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伯特·兰卡斯特 / 保罗·斯科菲尔德 / 让娜·莫罗 / 米切尔·西芒
导演:阿瑟·佩恩 / 约翰·弗兰克海默
语言:英语 / 德语
地区: 美国 / 法国 / 意大利
编剧:Albert Husson / Frank Davis (I) / Franklin Coen
类型:动作 / 惊悚 / 战争
上映时间:1964-09-22
别名:铁路敢死队 / 火车 / Le train
用户标签:美国,战争,军事,法国,1964,黑白,意大利,1960s
片长:133 分钟 / UK: 140 分钟
imdb编号:tt0059825
以火车为主要叙事舞台的影片中,约翰.弗兰肯海默导演的这部战争动作片是令人难忘的杰作。故事时代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眼看大势已去,深黯艺术无价的德国指挥官保罗.斯科菲尔德乃下令将一批法国名画从博物馆搬回德国去。负责驾驶这列火车的司机伯特.兰卡斯特在严密监视下,仍跟法国铁路局人员及地下游击队配合行动,用鱼目混珠及瞒骗等种种方式跟德军斗智,力保国宝不致流出国境之外。全片剧情结构严谨,气氛处理紧凑生动,常有令人捏一把汗的精彩场面出现。两位男主角的表演旗逢敌手,张力十足,也表现了各自的爱国心。
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Frank Davis / Franklin Coen
《战斗列车》下载观后评论:
弗兰肯海默的这部片子,真是适合改编成那种剧照小人书,画面明亮对比清晰,人物情绪鲜明,而且这片子摄影机的位移不多,直接当小人书看也可以的。拍摄时得到了法国铁路系统的大力协作,所以实景怕的气势十足,炸火车改路线就差弹起土琵琶了;细节也很丰富,像兰开斯特如何炸铁轨如何卸铁轨、德军在火车头上押着法国人当肉盾、德军如何包装那些名画、法国抵抗者们如何伪装车站欺瞒德军,都予以细致呈现。兰开斯特的人设也颇有趣,一直抱怨英国方面分派的不可能任务,一面又硬着头皮单干猛干,最后不甘心抢画失败的德国上校对兰开斯特一通嘲讽(全片唯一一个镜头突然斜拉的特殊处理给了他),兰开斯特一言不发,一通扫射就完了,他经常演这种充满蛮力的角色,野兽男孩是也。对法国大众的牺牲精神也多有渲染,当然,全片节奏还是偏慢,有些地方紧不起来
黑色胶片质感的老电影,总能掀起人们对过往的崇敬,何况这一部看似有点铁道游击队国际版的故事,但难以想象半个世纪前导演用如此精致的电影语言精致描绘了战争的一个剖面,充满着残酷、但是在护佑一份国家乃至民族财产时的舍身忘我,其实不是这些珍贵的画让更多人失去生命,而是人的贪欲,点燃了一场灾难,影片的结尾显示出在面对这一问题上的敏感,此前少校的质疑已经反讽了整部影片的逻辑,他们为什么这么做,甚至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而他们甚至连为之牺牲的物品都没有看一眼,从起初的民族性爱国情到最后人性的反思,情节着实扎实,镜头的衔接、调度、长镜头、聚焦式都恰到好处,堪称二战片,甚至同时代作品的标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拍的是法国背景,整部片子也是非常冷峻的法国风,感觉不像是传统的好莱坞。我就没闹明白,从60到64,Burt Lancaster是怎么按照情场浪子-上层高知-莽汉-贵族-蓝领游击队这种顺序无差转换的。Anyway,看着最后的突突突突很解气,还会考虑那段话的纯粹是给白左洗脑洗傻了,简单说就像是生完孩子隔壁床突然跟你说看你这穷样孩子肯定养不好我就抱走了一样荒谬。为一堆画值不值得死那么多人?如果这群法国人认为不值得,那么应该获得十二万分的理解,没有任何死物的价值高于生命;如果他们认为值得,那么世人看到的,则是人类最为高尚的一种特质。这是永恒,没什么好质疑的。
