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瑛饰演的报社编辑记者恩书在寻找新家的时候,没有选择合同到期的单间公寓,而是选择了与分居的父亲被迫同居一段时间,从而体会到了家的意义。
《房子的故事》下载观后评论:
第24届韩国釜山电影节公映电影。风格延续了这几年韩国的温柔清新风格,讲的是关于两代人的亲情关系、买房寻求安身立命的故事。韩国的房价寸土寸金,电影里的女主人公就是因为租房合约到期 迫不得已搬去和独居的爸爸同住,爸爸性格古怪、妈妈再嫁、姐姐离家,这个家早已经支离破碎,并不会因为她的回来而变得好一点。其实爸爸并不是自私小气,他只是对生活无能为力而已。妈妈再嫁之后决定去阿根廷度蜜月,她问妈妈为什么想去阿根廷。她说:「大概是刚新婚的时候吧,你爸爸因为不能带我去度蜜月而觉得抱歉,想说至少买个旅行包给我。从百货公司回家时,他看见飞机飞过,突然许下诺言:如果有天买了公寓,我们也找一天飞到地球的另一边。可惜到最后,那个旅行包我也只在最后离开那个家时用了一次而已。」而她最终和另一个人实现去地球另一端的蜜月承诺。
![房子的故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676640_nS5EzcrzTe641eZ_1648661714/0)
看完后感觉确实标题翻译为“房子的故事”比“家的故事”更为合适 —— “房子”贯穿始终;而“家”总像是被盖在下面的东西 —— 所有人都在说房子,却没有人把“家”说出来。如果把里面的人物分为两派的话,我想主角妈妈和姐姐是“房子派”,而主角和爸爸则是“家派”吧。死在房子里却无人知晓的婆婆好像在告诉我们“家”的重要。主角最后在两处“开了扇窗” —— 一处是运送爸爸遗体的纸箱。这扇窗会伴随他直至一切都化为灰烬;另一扇窗则开在了挂历的背后。在放下那无法实现的梦想后,它曾存在过的痕迹仿佛给原本没有窗的墙上开了扇窗,也给放下这一切的人心中开了扇窗吧。//我觉得如果可以更多的描写“房子”与“家”之间的矛盾就更好了。//李裕英在这里的表演让我想到了《小公女》里的李絮。我希望她可以接到更多文艺片剧本。
![房子的故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978266_DmWgcvB-QfqiH-C_1648661715/0)
【固执的老头】本来以为会是普通治愈电影 结果要素过多 一时不知道从哪开始回忆打开名为家的门 里面充满了未能说清的爱和遗憾父女两人相像又不同 拌炸酱面的方式 锅包肉要蘸酱吃还是淋上去这个梗用不烂父亲太过于沉默 偶尔的脾气暴躁 无声电影很无聊所以“话要说出来才能让人知道” 父亲对女儿们的爱太沉默 默默的准备好给女儿的粉色毛巾 和爱吃的食物 对前妻的爱也太沉默 新婚时为妻子买的旅行包 只在妻子离开家的那天用了一次 要去地球另一端旅行的诺言 也是让别的男人代替自己实现 而自己则是每次在日落的时候 用着翻盖手机拍下飞机的影子 当女儿一点一点去了解父亲对公寓执着的原因和心里的爱意之时 只剩下了腌黄桃辣白菜太多遗憾就像墙上的海岛贴画 多年之后拿下来 墙上只会留白一块
![房子的故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57044_e1nOVqjdRa6E_1P_1648661717/0)
「房子又不會跑掉,一直都在。」「是啊,只有人會離開。」太驚喜了!大概是今年以來數一數二喜歡的韓國電影!這種溫溫暖暖的電影,韓國拍的恰到好處,尤其色調調的特別溫柔,每每都讓我臣服。本片的故事設定非常巧妙,鎖匠和女兒之間的和解,爸爸為各式各樣的人們解開了幾十年的房門卻怎麼都解開不了和女兒、前妻的心門,直到最後一刻,才終於有機會能夠和解,留下的卻是打的開但再也沒辦法得到回應的門還有日曆之下整潔白皙的牆面。以導演處女作來說已經非常優秀,節奏恰到好處,倒是結尾希望能再更有力一點,可能是太喜歡看鎖匠和女兒之間的相處了,尤其是那一幕看著手機照片的精巧轉折,所以對於結局還是有些不捨,整體來說大概是這個月份看到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了。
![房子的故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732238_jfLeMsE7RQOW0KL_1648661719/0)
7分。一个如同《小公女》一样的辛酸故事。女主租的房子到期后与独居的父亲同住一个屋檐下,父亲的房子又小又破,连窗户都没有。父亲也曾梦想远大,可惜最后一生被“囚禁”在这小破屋中,不仅与前妻离婚,与长女翻脸,甚至与女主也无法交心。以为只是短住,结果却在那幽暗的房屋里度过了一辈子。有的人一直无法迈出那看似简单的一步,假如房屋的窗户没法打开,也尽量把心灵的窗户打开吧。穷是难以避免的困局,但穷并不是阻碍亲情的理由,而亲情也许是某些人唯一能得到的温柔。电影自然又舒缓,不仅讲述了父女之间的情感,更描写了一个失意男人的困顿一生。也曾想要看尽全世界的美景,结果却止步生活的柴米油盐。
