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改编自乔纳森·雷蒙德的小说《半条命》,雷蒙德和导演雷查德共同改编,设定在1920s的俄勒冈,一个西方厨子Cookie(约翰·马加罗饰演)来到荒蛮的西部碰运气,遇到了同样前来寻找机会的中国移民King Lu( 奥瑞恩·李饰演),两人一见如故,并借着一头奶牛合伙做起了生意。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提名)凯莉·雷查德
《第一头牛》下载观后评论: 19世纪初的时代背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未开化,故事其实很简单,但是越简单的故事越考验导演和演员的功力,其实今天看完以后我以为俩人只是简单睡着了,醒来后会继续他们的旧金山之梦,我已经浑然忘记了影片刚开头就已经注定了结局,其实也是残忍的,被剥削者短暂的一生,纵然你有再多的技能,在当时丛林法则为王的社会里,每天别提吃到糕点了,吃完这顿愁下顿,还要随时关注自己的小命,但这部片子好就好在它有平淡的温情,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初步科普了商业经济的发展,试想一下现代社会和影片中所呈现的社会是否真的就大相径庭?引人深思,牛的引入,最后被圈养,仅供权贵使用,是否又象征了什么?这位女导演的作品之前看过,没悟出来什么,这部作品算得上是其上乘之作,演员表现也很真挚,没有刻意丑化中国人,难得看到中美关系这么好啊
低角度和固定广角镜头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展示除了人物更多的剩余空间,比如漫天的枝桠等植物;另一方面也让人物的入镜成为对空间的填充,构成人与环境的互动。这个进入的过程构成了在地经验的偏移,土地的空间打上了文化的刻印。而雷查德比起关注土著和人的互动,也的确更喜欢对准自然中的一切,捕鱼采药挤奶在时间延续的同时包容了异质的经验。但雷查德又不止于此,象征着美国梦神话的致富捷径最终毁灭了他们。但他们改变土地空间的同时,最终也与土地一起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这也是西部片某种意义所在。很温柔,最喜欢的是二人情感关系没有拘泥于所谓的“爱”(异性or同性),大概可以四星半,但可能我期待太高了(所以说不要擅自期待啊><
牛只是牛而已,产奶确是它的功能,它被上流拥有以繁殖配对,下流对于牛奶的“偷窃”之名是束缚在资本社会本位下的规则话术中的,而另一面,对于身体的侵略与否实际取决于牛的意愿,而牛却是表达的失声者。这样一种结构反驳的是资本的原罪论,而人的原罪在此看似被转移到了上下流的商业纠纷,实则首尾放置在了两人的友谊之上,埋没在土壤里依旧生活里下去,无关历史,只关乎个人情感,其如何在世俗里酣然仙逝形成标本,用当下政治观去剖析它显然是狭隘的,原罪并非要通过辛辣的外化表示才得以展示,它根本意义上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你能去批判菜市场和农民讨价还价的大妈吗?
这是一部西部片。美国西部片数不胜数,我们观之无数,西部片拍片也热情不减。西部片代表了美国骁勇善战,永不言败的一种美国精神。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西部,荒凉贫脊,第一头奶牛印证了那里的贫穷和物质匮乏。美国的西部西进运动,就是建立在对原住民(即印地安人)血腥镇压,无情剝削之上的。影片就地取景,成功的缓慢的将叙事节奏相融合,还有那绝美的西部美景构图,骁勇善战的西部牛仔,热血喷张,侠义情仇,肝胆相照。两个男人在艰难困苦,生存条件极端恶劣情形下产生的单纯友谊感动了观众。感动之余,我们不忘致敬他们,为一部好电影喝彩!
