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柳如是 吴琦 高峰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
才女柳如是与文人钱谦益的爱情传奇流传了几百年。
柳如是(万茜 饰)是青楼的头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她主张男女平等,关心家国大事。而在政治风波中历尽尔虞我诈的钱谦益(秦汉 饰),身心疲惫,纵情诗酒却又心怀社稷。机缘凑巧,他们以诗为媒,惺惺相惜,因为互相欣赏走到了 一起。然 而,山雨欲来风满楼,巨大的变故随之而来,一个朝代眼看就要沦亡。面临改朝换代,因观察历史的角度不同,钱、柳两人对时局的看法发生分歧,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一个远去北京做了清廷的官员,一个南下去追寻抗清的南明军队。繁华过尽,他们又破镜重圆,在红豆山庄过着普通平淡的田园生活。《柳如是》下载观后评论:
大概是秦淮名妓和现代的性工作者并不相同,理解下来,其实类似于天资过人的顶尖女性文艺工作者,又因为特定的社会结构摆脱了礼教对女性的限制,无论是在接触男性的质量上和性方面都更加开放自由,人生显得超越拔着。也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造设出相对平等的与士大夫灵肉皆可交流的“红颜知己”,也完全超越现代社会保守的家庭形态。/对比这两位阶级卓越男子对待政治和人生的选择,小小女子却发展出自由精神,独立思想,在接受的知识分子文化中维持一种高贵的气质,有才能的人不受压抑的伸展自己的才华,用一种尖锐的方式告别集体平庸化。但反过来又看到人的复杂性。疫情如此容易的过去,TG又取得了一场全面胜利。说水凉是无需惊讶的事情,但真相就在那里。剃掉头,百姓们支开桌椅,又是有口饭吃的新的一天。孩子要生,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就好。
实在看不了那么大岁数的男的和一个年轻女的的爱情…另外剧尾跳戏…另外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什么是叛国,孔子给我们的束缚太多了,我觉得我不是什么爱国人士,我觉得爱国的根本是爱这个国家的人民,如果这个国家不代表人民的时候,我觉得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人类简史里看了罗马帝国旁边小国的故事,原谅我不喜欢记人名,国名这些无聊的名词,故事是,小国被灭了,屠了城,至今人们还在纪念这个国家英勇奋战的故事,但是究竟怎么奋战没人知道,他们的语言也没人知道,他们的文化还是用灭了他们国家的罗马人的语言传承的,我记得很搞笑~别人把你灭了,别人用他们的语言传承你的文化,你的伟大……当时保住一城百姓,为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百姓没有什么政治属向,他们只想生存,安居乐业,天下是谁的无所谓,不要让政权争夺危及百姓
第一次听说柳如是是在初中,一个老师提及陈寅恪时说他最后一部著作是《柳如是别传》。也许是因为陈寅恪,也许仅是因为柳如是这个名字顺耳好记,一直都残留着这份印象。一缕残影,一位万茜,一个会员,鬼使神差点开了《柳如是》。有些类似传记,但因不甚了解也不知真假几何,只觉得人物真切丰满。柳如是有才,刚烈,有少女的俏皮与幻想,有青楼女子的自怜与不甘,有历经世事的看空与淡漠。确是一位奇女子。她的丈夫钱谦益也是个令人咂摸的人物。以正妻之礼迎娶柳如是一青楼女子,不顾世人唾骂,是勇。以二臣之名在清为官,不愿殉国守节,是惧死?还是忍辱为民?影片中他那一句“大明可亡,天下不能亡。” 是通透之语。但这未必不是包裹着私心的堂皇。如果真的是因心怀天下之民而愿担“千古骂名”,在我看来,是比殉国更需要勇气的。
一部电影看的,真是转瞬之间,心念百转千回呀。人这一辈子,途径无数岔路口,或许在每个时间节点选择都大相径庭。初见钱牧斋和如是准备拼死抗敌,泪眼婆娑,感叹英雄美人,当真如古往今来歌颂的一般有气节。后又见牧斋雨中跪迎清廷,剃发当贰臣,心里跟如是一般郁郁。大木问如是可要跟随他当那梁红玉,我道这也算是成全了她。两个人本来就是有各自不同的追求。可如是若真当了梁红玉,也不是佳话,不过都是自私的人,只为了成全自己。而如是不曾去。当她听到百姓说只为了过好日子时,才理解了牧斋。而牧斋一开始在明廷不得势,便抱了希望在清廷完成自己的目标,却发现在清廷汉人地位低下,一样也不能有所作为。他才终于生出了退意,准备反清复明,好歹成全了自己的气节。却终究为了孩子留下来。
柳如是最后的结局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结项自尽。电影并未展现,而且结尾处的几个现代人出现的很突兀。像是学《步步惊心》,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整体直接讲述柳如是生平就好,因不是穿越剧有前因,结尾就太煞风景了。电影整体还算是不错吧,让人了解这个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妓兼诗人。古人对气节的看中,非现代人所能想象。台词其实应该再雕琢一下,很多时候和今日用语一样,失了古韵。万茜在影片中的呈现,中规中矩,完成却并未惊艳。《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众人对她颇多赞誉,但这部作品好像无法佐证。
