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医生亨利•拉博西用理性科学,并且借助小白鼠实验来表述人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故事主角让•勒•加尔出生在巴黎,在小岛上和爷爷一起长大,在同学的帮助下当上了新闻部部长,顺利结婚生子。而后却与女演员让妮娜坠入爱河。让妮娜在巴黎贫穷地区的工人家庭中长大,却立志想成为演员,被父母横加阻拦后她离家出走,岂料当上话剧演员后顺利走红,从而结识了让•勒•加尔并与之相爱。哈格努(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因不满父亲管教离家谋了纺织厂技术总监的职业,并与未婚妻阿莱特结婚生子。后单位新晋职员维斯塔特却将哈努克的职位夺取了。三人的命运最终将会如何呢?
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让·格吕约尔
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阿伦·雷乃
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阿伦·雷乃
《我的美国舅舅》下载观后评论: 表面上是最为直接的论文电影,但看完后却发现神似三重协奏曲。三个角色的生平与其看作是讲座的例证,不如说是各自独立、却又共同协作的三位独奏家;Henri Laborit的角色可看作是乐团指挥,他的生物行为理论为乐曲树立基调,但无法控制各个独奏家。我更愿意把老一代电影明星桥段的插入理解为一种人文精神对科学秩序的对抗,不是生物本能普遍作用于今人古人,而是对前世的回忆让存在更加立体,让生命中的瞬间充满价值。某种意义上,这部片子可以说对生物绝对论提出了挑战,用虚构叙事的多元复杂来质疑理论的天衣无缝。虽然主人公一度变为小白鼠,完全失去自身独特性、沦为命运的实验品,但结尾用模糊的壁画让一切又重现悬念。我们看到了命运的运作(整颗树),但终归要回到具体的生命时刻(一块砖),我们能感知到的只能是自由意志的碎片,选择仍是合理的
结局时,一只小白鼠在压抑中自杀,但他最后在阳光下见到了他的家人们;两只关在同一房间的小白鼠在无意义地互相伤害,well at least they won’t kill themselves。这是一个无奈、戏谑、但又存有希望的结局。电影的基调理智到冷酷,但却用了我的美国舅舅作为标题。那个被声称在美国流浪时独自死去的舅舅,那个象征着勇气和改变、却被世人污名化的舅舅,是我们从日复一日的挣扎中解脱的唯一出路,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乌托邦。就像少女革命中Utena掀起革命,QAF中Stuart和Vince奔向伦敦,DW里Rose和Doctor闯遍天涯海角。就像电影的三个主角都因为自己的勇气而突破了原生家庭的桎梏。当然,实际上电影远没这么乐观,but I choose to see the beauty…
这部电影将喜剧戏剧叙事与法国外科医生,神经生物学家,哲学家和作家亨利·劳里特( Henri Laborit)的思想并列。亨利·劳里特(Henri Laborit)介绍了大脑的生理学,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同时提供了三个虚构人物的传记,他关于四种主要动物行为的思想,分别基于食用,逃避,斗争和抑制得到检验。这三个虚构人物的生活在各个方面相交(让与珍妮(Janine)有染,雷内(René)与珍妮(Janine)谈其工作的未来),每个人都面临着改变人生的决定性时刻。在这些时刻,他们被视为具有法国电影中一位著名明星的形象的自我认同(吉恩(Jean与Danielle Darrieux),珍妮(Janine与Jean Marais)和勒内(René)与让加宾(Jean Gabin))
巴黎的医生亨利•拉博西用理性科学,并且借助小白鼠实验来表述人的一系列精神活动。故事主角让•勒•加尔出生在巴黎,在小岛上和爷爷一起长大,在同学的帮助下当上了新闻部部长,顺利结婚生子。而后却与女演员让妮娜坠入爱河。让妮娜在巴黎贫穷地区的工人家庭中长大,却立志想成为演员,被父母横加阻拦后她离家出走,岂料当上话剧演员后顺利走红,从而结识了让•勒•加尔并与之相爱。哈格努(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因不满父亲管教离家谋了纺织厂技术总监的职业,并与未婚妻阿莱特结婚生子。后单位新晋职员维斯塔特却将哈努克的职位夺取了。三人的命运最终将会如何呢?
可以作为精神病院下午剧场经典篇目了,甚至能打破对训练小鼠的刻板印象,面对无论来自何方的伤害有个鼠对打就还是心理健康,联系到看似无解又捆绑的婚姻关系会有新理解;但只有自己面对伤害就只有炸毛以对。 开场每个人的人生用几句话叙述毫无趣味也记不住,时代中混沌的呓语,慢慢展开后倒是好容易就被吸引和带动了,感激于如此细腻地讲述人们的故事,也会对接下来的人生更期待。 在辞职的此时尤其被治愈,固执地困在不爱的工作中但只爱做饭的男性、慢慢脱离社会秩序虽然没有很勇敢但依旧精彩的女性———年少时急着明天、后天就改变世界的那个。跳切老电影跳切小鼠也特别好笑,剪得真好,是少数会被喜爱的先锋艺术(?
