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Lightbox# 电影节期间收到对这部电影mediocre的评价,直接导致当时放弃screening以及降低期待。事实证明,作品与自身能否连接以及产生共鸣,真的是玄学。三层叙事convoluted in the remote island, 最终构写出Hansen-Love作为女性电影人/艺术家的自白,以及在无解的人类情感面前如何自处/释放/和解。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模糊了realism和fiction的界限下进行的,让我不禁去想:如果narrative as powerful tool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那the act of telling the story又会对虚构与现实的表里产生什么影响呢?对于苟且人生不知如何是好的我们,或许在暧昧的dialogue里才能维系一种存在的和平。
就很妙,你也不能说这片有多差,但是看完就觉得很乏味。如果说真有点睛之笔,可能是音乐(比如Vem kan segla和the winner takes it all)以及摄影,但这些也不足以撑起一部片。最后,用了伯格曼半天,到头来伯格曼就是个故事背景和导演抖书袋的工具,全片和伯格曼基本没啥关系。这夫妻俩喜欢的要是贾樟柯,那导演跑山西去把片子改成《贾樟柯岛》一样能成…
#Cannes74#主竞赛(3.5)被很多人讨论的戏中戏结构,电影里挺多对夫妻俩从事拍摄电影的自嘲,Tim Roth不愿看回自己拍的电影,Mia谈到不愿重复写一样东西,以及剧情单薄不适合改编等,同时也是对爱情的失败、背叛、戏剧Failure,betrayed and dramatic的纠葛不舍做出探讨,同时也和观众和笔下人物一起去找到一个合适的闭幕。