽入怀中的又一次尝试。神秘物体和外星小孩的故事像父亲卖女一样真实,多少种不同版本的故事,和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的人在同一时空没有间断地发生出现,声明的扁平化世界看似是阿彼察邦电影世界里最简单的一个,但是这种单一与复合的双重意义,也许是出于黑白影像的压缩,更多是出于土地的生命力,这也许是导演选取孩子玩乐、言说画面的用意
![正午显影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5171905221002820.jpg)
没有特别大的感受,好像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有些惊讶的是,大家的讲故事的能力,每个人在讲故事的时候,好像创造力突然涌现了出来,原来以为那么难遇的、缪斯赋予的灵感,只是在接龙中就可以迸发,原来以为很困难的场面调度、舞台布景、人物塑造,只是在讲故事中就自然而然地进入其中了,让我想起有一些导演会让演员自己演戏,不给特别具体的剧本,这好像对演员的功力要求很高,但阿彼察邦证明了,即使是街头小巷随手抓到的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拥有上帝之眼(或者说,上帝之眼就是我们被恐惧蒙蔽的眼睛
![正午显影剧照](https://nimg.mandudu.com/moviepic/20240517190521463881.jpg)
在铅白的昼时顶光中从长梦里醒来,视锥细胞生成生物电信号将落入眼底的诸物勾勒线条填充颜色。摊贩叫卖孩童玩耍,被一条从脖颈延伸至后背的线牵引连接头尾。规整有序的逻辑词句被打乱从口中吐出,灵动跃然的虚构形象被捕捉在影像中现身,幻想因子粘合二者,拼接一组「优美的尸骸」(Exquisite Corpse)。//午夜看阿彼察邦竟毫无困意。1小时43秒处听见一声似是叹息。心疼片尾那只名叫Somsri的狗。
影像作为叙事媒介时,在一个灵活的框架中,形式是自由的。记录采访-主线人物故事(引出主要人物以及mysterious boy的变身特性)-一场戏剧(笑场后转向舞台)-黑色讽刺(美国人优待和泰国国歌)-小孩伪造的结尾(很可爱)。看不下去的人或许不配评分或大肆宣告自己观影睡着,这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没有感受力和走进一个影像世界的耐心可以闭上臭嘴,看到那些乏味的人亵渎阿彼察邦真心令我感到恶心。
玄幻可以,爱情?你再想想。作为阿彼察邦的入门篇,像个日常入梦的影像化展示,且是个快速切换的梦境,毫不关联,但是毫无问题,因为这是梦境。这是不是是艺术呢?那艺术是什么?很多部分像是一种初初拿到摄像机的好奇性和直觉性拍摄,那大概就是简介说的“有限的资源内”吧,我还是觉得一两年前的感悟应该是为什么学习影像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影像是能拿来玩的,且应该是拿来玩的,至于玩得好不好,且看
主打一个即兴创作……故事编得越来越奇特,越来越不在一个故事的整体性,它让我想到村庄之间的“民间故事会,流言,八卦”传递下去,慢慢的每段故事都有了当地味道。所以,这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故事”,你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完成……但是这个剪辑,和不看简介真不知道它大意,不是我的菜(只觉得路径的地方人文和即兴拼接这个idea 是有意思的切入口)
一種人文紀實的可能。阿彼察邦在這裡探討了三個命題:如何敘事?何為人物?以及如何將情節、歷史、神話融為一體?他在處女作中給出的答案是——故事接龍。以此誕生出來的角色本體論同時異於東西方傳統,《記憶》裡的角色是聲音的載體;《正午》中的角色由敘事者創造,因此可以隨意變形、改造,消失。在阿彼察邦的電影中,除了動物和自然,沒有什麼是真實的
叙事与故事并行,影像上并没有作区分,叙事人口中的故事赋予了故事的附属和延迟性能。叙事人的背景和ta口中的故事,虽然是接力最终化为一个整体,但掩盖不住故事里的主观意志。中途又直接把故事虚构裸露呈现,故事它是可以创造和拆解的。民间神话交给孩子们,ta们会如何继续叙述,泰国的民间百态是这样的,那未来将会是如何?
终于看了传说中的这部电影!导演用日常积累的粗糙影像素材,以纪录片的风格,拼贴起一个当地流传的奇幻传说。电影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若即若离,观影过程中有一种游离于画面和故事之外的奇妙感觉。我觉得这电影给那些心怀电影梦想的新人做了一个很好的启发,原来电影也可以这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