幌舞作为煤矿产地曾繁华过,无奈现今人口衰减。幌舞支线也决定即将废线,停止使用。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乙松每天得独自负责剪票,用小旗指挥列车进站、出站,清扫车站内部以及其他琐碎工作。老同事杉浦仙次造访幌舞车站,想游说乙松在退休后,和他一起去渡假村工作,可是遭到乙松的拒绝,他深信不移地用生命陪伴着铁路。由于坚守岗位,17年前夭折的女儿雪子和2年前去世的妻子静枝(大竹忍饰)都只能孤独地走向死亡,乙松强忍着心头疼痛。一天,一个小女孩出现,之后又有个小女生来找丢失的娃娃,在寒夜里,一个少女(广末凉子饰)出现,乙松这才突然记起她是谁……铁道员迅雷下载和在线观看。
《铁道员》下载观后评论:
日式别样主旋律,平成时代里对昭和精神的挽歌,平行宇宙中另一位“高仓健”的故事。降旗康男监督赋予了电影形表与内在,而健桑则在表演里融入自身,更加充实了佐藤乙松这个故事核心的魂。像健桑这样的役者大家,就是坚守在自己领域内也就是表演的“铁道员”,奋斗坚持,至死不渝。对女儿魂魄幻象三次出现处理极其微妙,而大量的闪回让精炼的故事感染力十足,闪回以及现实的色调运用极佳。所谓英雄相惜,看来降旗监督是真的懂高仓健,同样是柔情硬汉式的健桑,铁道员里的他要比山田洋次黄手帕,远山呼唤里的角色细腻,深沉的多,前者更多地把真实的高仓健代入,而后者则只是聚焦于一部分特点,即冷峻神秘而又柔情,且将之放大。大竹忍,小林稔侍,广末凉子,吉冈秀隆,安藤政信,还有打了个酱油的已故志村健。如今两位健桑都走了。?️?️?
当人生将要走到终点,过往的岁月就会在心里回想,回忆、幻想与现实交织,与那些难忘的瞬间、向往却没能经历的生活,一一作别,无悔地结束一这一段人生。被白雪覆盖的北国山野,一片孤寂,孤独前行的列车,已经从小镇人民的希望,成为了铁道员最后的坚守。遭遇人生起落的铁道员,始终坚守自己的本分,在车站指挥列车进站、出站。生活总会有悲欢离合、种种变故,而支持生活一直向前的却是不变的信念。日本男人的固执与坚韧,女人的隐忍与温柔,体现在对痛苦与失去的接受,体现在男人对工作的坚持、女人对家庭的责任。对女儿雪子的幻想,不仅弥补了人生的缺失,也人生中的遗憾进行释怀。广末凉子的表演,在没有说破秘密之前,用表情上将心藏秘密、对父亲的爱与怜惜,表现的淋漓尽致。
发丝斑白、皱纹密布的高仓健令人心生怜惜,也心生敬意,苍老、高大、严正、平和、疲惫、坚毅,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一大批勤劳无私的人,代表了那些慷慨激昂的岁月和年代。那个陌生的女孩如妻如女,这个孤寂的站台写满了泪水与笑语。前行的火车犹如粗壮的树干,枝繁叶茂的是不断填充进来的回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无关国别,这是一份属于东方人血液里的传统的隐忍、炽热、奉献与无言。虽然是直白的主旋律电影,但表演都十分细腻,通过细微的动作和表情变化来刻画每一个个体。校色尤为出色,年代感顷刻之间跃然于心,室内布光极尽温馨,整部电影却也拍得厚重,沉甸,雄壮,悲怆。承载岁月的轨道似乎一往无前,永不停歇的机车奔向的是梦中的团聚。
对于原著和改编电影的看法:之前看《编舟记》时,是先看了电影,很喜欢里面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性格,再去补小说时发现小说里描写的女主的性格跟电影里的女主对不上号,觉得电影跟小说之间是有差距的。但《铁道员》就很好了,虽然部分演员的演技没达到我的预期,但人物性格是忠于原著的,拥有坚毅性格的乙松站长由高仓健来饰演真是太好了。说实话在看小说前我就知道是高仓健在电影中饰演了男主角,但我从来没看过高仓健的片子,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但今天看电影时,我发现他与我昨天看小说时脑补出来的形象是差不多的,是个刚毅的man,连最后倒在雪堆里都是那么的帅气。想做个这样的男人。
看到最后泪崩,挚友说:从今以后,我只能在梦里见到你了。是多么亲的感情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啊。关于国家情怀,他一直相信父亲所说的“蒸汽机将改变我们整个国家”,所以一直坚守在铁路岗位上,也带着尽力了所以不遗憾的满足在岗位上殉职。这是这样的国家行业才有的情怀。关于家庭,不得不说,因为他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对妻子女儿是欠缺的。当我看到妻子独自一人带着女儿看病和抱着已经冷成雪的女儿回来的时候,当我看到年迈妻子一个人坐火车去城市看病的时候,我觉得他是自私的,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自私的人,那么热爱他的工作,他的国家事业。每一声哨响都是对挚爱的呼唤❄️
