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太极旗飘扬 姜帝圭
饰),还有即将与恋人英信〈李银珠饰〉结婚而充满希望和幸福时,他就感到无比欣慰。 可是正当振泰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世界时,突如其来的噩耗却改变了一切。有一天,从学校
饰),还有即将与恋人英信〈李银珠饰〉结婚而充满希望和幸福时,他就感到无比欣慰。 可是正当振泰沉浸在自己的幸福世界时,突如其来的噩耗却改变了一切。有一天,从学校归来的振锡,涨红着脸告诉振泰即将爆发战争的消息。同一时间,收音机的广播里、外面的街道上,到处弥漫着战争的气氛。满载大兵的军用卡车和军事演练一次又一次的经过面前,街上人群神色匆忙,一下子昔日繁华的钟路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而远处不断传来的轰炸声、喊救命的声音,还有越来越多的运尸车,都让振泰强烈意识到战争的来临。 振泰于是慌慌张张打包行囊带着一家人和英信的弟妹们一起加入避难行列,大家唯恐走散所以手拉着手紧紧相随,最后终于在灰土交加中到大邱。可就此时,振泰和振锡兄弟俩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军用列车,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自己已被强行征兵而即将奔赴前线。 被强行征兵的振泰不得不抛下曾应允今年秋天就娶进家门的英信和身体欠恙的母亲,和弟弟振锡一起从军去了。振泰和振锡被拉到了每天吞噬数千数万人生命的战场,而参战的振泰的唯一心愿,就是宁死也要让弟弟振锡活着回家。于是,振泰怀着只要自己在战场上立功获勋章即可让弟弟活着回家的希望,不顾一切地投身到这场无法预知的残酷战争中…而单纯善良的振锡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也不失其纯净的心灵,他一边经历着残酷的战争,一边成长……《太极旗飘扬》下载观后评论:
在个体的意义上来看,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庞大的战斗规模注定了参战方之间不可能有个人恩怨。《太极旗飘扬》巧妙地把战争的对立面投射为生死相依、彼此关怀的兄弟。李振泰在南北双方之间的反复跳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基于对家人对兄弟的爱,以及失去家人痛苦所凝聚的仇恨,最终被蒙蔽,沦落为疯魔。什么主义,什么国族,在个人的面前都崩溃了,每一种政治符号既是疯魔的催化剂,也被疯魔所利用,二者相互强化,铸就了南北朝鲜民族分裂,骨肉相残,山河破碎,血痕累累的现状。尽管战争的阴云已经远去,但朝鲜半岛的危险仍然存在,民族仇恨的现状仍然无解。艺术家们真诚谴责战争,启发民族和解智慧的努力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展示,给了观者深刻思考。我们的国家也没有统一,民族内部如何处置矛盾,我想,真的不应该使用暴力,不能再给未来留下血泪回忆。
战争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只是立场有别、视角不同。北朝鲜同样也可以拍出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去渲染在美帝和南韩暴虐的飞机大炮下黎民苍生的生离死别,而彭德怀率领的人民志愿军更是宛如金日成的救命稻草一般,就像电影里韩国士兵听到美军在仁川登陆时欢呼雀跃一样。所以受着祖国保护吃着国家粮食的黑粉们,没必要纠结人民志愿军是不是帮助了侵略者,唇亡齿寒的道理小学生都明白,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对不起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影片中可取的一点是,在描写敌人残忍的同时,还不忘揭露国内的混乱——反赤党同盟打着清洗内奸的旗号滥杀无辜;面对战争残酷的同时,也不忘探究人性的挣扎,用战友生命换来的军功章究竟值不值得称赞炫耀……战争一来,有太多东西都变了,一个被现实伤透的士兵投敌叛变又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
战争场面和作战细节拙劣,打仗如儿戏,各种无脑人海冲锋刺刀站,但考虑到04年的电影,所以勉强可以接受;淡化美苏中的存在,现实半岛战场上基本无作为南朝北韩做电影主角,但考虑到这是突出“兄弟相残”的电影反战主题,所以勉强可以接受;南朝鲜视角下共产主义做大反派,当时中国特有的战场小队分点突击战术被拍成人海,考虑到韩国战争片的局限性和心理阴影,勉强可以接受;总的来说,反战情感做的很好,呼唤爱与和平主题也没差,但优缺点明显让观影感受忽上忽下,越是现实主义题材越是战争片,越要做到真实越要注重细节。这样名声大水平低,总体甚至不如《集结号》无关主义和阶级,想到当今人类文明是建立在掠夺侵略与破坏上的,不禁让人悲哀
不得不赞美韩国电影的类型化手法的高超,在此部尤指编剧手法,但问题也在此,将戏剧性表现的如此夸张的地步对于影片本身的悲怆性以及真实情感的抒发实在是一种伤害,在弟弟与哥哥的厮杀中作者另外一面所想表达的明显与建立在全影片的表达是冲突的,且此种行为在影片如此残酷的战场也是十分违和,缠缠绵绵地怼特写实在有点令人生厌,最后哥哥再送弟弟一程的“奇侠”人设实在处理的糟糕,当然整部影片对于哥哥形象的构建问题也大,且对于光的使用过于单一,但韩影最大特点在于不合理依然可以做到极大化的煽情,也不得不感叹在与我们在相似问题的处理态度以及视角的极大差异性,当然作为战争片始终的义务应是反战,赢国第一层都无法做到