很不错,虽然宋茜研制不够艳丽,但是当年也许也是符合审美的。钱谦益的小九九都拍出来了,他也是介意柳如是的青楼女子过往的身份的,不过也算是情深意重了,给了柳如是她所要的婚礼,也没有在婚后为难与她。柳如是最后的结局没有拍完,可惜了她生在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国度,死在了族人的手上。他们凭借的不就是封建的宗族制度下的礼法吗,人家钱谦益家的财产轮得着这些族人来抢?真是可笑至极。还有最后的旁白,虽然很有道理,但是跟故事没关系,显得莫名其妙,为什么柳如是要发出这样的人生感慨呢?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仅有美貌,还有才气和大义,这是柳如是让我感动的地方。结婚就要白天,这是需要具有多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信才能提出来的。钱牧斋和柳如是中途因为殉国发生冲突的这段特别棒,究竟谁对谁错?是国家大义和节气重要,还是百姓的生死重要?死则已矣,而活着还能做更多的事情。如是也是理解了牧斋,所以她回来了。一个人一生能遇到知己,真是何等幸事。最后牧斋看着如是拿着陈子龙的东西哭,就知道牧斋和如是是真正的爱人。信任,理解,支持,我真的太羡慕如是了。
第一次看是大二上明清思想的课,肖清和老师在课上放的。后来听说电影底本是陈寅恪写的《柳如是别传》,那时候就想再看了。最近看《乘风破浪的姐姐》,喜欢上了万茜,发现她是这部电影的女主,才终于又完整刷了一遍。万茜美,服装布景也美,看下来觉得全程无高潮,但处处有经典场面和台词,台词真的好。钱谦益真的很懂、很尊重、很宠柳如是,一直叫她“河东君”,初恋陈子龙最后对柳如是也真好啊。此生不枉啊喜欢最后的台词,大意是我们穷尽一生,原来是要去除沾染上的尘世烦恼,重归干净。
我没看过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但河东君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知道这是位有着深厚家国情怀的奇女子,诗书才情更是冠绝秦淮八艳之首。但是从电影里我没看到陈老赞誉的“女侠名姝”,“文宗国士”,跳跃的剧情只让我看到了一段错付的爱情,一场忘年的恋曲,以及偶然瞥见的枉自嗟呀的“影怜”的后半生。最后想说,秦汉和万茜都是好演员,演技没问题,万茜和董洁有时会傻傻分不清楚,是那种长在江南烟雨里的女子,很适合这个角色,怎么说呢,只能说编导能力有限,浪费了这把好牌。
补标。明月愁心两相映,一枝素影独堪怜。这真是我最喜欢的柳如是了……当年因为这个电影第一次看到万茜,觉得她太合适柳如是了,选角真好,她有种像书生似的傲骨清气……从此对明代有了点好感。也许有细节很违背历史,但柳如是在水阁里唱昆曲好美……还有钱牧斋和她的三问答很感人。这部电影相对史实来说,很洗白钱牧斋而且台词很招人吐槽,可是也未尝不是一种新鲜角度……陈子龙或者钱牧斋根本不重要,这电影主角是柳如是本人。搞的后来看到历史上柳如是的结局好伤心?……
最近万茜的讨论度很高,找了部她略古早的电影。电影的文人气质很重,但是这种文人气质不够自然,甚至有一点点的拿腔作调。为了符合电影主题的文气风骨,所以叙事上很浅很淡,使得电影的节奏很糟糕,既没有重点也没有高潮,过分的平淡并不适合这种国破山河的故事。关于万茜的近期讨论里,有人抨击万茜不好看,其实我觉得这没什么好黑的,万茜的颜值和身材是没话说的,长相真的可甜可咸,宜古宜今,看了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造型,腿也是真的很美了。
开始刷茜姐的戏在朝代更替的时代背景,一个女性的独立思想与理想主义,在那个时代确实是很先进呀感慨一,她觉得不想夜里出嫁,身份的自我认同,打破封建思想的枷锁,她做到了,她的先生也不畏惧所谓的礼数,这种只为心头好的果敢手动点赞。感慨二,她在军队前的鼓励之词,只为姐妹们发声,每个打战的人都有父母姐妹亲人,何等鼓舞人心。感慨三,才华,自信,果敢,一直在选择的路口忠于自己本意,手动点赞。只是。。。电影节奏好慢,有点断开了。。。。
冲万老板而来,结果啪啪打脸,且不说这缺页漏字般的叙事,也抛开一众演员们的蹩脚念白,单就角色本身而言,全片看完,柳如是依旧面目模糊,反倒是贰臣钱谦益格外凸显。偏安江南的牧斋先生曾在青楼喝着闷酒感叹生不逢时,待胡马窥江去后,南明气数将尽,官至礼部尚书的他以天下苍生为先,扛下叛国罪名将都城拱手相让。士大夫最看重的名声气节,在史可法让全城百姓陪葬后,孔孟之道也变作满纸荒唐言,“非是钱翁难赴死,怎奈湖水冷煞人”。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