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燕西(理查德·迪克斯 Richard Dix 饰)带着妻子莎布拉(艾琳·邓恩 Irene Dunne 饰)千里昭昭来到了广袤而又荒芜的俄克纳马拉,心里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希望能够在这里做出一番建树。
俄克纳马拉的生活环境十分艰苦和险峻,然而,夫妻两人同心协力,慢慢改善和建立着他们的家园。在日子渐渐稳定的过程中,在当地生活的牧场主们感到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他们常常会找燕西的麻烦,却又被燕西用智慧巧妙的化解。燕西十分同情在当地生活的印第安土著,与此同时,嫉恶如仇的燕西亦对压迫和剥削原住民的资本家们充满了仇恨,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渐渐尖锐起来。
第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韦斯利·鲁格尔斯
第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理查德·迪克斯
《壮志千秋》下载观后评论:
杨西个性鲜明,张扬、自负,懂得尊重,盗匪、印第安人、犹太人,在他眼里不是刻板的印象,而是有自身的理解,他们是活生生、有情感的人,对那位被法庭审判的女士也是如此,他秉持着人性的光辉,对杀害主编的罪犯,对劝说他选州长的商人,他都给予强烈的反击,嫉恶如仇,怜悯弱者,很强的符合象征。成就他的,或者说衬托他的,是他的太太,懂业务,有主见,始终不渝的爱着他,对他的两度任性出走,不甚计较,她爱他多过他爱她,没有她当然就没有杨西这个角色的棱角分明。电影开头的镜头可谓震撼,狂野、宏大、洪流滚滚,就是利益驱动下人的本能爆发,势不可挡,这与结局杨西的死去有印证之下嫌,面对生产大发展下的经济暴发,商人对利益的吮吸欲望,势必要降低公理正义的影响,杨西无法阻止,他那种死去的方式,与他太太成为州议员的对比,是命运的安排。
![壮志千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029180127539319.jpg)
2.5。奥斯卡第一部西部片BP。相较于传统西部片塑造的行侠仗义的牛仔形象以及歌颂的个人英雄主义,本片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剧本跨度四十年,在两个小时的容量内上演了一个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从西部大开发到开采油矿,从黑人到印第安人,一系列标志性事件都被巧妙地结合到剧情主线的推进中来,使电影具有厚重的史诗气息。杨西性格上具备传统西部片中理想主义的英雄形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淡泊名利,感情专一,这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但是与传统英雄不同的是,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无论任何的成就对他而言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只有前方的路才具有无限的吸引力,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在前进。这也反映了当时美国的价值取向,永远向外开拓,英雄的价值在于开创一片新天地供后人享受,而英雄却无缘自己的成果,只有继续上路,开启新的冒险旅程。
![壮志千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029180127679894.jpg)
全英字幕,只看懂了80%。故事的男主确实是英雄的化身。高大帅气,枪法好,有勇有谋,口才好,是律师又是报社主编。爱老婆,最关键一点,骨子里崇尚自由,有冒险精神,每个几年都要出去游荡一下,在同一个地方都不能呆超过五年。做过州长,救过百姓。曾经为了一个妓女辩护,尊重人权,没有歧视,生而平等。娶了一个好老婆,在他不在的时候,把报业打理的井井有条。最后也是为了救人而英勇牺牲,牺牲前他的老婆才知道原来他一直流浪在外有家不回。是什么原因让一位英雄穷途末路壮志未酬独自流浪?有网友说是为了面子,有人说是结局不真实,也有人说是导演的神来一笔,开放性结局让人去猜想。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一颗不安分流浪的心,注定是孤独终老的。他并不在乎儿女情长子孙满堂,他在乎的是自己理想的实现,例如本片男主对印第安人权利的争取
![壮志千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029180127432164.jpg)
必须给这部电影最高分,虽然表演有时代的痕迹,但实在是瑕不掩玉,1930年代拍出这样——不论是编剧、导演、摄影、表演上都堪称一流水平——的史诗片,令人无限感慨。美国西部片、南北战争、开拓史等影片,体现美国为什么是如此独特的存在,拓荒者的勇气、追求自由和对上帝及宪法的尊重塑造了伟大的美国。不要轻易去惹怒美国,她就像一条响尾蛇,被激怒后会捍卫自已的价值观,不死不休。有人认为扬西过于完美,其实编剧是将美国开拓者浓缩在扬西一个人身上,他是快枪手、他是布道者、他是法律人、他是拓荒者......他不固守安乐,他去发现去垦荒,就像一个传道者一样建堂植堂,然后换个地方再建堂植堂,他维护法律,赏善罚恶,也真正诠释了为了自由故,爱情生命皆可抛。我爱加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美国精神。