拖延四年了,今天终于看完了。像是法版《铁道游击队》,但导演巧妙的避开了生硬说教和空泛的爱国激情,以小见大,用一根线穿起首尾剧情,展现了一场惊心动魄瞒天过海的古迹卫士护名画的紧张剧情。并引发观众思考无价之宝艺术品与人类生命、金钱、自由之间的价值比较问题。类似的铁路片我记得还有《战俘列车》《将军号》《火车劫案》《贵妇失踪记》《开往慕尼黑的夜车》《盟军夺宝队》等等。
片头出来的时候我还纳闷 二战背景 动作 悬念等元素和UA不怎么搭调啊 影片确实以俗套入手 够紧张 够排场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并且演变为反思倾向 引出颇具现代意义的存在主义命题 兰卡斯特的无产阶级气质完爆白兰度呢 让娜莫罗老得有点快(大妈发型?) 以反一为首的配角陈蓉个个出彩 甚为喧宾夺主
阿瑟佩恩与弗兰克海默强强联合,兰卡斯特 斯科菲尔德双王对垒,佐以让娜莫罗,妥妥的银河系级别阵容!生命与艺术的博弈,是艺术无价亦或生命至上?每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秤;几处镜头调度令人目眩,列车对撞及铁轨爆破等大场面的表现也是宏伟壮观,最后散落一地的名作与横陈荒野的尸体,形成最深刻强烈的对比!
迄今为止史上拍得最好的火车电影,黑白摄影,真实质感,移动镜头交代场景气氛,简洁有力,正反对垒,节奏紧张,扳道及火车调度实际难度太大,战斗机与火车头的对垒(躲进隧道),火车的冲撞(两次),都是经典设计;回到原点的火车,途中完美的配合;最后的对决,一次爆炸,一次脱轨,全是意料之外。
运镜、场面调度 1。“那些画是法国的一部分,无可取代。他们已经夺走我们的土地、食物,住进我们的家园,现在还想要拿走我们的艺术品。这些美丽的画是法国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收尾画家的名字与为守护名画而牺牲的铁路工人们的蒙太奇剪辑 1。用鲜活生命去换价值传世的艺术品,到底值不值?
不谈剧情悬念丛生,不谈人物刻画鲜活。只说国内革命片都是从老到少不分缘由不惧死亡杀敌冷酷的高大上。而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每一个角色,都像普通人一样会害怕会担忧会困惑,并且在抉择,为了保护这些名画,这么多牺牲和死亡,或者说生命和革命到底哪个更重要。电影不对观众说教而让你自己思考
几十条人命换几十幅画值不值?影片里法国觉得值,德国觉得不值,于是成就了卢浮宫,成就了艺术之都。鲜活生命换传世艺术,值不值?值,也不值。值是因为价值摆在那,每一幅画都是不世出的艺术家们生命里黄金时段生命的定格,妙手偶得可遇不可求;不值是因为艺术属于全人类,在法或在德没差。
片头出来的时候我还纳闷二战背景动作悬念等元素和UA不怎么搭调啊影片确实以俗套入手够紧张够排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演变为反思倾向引出颇具现代意义的存在主义命题兰卡斯特的无产阶级气质完爆白兰度呢让娜莫罗老得有点快(大妈发型?)以反一为首的配角陈蓉个个出彩甚为喧宾夺主
法国铁路党用尽心力斗智斗勇阻挠德军将名画列车运出国境。大场景跟铁路细节都很可观。列车员们的调度配合真是训练有素,偷梁换柱移花接木的功夫相当了得,把德军快要玩死,可是牺牲量也堪巨大。最后,艺术品的归属与那些不懂其价值却愿意为之付出的生命相比,孰轻孰重,值得思考。
硬撐至結尾,忽醒!這絕對是畢蘭卡斯特個人英雄的極致,偏偏他和珍妮摩露兩張老臉的對戲火花太少.....( )比較重要,再怎麼固執也不要當個藝術老妖怪吧....("那些畫作對你的意義,就好比把一串珍珠給猴子")(所以我該慶幸只看過《大尋寶家》的預告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