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红发,perfect的“第五元素”莉露(Milla Jovovich饰)受命来到地球,她要协助人类与每隔五百年降临一次的邪恶力量对抗,联合风、火、水、土四块神石击退敌人。
在实验室被复制出来后,言语不通的莉露在躲避人类的追捕中搭上了退役特工科本(Bruce Willis饰)的出租车。科本带莉露找到了负责接头的神父,两人也渐渐的产生了好感。
莉露与科本一同前往一个叫“失落天堂”的星球找寻另外四种元素的神石。但是,在战斗中莉露受伤昏迷,而且由于人类的暴行和无知杀戮,莉露陷入了内心的迷惘。大敌当前,科本究竟用什么力量才能唤醒莉露呢?
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剪辑(提名)马克·马基尼
《第五元素》下载观后评论:
跟小白熊一起看的第14部影片。小黑说贝松长得很像厨师哈哈哈,是啊,因为他的名字就感觉很像一种肉松面包。他是个爱做梦的人,16岁就展示了他心目中未来城市的模样,层级的有序的交通,胶囊式狭小的房屋但功能齐全,悠然自得的外卖烧腊船,吃穿住行一切都那么天马行空。他早期选的女主都是那种单纯聪明,有着水灵的眼睛水亮的嘴唇。男主都是有着柔肠的侠骨硬汉。最惊喜的就是太空歌剧院那段,蓝色歌姬的天籁之音。法式喜剧戏谑,让我从头笑到尾,20年后的现在观看有一种复古的好莱坞的感觉。有人会批评这部影片无内涵,其实他早期有许多关于人类的思考,有对战争的厌恶和批判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拯救。提出一些质疑,引发大家的思考,答案对错无所谓,重要的是思维的乐趣
许久没有看吕克贝松的电影,还是亲切的。全片更像是一场冒险的游戏。导演并未选择场景进行丰富的奇观营造,而更像是平面式的游戏化的,场景随着其中的笑点、噱头进行快速切换使人应接不暇。而不再像《星球大战》最初片头字幕出现的方式暗示人们探索着宇宙深处的秘密,抑或有着发现新世界的惊奇。《第五元素》中也可以明显发现来自星球大战的影响。包括片中教父角色的设置。部分片段有着MTV流行或影响的痕迹。然而也不难发现这个故事中叙事情节的漏洞,体现在莉露和科本的人物前史的不完整性,以及后续情节发展的断裂。具体而言是科本是怎么爱上莉露?地球人和莉露的族人是什么关系?反面角色(有智力的黑星)为何会出现,还是只是偶然。
拜读完戴锦华老师关于《第五元素》的结构主义与世俗神话批评,不由得感叹戴爷一针见血的敏锐洞察力。其指出好莱坞电影作为世俗神话的现代新兴变体,其文本结构通常属于两个功能序列的结合,其中第一序列为拯救世界的恢宏叙事,第二序列为个人自主意志的主体神话,即英雄的自我拯救。在现代逻辑与个体生命史中,好莱坞叙事中的英雄标识着某种男性生命的挫败与伤痛,其与布鲁斯一直以来的明星形象形成巧妙互文。而丽露这一形象作为救世主与传统女性的双重象征完美融入到影片的两个功能序列中,其既是唯一能解决宇宙危机的英雄,又是使科本获得自身认同和从挫败与放逐中获救的传统女性。就此而看,好莱坞电影的本质是创造安抚美好的梦境。
吕克·贝松对传统科幻类型片的一次变奏,天马行空,细节迷人,各种元素杂糅。但抛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视听元素,重新分析文本,会发现核心故事依然是好莱坞式的世俗神话:落魄的英雄被迫卷入拯救世界的大计划,最终完成自我人格整合并抱得美人归;完美的第五元素即使英勇善战,是拯救人类的终究武器,说到底也不过是白人男性欲望投射的对象;大众偶像和总统的角色由黑人扮演,但实际上也不过是导演对风起云涌的平权运动一种表层的附和。不过吕克·贝松自己也说过:“这是我最远离现实的影片,我想制作一部纯娱乐电影。”