当年GRE学到melancholy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种愉悦的忧伤,这部片就是这样一种微妙而醇厚的气质,两个小时里简直可以闻到彼时荒野森林的清香。Cookie这个形象太可爱了,他有一种“人妻萌”的属性,极有手艺却腼腆踏实。帐篷和小木屋,喝酒的闲人,提着婴儿篮的壮汉,提水桶的印第安女孩,痛失丈夫和孩子的第一头奶牛,热衷牛奶饼干的拓荒者,还有不再是小女孩的Lily Gladstone,影片营造出如此细腻悠然的生态环境,感觉被serenade了。结局太赞了,呼应开头,又把残酷的结局留在了画外。
很多画面是晚上的情景,点一个小油灯,很昏暗,虽然看不清,但是很真实——特别不喜欢很多国产电影,为了摄影效果,给穷人家里点得到处都是蜡烛,简直是扯淡!2.故事情节,波澜不惊,但是非常耐看,一如本片的配乐,用一把简单的吉他,轻柔地诉说,娓娓道来,两个多小时,一点也不觉得啰嗦累赘。3.两个男人的感情非常平淡而深沉,相当感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或许可以有千百种方式度过,悲喜顺厄,各各不同。这两个男人,都是出身低贱的,因为有了相互的依靠,也算是不虚此生;然而,结局未免恸切了一些。
①第一次看这位女导演的电影,这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观感非常棒,感觉自己作为观众,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很久没有服气地给出五星了;②闭上眼重新回想这部电影,有几处关键情节,按照惯常处理,很可能拍得一惊一乍,但导演非常善于把这种惊心动魄隐藏在不动声色之中;③开头和结尾的处理尤其出色,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像中国画的留白与西方叙事的完美结合;④没有随意和可有可无的镜头;⑤音乐优美;⑥前面讲的几点,都只是蜻蜓点水,没办法,这里是短评,除非再看一遍,然后写一篇长文称颂它。
鸟儿有巢,蜘蛛有网,人类有友谊。影片最动人的场景,是发生在人和牛之间,一幅超现实主义画卷。故事极简,剥离无关的东西,裸露叙事的主干,再用画面、声音和配乐去装点,使其丰满。风格简约而直接,使得影片具有寓言式的呈现~且这部电影还是对好莱坞西部片的一次解构,经典西部片往往带有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本片是反英雄的。两位主角,没有惩奸除恶,却是行偷鸡摸狗之事,对社会问题,他们无能为力。所有看似坚固的东西转眼就烟消云散,但这就是真实的世界,要么接受,要么死去~
恍若一场昨日的森林漫游,尝试着沉浸于过往的自然肌理,是属于「Kelly Reichardt」的敏感与脆弱,她用着低吟的腔调,回应着轻浅的步伐。一种抵达饱和的视角,是跟随着他们内在视线,无需过滤地接受来自他者的目光,以更为轻盈的姿态去迎合静谧的灵魂。-那淅沥的声响都成为万物的呼吸,那微热的火光成为掠过身体的抚摸。她总能抓住这种介乎于晦涩与浪漫的细微情感,一种没有被欲望污名化的纯粹关系。呼吸着彼此的温柔,让最后的一声细语化作永恒,-愿能告知"今宵多珍重"。
像两颗互相引力作用的行星,在围绕本命恒星一刻不停地公转运动之外,依然守护着彼此之间那份默契的交会。一方宽厚、务实,在探索新知的路上无法摆脱旧俗桎梏;一方警惕、激进,在践行旧哲的途中错入新的人生轨迹。他们心怀响往、置身秘境、隐于暗夜,却浑然不知这已是新宇宙与旧宇宙的交界。在凯莉·雷查德的影像世界中,一个被深埋的极为纯粹而简洁的概念,是可以被无数能量碎片包裹着直抵云端的。
画幅景框都很别致,最后一次偷牛奶(失败)片段的构图印象深刻,望风的人(接近观众视角?)、偷牛奶的人,远处主人屋里的烛光,三点视线交互然后随着望风的人从树上掉下、视线关系打破来推动叙事。有些片段门窗对景框的分割、门窗外的景物、人物的行动轨迹都是绝好的装置艺术。所有关于水的摄影都很美,人与自然漂泊地温柔地讲了一段往事。(小面包从做到卖的过程一直咽口水
果然是女性导演,才能把一部西部片拍的如此温情。两个男人的友谊,在原本无情的西部,散发着穿透寒冷的温暖。畅谈着理想,畅谈着未来,可在这残酷的西部,梦想就像那一头牛般遥不可及。没了陋室,没了金钱,至少还有友谊,这就是朋友,值得为之抛弃身外之物,值得死在一起。最后一幕没有展示残酷反而更加动人。导演难得的让迷人而危险的西部,不只有残酷,也有温情。
几乎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西部片。大片的林地,拾起果实的喜悦取代了淘金热和荒芜的沙漠。牛奶、面粉、蜂蜜和肉桂取代了牛仔的皮靴和枪战。挤奶时对奶牛的低语,在夜里遥想着加州旅馆,重聚后躺在土地上的漫长休憩,背后皆有一双温柔的眼睛在注视。after the gold rush,尘归尘,土归土。(没错,伟大的友谊都能当爱情片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