被弃用的铁路老古董列车即将迎来人生最后时刻的铁道员降旗康男导演的风格一直有着最正统的电影训练锤炼后的稳健日式煽情的同时也饱含深情什么时候进闪回什么时候进配乐都控制的很好他与高仓健的合作也令人津津乐道本片中高仓健铁路守望者时代守望者的形象是立住了影片的故事其实并不亮眼但在导演与高仓健朴实的叙述与表演中依然非常令人感动一个只有大雪与回忆为伴的铁道员诠释了真正的孤独只有“女孩们”的出现让他聊以慰藉他一生的遗憾坚守与爱都在那一句句告站词中同样的时代告别主题在这部电影中也非常强烈老一代日本人对昭和时代的怀念与送别连同最后一班铲雪车扬起的飞雪一同消散
汽笛的轰鸣,车轮与铁轨摩擦碰撞的声音,升起的蒸汽,漫天飘舞的雪,红色的车头驶来,红色信号旗的挥动,开头的迎接列车到最后的死亡和驶离,呼应的非常好,小提琴的配乐应景加分。妻女的相继离世加重了乙松的追忆与思念,与幌舞车站一生的命运相系终于也到了告别的时刻,幻想中的雪子(广末凉子)问他伤心吗?他说我没有遗憾。留下的,只有记忆,快乐的美好的记忆。能够死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归宿。乙松和广末凉子的制服都好好看,凉子的笑与泪、还有眼神和灵气,真的太美了,19岁的芳华。中间的故事叙述略平淡,不很喜欢。不然可以五星。
8.5分。降旗康男导演作品。高仓健的晚期作品,男一演技返璞归真,很有味道。剧情简单:一个铁路职工(初为司机,后为北海道幌舞小站的站长)的平凡一生。期间,有他因为忠于职守,而遇到女儿急病,夫人生病,而失去两位亲人。告别亲人之时,他心中汹涌,但仍按规定动作送走列车。导演很温馨地设置了其女的灵魂(广末凉子饰)来和他相会的场景,让硬汉男一心下怅然。随着当地煤矿的没落,铁道已入不敷出,难逃被关闭地命运。尽管如此,男一仍决定坚持到底。最后,在岗位上去世,死得其所。导演(2019)和男一(2014)已离世,片子是对他们的缅怀。
我可能也有一点铁轨情节 家门口就有一个很老的火车站 之前运行的是绿皮车 从家门口坐火车回老家 无论大站小站都要停 大站多停小站少停 早上出发下午才能到 现在汽车两小时就能到了 可是我记忆中小时候坐在绿皮车的靠窗座 吃着爸爸妈妈准备好的零食 看着窗外一瞥而过的风景和沿途破败的小站 感觉一天都是充实的 不过可惜了 现在这个站好像也被取消了 很久没有看见火车经过了 铁轨都变成大爷大妈散步专属场地了 所以啊 感情和责任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割舍的 我尚且会感到惋惜 更何况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铁轨的男主呢?
现在看电影很少会有感动的感觉了,回顾几次觉得感动的片子,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平淡与真实,上次是千里走单骑,这次是铁道员,这种感觉是现在的电影表现不出来的。如果说整个电影有所遗憾的话,我觉得是结尾的处理,交叉叙事,三个女孩的设置都很巧妙,但是女孩说承认自己是夭折的女儿时,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性质就有一些变化了,从一个很温情的电影变成了一个灵异片,画风突转,如果我是编剧,我会做一点留白,不直接说明女孩就是雪子,给观众一些想象的空间。最后,看到铁路员倒在雪地里时,真的就心疼又无奈。
《铁道员》几乎就是高仓健自己的人生写照,为了干喜欢的事情,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电影里的乙松一生献给了铁路,高仓健一生献给了电影。谁说高仓健冷酷无情?他用了一生来怀念妻子。妻子死后,他终生不再娶。在拍摄此片时,从不提任何要求的高仓健破天荒地对导演说,请在此处响起那首《田纳西的华尔兹》吧!于是《田纳西的华尔兹》优美的旋律贯穿于影片始终,而它正是高仓健妻子江利智惠美最负盛名的作品。还想再说一点,高仓健一直到老到死都保持笔挺瘦削的身姿,一个要怎样自律的人才能对自己如此严苛啊?
电影的取景非常漂亮,苍茫中只有红色的蒸汽火车慢慢驶过,崇山峻岭好似水墨画,对于不太能欣赏水墨画的我来说非常吃惊。整部电影看完眼睛都哭肿了,高仓健不留痕迹的演绎实在是悲情……年纪见长越容易被认真和专注的人打动,奉献给铁道员的一生,不苟言笑的温情。发现雪子离开后仰头的一幕真是难以言喻的悲伤。电影剧情虽然不算出色,但是演员的表演和传达的思想实在非常打动人。原本是冲着广末凉子看的电影,却觉得她的表演有些刻意,不知道是表演需要还是演技不够……
很久没看到刺激内心深处的片子了,可能是年纪大了,皮厚,百毒不侵,看啥都“酒肉穿肠过”。本来打算温习一遍香水和功夫,纯粹感受表达手法的强大。结果被马未都口中的高仓健吊起了胃口,又没找到追捕,就看了铁道员。一直专注但内心平平,直到乙松叫到雪子,全身一酥,泪腺崩溃……一直以来,都特别追求道理,彼时方知,比道理更动人,在生命长河中更重要的是情感。可能,也许,最终打动我的只是乙松年老孤寂的错觉或自我解脱的幻想,但深深且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