标准的好莱坞烂片模式:恶劣的原生家庭,屌丝的生活,缺乏爱情,底层人物。凭借着自己癞蛤蟆想吃天鹅梦的想法和自己华而不实的技能成为了影片的主人公。美国价值观:白人,帅气,肌肉,男性,最终获得爱情。讽刺了无能的黑人“首领”,作为娱乐节目的LGBT群体,和逃窜中的上层社会,岂不知母题主题被人批评和谩骂。300年后的世界竟然长这样,不得不说编剧的想象力十分地下,或者说是一个反乌托邦的作品,但是艺术滑坡严重。虽然歌剧是本场亮点,但自认为完全没有达到奥斯卡标准。
看见最赞make love,make peace心里一动 半年没开张我还真想买可乐,用肉体交缠偷得浮生半日闲。典型,套路,拼贴,明天看戴锦华怎么讲。女主一出来跟女尊文里男主性转了似的,被拯救“在喧哗炫目的后现代光影元素中,《第五元素》包藏的是再古老不过的白种男性幻想:三百年后,中国人还在纽约卖烧腊;美国总统与超级流行偶像变成黑人,拯救世界的却仍然是白人英雄;至于女人,终究必须是美丽的性别” 说的真好
没人能够否认这是一部嘻哈的,玩笑式的商业类类型片。拥有着片面脆弱的反派,无厘头的解决方式,导演从电影的第一秒就在告诉观众,不要太认真。故事设定是在高度发达时代,人类仍需要借助神秘力量来解救自己,而除了男主角和歌剧女神之外,无一例外不將第五元素——这个以人类形态出现的完美之身当作工具。当第五元素最后询问自我价值时,白人男主说出自己爱情心愿,金羊毛最后俗套地落下。当然以上都是我瞎吹的。
记得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看到一个红发女郎还有,立体城市,当时我眼睛就直了,这就是科幻吗?超越我之前所有的想象,比所谓的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之类的儿童动画完全不是一个样的。整个世界都是基于现有一切来素材的。那是哪一年?大概在2000年左右吧。完全打开了我的科幻大门,让我知道科幻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多年后重新再看,依旧不过时,依然那么好看。尤其是当年的特效,现在看来还是那么的牛!
久闻大名的科幻片,作为97年的影片,的确有很多亮点,特别是高楼飞车,在当时想法和特效都很棒。但槽点也是非常多,首先,这很美国,总统啥也不干,谁也不听总统的;其次,个人英雄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为什么好外星人长那样??但是复原出来,又是个人类红发女?而且这个手设定是幸存的,也就是恰好幸存下来且被找到的是key。当作喜剧来看看,且能一看。
电话都一千年保修了,娘还是要催婚要抱孙子,人类的无聊心理如此稳固?眼线都自动了还是Chanel的机器,时尚界竞争也不够激烈?黑人diva到底男的女的?16岁写的剧本涉及生死、基因重组、机器造人、种族竞争、歌剧、太空科幻、空中飞车、星际旅行、落魄退伍兵与神秘任务,可以讨论的意象和母题还是挺多的。
粗糙又不可思议逗死我了最爱男人在家的时候,无论是和猫还是和劫犯还是和摆摊老爷爷或者将军神父的片段都有意思。不喜欢最后的唤醒,敷衍又烂俗。不过这是人家16岁的剧本,我那会屁也不知道,虽然现在也是。虽然人物脸谱化严重,刻板印象比比皆是,英雄救美的烂套路重复出现,冲着露娜学李小龙打拳,我还是给四星。
确实有点好笑 那个年代有点儿粗制滥造又有趣奇葩的科幻片(喜剧片) 看的时候在烂与不烂的观感中徘徊 倒是很想知道觉得这部片是心目中最佳科幻片的豆友的想法 噢对了看这部片是因为自己在写剧本 得知这是人家吕克贝松16岁写的剧本时 我???不好意思打扰了
补标,小时候我爸陪我看的,当时觉得非常震撼,那时候的我的世界很小,每次接触到欧美好莱坞的科幻片都会大吃一惊,就觉得好像是大脑被这些想象力开发了的感觉。时至今日,好多个夜晚做的各种奇奇怪怪的梦,有很大一部分都源自这些童年时期看的老科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