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阿米尔·汗 / 格蕾丝·辛 / 蕾切尔·雪莉
导演:阿素托史·哥瓦力克
语言:北印度语 / 英语 / 阿瓦德语 / 乌尔都语
地区: 印度
编剧:阿素托史·哥瓦力克 / Kumar Dave
类型:剧情 / 爱情 / 歌舞 / 运动
上映时间:2001-06-15(印度)
别名:拉嘎安 / 荣耀之役(台) / 逐鹿人生
用户标签:印度,印度电影,歌舞,爱情,宝莱坞,Aamir,2001,印度往事
片长:224 分钟
imdb编号:tt0169102
故事发生在1893年,英国军队入侵印度,驻扎在一个干旱连连的小村庄里。除了要面对尴尬的收成和糟糕的气候,村民们还得应付沉重的苛捐杂税,一时间生活苦不堪言。
罗素(保罗·布莱克索恩 Paul Blackthorne 饰)是英国军队的统领,某日,他找到了村里的青年拉凡(阿米尔·汗 Aamir Khan 饰),提出了要同他比赛的要求。罗素承诺拉凡,如果拉凡的球队能够赢得比赛,那么他将在村庄中实行为期三年的免税政策,但是,如果拉凡没能够获胜,那么村民们缴纳的税款就会增加三倍。热血沸腾的拉凡接受了罗素的挑战,然而却遭到了村民们的强烈反对,没有人愿意加入他的球队。这时,罗素的妹妹伊莉莎白(蕾切尔·雪莉 Rachel Shelley 饰)看不惯哥哥恃强凌弱,加入了拉凡一方,教他们打球,获得了强力助攻的拉凡队能否获得最终的胜利呢?
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印度往事》下载观后评论:
6/10。开头的桌宴,邦主请求罗素队长说服神庙能开放边界,罗素队长傲慢地提出条件要邦主吃肉食,维护本土信仰的邦主宁愿忍受苛税,英国殖民者带着猎枪(不公平的强权)渗透东方文明,体育竞赛提供了种族之间平等的角逐,结尾罗素就连获胜的一球也是不公平的踩线投球。伊丽莎白象征文化的理解,因为哥哥罗素不公平的条件,完全站在印度文化一边,不仅教板球除内奸,还以印度风俗礼仪向布凡的母亲辞行,布凡则以劝说球队抛弃偏见接纳残疾的贱民完成了文化自省,但伊丽莎白的设置反映出落后民族期待被殖民者的同情拯救的意淫。盼雨的情节意象,仅仅启到村民不敢挑战殖民者的绝望和成功赶走殖民者的情绪推动作用,颇为庸俗。歌舞方面,高丽因为伊丽莎白吃醋的场面安排上,伊丽莎白的独唱是西方女性的知性美,高丽的集体舞蹈是向往生命的激情,体现文化交流。
片长224分钟,符合印度电影一贯时间较长的特点,阿米尔汗早年的作品,2001年米叔36岁,提名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imdb前250,同时也是一部被埋没的作品,评分仅仅几千人,但是感叹于米叔的魅力,看的时候弹幕不少,很多人都是冲他去看的。说回电影本身,更像励志片,运动片,歌舞片,历史片的结合体,剧情本身非常简单,但是足够振奋人心,米叔气场非常强大,民族尊严大于一切,印度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民族矛盾渲染的很到位,还有随处可见的对比,比如印度歌舞和英国舞蹈的对比,比赛场地印度人民的朴实和英国人的雍容华贵的的对比。最后一刻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成为了胜负的关键,有一种英雄造时势的豪情,还有裁判的公正判决仿佛有一种正义的审判的感觉,大快人心,总之这绝对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冷门佳作。
英国小姐为爱情而伸出援手,印度人民则是为了生存而努力。也就是遇到了英国这样的国家,换个国家的话,不承认、废除比赛、吹黑哨怎么着都是不能让你赢比赛。最后接到球但是却是在界外的处理太棒了,我的眼泪几乎要飚出来了。最后拉凡名字也未留存青史,大概是英国人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吧。甘霖伴随胜利而来,人们终将摆脱压迫走向独立。阿米尔汗演的太太太好了!!印度人民看的时候得激动成什么样子!!
