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缄默的迷宫 Giulio Ricciarelli
导演: Giulio Ricciarelli编剧: Giulio Ricciarelli / Elisabeth Bartel主演: 亚历山大·斐林 / 约翰尼
导演: Giulio Ricciarelli
编剧: Giulio Ricciarelli / Elisabeth Bartel
主演: 亚历山大·斐林 / 约翰尼斯·科斯奇 / Friederike Becht / Johann von Bülow / Hansi Jochmann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http://upig.de/micro/im-labyrinth-des-schweigens.html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4-09(多伦多电影节) / 2014-11-06(德国)
片长: 122分钟
又名: Labyrinth Of Lies
IMDb链接: tt3825638
缄默的迷宫的剧情简介 · · · · · ·
1958年的西德,战后"经济奇迹的"年代。年轻的法兰克福法院公诉人 Johann Radmann (Alexander Fehling饰),负责处理违反交通安全的公诉案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Frankfurter Rundschau的一名记者(André Szymanski饰)在工作大楼内对着一位高级文理中学教师大声控诉,因为他被指认出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监视人,却没有受到惩罚的自由生活着。紧接着在法院办公大楼内的一个即兴调查,让这位1930年出生的年轻人看到,战后的人们对战争行为的忘却和沉默,德国年轻一代对它的一无所知。
在正义使命的驱使下,Radmann开始着手于搜寻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的工作,让这些人作为证人指控纳粹罪行,并对他们提出公诉。随着这个艰巨的调查任务的慢慢深入,Radmann渐渐发现,自己身处于一个无法自拔的迷宫中,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曾经与当年的罪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他的父亲....
《缄默的迷宫》下载观后评论:
挺工整,但我不是很喜欢;电影以一个面,站在精英主义的制高点,去指责过去发生的纳粹暴行,男主角以难以置信的正义感,去追寻真相,最后却发现人人都是凶手,还是一贯的德国片呼吁大家反思的性冷淡风格;但问题是,战后几年,德国青年真的一个个纯真善良,对过往嗤之以鼻吗?那么多人,那么多过去,历史本就是多元视角的;而本片就是,设定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然后把“现在”和“过去”完完全全割裂开来,以达到“我是我,你是你”的效果,以高傲的姿态反思过去;而那些“罪人”,全部变成一个个片面的符号,承担了所有罪责,以满足“后来”的价值需求
整个摄影和剧情基调非常喜欢 表达了奥斯维辛罪恶的沉重感 整个剧情升华真的处理的很好 借着男主对于门格勒的癫狂来推进到高潮时他发现偌大的国家 上一辈已经没有无罪之人 从一开始借着对于正义和逞英雄的热血去搜查 到最后他已经不再带着迷茫和仇恨等过多个人情绪而工作 也是一种意义上的放过了自己 但是就像他朋友说的 没有任何惩罚是足够的 我们做的不是惩罚这些人 而是让受害者不再缄默 男主那时也就释怀了 个人觉得他已经理解了身边的罪恶无法被洗净 但不再因此而纠结 愤怒 而是做好当下能为受害者和幸存者做的一切事情
德國的二戰片從來不會讓我失望,儘管這部沒有太多槍砲塵土間的衝突,但它的立意在於對反思的反思。片中所有人的表演都很驚艷,印象最深的是前後兩段對比的面部特寫剪輯⋯⋯很多人都覺得最後的結尾平淡了一些,確實如此,但要把這個大矛盾集中在男主一個人身上他也只能承受的了這麼多。也有很多人遺憾還有非常多前ss官員戰後仍在德國高層任職的現象沒有得到影片的表現,事實上,他們在現實中也沒有在這一點上得到多大的表現,這不是這個電影的遺憾,這是所有人的遺憾。