![壮志千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029180127617156.jpg)
影片以一对参与西部冒险的移民视角再次还原了40年间俄荷拉玛州的历史发展,主角杨西充满冒险精神,参与了整个城市从无到有从小镇到繁荣的历程,他不仅匡扶正义消灭恶霸以及抢劫银行的强盗还有普世的人文思想,帮助开设教堂传播宗教,开设报纸和印刷厂满足西部冒险人们的精神需求,最后还不计前嫌勇敢地站出来为抢了他土地的流浪妓女辩护,拒绝官员的拉拢揭露腐败,守卫着信誉和尊严,可惜的是,他没有迎来一个好的结局,在俄荷拉玛州进入石油开发的时代,为了阻止一场灾难而献身,这样的结局也是符合他整个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在杨西身上,他被赋予了一系列美国精神的特质,适合时代的宣传。
![壮志千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029180127893770.jpg)
1889年大圈地之后六周之间由荒芜之地变成新市镇的俄克拉荷马,既是冒险家乐园又是无法地带。满腹经纶、雄辩滔滔,又古道热肠、身手不凡的Yancey,似乎天生就是要在这片新土地上带领众人建成他的理想乡的政治领袖。然而最终成为政治领袖的并非Yancey,而是他那曾经是恋爱脑的妻子Sabra。Yancey两次在一切正在走上正轨之际抛弃家庭不辞而别,非常自私、莫名其妙,但也是Yancey对于旧文明、旧秩序融进新社会的永久的躁动和不安。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驱动着他人前进的Yancey是对不住他的家庭,但确实是了不起的先驱。
![壮志千秋剧照](https://img.mandudu.com/moviepic/20231029180127586134.jpg)
两星半,在本片59年后才有第二部西部片《不可饶恕》获奥斯卡金像奖,少有的原版远逊于翻拍版的电影。这版留了一个特别恬噪的黑人男仆,结尾也是扬西在井喷时为救人而死,电影塑造人物极度扁平化,几次死人和法庭辩护戏都十分做作,你感受不到男主追求正义的信念,只是单纯感觉他在卖弄。开始的纵马抢地群演挺多,也是少有的非B级早期西部片,和翻拍版一本正经不同,黄金时代的好莱坞还是非常鼓励这种一惊一乍的舞台剧风格。安东尼曼在多年后的翻拍版中结尾处理的好:主角借妻子收到的信件中,表明其战死于一战之中
影片激昂澎湃地歌頌了一個西部英雄,他勇敢正義,風流倜儻,某種程度也足智多謀。但始終不夠激盪我內心,大概是因為生活的時代不同吧。影片中展現的那個時代,人類還是更單純的樣子,即使是反派角色,看起來也傻乎乎的,并不存在所謂的高智商犯罪。然而當今,壞人和好人都更加難分界限,人性的複雜多變性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很多處世規則也都因此改變,所以現世英雄的門檻高了不少。生於這個時代的觀眾,或許很難被1931年電影的英雄男主圈粉,但是勇敢正義的人性之光仍然應該讓人為之動容。
还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西部片,不存在经典的牛仔形象与奇观化的枪战场面,但确确实实主角身上拥有着一定的牛仔精神。基于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来进行叙事,一定程度上是美国西部历史以及在西部开发进程中个人英雄神话的书写。虽然这个片子存在着种族主义倾向(大部分白人存在着对于黑人、印第安人、犹太人的蔑视),但它确实拥有着一种种族平等的思想(男主)以及女性的意识(女性从政),我不知道这是主创真正想表达的还是一种政治正确(1931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难免会让人考虑到这点)。
为占有土地,众多人骑马或驾驶马车蜂拥而上(万马奔腾)的段落,算是本片最让我开眼界的场面了(由此也感觉这部电影放在1931年也算得上是大制作的大片)。看完电影特地查询了下,据说本片并非改编自真人真事,那电影中的部分情节设置就更为我有所不满(比如黑人艾沙亚之死、劫匪基德之死),尤其是结尾,简直就是大败笔!不过,光明伟岸的扬西的蛮多“政治正确”的所作所为还是值得点赞的。电影整体观感还是超过豆瓣7.0评分带来的预期。
2023-05-01/西瓜 黑白西部2/开篇骑马抢土地,男主的地被妓女抢去。男主带妻儿黑孩男佣去西部创业办报纸。利用布道的机会杀死镇上恶霸。镇内出现男主抢匪朋友,黑男佣为救其孩子被打死,男主杀死抢匪保卫全镇的安全。男主一人离开开拓新土地。五年后回来与老婆对薄公堂,为妓女辩护胜出。20年后,男主依然探险未归。已当选国会议员的老婆在参观油井时,油田失火见义勇为的男主死在妻子怀中。
主角杨西让我想起了《百年孤独》中的老布恩迪亚,都是十足的开拓者。片中有句台词说的好:“这世界就是他这样的人建成的,像我这样的人只能住在上面。”的确,没有这些开拓者,人类恐怕永远不会进步。还有一幕挺震撼:枪战中小黑仆主动去救主人的孩子,却中枪身亡,枪战结束后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小黑仆却好像已被遗忘,还是同为弱势群体的犹太小贩抱回了他的尸体,这是本片最伟大的一幕。
1990年与狼共舞之前唯一的西部片奥斯卡最佳,雷电华仅有两部最佳之一。今天看来,除了引子部分的倒数撒花抢头地,整体上过于陈旧(主要是燕西角色塑造的太满,争地、护弱、灭匪……每个节点的表现都太高光)、煽情、表演夸张,角色也较套路化,犹太的裁缝和黑人的奴仆。不过挂在屋顶扇扇子一节让人想起大卫里恩。桂河大桥和印度之行都出现“人力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