从太极旗飘扬,到高地战,到共同警备区,朝鲜战争由始至终。不得不说太极旗飘扬将人从希望中带往战争,更让人觉得战争的残酷。从朝鲜攻入汉城,再退至平壤,一路俩兄弟感情的变化,对滥杀平民的表现(有国外学者研究战争中只有中国志愿军没有杀害平民),还有对“可疑赤匪”的枪决,太多让人思考的问题都搬上了荧幕,这大概是这部片子好之所在吧。其实中国参战志愿军在山头上冲锋的场景真是瞬间让人泪流满面,这场在他国的战争牺牲得最多的却是我们的同胞,无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从高地战和共同警备区来看,韩朝之间并非一意敌对,却成了那些雄心勃勃的野心家手中的剑…就像立起的柏林墙…太极旗飘扬,我们永远对和平抱以希冀。
7.5/10 姜帝圭的电影看上去更偏商业,这部《太极旗飘扬》当时也是在韩国创造出票房奇迹的电影。所以金基德眼中的韩国导演头两位挺合乎情理,李沧东艺术、姜帝圭商业。本片用兄弟两人的视角折射南北韩的微妙关系。韩国电影人对于政治、战争题材的角度一般总是不偏不倚,以客观的情绪直视人性,正视战争,不歪曲、不美化。这是部大制作、大场面的作品。枪林弹雨的战争戏真实刻画,如声临其境。彼时韩国电影对于战争特效、场面的打造已然细腻、成熟,没有记错的话不少中国战争片用过韩国的特效团队。最后想说的是,战乱之下微小个体永远都是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自己脚下的土地身处于战火纷飞之中。所以,惟愿世界和平。
开头,哥哥奋力打士兵要弟弟下火车,弟弟手无缚鸡之力在那除了哭喊哥哥,学生就是太嫩了,没有反抗的冲劲,剧情设定就是那样脸谱化。一半,弟弟跳进俘虏角斗场气愤地重复着哥哥说的那句不打就死,仿佛再向哥哥挑衅。我心里bb你他妈没有你哥你就是坨shi,战争时讲什么真善美,左边一个不忍心右边一个看不惯,你哥不全是为了保全你让你回家,你就是一适应不了战场又必须投入战场活命的圣母。哥哥未婚妻被杀,弟弟不仅不能被送回家还被“烧死”,哥哥信念崩塌转投共,最后死在了战场。反思战争站在上帝视角你是可以批评战争是多么地毁灭人性,将人变成杀人机器。我觉得还是比不上《我们的父辈》和《共同警备区》。
1.振泰虐待战俘,屠杀战俘,对未婚妻英秀也有一秒钟的怀疑,但是他爱自己的弟弟;战争改变了振泰,唯一没能改变的,是振泰对弟弟的爱2.振石是厌恶战争的,不希望哥哥为了自己而战,讨厌战友一个接一个倒下,看到哥哥他们杀战俘,他会感到窒息3.英秀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去参加政治集会,因为这是唯一获取食物的方法,然后她被南韩部队枪毙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不苦只有老百姓自己知道4.南韩部队虐待战俘,屠杀战俘;红军跨过鸭绿江之后,南韩部队溃不成军;不经审判直接枪决赤色分子;敢把这些打击韩国民众自尊心的画面呈现在荧幕上,姜帝圭导演太虎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视角 前面怎么可以用全知视角?那整部电影都集中在兄弟二人的误解上 而不是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放战争场面被情感纠结所替代的时候 战争本身变成一个伦理问题的制造者 我觉得不好 实在不好 另外一个 和猎鹿人太像了 兄弟之间最后的搏杀 唤醒 完全如出一辙 再就是 不断反反复复的误解 解开 外误解 战争真实性被戏剧性所替代 投降这么容易??导演只不过拍了个情感 兄弟情的电影 而不是战争带来的人性影响 太缺乏了 而且太长了!!
兄弟二个人的感情以战争为引子,突出了对于和平的渴望,没有人去愿意打仗,然而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却没有人能逃脱,在战争中也可能有充分的反映出人性的一面,但同时本片也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选择,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再现了这场战争的一部分,比较真实的展现了那时每个人的心态。如何不偏不倚的去表达战争?在我们看来真的很难,在拍与不拍之间,我们选择了一家之言,看似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其实这是对千千万万先烈最大的侮辱。
越到后面越想要表达这份兄弟情深就像是战争中的两方(这个隐喻太强大)。一部电影,隐喻太多……哥哥为了弟弟可以不顾一切,弟弟却不赞同哥哥一将名成万骨枯的做法;至于哥哥为什么被俘后又转投对方了,很多人觉得不合理……看得出来参与其中的人是迷惑的,无外乎杀人,你杀我我杀你,为了早点结束战争而已。哥哥最后又为了助弟弟成功撤离再次转变立场,这里有的只是亲情和感情,他真的没有意识形态的那些概念!
全家唯一的两个男人都上前线打仗去了 当哥的还拿了个军人最高荣誉奖 没想到转眼家里的女人却被自己国家的军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真是悲哀啊……还有这个弟弟演的过分脑残白莲花了吧?荣万和她嫂子的死跟哥哥有半毛钱关系?这个白莲花弟弟怎么全都把责任推到哥哥头上 这我真的有点看不懂了 话说回来韩国战争片拍的属实不错 既没有吹嘘自己 也没有贬低对手 客观的展现战争的可怕
感人,剧本很棒。配乐更是超五星!只是,真的格局太小。在台湾同胞和南韩这样的小“国”小民习惯于将个人情感捧上天的社会思潮下,他们所走的是一条小气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大陆,虽然意识形态统御过严、过于强调奉献牺牲……但是我们走过的路确实波澜壮阔、星辰大海。最终,我们赢得了让世界震撼的成就。而他们,只能在文艺中麻痹自己的民众。这,就是区别!当然,对这部电影,我还是喜欢的。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