个人无感,但是是挺有意思的尝试. 雷乃将生物学带入到电影里:用奖惩极致,压抑,动物如小白鼠的行为学来解释三个人物的情感.用蒙太奇游走在时间里,重组记忆. 用画外音表现控制欲与潜意识. 仿佛不是电影而是各自独立的幻灯片,但整体架构上来看又显得力度不足: 三个角色的一生+老电影+老教授的解释把这两个小时撑的太满了. 或许导演就是想否认人生的激情,用冷冰冰的生物机理来表现人之间的冷漠. 导演的确做到了,只是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看完整部印象最深的只有那句说谎也是要勇气的. 还有儿时和爷爷在海边考螃蟹的影像.
纪录片与故事片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别具创意的形式带来一种新鲜的体验,让人想起杜尚·马卡维耶夫的《有机体的秘密》。不过本片较之更有趣味。科普实验的穿插、黑白电影的镜头和记忆片段的闪回,与三位主人公面临困境时种种“消费”、“回避”、“斗争”、“抑制”行为剪辑在一起,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位,也令影片拥有了一股淡淡的诗意气息。不过雷奈在访谈中说到神经生物学家亨利·劳里特教授本色出演的阐述并不一定就要理解为对故事中角色行为的逻辑解释,也可以是反面例证。P.S.Jean Marais等人的镜头每一次出现时都太搞笑了。
Alain Resnais的几部影片主题都明确而强烈。《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是说服。《梵·高》是疯癫。《广岛之恋》和《夜与雾》是反战。《我的美国舅舅》是控制欲。小杨哥那种小屁孩捣乱,下一个镜头就是出门被大人追的直给反应的祖师爷就是来自这部电影吧。黑白电影镜头的插入反应也特别精彩。Alain Resnais,黑泽明,安德烈·塔科夫斯,牟敦芾,霍华德·霍克斯,Stanley Kubrick,李安等几位导演前辈,是我觉得表达方面如臂指使,清晰明确方面的翘楚,从来没有类型上的界限,也没有想象力的边界。
是科学实验,人如白鼠、乌龟、螃蟹与野猪,明明在戏弄、推导或猎杀它们,实质上又有更大的神、自然或历史,在重复暗笑那人生模式再次轮转,可谁都在模式二字里翻不过身。无数旧影片的插入,真如昔日幽灵的应激回魂,其实所有反应都已有无数重复、记载与惦记,你我这些当代际遇,谁个逃得出往昔母题?拍得真是清醒而又混沌,厚重的信息量凌迟一般割下,片片精准,刀刀锥心,但明明都是生动的人,在逃离那些界限,那些清规,谁知童年时代的树梢,已经镶满人生的最高光。如此无可奈何,如此热泪满襟。四星半。@ 法国文化中心
还是很好玩的一部电影,总有一种看纪录片的错觉。电影的大胆之处就是在于探索电影作为一种论文式八股论述结构的可能,首先是对材料的介绍,其次是分析提出论点,之后再以实验和剧情来验证其观点。不过剧情可以如此流畅清晰地在其间流动也是很有意思的。电影不但混淆和解构了科教纪录片和剧情片,也在某种意义上揶揄了作者或者导演对人物角色刻板的控制。回归到电影本身探讨的内容,那无意识的行动、语言和逻辑的伪饰、压抑后的疾病、自杀和暴力都在探讨人的本质以及社会形成的一种心理学猜想和观点。
论文电影的躯体,但在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故事之间穿行无阻,并达到圆融的平衡。人类的悲剧在于,生而被赋予欲望、习得语言,让进入社会化的机制并承受暴力成为一种必然,肉体和精神的存活是永恒的困境。而无论是道德与法律的秩序,还是建立在私欲与控制欲之上的情感,依此形成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结脆弱不堪。碳基生命的救赎是信仰?雷乃并不以为然(某种INTP的选择),最后一幕的生命之树是太过于惊叹而又凝练的总结:通向未知、无穷无尽。
2022.9.17 法国文化中心精神分析论证片(论文电影),画外声为论点,故事发展为论据,迷影般的老电影片段为情绪外化,阿伦·雷乃把电影艺术先锋出花来了从“存在”主义,到老鼠实验后人作为动物本身的一种,不可避免落入的精神困境。人从出生不得不异化融入大环境,突出集体反对个性,从而将自我的痛苦内化纵然有美国舅舅作为改变的象征也动力,可人的宿命论也依然存在。人为了登月而需要了解重力,但人并不能免于重力众生皆苦
用生物学的概念去解释人类行为本身是一次很有趣的实验,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也许都是由一次次选择决定的,而个人性格决定了每次选择的结果,这本身又和基因是绝对相关的。也许自我围城从来都是不可取的,你当前的拥有在一段时间后都可能化作乌有,总是充满挑战的生活才比较有意思,如果都是早已写就的剧本,那么这一生和傀儡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