![房子的故事剧照](https://wework.qpic.cn/wwpic/270134_ttAnVvO5RFqSdmp_1648661721/0)
太触动人心的一部电影了,细腻,平淡地娓娓道来,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全是生活的细节。女儿在寻找房子的同时,意味着在寻找自己丢失的家。放在心里和说出来相比,一定是说出来好,但是事实却是沉默不语……父亲明明知道什么是好的,生活却与其背道而驰。想拥有一个明亮的公寓,想兑现新婚承诺,最终却蜗居在没有窗户的房子里一辈子,直到躺进冰冷的冷柜、棺材,那缕奢望的阳光虽然照进来,自己的承诺却让别的男人帮着妻子去实现……真没想到这部电影是一个85后导演所拍,岁月的温情与无奈,亲情的羁绊与分离不开,全部化在一个个镜头里,最终戳中观者,泪流满面
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没有窗户的房子里,那个画着梦的旧日历原来是唯一的光亮。明白钱对年轻人有多重要,对过去有懊悔,对死亡有恐惧。没有享受过一天爷孙天伦的父亲就那么意外不圆满地离开了,死后木材里终于有一个洞。有很多镜头和台词很有感觉,女儿独自举起没有回应的酒杯,女儿戴上父亲默默换好的安全带。母亲前半生充斥着水蜜桃的香味,后半生住在全是柑橘味的大房子。故事起于女儿心底对父亲的爱,女儿和父亲很像。好在父亲离开前,还有这个小女儿在身边,去过一次济州岛。可这份遗憾,从父亲延伸到小女儿,再延伸到观众。这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因为或许这就是人生。
文艺爱好者的天堂。就是要看其中的细节,女儿跟父亲一共吃了四次饭,从二人的格格不入逐渐达成和解,这其中的细节处理实在精妙的很,用钥匙工引出父亲,那幅另一个世界的挂历,夕阳里的飞机,棺材里的孔,平淡却极富有意味,归家是很好的落脚点,我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我们都会做一回旅人,头也不回的赶往人生的下一站,独留下爱我们的人在背后眺望。其中一个非常有意味细节安排,就是父亲的拖鞋,处理的较为刻意,既然最后与父亲和解了,留有父亲给自己留下的一切,就是没交代父亲的拖鞋最终去向。最终虽然一切都达成了和解,拖鞋却成了结尾的一点小小的遗憾。
淡淡的生活向,有如一股清泉,看起来很舒服,各种小细节让人觉得熟悉又亲切,最喜欢女儿让父亲教开锁的一幕,很温馨。做了一辈子锁匠,开了无数的门,却始终对家人心门紧锁,以至于家人甚至他自己都忘了,每个人每颗心其实都渴望有阳光照进来,所以女儿最后为父亲开的那扇小“窗”才显得格外动人。更喜欢另一个译名,“打开名为家的门”。“房子又不会跑,永远都在那里。”“是啊,只有人会离开……”同样的,房子只是房子,也只有当家人走进来,它才会成为家。
太好了!整部电影平平淡淡,让我的泪水流了又流。爸爸喝醉酒后抚摸恩书的头,两人一起开锁,恩书给爸爸看姐姐孩子的照片的时候我的泪直接顺着脸颊流。有些时候恩书和爸爸的相处方式就像我和我父母的相处方式,看着真的很戳泪点,我自己本身是一个很惧怕和父母亲近的人,会很别扭,无法说出自己的爱,漠然的等人感受,我是像恩书的爸爸多一点,却也和恩书一样让别人对自己“说出来就好了”。这种感情又让我想起了青山七惠的《碎片》。
这几年为了房子的辛酸,数不清的辗转反侧的夜晚,不理解、支持,都放在了自己的心里,买了房,对未来有了一份期待,一份坚持的希望。影片中围绕房子,所展现父母对自己、和自己对他们的感情才是核心,为了房子,想找到其中的平衡对我来说太难,以后的一切都要自己来承担,是开始,是什么感觉我也不清楚了,都放到心里吧,有的只是对未来给自己一个家的渴求和向往,以后会像我想的这样简单,这样好吗?
#房子的故事#★★★★,细腻、温暖、隐痛。父爱似山,直接且不喧嚣,父爱如水,寡淡却纯粹。共鸣的触动多了,百感交集反倒写不出什么。很多人有自己的脾性,无关对错,但心底都有对家人最自然的关爱和牵念。生活有时像茶,沉静而幽香,有时像酒,浓烈而辣口,生活还给我们留下很多不可挽留的遗憾,回甘,不舍。表面我们坚强追赶着这个世界,内心的泪也都流进了肚子里,自知自解。——九戒影评
这部电影很多细节是很动人的,比如老父亲认真地挑选毛巾,比如微微抬起拌好的面,比如开始制作腌菜……或许对像他这样的人来说,做远远比说容易。本来这种节奏挺好的,但电影结尾用父亲的过世来渲染父女情谊反而很做作,或许是编剧或导演希望去描述一种深沉的感情。但现实中,如果一段亲情已经缺席很多年,它并不会因为人的不在而得到确认,或许持续去描述一些小事的温情带来改变更实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