男主是完全的菜鸟,但他也是战后一代德国年轻人的代表。纳粹暴行仅过去二十年,但这段历史似乎变成了不能言说的部分。为什么会缄默?有美国的因素,也有国内国家主义思潮的暗流涌动。打破缄默发现了什么?主人公的历史认识混乱了,德国几乎充满了艾希曼那样“平庸的恶”。而审判有最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一是审判罪行本身;二是使罪行没有免于处罚的漏洞;最重要的,是要让被害者的声音能够被言说,暴行的故事能够被讲述,历史能够被重新、正确地认识。
我喜欢这部影片,喜欢德国这个民族在重大问题上表现出的真实、诚恳和自省。男主的疑问和转变代表着德国大众的转变历程。一个民族,在经历过这样的浩劫之后,如何面对历史,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家人朋友曾经的暴行?这不是个那么容易的问题,此刻在历史悠久的欧洲文明熏陶出的那些具有强大精神力量和智慧的思想家们,挺身而出,引领民族和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人民,也对得起他们过辉煌的文明,他们接受了引领,选择了正确的态度来面对。
作为电影是无功无过的剧情片。当然关于奥斯维辛是永远也讲不完的,也不应该有哪天觉得这个话题已经讲得足够多了。因为这件事的存在,任何人作为人类中的一个永远应当不断返回到它面前,按住自己的头强迫自己面对它、试图理解所有关于它的叙述方式、置身于其中。影片没有很深,但很完整,有各个方向不同的声音被呈现,因此大概每个观众都不难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引发一点思考,这其实就足够好了。
终于又能在影院圆梦看了一部渴望多年的德国影片了!!QAQ 这道案件,犹如由谎言和沉默组成的迷宫。真相见底,才姗姗发觉原来自己一直置身于处处遍布谎言、虚伪和沉默,人人有罪,充满着伪装的君子,隐藏着恶魔刽子手的世界中!纳粹杀手,有罪!死不悔改,有罪!知情不报,三缄其口,有罪!德国人真是太过勇于揭开历史真相,反思战争了!越是这样就越爱德国,越讨厌日本![9.22看的]
我得说下,男主办公室和家里的装修,从头到尾吸引着我的目光,不同深度的绿色墙壁区分开各个房间,绿色主题的墙纸简直太美了,和黄皮沙发完美搭配在一起,就连开的车和骑的电动车都是绿色复古感,简直像黏贴复制。电影本身,真事改编,就是男主通过为纳粹受害者申辩,让战后若无其事生活的纳粹分子忏悔反思。德国从披着糖衣的国家,到那个敢在全球认罪道歉的国家,离不开这每一次进步
1963年发生的对奥斯威辛集中营看守们的审判,其实是战后德国的自我反省,和对全世界的道德交待。因为纽伦堡审判是盟军对德国战争行为的惩罚,用的是盟国法律,而只有用德国法律对这些罪犯进行审判,才是真正的忏悔。同时,18年的时间也在客观上无法用确切的证据对太多人进行指控,对国家内部的撕裂也减到最低程度。但无论如何,德国人正视过去,忏悔罪行的行为非常值得赞赏。
“这是一座迷宫,请不要迷失了”。德国电影《缄默的迷宫》的片名由此而来。必须闪回到1958年,西德正经历“经济奇迹的年代”。没人再沉浸于十几年前的战争阴影中,人们只想早早忘掉以迎接更美好的生活。从人性来讲,大多数人更愿意忘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非时时念叨它。但总有少数人执着于里,他们要揭示真相,以求得正解,如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张纯如。
是的,让一个曾经犯下锅滔天罪恶的民族认错的确很难,他们大多数认为过往历史与己无关,或是当事人觉得那时对。❌❌电影从一个德国年轻检察官的视角看待了二战中那些德国战犯或者成为纳粹分子的人,他们默默生活在每一个角落,回归到日常生活。??审判最大的意义不是让罪犯受到惩处,而是给受害者一个继续生活的理由,以及对后来人的警醒。
以检察官视角去揭德国的二战伤疤,骨子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伸张正义,而是探讨了打开历史之门的必要性,同时必须承担打破缄默后所展示的父辈的罪孽,片中有句话「45年之前人人都支持纳粹,45年之后人人都反纳粹」,从此处延伸能上升到因为人类的趋同而导致的道德的模糊,从电影本身来说还是拍得太平了,男主也不是特别扛得起来。
刚好前两天看了《纽伦堡审判》,是协约国主导的对德国纳粹战犯进行的军事审判,而本片则是由德国本国进行的调查和审判,提供了另一个重要的角度。对爱国、民族精神的不同认知等等,也带给人很多新的思考。但不管怎样,对于战争的反思,在今天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能够警醒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迷失在谎言和沉默里。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