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血溅13号警署 让-弗朗西斯·瑞切
◎简 介
故事: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本片翻拍自1976年约翰·卡彭特的同名电影,片中的警匪为了在死地中杀出生天,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
由于
◎简 介
故事: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本片翻拍自1976年约翰·卡彭特的同名电影,片中的警匪为了在死地中杀出生天,不得不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
由于亲眼目睹两个要好的搭档在执行卧底任务时被杀害,无法抑制悲伤的杰克·罗尼克(伊森·霍克饰)要求调往普通警署。在心理医生艾莉克丝的定期辅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杰克希望能在新的一年里摆脱过去的阴影。再过几个小时就是新的一年了,13号警署这个底特律最老牌的警署也将迎来新生。
在新年夜之前,警察包围了犯罪头子马里诺·比绍普(劳伦斯·费什伯恩饰),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后他乖乖就范。被逮捕的比绍普随即被押往一家监狱,一同被押解的罪犯还有瘾君子贝克(约翰·雷吉扎默饰)、小混混斯米利(杰鲁饰)、黑帮成员安娜(艾莎·汉斯饰)。此后大雪突降导致路况相当糟糕,几个当值的警察准备在警署共度新年夜。
由于大雪囚车无法安全地抵达目的地,被迫暂时停留在中途的13号警署。尽管这个突发事件搅乱了杰克的好心情,但是在泼辣的女警爱丽丝(德莱阿·德玛托饰)和资深老警察贾斯帕(布莱恩·德尼黑饰)的带动下,13号警署重新充满了新年的祥和气氛。不过两个蒙面枪手的突然袭击,再次打破了这种祥和。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坏消息是,一伙由马库斯·杜瓦尔(加布里埃尔·拜恩饰)率领的涉黑特警,准备血洗13号警署,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刚刚抵达此地的比绍普,他将暴露他们的肮脏交易。面对强大而神秘的武装黑警,13号警署的正邪两方不得不妥协,一起在这个糟糕透顶的夜晚并肩作战……
幕后:王牌对王牌的翻拍
①进军好莱坞:法国导演让-弗朗西斯·里切特此前执导过三部电影,这部翻拍片是他进军好莱坞的处女作。受霍华德·霍克斯1959年的《布拉沃河》(Rio Bravo)启发,约翰·卡彭特拍摄了这部小预算的城市警匪片,1976年推出后很快受到了观众的青睐,也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主意,直接促进他拍摄了后来的《万圣节》、《逃出纽约》、《怪形》等影片。新《血溅13号警署》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1世纪,制作者们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翻拍,将重新解构和设计1976年的老版,除了保留原来的片名和故事的集中发生地13号警署,影片中的角色和故事已经做了极大的改动,同时也加入了大量的新角色和更曲折离奇的情节。
②会晤卡彭特:1997年,制片人帕斯卡·考彻图克斯正监制导演让-弗朗西斯·里切特的第二部电影《一流都市》(Ma 6-T va crack-er),当他在剪辑室看到里切特《一流都市》粗剪的毛片,马上找到了看约翰·卡彭特《血溅13号警署》的感觉,里切特同样可以抓住城市西部片的暴力精髓,于是这让帕斯卡想到了翻拍后者的主意。他们在电子邮件中说明自己是一家法国小公司,主要为艺术院线拍摄作者电影,希望能够获得卡彭特翻拍的允许。同时他们还联系了卡彭特的律师。等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帕斯卡和里切特收到了卡彭特妻子的回答,卡彭特将在洛杉矶和他们做一次会面。