这片儿要能砍掉一个半小时该有多好……一个本该热血的运动电影被拖沓搞得没什么激情了。其实也心疼印度人,没有多少真正的抗争,只有打板球……当然,这毕竟也是抗争。然而殖民者跟你公平竞争完了还信守诺言,这有多现实呢?(最后甚至还主动退出驻军了)至于地方同情者的帮助(连英军高级军官最后都在为印度人加油……)、只反帝不反封建(地方封建主在这也是正派),可见革命极其不彻底了。
阿米尔汗大叔2001年作品,讲述殖民地时期,为了反抗英国统治者的高额赋税,与对方进行板球比赛的故事。影片融入歌舞,体育和幽默为一身,也是印度电影的主演元素。但过于套路化模式和美好化的结局使影片质量平平,长达240分钟的片长太考验耐性了!两位女主倒也漂亮,一个能歌善舞,一个善良高贵,配上正义凛然的阿米尔汗大叔,也就不必过多计较电影的真实性了!
接近4个小时的电影我也掌握了阿米尔汗式电影的基本要素,有点容易猜到套路本片的歌舞感觉有些过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但是励志也是很励志的,尤其是在团结这个议题上讨论了印度特殊的议题,宗教团结,种姓制度,殖民反抗等一些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史无前例的成就,但是却没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这样英雄真的大量存在,其实,无数的人都是如此。
整个节奏太慢,最后一场球赛拖沓了大半个小时,没有一点戏剧时间了。整个人物和情节也非常单薄和绝对。但是身为一个殖民地国家的叙述难道还要抑制他们追忆时的精神自慰吗?1年就拍的这么好,一个简单的比赛故事也拍的人物丰满。尤其歌舞好听,简直就是直击心灵的力量,三角恋那段歌舞和全村合唱的两段印象深刻。
因为是阿米尔的电影才去找来看的,网上也没有高清的资源,三个多小时的flv只有四百多兆,中间有不少歌舞片段是跳着过去的。电影篇幅过长,歌舞部分有点过多,故事很简单。用现在的眼光看的话,很俗套。这应该是我看到的最年轻的阿米尔汗了,只有跟年轻的他相比才能看出他现在确实是老了一点。
4小时的民族史诗,印度影史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提名第7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浓厚团结的民族情结、个性鲜明的角色;虽然预期主角们肯定会赢但在剧情转折上处理的很用心,峰回路转。唯一可惜的是当时环境条件下造成的摄影技术缺陷和叙事节奏不明快,部分情节兀长且没必要,但不失佳作。
真tmd又臭又长,明明一个小时可以说完的故事,花了将近4个小时。每次取得小小的胜利,都在那里欢呼半天,害得我以为他们打赢了比赛,反反复复了十几次,终于把球赛打完了。导演可真够牛逼的,浪费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去看一场虚构的比赛有多么精彩,我直接打开中央5套不好么?
终于知道为什么印度这么痴迷板球了。故事有点老套,一场长时间的板球准备,展现了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英国殖民者的关系,印度的民俗。以及,阿米尔汗又演了印度教徒,带孔雀翎扮演奎师那的时候笑死我,喜欢奎师那和罗陀的那个荷叶上的露水的比喻~他印的比喻真的非常棒啊
最后白人小姐临走下车和布凡妈妈曲膝行李,布凡妈妈说,开心点,祝你长命百岁,我都哭了。白人小姐真是孤独心善。如果是真,布凡能带动大家接纳贱民真是跨时代举动。印度人民一开始不理解布凡,这里真是愚昧而奴性啊。从上海开始看了一路,在mudurai终于看完了
板球可真无聊,剧情一般。殖民者真的会因为用球赛赌三年税吗?村民真的会因为几句话改变固有观念吗?英国姑娘真和村里小伙有爱情吗?三个月时间的全业余真的能打得过常年练习的对手?坏人真的能因为几句话回心转意吗?不过最后打球那一幕还是挺刺激的,看得好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