③壁垒和坚冰:制片帕斯卡和塞巴斯坦马上乘机飞往加利福尼亚,他们将《一流都市》的影带交给卡彭特,并附送一张霍华德·霍克斯《布拉沃河》的法国版优美海报。因为卡彭特曾借鉴了霍克斯西部片的大量元素,对霍克斯他老人家的爱戴不言而喻,所以后面的单机游戏下载举动有效地打破了双方的僵局。当卡彭特看过里切特的电影后,对他的风格和能力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不久,卡彭特参加意大利都灵电影节期间,在和帕斯卡、塞巴斯坦的二度会面上,同意在里切特导演的前提下出售翻拍权。他们买下了法语和英语翻拍权,但里切特感觉应该用美国演员和英语重新拍摄这部双人小游戏电影,因此制片特意送他去布鲁克林学了六个月英语。
④导演和编剧:里切特考虑到既然这将是一部美国电影,熟悉美国电影制作的编剧应该更有发言权,便决定采用美国编剧詹姆斯·德莫纳克。詹姆斯早就对这种固定地点的类型片情有独钟,他13岁拥有了第一台录像机后,第二次就租回了《血溅13号警署》。尽管詹姆斯对编写新版剧本很感兴趣,但谨慎的他还是在得知翻拍受到卡彭特的首肯后,才兴奋地接受了这个编剧任务,恰好此时他的《王牌对王牌》正处于僵局。詹姆斯和导演里切特一见如故,在短短一年内就和作了一个好本子,他们希望体现出70年代电影或早期的《警网铁金刚》和《绝处逢生》的精神,并确信足以吸引大牌明星加盟演出。
简评:一月惊现2005佳片
1976年,约翰·卡彭特推出《血溅13号警署》,影片堪称一部邪典。由于相对宽松的翻拍权利,新版改动了故事和背景,以适应新时代的观众,但他们明智地保留了原作的故事概念和B级姿态。从故事的风格和氛围的营造上来看,新版《血溅13号警署》大有《虎胆龙威》和《生死时速》之风。
导演让-弗朗西斯·里切特非常清楚,这部充满杀戮的惊险动作片不是高雅的艺术,在表现狂野之外无需为了追求境界而讨好其他人。赤裸裸的暴力和毫不留情的残酷,影片一点也不掩饰它简单的娱乐目标,就如同它的片名一样直白。编剧詹姆斯·德莫纳克利用这种扭曲的快乐,为这部老片新拍带来了新意和惊喜。
新版的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火爆的台词和紧张的摄影,不禁让人想起早期的昆汀·塔伦蒂诺。摄影师罗伯特·冈兹也功不可没,我们既可以感受画面的风雪严酷,也能够适时地缓解飞快的节奏。这是一部表演出众、手法纯熟、吸引力十足的动作惊险片,也是2005年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电影。
《血溅13号警署》下载观后评论:
有獎競猜遊戲,估下邊個系good cops?邊個系bad cops?估中兼能堅持到最後便可獲alive。劇情雖簡單正邪兩邊對峙兼槍支搏火,但情景設置在新年夜裡,暴風雪肆虐的渲染下,令困獸鬥味濃。可惜主角光環太重,子彈無限用,在槍林彈雨仲行走自如,睇到後期都替Gabriel B飾演的反派感到不值,出場鏡頭少得可憐,明明型到爆炸,全副武裝all in black,還是離不開萬年套路,大boss領便當於話太多。Gabriel B真適合演反派,氣場強到鎮壓全場,Ethan系佢面前都系未夠班。
前三分之二都挺精彩 让人很期待“白加黑”能想方设法一起战胜外面的腐败黑警还奇怪这片评分为啥不高 明明氛围角色节奏都不错结果 心理医生也挂了 整个走向就有点崩坏了 变成拼哪方活下来的人多了 不过 最后女秘书扶着警长一瘸一拐的镜头倒是让人心生愉悦 配乐挺好 酌情加分以前对伊桑霍克的印象一直是爱在三部曲的那种文艺忧伤男最近看了好几部他主演的科幻警匪类型片 才开始改观 真的好适合演柔弱身躯蕴含大力量的角色哦 会继续看!
为啥他一点都没变-----这是我看到2005年的伊桑.霍克的感觉,他不是那种传统的帅,但一眼过后绝对让你忘不了,之前看过很多他主演的片,没记住他的名字,只是觉得印象深刻的片里都有他,后来看过《人类清除计划》(里面还有权游的瑟后,原来现代妆也这么美过)之后,记下了他的名字。伊桑的片即便是商业片也极少有渣片,即便是饰演变态狂魔也没有哗众取宠的表演,这可能就是他让人一眼难忘的特质吧。
翻拍自1976年惊悚大师约翰卡朋特的作品血溅13号警署,剧作结构非常紧凑,没有拖沓属于那种直爽的警匪动作片。伊桑霍克一如既往的贡献了优异的演技,塑造了一个被战友去世而困扰的没落警长,劳伦斯·菲什伯恩则向观众呈现了一个冷血但正直的黑帮头子,其它角色表演也不错尤其是暗恋警长的心理医生,死了真的非常可惜。总而言之是一部非常扎实的Remake。
强烈推荐!!!很喜欢女医生和男主角的桥段,总觉得有种含蓄的美。反转也很漂亮。我认为美中不足的一点是犯罪大佬和警察男主之间的信任与选择可以挖掘更深刻一点。 ps:看小成本警匪片,就像在河床里淘金,时不时有意外的惊喜!
这个故事和勇闯16街区基本重合吧。不过16街是 成长话题,这个是 封闭空间设定。那按照意义高下来讲16街更具人文性,这个设定虽然也月乐行不错,但毕竟有点老套。人物脸谱化了,应该试着减缩一下人,增加角色的复杂性,另外为啥不安排bishop就是杀了两个搭档的仇敌呢,那多有冲突性。
加布里埃尔又反派。和暴力史同为05年拍,贝罗在这里美,另一边厢残。卡朋特版很强的冷硬气质,新版加重了伊桑的刻画,表现他的挣扎。此消彼长,虽然菲什伯恩的角色很有味道,但如果加重他的背景刻画就更有“双雄”味了,特别菲什伯恩和女警的交流,不开花也不结果,浅尝辄止,少了很多想象。
明明是神剧啊!开场就高能,迅速带入暴风雪山庄模式,封闭空间内集合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剧情推进节奏完全采在点上,一直牵动人心,有点希区柯克式的悬念紧张效果,后期加入双方斗志揣摩,反转虽然是意料之中总归是合情合理,结尾虽然俗套好在是happyend,近期看过最精彩的电影!
这片子有点像烂俗港片,逻辑经不起推敲,连事件结束后大批警察才匆匆赶来的套路也都差不多。一堆装备精良的职业警察,干不过警署里的几个小混混,总觉得导演在piapia的打美帝警察的脸。电影唯一的意外就是女医生被爆头了吧,可怜的,,,
黑警真可怕只有我大天朝才国泰民安男主ptsd经历了一场腥风血雨后也算治愈了看来暴露疗法真有效医生死的好意外原来秘书小姐姐才是真女主最后上升到信任与背叛的主题相识多年的搭档竟是内鬼而刚刚见面的黑道大哥居然可以肝胆相照莫大的讽刺啊
这拍的也太水了,剧情节奏场面啥都没有,尤其是后半段那帮全副武装的特警一个一个毫无配合分开钻门洞撞枪口送死的桥段,编排的既无智商也无观感,简直蠢透了,真不知道编导组是偷懒还是怎么的,杰西约翰逊的慢镜头正反打枪战都比这好看……
封闭空间内的血战,这个空间的设置有问题,除非13号警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电影还是挺精彩的,节奏不错,人物也各有特色,本人对这种血战到底的生存类电影有点偏好。喜欢正义坚持果敢的男主小警长。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很重要啊!
有点意思啊。故事被简化到极致,着力表现几个被困在警局的人,有男人有女人,有黑人有白人,有警察有罪犯,唯一的共同点是有勇气,不放弃无助的人。音乐也简单而有力,大量用侧光。可能还有点隐喻,那个切格瓦拉的造型。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